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断大明-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栩一点都不意外,道“恩,朕早有预料,能让他吐出一半就不错了,不能逼的太急。等朕从辽东回来,六部,尤其是户部,东厂要做好准备,朕要清查全国田亩!”

    这句话傅昌宗不意外,朱栩早有这方面的心思,倒是平王心里狠狠一跳,已经得罪了天下藩王,要是再得罪所有官宦与富户,大明将越发不稳了。

    不过平王向来不涉政,也很清楚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神色微凝,沉默不语。

    傅昌宗自然没有二话,若是朱栩能够从辽东大胜而归,携大胜之势,推动任何事情都会轻松很多。

    朱栩心里盘算,清查田亩,自然是为了再分配,这就涉及到了人口,他抬头看向傅昌宗,道:“舅舅,你可知道,我大明现在有多少人?”

    傅昌宗身为户部尚书,不会不知道这些,道:“回皇上,泰昌元年曾经有核算,近五千二百万。”

    朱栩眉头皱了皱,道“为什么这么少?”

    朱栩也看过一些记录,隆庆五年的人口是六千两百万左右,到了万历三十年降到了五千六百万左右,泰昌元年又降低到了五千二百万左右。

    他前世偶尔看到过一本书,隐约记得明末的人口是在六千万以上,这里有了不小的差距。

    傅昌宗道:“这个是在籍的,赋税人口,根据臣与户部诸位臣工推算。一来是灾情不断,二来是战争,三来,只怕是有人口被瞒报,以躲避赋税,所以在减少。”

    朱栩若有所思点头,道:“那以舅舅推算,我大明实际人口,会有多少?”

    傅昌宗以及户部确实有过推算,想了想,给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数字,道:“回皇上,臣认为,应当与隆庆五年差不多,在六千二百万上下。”

    朱栩知道,傅昌宗也拿不稳,这应该是偏向保守的数字,点头道:“嗯,清查田亩,也要清查人口。”

    知道地了,也得知道人才能知道如何分配。

    傅昌宗抬手,道“是。”

    朱栩道“还有,军事学院,政务学院,水军学院等都要扩大规模,现在需要很多人才,不一定要科举功名,关键还是能力……”

    傅昌宗清楚,朱栩接下来会越来越需要可靠的人手,躬身道:“臣明白,学院内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寒门子弟,臣也严禁他们攀龙附凤,过了年中,臣考虑拉出一部分出来,历练一番。”

    朱栩颌首,道:“这方面舅舅拿主意,嗯……有必要的话,过往那些大臣的子孙,也可以适当任用。”

    傅昌宗会意,道:“是。”

    朱栩说完,又看向魏忠贤,道:“朕打算撤去废除南/京,你亲自去一趟。”

    明朝自朱棣迁都北平,改为北平为京师,没有非去南/京的地位,就形成了南北二京,在南/京,近乎保留着与北/京一模一样的一套机构,六部九卿,都察院,大理寺等等。

    平王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傅昌宗眉头一动,看了眼平王,心想待会儿私下再劝朱栩。

    废除南/京,最直接的就是数百上千个官位没有了。能够做到尚书、侍郎的无不朋党无数,且与京城的百官密不可分,只要拿他们下手,只怕京城也要不稳。

    朱栩哪里能不知道,看着几人的表情,也不等魏忠贤答应,继续道:“不要走漏风声,先拿南京守备,应天巡抚开刀!”

    一直不说话的平王顿时恍然,这两人都是出自洛/阳,这是朱栩要敲打一直躲着不出的那位福王了。

    魏忠贤又岂能不明白,躬身道:“奴婢遵旨。”

    正说着,曹化淳走到朱栩身边,耳语了一句。

    朱栩点头,站起来道:“好了,那就都散了吧,朕就不留你们吃饭了。”

    三人也都知道朱栩还有其他事情,连忙告退。

    朱栩出了御书房,来到偏房,骆养性已经在等着了。

    “臣叩见皇上。”骆养性单膝跪地,一身锦衣软铠甲。

    朱栩一摆手,颇为急切的道“起来吧,跟朕说说你这一趟的成果。”

    骆养性躬身,道“皇上,臣已经安排人手潜入了安南,东吁等孟养宣慰司的地方,正在加紧搜集情报,绘制地图。”

    朱栩嘴角笑了笑,道:“恩,做的不错,要不断安插人手,最好能够潜伏到各个关键位置,皇宫王宫之类,最重要的,还是要绘制地图。这些朕都放心,你送来的秘本朕也细看过,很不错。朕这次召你回来,是要你留在京城一段时间,给朕看着一些人一些事情。”

    骆养性虽然远在云/南,很多事情他还是知道的,再次半跪道:“臣请皇上放心,有臣在,京城万无一失!”

