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多久,王永光就来了。

    他原本是南/京的兵部尚书,朝廷拟调任文昭阁。

    他带着守城的驻军,大步而来,将这群人与巡抚衙门隔开。

    王永光站在最前面,沉声大喝道“聚众闹事,强闯巡抚衙门,你们想要造反吗?”

    最前面的,是一位八十多的老尚书,他右手颤巍巍的指着王永光,一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道:“王永光,你为虎作伥,成了阉党走狗,帮着他们祸害南/京,毁太祖基业,你就不怕史书如刀,遗臭万年吗!”

    王永光冷哼一声,道:“你们不尊君上,违逆朝廷,冲击巡抚衙门,哪一条都不该是我遗臭万年!现在本官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立刻离开,不得再擅自聚众闹事,否则一律下镇抚司狱!”

    一群人听着纷纷交头接耳,东厂最近一直在抓南直隶的商贩,抓走的多,放出来的少。凡是知道这个机构的,无不身冒寒气。

    “哼,纵身百死,我等也绝不与阉党同流合污!”

    “不错,决不能让阉党得逞!”

    “王永光也是阉党,我们跟阉党拼了!”

    有人领头,顿时群情汹涌,向着王永光,黄立极等人冲了过去,挥拳就要打。

    王永光神色一沉,喝道“住手,否则休怪本官无情!”

    可激动的人群,哪里还听得到王永光的话。

    王永光脸角抽搐一番,下令道:“全都给本官抓起来,押入大牢!”

    王永光话音一落,四周的兵卒一拥而上,拳打脚踢,凡是反抗的,全都打倒在地,哪怕七老八十,也都被死死按在地上。

    在这群人的惨叫声中,被东厂强制押解到了应天府大牢。

    东厂改建的诏狱,现在已人满为患。

    一个时辰后,镇抚司狱刑房。

    一个个全江/苏有名有姓的大商人,每一个都凄惨无比,在缴纳了足够的‘诚信保证金’后,来到押房前,写下认罪书,保证即日到应天府或者巡抚衙门办理营业批文,尽快复业。

    几乎是同时,由省三司衙门,曹钦程主审,靖王监审,巡抚黄立极,右参政李夔龙,总督傅宗龙等一系列江/苏高官陪审,还有原南/京的一些官员,多达近百人,一起陪着,审理保国公等人煽动罢市,图谋不轨的案子,在巡抚衙门不远处,新建的三司衙门,开审!

    朱国弼走进大殿的时候,浑身完好,没有任何的刑伤,只是眼神恍惚,嘴角哆嗦,双腿颤巍巍的走进来,仿佛受到了莫大的惊吓。

    邓文郁,汤国祚等人也都一样,浑身颤抖个不停,眼神惧怕,脚步缓慢谨慎。

    没有资格进来,只能站在外面的田尔耕,望着三人的背影,一脸厌恶表情的看着三人,自语的道“倒是没有见过这么软骨头的!”

    这倒也不怪田尔耕,实则阉党以前对付的大部分都是东林党,逼得魏忠贤要下狱动刑的,哪一个又能是软骨头?

    曹钦程看着走进来的三人,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道:‘朱国弼,汤国祚,邓文郁,你们可知罪?’

    朱国弼虽然害怕,忧惧,还没有失去理智,咬牙看着曹钦程道:“本公确实煽动官商罢市,只是因为对新立的巡抚衙门不满,并没有图谋不轨,不尊皇上!”

    汤国祚,邓文郁比朱国弼还不堪,一听连忙接着道:“是是,曹大人,我等只是为了泄私愤,并没有不敬皇上,还请大人明察。”

    靖王,黄立极,傅宗龙等人对视,暗自摇头。这三人还真是丢大明勋贵的面子,不过好歹三人还没有失去理智,知道什么该认,什么不该认。

    听着朱国弼就这么认罪了,大堂里顿时都嗡翁响起了议论声。他们都是原南/京的官员,本来就猜测是勋贵们不甘心在后面闹事,却万万没想到居然会是保国公朱国弼。

    “啪”

    曹钦程又是一拍惊堂木,喝道:“肃静。”

    一群人顿时安静下来,都看向曹钦程。

    曹钦程面无表情,一副包青天模样,拿起桌上一张写满名字的纸,道:“你看看,这些名字,可都属实?是否都是你串联的,有没有不属实或者遗漏?”

    案师快步走来,接起递给朱国弼。

    朱国弼接过来,强压心里惊惧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认真的看了一阵,眼神微闪烁,抬头看向曹钦程道:“回大人,都属实,还有……十几个遗漏。”

    曹钦程神色微动,心里冷笑,这位公爷倒是豁出去要自己的保命了。

    邓文郁一听,连忙道:“大人,我也有我也有,愿戴罪立功。”

    汤国祚立马争先抢后的道:“大人,还有人要搞事,我要首告!”

