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群人再次举起双手,大声呼喊。声音如钟,在院子里回荡不绝。

    朱栩看的暗自点头,笑道:“不错不错,不到一个月就有这样的效果,不错!”

    曹变蛟站在朱栩身后,看的有些出神,这与大明现有的练军方法很不同,尤其是没有‘吾皇万岁!大明万岁!’八个字,思索着回去后得加上。

    “齐步走!”

    那青年又大喝,领着一群人,来回的走正步。

    朱栩看了好一会儿,看着那年轻人道:“这个人是谁?叫过来。”

    刘时敏看了眼,上前道:“那个谁,过来!”

    那青年被喊的脚步一乱,有些不满的大声道:“停!”

    待队伍一停,神色难看的转头看向朱栩一群人,待看到朱栩的时候,脸色一变,快步跑过来,就要单膝跪地。

    朱栩眉头一挑,摆手道:“免礼。”

    青年动作一僵,站起身道:“是。”

    朱栩打量着他,面色黝黑,双目炯炯,眼神里有炽热之光。

    朱栩神色好奇,笑道:“你认识朕?”

    青年抬手道:“臣来自辽东,做过孙阁老一年的护卫,是孙阁老推荐臣来的。”

    朱栩恍然,道:“你很不错,你叫什么?”

    青年颇有些激动,他是孙承宗身边的护卫,深知眼前的皇帝在辽东一战的作用,加上教材的‘稍微’扩大,他越发的崇敬。

    他躬身在那,有些激动的道“臣王苍海,现任皇家军院教员。”

    朱栩笑着点头,道:“嗯,刚才很不错,朕看到了,好好做,不要让朕失望!”

    王沧海越发的激动,单膝跪地,肃色道:“谢皇上,臣愿为皇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朱栩拍了拍他肩膀,转向另一边走去。

    王沧海双拳紧握,眼神全都是兴奋之色。

    经过一番改革,现在京城有军政两大院,这边是皇家军院,另一边就是皇家政院。

    朱栩这次没有看那石碑,走进皇家政院,在远处教室前停下。

    教室是用玻璃窗户,郎朗坚定的声音从里面传出来。

    “忠君为国,亲政爱民,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忠君为国,亲政爱民,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忠君为国,亲政爱民,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朱栩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上面一个教授,在举着双手,大声呼喊,下面的生员在跟着大喊。

    仿佛已经成了习惯,每一个人都很激动,眼神热切。

    在教室上方,还有一张朱栩的画像,画像上的朱栩一身龙袍,威严而睿智。

    朱栩背着手,站在阴凉下,看了许久,不时含笑点头,倒是没有白费他写了那么久的‘教材’。

    沈/阳。

    黄太吉,阿敏,多尔衮,济尔哈朗,佟养真等人聚集在一起,都神色冷然,眼神里好似喷着火。

    阿敏伤势已经好了,站在黄太吉面前,怒吼道:“毛文龙太放肆了,居然在我们眼皮底下练兵,他想死吗!”

    黄太吉,多尔衮都没有说话。

    毛文龙近日来,声势浩大的在搞练兵,与沈/阳就隔着一条太子河。

    佟养真看了眼黄太吉,对着阿敏道:“二贝勒,明朝士气正盛,不宜力敌。”

    所谓的明朝士气正盛,后面佟养真还有一句没说:‘金国士气正低’。

    阿敏猛的一挥手,冷声道:“那又怎么样,就凭毛文龙那点人,给我三万人,我直接杀到义/州!”

    佟养真本没有资格在这里,只是后金上次一战凋零的厉害,他也勉强列席。阿敏在后金的地位本仅次于代善,现在代善不在,黄太吉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阿敏,因此阿敏吼起来,黄太吉也得让三分。

    多尔衮今年只有十六岁,之前被黄太吉压着,两旗人马也被拿走,现在还给了他一旗。多尔衮是个极其聪明,懂的趋利避害的人。

    他也非常清楚,这偌大的金国,谁才是将来真正的大汗!

    他面无表情的坐在那,他还没有资格参与两位哥哥的争斗,他需要不动声色的扩充力量。

    黄太吉皱眉看了眼阿敏,又瞥了眼在座的众人,微低着头道:“好了。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毛文龙,我大金粮食短缺,沈/阳的粮价一天高过一天,再不想办法,八旗都没有吃的了。”

    阿敏脸色涨的通红,道:“你给我五万人,我立马扫灭毛文龙,要多少粮食都有了!”