第三百零六章 信王的改变() 
没过两天,洛/阳福王的奏本也送到了文昭阁。

    朱由检与一干文昭阁阁员,都神色凝重。

    福王上奏,愿意呈上膳田五万顷,银八万两,以示援朝廷,忠君之心。

    钱龙锡面色肃重,对着朱由检道“王爷,福王在宗室里影响很大,一旦他的奏本被公开,只怕其他王爷们也得望风而行,不得不从了。”

    施鳯来道:“这么一来,全天下的宗室离心离德,人心向背,若是朝廷再有所麻烦,只怕他们不但不会相助,甚至还会推波助澜……”

    黄立极默然一会儿,也道:“两位大人说的没错,现今天下纷扰,正是需要宗室镇守之时,皇上,这是自断臂膀,挖了大明基石!”

    朱由检何尝不知道,眼神里透着深深的无奈。

    在他看来,朱栩太过年轻,任意妄为,丝毫听不进别人的劝告,长此以往,只怕要国将不国,天下大乱了。

    钱龙锡多少能够察觉到朱由检的心思,沉吟一声,道“王爷,咱们得想其他办法。”

    朱由检眉头一抬,看向他道:“什么办法?”

    钱龙锡目光扫了扫其他人,道“王爷,咱们就跟着皇上的意图走,乘机壮大文昭阁,只要有了足够的声望,皇上也不敢对您轻举妄动,那个时候,就足以‘规劝’皇上了。”

    朱由检神色一动,这确实是他的想法,看着钱龙锡有些期待的道:“具体有什么办法?”

    钱龙锡神色微肃,道“外养望,内固权。”

    施鳯来文言双眼一亮,道:“钱大人说的极是,王爷贤名在外,只要多加与士林接触,必然从者云集,威望隆重。在内,王爷乃是奉先帝遗诏辅政,现监国摄政,只要不插手军务,皇上想必也不会过多为难。这样,不动声色间,王爷就会有足够的力量去……‘规劝’皇上了。”

    黄立极也欣然赞同,道“这个主意不错,皇上虽然收了王爷任命官吏的权力,可王爷至今还没有任命多少,若是从细微处着手,当有奇效。”

    “还有,大理寺的王大人,刑部的倪大人,一向与王爷志同道合,有他们的暗中帮忙,事半功倍!”

    “我倒是觉得,都察院的杨大人,礼部的张我续,工部的徐大化也可拉拢。”

    “不如乘此机会,王爷不妨与叶大学士,韩大学士等人多加通信,或有大助!”

    文昭阁内一个阁员,热烈的讨论着,俨然一副盛世空前就在不远处了。

    朱由检心里松了口气,眼神闪过欣慰之色。

    文昭阁的阁员,终于有了样子。他们的这些讨论都没入他耳朵里,每一个都切实可行,甚至是‘妙招’,很得他心意。

    朱由检听了半晌,开口道“恩,都不错,本王决定,就从督政院开始!”

    钱龙锡一听,也赞同道“王爷睿智,督政院初建,若是有王爷的帮助,想必皇上也会很高兴。”

    “不错,天下藩王都是在厌恨皇上之时,王爷或许就是那解恨良药!”

    “王爷,不妨写信去洛/阳,督促福王早日进京。”

    “妙哉!若是王爷能够在督政院立足,必是奇功一件!”

    文昭阁的事情,哪里瞒得过朱栩。

    听着曹化淳的汇报,朱栩摇头一笑,道:“这也是好事,不管他打的什么主意,能够顺着朕帮忙就很不错了。”

    朱栩与朱由检的矛盾不在于‘权力’,而是在于治理这个国家的根本的方针战略上。

    朱由检的想法,更倾向于东林党那一套,因循守旧,顽固不化,这与朱栩的锐意改革,刮骨疗毒极其相冲。

    曹化淳见朱栩没有在意,心里就越发警惕,脸上不动,又道:“皇上,林丹汗遣使入京,想与我大明联手,一同伐金。”

    朱栩嗤笑一声,道“他总算是醒悟过来了。”

    不过想想也合理,林丹汗表面上是蒙古大汗,可是能调动的也只有察哈尔部,外加努尔哈赤与蒙古交战这么多年,各种盟约辖制了临近的大部分部落,尤其是这次黄太吉动员这么多兵力,傻子也能明白过来,相对于大明,林丹汗自然更在意壮大了的后金,这才是近在咫尺,要命的威胁!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心里不停的转着念头。

    林丹汗那点实力,肯定不是黄太吉的对手,而且还是扶不起的阿斗。

    “这样,”朱栩看向曹化淳,道:“传旨让兵部,申用懋去见这个使者,花点银子,向林丹汗借骑兵,能借多少借多少。”

    曹化淳有些意外,道:“皇上,不接见吗?”

