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王朝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塞北王朝金-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玠兵少便向曲端求救,结果曲端不予发兵,吴玠战败,金军乘胜焚毁邠州城。

    吴玠埋怨曲端不派兵救援,曲端指斥吴玠违犯节度,“由是二人有隙”。

    这位曲端以后的死埋下了伏笔,吴玠岂是好惹的?

    吴玠因败降职,不就之后张浚又升吴玠为秦凤副总管。

    张浚拔用吴玠,也是表达对曲端的不满。

    曲端看似精明实际很蠢,你不救其他部队就罢了,连你手下第一大将吴玠你也不救,简直太搞笑了。

    他这一系列的动作,几乎把所有能得罪的人,都给得罪了。当秀发去无踪的时候,你的头屑就很出众了。

    金兵进攻潭州(在下没查到是今天的哪里,估计应该就在陕甘地区。),帅臣向子諲率兵抵抗。

    双方激战八日,二月初二,金军攻陷潭州。

    王日柬、刘价、赵聿之战死,向子湮率军逃走,金兵大肆劫掠,屠杀潭州城。

    向子湮(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

    说到这里又有要解释的名词了。以荫补官可以浓缩为两个字:补荫。

    简单点说,就是老子是大官,儿子就能直接当小官。

    咱们把话题扯远一点。

    在秦汉以前,中国都是世卿世禄制,老子的官儿子可以继承。

    这种选官方式很容易滋养出一批废物来,并不是英雄的老子都有英雄的儿子。

    咱们随便举个例子,司马家从司马懿开始,到司马师、司马昭,即便是司马炎也都能谈的上是有本事的人。

    可是司马炎却生出了一个傻儿子司马衷,弄汉人天下是鸡飞狗跳,整出一个五胡乱华,十六国战乱出来。

    由此可见,血脉传承很不靠谱。

    咱们在说一个题外话,曾经在一个酒局上,在下说:“战国末年秦国统一天下是历史的必然。”

    当时有一个哥们抬杠,说:“凭什么秦国是必然,其他几个国家就不能统一吗?他们为什么不是必然呢?”

    这个问题好,其实很多历史书都说了这句话,秦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却没有人解释秦国统一为什么是必然。

    在下是这么解释的:“因为秦国玩的平民政治,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只要你有才华,秦国就会重用你。比如说商鞅、张仪、范雎、白起、李斯……,他们都是平民。其他六国玩的基本都是贵族政治,只会重用贵族,以至于那些有才华的人,得不到重用,于是这些就去了秦国,于是秦国就越发强大,那几个对秦国有决定性作用的人除了白起,都不是秦国人,也都不是贵族。”

    在下的解释,在下觉得是很完美的。

    历史在进步,贵族世袭政治不行了,历史需要新的选择,在新的历史选择中,荫补制度渐渐兴起,汉代有“二千石九卿得荫子弟为郎”的说法。

    但是这种补荫制度并没有大行其道,因为这毕竟是不公平的,为了拉拢当时的老百姓,更多的是察举制度。

    可能会有看官要问了,什么是察举制啊?

    在下不能在解释了,因为跑偏的太远了,若有机会写汉代的故事,咱们在解释,这里您就记住他是一个选官制度就行了。

    (本章完)

第163章 164自负和自大的碰撞() 
岳飞攻打杨幺时,戚方因认为王佐反复无常,把为岳家军报信的王佐之子王成亮给杀了。

    这中虐自己人的行为,让岳飞很生气,于是戚方被责打三十军棍。

    戚方因而心中怀恨,先后两次向岳飞放暗箭,幸亏有牛皋的救命仙丹才使岳飞保全性命。

    岳飞是大度的人,还是饶了戚方的性命,让他投奔后军都督张俊,但戚方刚刚出营就被巡夜的牛皋打死。

    当然这也只是演义了,事实上戚方投降张俊后,就成为张俊的部将,以后就同岳飞完全没关系了。

    江淮战线大宋生机涌现,河东战线大宋又闹内乱了。

    曲端和张浚交火了,咱们来详细说说这事。

    秋,完颜宗弼休整完毕后,再次组织了军队。

    张浚害怕完颜宗弼再次南下,想用陕西的兵马去支援江淮宋军。

    曲端却对张浚说:“平原广野,贼便于冲突,而我军未尝习水战。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

    曲端的话是错还是对,在下不好评判。就当时的形式来看,金国具有的战争优势越来越少了,双方已经互有胜负了,为何不能于金兵决战呢?

    对金国来说,虽占据了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但他们还没能完全消化,让这些地盘恢复生机,够供养金国,是需要时间的。

    以在下来看,这所谓的十年,会让金国得到休养生息时间。

    不过,陕兵不入长江的建议,在下以为是对的。

    张浚除了会吹牛,但才华一般,他没有反驳曲端,只是不予没理会。

    曲端见张浚无言以对,心中不服之气更多了,就开始不着调了,说“张宣抚,您大军如果不败,曲端我必伏剑自杀以谢!”