    黄太吉眉头皱的更深,强耐着性子道:“毛文龙既然敢弄出这么大动静,就不怕我们讨伐,若是来个坚壁清野,五万大军无功而返,那我大金就要雪上加霜了,咱们,拖不起。”

    对于后金的局势,黄太吉是最清楚的。他们本来就不善耕种,人口也少,今年夏粮欠收的厉害,若是往年还能依靠劫掠,走私从大明,蒙/古各处补足,现在明朝进行了严厉的封禁,粮食进不来,加上之前的大败,损失的粮草,没有得到丝毫补充。

    后金已经出现了粮荒,要是再不补足,根本熬不了多久。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抢。

    抢辽东都司的毛文龙,本来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可毛文龙显然有准备,成功率反而是最低的。况且,后金现在最怕的就是与明朝陷入僵持战……后金耗不起!

    阿敏被黄太吉的态度激怒了,冷哼道“毛文龙不行,那察哈尔就行吗?你怎么知道他们有粮食,万一他们一把火烧了,还不是一样!”

    黄太吉被阿敏的胡搅蛮缠惹的有些恼怒,语气有些冷淡的道:“林丹汗接收了明朝几十门大炮,若是再不剪除他们,东/京就要再危险一次了。”

    阿敏看着黄太吉,再看看多尔衮,济尔哈朗,佟养真等人,一甩手坐下,怒气哼哼的道:“总之就是你们铁心要攻打察哈尔了,那找我商议什么!”

    黄太吉见阿敏默认了,也暗松一口气,现在后金只剩下两大贝勒,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阿敏,相反,还得多借助他的力量,来巩固金国的局势与他的权力。

    他看了眼阿敏,又看向多尔衮道“这一次,多尔衮也一起,出兵四万,再联合科尔沁,喀尔喀,务必一战而胜!”

    多尔衮漠然点头,他领兵不过半月,一切还得听黄太吉的。

    佟养真见事情已定,还是皱眉道:“那,大汗,东/京该怎么办?若是毛文龙弄假成真,真的来袭,我们该怎么办?”

    黄太吉淡淡一笑,道:“本汗肯定明朝不会,他们的麻烦比我们多,只要我们不开战,他们不会乱来。”

    阿敏心里一顿子怒火,猛的站起来道:“都听你的!不过这一次要是再败,别怪我动用家法处置你!”

    说完,阿敏抬脚就走了。

    黄太吉看着他的背影,脸色平淡,眼神却冰冷一片。

    多尔衮将一切看在眼里,心底泛起冷笑,神色不动,静静的等着。

    果然,黄太吉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多尔衮道:“多尔衮,多铎这次就不去了,让他领四门兵马,负责守卫东/京。”

    多尔衮眼神喜色一闪,站起来道:“谢大汗。”

    黄太吉点头,望着门外,嘴角一笑,道:“去准备吧,五日后,发兵!”

    “那,还用通报明朝皇帝吗?”一直沉默着的德格类,忽然开口道。

    这句话落下,同样沉默着的济尔哈朗,硕托也抬起头看向黄太吉。

    “不必!”

    黄太吉猛的站起来,大步向外面走去。

    发下大誓愿:今天努力更新万字!!!

    ps:群号:177745561。欢迎大家进入,鞭挞官官~

第三百七十四章 与信王的又一次冲突() 
朱栩在军政两院待了一阵子,见了两院的院长,重申了不得结党,不得涉政等要求,这才又顶着大太阳回宫。

    一回宫,信王朱由检与吏部尚书周应秋已经在等着了。

    “皇上。”两人同时行礼。

    朱栩一摆手,道:“走,偏房叙话。”

    朱栩的体质是冬怕冷夏怕热,更何况是顶着外面这么大的太阳。

    两人也都没有异议,跟着朱栩来到偏房。

    朱栩擦了擦汗,换了身衣服,又分别上了三碗凉茶,喝了几口,这才觉得缓过气来。

    坐在软塌上,他看着两人笑道“都坐,不必拘谨。”

    朱由检毕竟是皇兄,他犹豫了一下,坐在朱栩不远处,周应秋也只得跟着坐下。

    朱由检不清楚朱栩出宫做什么,也不关心,他腰杆挺直,稍稍一顿,便道:“皇上,今科举士在即,臣是为了科举之事。”

    朱栩一坐下,又觉得浑身燥热难耐,又喝了口凉茶,一笑道:“嗯,皇兄说说想法。”

    朱由检看着朱栩,又沉默一会儿才道:“皇上,南/京贡院已裁,现在科举需要重新理顺,我与周尚书谈了很久,有诸多争议,特来请圣裁。”

    朱栩神色不变,心里暗笑。

    周应秋是他的人,朱由检这么说,怕是想来说服他的。

    周应秋见朱栩微笑不语,便开口道“皇上,科举自唐以来,历朝历代弊病太多,臣与吏部诸同僚,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不过,王爷不太同意。”

    朱栩颌首,示意朱由检说。

    朱由检眼神里有着凝色,语气不急不缓的道:“皇上,科举对朝廷,对天下士子关系重大,纵然有些弊端,也不能全部推倒重来,臣议缓行。”

    朱栩双手抱着凉茶杯,默默点头。朱由检话里是‘缓行’,实则还是‘否定’。

    周应秋看着朱栩,目光微动,道:“皇上,今年的科举,还照往年,不过,每个士子需要公布出身,财产,田亩,有无狎妓,犯罪,不孝等不端之行,交由地方核实无误,方可进入。另外,将进一步压缩南方比例,改为‘南五北五’,对此,王爷都不赞同。”

    朱栩眉头一挑,看向朱由检道:“皇兄的意见呢?”