    求票求票~

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旱来临() 
朱国弼与汤国祚,邓文郁三人的相互急着举告,让监审,陪审的一干人都颇为吃惊,又暗自摇头冷笑。

    曹钦程毫不意外,一拍惊堂木,道:“拿纸笔来!”

    朱国弼也没有料到汤国祚与邓文郁会这么没骨头,嚷着要举告,将他的处境陷的极其尴尬。

    但话赶话到了这里,朱国弼也没有办法了,脸上火辣辣的,咬牙接过纸笔,没有案桌,趴在地上就写了。

    邓文郁,汤国祚也有样学样,趴在地上,一笔一划的写着人名。

    四周主审,监审,陪审超过百人,看着这样滑稽的一幕,都忍不住的暗笑。

    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这三人在南/京作威作福不满,见到三人落魄,自是暗喜。

    三人很快就写好了,明白了情势,自是没有藏私,各自都写了不止十个名字。

    曹钦程接过来一看,神色诧异,其中有不少人,居然还是他们东厂甄别之后,被巡抚衙门提名任命的,现在就坐在一旁。

    曹钦程将三张名单交给靖王,靖王也神色变了变,其中不少人的任命都需要吏部批准,奏本现在怕是已经在司礼监了!

    靖王朱履祜沉着脸,将纸张揣入怀里,让曹钦程继续审。

    所谓‘图谋不轨’,‘谋逆’不过是大帽子,真正判决的,还是要讲究真凭实据,这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有保国公朱国弼认罪,东厂抓捕的人又飞速扩大,在整个江/苏超过三百人涉案,不法的商贩也超过百人!

    随着保国公的认罪,数百人被抓,尤其数十人判的是‘戍边’,实则就是变相的斩立决。这让整个沸腾的江/苏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的冷静下来。

    冷清的街道陆续有商贩开门,紧闭门户的大户人家,有了生气,秦淮河上,三三两两的花船,也从潜藏的角落里飘荡出来。

    一连半个月,江/苏巡抚衙门都在做扫尾的工作。

    应天府衙门。

    靖王朱履祜,巡抚黄立极,应天府府尹周维京等人都聚集在一起,这一次,众人都神色放松。

    黄立极陪坐在一旁,笑道“王爷,现在算是功德圆满了,您回京之后,也对朝廷有了交待。”

    周维京等南/京原官员也都暗松一口气,他们现在想尽早送走靖王,否则继续挖下去,怕是整个江/苏都要陷进去,会越闹越大,难以收场,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稳定,慢慢消化这场变革。

    靖王又岂会不知道他们的心思,笑了笑,端着茶杯没有说话。

    李夔龙,曹钦程都没有说话,他们知道,有一位收拾烂摊子的人已经到了。

    果然,就在黄立极话音落下,一个衙役快步进来,禀报道:“大人,外面有一位京城来的大人求见。”

    靖王一笑,站起来道:“诸位大人,皇上派来的特使到了。”

    黄立极,周维京,王永光等人都是一怔,完全没有想到,居然还有一个钦差来。

    毕自严走进来,抬手道:“下官拜见王爷。”

    靖王一摆手,笑道:“毕大人不必客气,来,我给大人介绍一下。”

    众人看着毕自严,黄立极,周维京都是认识的,心里稍缓,这位毕大人心有乾坤,却也不是难相处的人。

    靖王笑呵呵的一圈介绍过来,毕自严毕竟曾是做过户部尚书的人,品阶除了靖王,比这里的所有人都高,外加有副都御使的头衔,靖王一走,他就是无冕之王了。

    他也抬手对着众人道:“本官此番前来,是为了今年夏粮之事,为户部接管南方几省税赋,清查积务,事情一了,本官就会回京。所以,诸位大人尽管放心。”

    靖王在一旁看着,心里一笑,这位毕大人倒也是圆滑,深懂其中三味啊。

    果然,黄立极,周维京等人听了都松了口气。

    说了一会儿,几人又坐下,靖王沉吟着笑道:“江/苏之事,本王处理的差不多,接下来,就需要各位大人慢慢处置了。”

    众人也谦虚一笑,接下来有很多事情要做,将一个数百年的都城变成一个普通布政司,可不是杀些人,威慑一番就可以的,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消化。

    京城之内,朱栩的案桌上,堆满了奏本。

    弹劾文昭阁,弹劾靖王,弹劾黄立极,弹劾傅宗龙,弹劾徐文爵,弹劾魏忠贤,弹劾东厂……

    从全国各地,各地言官御史,清流东林,弹劾的奏本,足足近千本,单单杨涟就写了二十几道!

