《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栩听的点头,惠通商行能够简单的反应大明整体的运营状况,还是向好的。

    他说完,是惠民商会的贺云杉,他接着道:“皇上,傅大人,大公子,惠民商会现在已经铺展到了大部分县府,预计今年会覆盖到全国,大大小小的分行,分社,超过五千家,还有合作的商户也有近万户。半年的盈余是二百万两,只要今年番薯丰收,全年预计会超过六百万两。”

    朱栩笑着颌首,这是他最关心的了,是赈灾的一个重要渠道。

    贺云杉颇有些紧张,说完便退到一边。

    周建宇上前了一步,对着朱栩三人微微躬身,道:“皇上,傅大人,大公子,船行还在飞速发展,漕运盈利超过两百万,海运也有五十万两,另外就是南洋那边,获利颇丰,大约有三百万两,目前还没有结算。”

    朱栩也赞许的笑了笑,这个他通过海关可以大致知晓,随着海关渐渐成型,出海的商户也开始习惯,单单海关半年就有一百多万的税收,可见海外贸易的利润。

    然后就是傅涛站起来,对着朱栩道:“皇上,父亲,另外就是其他大大小小的合作商会,包括之前的惠晋商行,南方的几个大商会,盐务,丝绸,药材等,盈利也超过三百万两,具体的数字,还要年底才能核算清楚。”

    朱栩听出了傅涛话里的意思,实际上,这些都是账本上的收入,真正的都核算清楚,怕是还要多出很多。

    他手指敲着桌面,心里思忖,几大商会的收入稳中有升,这让他很放心。加上夏粮在即,还有就是番薯等也要成熟可挖,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着实可以松一口气。

    傅昌宗看着朱栩的表情,能猜到他的想法,笑着道:“皇上,今年番薯的播种数量远超去年,一定会对抗旱有大作用的,据臣的估算,最起码也会有三千万石,可比税粮翻了一倍。加上今年支出的会减少很多,会有很大盈余。”

    所谓的减少,就是省去了宗室的那部分。

    朱栩点头,道:“舅舅,番薯,玉米这些,还得增加种植亩数,宗室那些地,全都种上,再命各地巡抚加紧推广,开垦的荒地,荒山,也都只能种番薯,关于海边养殖,在各地大仓储备粮食,都要加紧……”

    傅昌宗深知朱旭的心思,不时的点头答应着。

    说了好一会儿,朱栩才意识到场合不太对,结束话头,站起来对着魏良卿几人笑道:“嗯,都做的不错,等着赏赐。”

    三人一听都是大喜,眼前的皇帝要么不出手,要么都是大手笔,慌忙都下跪道:“草民谢过皇上。”

    朱栩一摆手,笑着出了惠通商行,与傅昌宗边走边说了一阵,许久才分头而走。

    难得的有不那么燥热的天气,曹变蛟在身边打着伞,朱栩也放松心情,在街上慢慢的逛着,感受着京城的气氛。

    即便是有雨,街道还是充满了人,热闹非凡,处处都是人流,商贩行人来往不绝,喧闹声不绝于耳。

    朱栩买了几盒糕点,想着回去送给小永宁,对着边上的曹化淳笑道“赵晗能力还是不错的,回去提醒朕,给他升升官。”

    赵晗是朱栩的老人了,一直都是顺/天府府尹,有些‘委屈’了。

    曹化淳应了声,又道:“皇上,那接替的人选,皇上有可有想好?”

    朱栩背着手,眼神有些深邃,道:“有了,范景文!”

    曹化淳听的一惊,文昭阁的那位中书?

    他心里着实有些震惊,再看着朱栩的侧脸,曹化淳没有再说话,只是应了下来。

    “皇上,”

    朱栩刚刚进宫,冯祝就急匆匆跑过来,道:“孙阁老等人已经在御书房等着了,好像很急。”

    朱栩一怔,想到某种可能,他大步向景阳宫赶去。

    听完才松了口气,倒不是黄太吉,而是海上出事了。

    朱栩坐在椅子上,道“你是说,琉/球遭遇了一百多艘船,上千海盗的侵袭,请求我大明派兵清剿?”

    孙承宗也有些古怪,道:“是,根据琉/球,朝/鲜那边的消息来看,倭/国上次在朝/鲜大败,已经闭国,不应该再侵扰琉/球才对。”

    朱栩心底暗笑,这倒怕不是倭/国,而是也深受其害的,真正的海盗。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郑家那一支?