    朱由检听着周应秋的话,见他没有扩大,也没有挑拨离间的意思,心里稍宽,看着朱栩道:“皇上,如今要士子公布财产,古之未有先例,恐引起士子不满,且要地方官府核实,耗时长久,难免发生徇私舞弊之事。南方人文斐翠,本就有所不平,再次压缩名额,南方诸省定会不平,与朝廷不睦。”

    大明南北的文化有差异,北方文气弱,中第少,南方文风盛,士子多,为了平衡,以前搞出了‘南六北四’,现在又进一步压缩,南方定然会不满,甚至不忿。

    曾经出现过进士及第的全是南方人,南方在科举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他们是万万不愿意放弃这种优势的,更何况,天下官员中,南方是最多的,尤其是最大的朋党东林党!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心思飞转。

    朱由检的话,并不是他一个人的立场,代表了天下大部分的士子,因为大部分士子都是南方人。

    可越是这样,越需要解决的办法。

    过了一阵,他抬头看向周应秋,道:“说说明年。”

    朱由检眉头一皱,忍着没有打断。

    周应秋早有准备,躬身道:“皇上,吏部有了个草案。在各个布政司,可设立有朝廷批准的书院,分成三等,县府省,层层考核选拔,最终在每个省完成学业的士子,可进京参考,中第之后,再入皇家政院,结业后,方可由吏部安排入仕。”

    “这只是大致想法,其中有许多细节有待完善。比如,关于税赋,廪膳,年龄等,都有待细定。还有就是今年的武举,臣还在与同僚细细推敲。”

    “臣计划,召集各地知府,知州,进京,进入皇家政院进行考核,若是考核不过,将进行惩处,若是优异,可加以提拔重用。”

    “这些臣都与文昭阁商议过,王爷……有诸多迟疑之处。”

    朱由检默默的听着,他心里很清楚,这些即便不是朱栩的授意,他肯定也是早就知情。

    这样的变动,前所未有,科举之事,关乎太大,说是‘国本’一点都不为过,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万难答应的。

    朱栩见朱由检不说话,也能明白他的心思,科举重大,不亚于裁撤南/京,甚至影响更大,不止是朱由检要慎重,满朝文武,哪怕是朱栩的人,也都得小心翼翼。

    不过,在朱栩看来,大明人才济济,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人才断层之类。他要做的,也不是简简单单为了选士,如同设置三司衙门,除了分权,还有打击遏制腐败,提高行政效率等原因。改革科举,朱栩是想要打破富人垄断,普及教育,削弱现有的官商集团等。

    朱由检没有说话,他的沉默,就是最好的抗议。

    朱栩手指在桌面敲着,说服朱由检,非常重要。他需要朱由检去说服东林党,消减反对声,至少,不能让天下士子来反对他这个皇帝。

    “皇兄,”

    朱栩抬头看向朱由检,目光坚定的道:“科举改革,势在必行,朕意已决。今年的科举,朕不再插手,全权交给皇兄来处理。”

    朱由检眉头紧拧,听得出这是朱栩的让步,可涉及到朱家的万年基业,他还是不能妥协,却也清楚不能硬顶,沉色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臣认为,当开廷议商讨。”

    朱栩端起茶杯,神色冷淡,语气中有了压迫,道:“皇兄,你认为,廷议能拦得住朕?”

    朱由检脸角动了动,眉宇间有了凝色。

    他醒悟,六部九卿,都察院,大理寺,顺天府,凡是有资格上朝的,大部分都是朱栩的人,真要是开了廷议,也根本拦不住他。

    朱由检还是不甘心,心里出现了一点慌乱,微低头道:“皇上,臣……议缓行。”

    朱栩见朱由检还是不肯答应,默默的喝了口茶,抬起头,语气冷冽的道:“皇兄,除了今年,日后每年的科考都由文昭阁派人主持。你回去之后,写一道奏本上来,若是皇兄下不了笔,朕就换一个人来写!”

    朱由检脸色微变,朱栩的‘换一个人来写’,可不是字面的意思,背后的言简意赅,就是要换了他这个总理大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