    朱栩笑了笑,将这些奏本全部一推,笑道:“告诉司礼监,这些弹劾的奏本,全部发给文昭阁,让信王拟好送过来。”

    刘时敏对于朱栩偶尔冒出的恶作剧也习惯了,答应一声,便让人准备盘子,将这些奏本整理好,送去文昭阁。

    朱栩翻看着来自江/苏的奏本,看着各方面的信息,暗自点头,靖王的能力倒是让他刮目相看,虽然没有好眼光,格局,却能压得住场子,是有领导能力的人。

    “嗯,今后得给他多一点机会。”朱栩自语的笑着。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面色不动,心里却如明镜,皇帝这是棒子打出去太多,要表达善意,拉拢一些可以拉拢的人了。

    江/苏的事,朱栩暂时可以放下一些了,他翻着奏本,眉头不自觉的又皱起。

    这是四/川布政司的奏本,今年四/川再次大旱,比往年预计要减产三成,并且,民乱之事增多,秦良玉的兵马有些捉襟见肘。

    “六万人还不够吗?”

    朱栩眉宇间出现一抹忧色,在四/川,有秦良玉的骁骑军,秦民屏的豹骑军,总共六万人马,全都是常年征战的精兵,外加归四/川总督统属的两万驻军,若是这样都捉襟见肘,四/川的情况,怕是比他预料的还要糟糕。

    朱栩思索着,放到一边,继续翻着。

    没多久,湖/广,陕/西,山/东布政司的奏本他也看到了,全都是说今年大旱,夏粮减产,请求减赋,赈济。

    朱栩放下奏本,站起来,走到了门外,深深吸了口气。

    曹化淳看了眼桌上那几道奏本,他是知道的,跟着朱栩走到屋檐下,默然无语。

    朱栩背着手,望着湛蓝色的外面,沉默了一阵,道“传旨给左良玉,赵率教,让他们准备,择机讨伐安南,告诉他们,朕要银子,要粮食,不需要占领!”

    曹化淳还没有说完,朱栩接着道“传旨给骆养性,给朕加大力度,朕要在南方的用兵,要最小的代价最大的收获!”

    “传旨给朝鲜,让秦翼明,金忠善刺探倭国的消息,越详细越好。”

    “传旨给袁可立,熊文灿,让他们加强出海演习,尽量走的远一点,模拟攻岛。”

    ……

    曹化淳没有插嘴的机会,只能认真的听着。

第三百七十三章 后金内斗() 
整个大明,或许也只有朱栩才能意识到这场天灾有多严重。

    这场天灾,持续时间之长,之严重,满世界的上下五千年,也找不到例子。

    天灾伴随着人祸,大明将经历从未遇到过的危机。

    朱栩连续传了十几道旨意,都是向着大明边将的,有了这些烦心事,他也无心再继续批着奏本,看了看外面的天气,伸了伸手臂,道:“叫变蛟来,出宫。”

    曹化淳已经去了司礼监拟旨,刘时敏应了一声,便去准备了。

    “皇上,咱们这是要去哪?”

    刘时敏一身便服,跟在朱栩身后,瞥了眼四周,低声问道。

    朱栩走在大街上,手里拿着折扇,笑着道:“去南边。”

    “南边?”刘时敏一怔,旋即明悟,皇帝这是要去那军政院了。

    曹变蛟带着人,都是便装,跟着朱栩不远不近,警惕着周围。

    八月份的天气,太阳如同火炉一般,走在大街上,浑身都冒着热气,让人透不过气来。

    朱栩拿着扇子遮头,望了望天,今天的天气,最起码也有四十度,地面温度,应该也有四十五度。这样的天气,在这个时候是很罕见的。

    刘时敏也热的满头大汗,跟在朱栩身侧,见朱栩脚步有些慢,似想多逛逛,不由得道:“皇上,天气太热,还是快去快回吧。”

    朱栩点头,这样的天气,会很容易中暑,脚步加了快些。

    没多久,就来到了一个偌大的院子前,院门前有块大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皇家军院’四个字。

    朱栩脸上有些热,这个不怪天气,这四个字,实际上是他写的,但雕刻出来的字,笔力遒劲,刚硬有力,虽然是在他的笔迹下雕刻,雕刻出来的却完全不一样。

    “还得多练啊……”

    朱栩嘀咕一声,迈步走了进去。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还没有走近,就听到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呼和声。

    朱栩快步向前走去,只见不远处一块空地上,三排二十多个二十左右的青年,穿着单衣,在空地上,举着双手,大声的沉声大喊着。

    “齐步走!”

    在领头的一个青年人指挥下,这群青年人大步走着,脚步踩地有力,步伐整齐,嘴里呼喊着:“喝,哈”。

    走到头,那青年道:“立定!向后转!”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一群人再次举起双手,大声呼喊。声音如钟,在院子里回荡不绝。

    朱栩看的暗自点头,笑道:“不错不错,不到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