    朱栩思忖一阵,道“传旨给熊文灿,再传旨尚丰王,让琉/球划出一块地,给南方水师做基地。再让南方水师挑选选最精锐的大船去琉/球,鼓舞一番士气。再传旨给袁可立,让朝/鲜在倭/国之间也划出一块地来,给北方水师做基地。再命工部铸造新船,要大,坚固,可以远航的那种。至于海盗,交给熊文灿去处理吧。”

    孙承宗听着朱栩的布置,神色有些异色,总觉得里面藏了些什么,却又猜不透具体用意,不过这确实对清缴海盗有益,便答应着。

    又商议了许久,孙承宗这才出了御书房。

    朱栩休息一会儿便又看起奏本,他的生活,无聊到仿佛除了看奏本,也没有其他事可做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刘时敏进来,递过一道奏本,道:“皇上,文昭阁那边决定好主考官了。”

    “哦?”

    朱栩好奇,拿过来一翻,顿时更惊讶了。

    不是温体仁,不是钱谦益,更不是文昭阁的人,而是蒋德璟。

    朱栩看了看,转头道“这个蒋德璟是什么人?”

    刘时敏道:“是翰林院的侍讲学士,信王精挑细选来的,以前不是文昭阁的人。”

    朱栩若有所思的点头,应该是朱由检不再相信他身边的人了,这才从圈外选择。

    “准了。”朱栩笑了笑,在奏本上写了大大的‘准’字,递给刘时敏。

    刘时敏接过来,道:“皇上,要不要见见蒋学士?”

    朱栩摆手,道“不用,这件事全权交给文昭阁。”

    刘时敏看了朱栩一眼,躬身出。

第三百七十八章 苛责() 
文昭阁内。

    朱由检看着蒋德璟,满面的笑容,招呼道:“蒋学士请坐。”

    大明人才济济,人文璀璨,尤其是在这个时候。蒋德璟是朱由检千挑细选出来,无论能力还是人品,都是上上之选。

    这是一次考验,若是蒋德璟能做好这次秋闱,那就是进文昭阁的最后一步。

    蒋德璟今年不到四十,正是最精明强壮的时候,五官方正,神色刚强,在周延儒下首坐了下来,他的对面是温体仁。

    钱龙锡等人都没有说话,近来他们也感觉到信王的变化,因此格外的谨慎。

    朱由检的目光始终落在蒋德璟身上,笑道:“蒋学士,你对今年的秋闱有何想法?”

    蒋德璟心里对于他被信王选中,主持这场秋闱心里也颇为意外,意外之后就激动。作为主考官,这一届所有参加乡试的都将是他的‘学生’,不止代表了无穷的潜力,更是一种象征,象征他要被朝廷重用了!

    因此,蒋德璟也越发的克谨,微微倾身,想着早就思索清楚的话,慢慢的道:“王爷,此番秋闱,是为了明年的春闱,更是崇祯朝第一次科举,当慎之又慎。下官当严格选拔同考,提调等官员,务必做到公正,不枉不纵,为国举才……”

    朱由检微笑的听着,不时的点头。

    蒋德璟见朱由检没有异样,说的越发流畅,道:“臣议,分南北两地,以应/天为界,同时开科,以期在一旬之内出榜……钱侍郎,温侍郎主持南方,下官与施大人主持北方,到时,还请王爷巡视一番,鼓舞士子……”

    朱由检听的很满意,蒋德璟很明显是认真做了准备,条理分明,设想周全。

    朱由检对着蒋德璟点头,然后看向钱龙锡等人,道“诸位大人,有什么说的吗?”

    钱龙锡没有说话,秉持了‘谨慎少言’四个字。施鳯来这次也要参与主考,倒也没多言。周延儒本就少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温体仁心思已经不在文昭阁,也表情平淡。

    钱龙锡等人不说,其他阁员也没有妄自开口,在朱由检话音落下,整个文昭阁都静的落针可闻。

    朱由检脸色阴沉了三分,冷眼扫过一群人,站起来漠然道:“蒋学士,跟本王来。”

    蒋德璟也被文昭阁古怪的气氛惊到了,起身跟着朱由检忐忑的走向他的班房。

    朱由检一走,钱龙锡笑呵呵的道:“诸位大人,都散了吧。”

    施鳯来等人相互看了看,都起身,各忙各的了。

    朱栩很快就接到了文昭阁的奏本,里面有着这场秋闱的详细规划,官员调度,权责分配等等,近乎揽过了所有权力。

    曹化淳在边上看着,不动声色的笑着道“皇上,文昭阁调用的这些人,都是名不经传,不知道王爷是从哪找来的……”

    朱栩哪里听不出曹化淳话里的意思,这些人,虽然还算不上是朱由检的人,却都不是朱栩的人。

    笑了笑,朱栩道:“行了,皇兄也受了很多委屈,替朕背了不少黑锅,这件事,朕就全权交给他了,你走一趟,告诉皇兄,好好做,范景文的事,先给他透个底。”

    曹化淳没有再言,应了声,拿着奏本便向外面走去。

    朱栩继续看着奏本,最近,来自山/东的奏本特别多,虽然布政使,按察使,左右参政等都调进了京,可拥有上奏权力的还是不少,那些被朱栩打发出京的御史,给事中也纷纷上书,弹劾鲁王干政,弹劾信王‘乱政’,一个个大帽子扣下来,要不是这件事是朱栩自己在背后推动,都忍不住想要法办了这两人。