    朱栩淡淡的哼了一声,道“我大明乃天朝大国,别说一个小小使者,就算是林丹汗亲自来了,也不配朕亲自去见。”

    曹化淳看着朱栩,心里暗自点头,朱栩,越来越有大明皇帝该有的威仪与尊严了。

    “遵旨。”

    曹化淳刚要转身离开,朱栩忽然又道“那个,那个佟养真,现在在哪里?”

    佟养真是努尔哈赤的驸马,位列二等总兵官,执掌汉军正蓝旗,在后金也算是颇有身份的人。最为重要的是,历史上,后金的红夷大炮就是他再过几年主持铸造的。

    曹化淳道“回皇上,压在东厂诏狱。”

    朱栩眯了眯眼,眼神里泛着寒光,道“传旨给魏忠贤,这个人是要放回辽东的,告诉他,用任何办法都可以,朕要这个人做我大明的内应!”

    佟养真,日后改名佟养性,他的孙女历史上可是顺治的皇后,康熙的生母!

    这个曹化淳倒是没有在意,一躬身道:“遵旨。”

    督政院有了信王打头阵,很多事情都顺利起来。

    朱由检在清流,尤其是得到杨涟等人的帮助,消弭了很大一部分压力,各地也都配合起来,户部,东厂等各部门倾力而为,飞速的收缴各地藩王的膳田,从户部不时上来的奏本,简单计算,就多达两百万顷!

    如果换算成亩的话,数值还得继续扩大百倍!

    最重要的是,这只怕还是宗室交出来的,不到一半的田亩!

    再想想其他的王公勋贵,历代大臣豪儒,巨商大户,所蓄养的田亩,加起来,那必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第三百零七章 卢象升() 
在人忙碌起来的时候,总觉得时光飞逝。

    朱栩就是这么觉得的,转眼间就到了四月份。

    御书房内。

    卢象升一身甲胄,气息凛凛。

    卢象升是一个文人,经过近一年的领军,越发的有军人气概,不论是神情,还是一举一动,都颇为果断,甚至是凌厉。

    朱栩从御桌前走出来,笑着道“朕听兵部的孙大人说过,卢总兵带兵有方,进退有据,颇有章法,这一年的一笔笔功劳,朕也都有数。”

    卢象升这还是第二次见朱栩,不同于上次,现在的皇帝越发有威仪,举手投足间,都是上位者的举重若轻。

    卢象升抬手,道“臣只是尽分内之事,当不得皇上如此赞誉。”

    卢象升人高马大,学识敦厚,若非从军,也必是一代文人。

    朱栩笑了笑,背着手,望着外面,悠然道:“分内之事才可贵,现在的满朝文武,有几人能够做到这‘分内之事’,兵部的想着户部,户部的惦记着吏部,吏部的担心着都察院,都察院操着全天下的心……”

    卢象升没有接话,心里却也是赞同的。

    万历中期以后,人浮于事,人人只顾争权夺利,真心用事的,越来越少,无不想着为名为利,位极人臣。

    朱栩见卢象升没有接话,顿了顿,又道“朕调你驻扎京西大营,兵部应该与你言明了吧?”

    卢象升道:“是,皇上欲御驾亲征辽东,刘总兵将领京西大营随皇上北上。”

    朱栩点头,道“恩,这是朕当初应了他的。你呢,也不用担心,最多两个月,就会调你回山/东,这两个月,你听调兵部就是。”

    卢象升虽然低着头,也俯视着朱栩的后脑勺,他在京城之外也能听到诸多流言蜚语,多关于是新皇‘堪比正德’,‘年幼无知’之类。

    不过,他与孙传庭多有交往,从他言谈之中,再亲见朱栩,却不那么觉得,心里计较着,抬手道:“敢问皇上,可过山海关?”

    朱栩一笑,转头看向卢象升,道“前几日熊廷弼给朕写信,劝朕不要去辽东,隐晦的担心会重演英宗旧事,你是不是也想说这个?”

    土木堡之变,在大明来说,是一个不是禁忌的禁忌,军事惨败,皇帝被人掳走多年,加上后来的夺门之变,总有太多不堪,不能细究。

    卢象升被朱栩一语道破,脸上倒是没有尴尬,沉色道:“皇上,辽东危如鹅卵,皇上若是冒险前往,一旦出事,后果胜过英宗旧事!”

    朱栩点点头,转身走到龙椅坐下,道:“你知道,孙传庭知道,孙承宗知道,可以说,整个大明都知道,你认为朕会不知道吗?”

    卢象升转过来,道:“那,皇上为何执意前往辽东?”

    朱栩脸上多少有些无奈,道:“朕也不怕跟你说些实话。毛文龙在东江差点炸死了建奴四大贝勒中的阿敏,将努尔哈赤的侄子也炸的重伤,还俘虏了努尔哈赤的驸马,东江几十城望风而降,是我大明前所未有的大胜。但也激怒了贼酋黄太吉,从三月份,一直在调集兵马,半个月前,莽古尔泰就进逼到了大凌河,黄太吉也率兵赶到了广宁,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