    摇了摇头,将这些奏本都留中不发,推到一边。

    倒是鲁王,李精白,阎鸣泰等人的奏本,报喜不报忧,在山/东颇为雷厉风行,拿下了不少官帽,安排了不少他们的人,有些失控的迹象。

    朱栩眼神动了动,自语道“看来,是该敲打一下了。”

    朱栩话音刚落下,刘时敏就进来,道“皇上,靖王回京了。”

    朱栩一怔,旋即就道:“快传。”

    “是。”刘时敏站在朱栩边上,大声向着门外道:“传靖王。”

    朱履祜大步走进来,抬手就拜道:“臣……”

    朱栩对于这位功臣很是满意,摆手道“不必多礼,跟朕说说江/苏的事。”

    朱履祜一身的王服,风尘仆仆,也清楚皇帝关心什么,眼神颇为恭谨的道:“回皇上,江/苏大局已定,只是暗里风波不止,需要时间慢慢消化,臣已经布置完善,不会再出现大的风波……”

    这个朱栩知道,直接开口问关心的:“各项政务,推行的如何?”

    朱履祜道:“回皇上,新政不顺乃是必然,南直隶更是一个特别之地,臣认为,想要推行新政,还需耐心……”

    朱栩听着朱履祜的话心里默然,终归还是他太心急,暗吸一口气,笑道:“嗯,靖王辛苦了,不日就会有赏赐下到靖王府,回去之后,将江/苏之事详细写个条陈来给朕。”

    朱履祜这一趟江南之行,可以说是名利双收,风光无限,当即拜道“臣谢皇上!”

    朱履祜很快就离开了御书房,朱栩望着外面,神情有些莫名。

    发了一会儿呆,朱栩转头看向刘时敏,道:“你说,朕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刘时敏抬头看着朱栩,稍作迟钝道:“皇上……有些过于苛责自己了。”

    不止是刘时敏,曹化淳,孙承宗等人都觉得朱栩行事太过急迫,并非是好事,也曾劝说过,只是一直没有起作用。

    “苛责?”

    朱栩转头望着外面,长吐了口气,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未来的十几年,应该是华夏几千年来,最艰难的时刻了吧?想要安稳的熬过去,不能早做安排。

    曹化淳很快也回来复命,站在朱栩的左侧,道:“皇上,文昭阁打算立刻便着手准备,并通令各地,立马准备秋闱之事。”

    朱栩点头,道:“嗯,对了,赵率教,秦良玉什么时候能到京?”

    曹化淳道:“秦良玉自四/川出,路途有些麻烦,怕是还要几日,赵率教率一万骑兵,应该在今天傍晚可以到京。”

    朱栩心里暗松,道:“你准备下,让赵率教驻扎在京西大营,要是今天到了,不必进宫,安心休息一晚,朕明天要去看他训练的骑兵。”

    虽然当初朱栩要赵率教训练十万骑兵,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凑齐一万已经算是不错了。至于那些后金杂兵,都留在了云/南。

    曹化淳答应着,道:“皇上,是否该有一个欢迎宴?兵部那边该怎么安排?”

    朱栩双眼眯了眯,旋即就道:“秦良玉不能离开西南,这次事了还是要回去的,不需要安排职位。欢迎宴……也不必了,秦良玉到了,朕出城十里相迎!”

    曹化淳神色一惊,道:“皇上,要出城十里相迎?”

    这个时候的秦良玉,虽然有些军功,可一来是女人,二来最显眼的还是辽东,她在整个大明并不是太显眼。所以,要皇帝出城十里相迎,在曹化淳看来,有些过于‘恩重’了。

    刘时敏也面露疑惑,不知道皇帝又唱的哪一出。

    外人怎么可能猜到朱栩的心思,在他心里,秦良玉是一个无比值得尊敬的人!

    朱栩望着外面,眼神里有着浓烈的向往之色,微笑道:“去办吧。”

    在后世中,指摘明末文武君臣,粉墨功过,没有人逃得了,唯独这位女将军,后世之人近乎齐齐的都以‘崇敬’的心态来瞻仰,甚少不敬。

    古往今来,寒暑交替数千年,她唯一的一位女将军,傲立当世,风流千古!

    曹化淳虽然不明白,却也不妨碍他照命办事,安排人去守着。

第三百七十九章 京西演武() 
京西大营,数万兵马成列,人头如林,煞气凛凛,沙场点兵。

    水泥堆砌的高台之上,朱栩一身龙袍,背着手,目光冷峻而威严。

    在他身后,站着孙承宗,申用懋,孙传庭,傅昌宗,周应秋,平王,靖王,徐光启,毕懋康,张维贤等一群明朝宗室重臣,每一个都一身朝服,神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