    张浚乃是皇帝身边的红人,那受过这等鸟气,大怒说:“我若不胜,把脑袋输与将军!”

    据说在恼怒之下,二人还立了“军令状”。

    曲端太自大了,张浚太自负了,两人就是两头驴,碎也说服不了谁。

    对张浚来说,他需要立威,树立自己在川陕的地位,对曲端来说,他也需要立威,震慑主帅,保住自己在川陕的势力。

    两人都不退让,于是各奔东西。

    张浚志大才疏,也不懂军事,但毕竟是一方主帅,曲端作为手下,即便不能劝谏,也不该如此嘲弄于他,挑衅他的权威。老大的权威没了,队伍还怎么带呢?

    所以曲端话一出口,张浚注定不会听他的,还会恨上曲端。

    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时候,大家应该把努力做好事情,哪能相互拆台?

    不能**是万万不能,但你也不能因为**就乱射吧?

    张浚心胸太窄了,本来这事过去就过去,你手握兵权,曲端能奈你何?

    事情不能琢磨,老张不仅恼怒曲端的当面嘲讽,还想起了他拒绝援救李彦仙、延州府、吴玠,以及妄图干掉王庶的事情。

    这一联想就起了疑心,这一怀疑的话,就越想越害怕。

    为了防止意外,张浚把彭原之战,曲端不援吴阶的事情给翻了出来。

    于是曲端被罢免了兵权,去管理道观了,之后再贬为海州团练副使,安置到万州。

    曲端被罢免,在很多人看来,是外行管内行的结果,在下却不以为然。

    在下说曲端拥兵自重,这是错不了的。不过他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呢?他到底想要得到什么?

    把能得罪的人,和不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你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管理者不是执行者,他们是不懂具体事务的,你不能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在方方面面都比你强。

    嫉妒比自己强大的人,轻贱比自己弱小的人,这是每一个人的通病吧,只是曲端病的更严重一些。

    就曲端来说,张浚是他贵人,人家用了全家一百口人的性命保你不反,你不该有一点感恩的心吗?

    曲端的节操已经彻底碎了,即便不是死在张浚的手上,他也活不了多久。这就是脾气大于能力的代价吧。

    其实话说回来了,宗弼不过是集结军队,还真没有打算要打南宋,因为金国也闹出一点事情。

    对金国来说,打仗也没多大意思了,长江以北都抢的差不多了,没什么东西好抢了。而且大宋的军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也没有必胜把握。

    没有金箍棒,就别穿豹纹短裙,金国人也是有点子的,虽然这个点子不怎样,但他们要换个弄法了。

    金国朝廷一通争吵之后,确立了应对宋朝的政策:“以汉治汉。”

    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就是再立一个汉人朝廷,给金国做属国。一来自己可以休养生息,二来伪政权可以帮你对抗宋朝。

    当然了,设想都是林志玲,现实却是郭玉凤。看似高明的一步棋,走的要多臭就有多臭。

    概念定下来了,具体的实施也是相当麻烦的。

    首先立谁是个问题,因为汉奸实在太多了。

    刘豫是汉奸中比较狡猾的,他得知这恶搞消息,觉得机会来了。

    不久前北京大名府的顺豫门长出瑞禾,济南渔民捕到鳝鱼,刘豫把这些都当成了吉兆,预示着自己要做皇帝这把交椅了。

    刘豫真的属于人有多大胆,就以为地有多大产的主,什么都敢想。咱们都知道,所谓“河出图,洛出书”,不过是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已。

    你要装逼,也弄点像样的东西。城门上长点狗尿苔,河里捕杀一条花无缺的小弟弟,就觉得自己能干皇帝了,你让汉武帝和宋真宗情何以堪啊。

    而且现实的情况很残酷,金国朝廷都没想到他这个人,他不过是一个济南知府,文不足以安邦,武更不能定国,怎么也轮不到他。

    金国朝廷盘算的人选不少,但大多数汉奸因为张邦昌的前车之鉴,都拒绝干这个活,但有一个人没有拒绝,这个人是折可求。

    折可求我们前面说过,不能说这个雄才大略,但是比起刘豫,那也算是英明神武了。按照常理来说,刘豫的机会不大。

    (本章完)

第164章 165册封刘豫为皇帝()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藏鸡鸡。

    刘豫干正事不咋地,干歪门邪道确实有一把刷子,派刘麟拉着几大车财宝,去贿赂金国的左监军完颜昌。

    完颜昌那见过这么多钱?加上他又很爱钱,立刻应允了刘麟,让他爹当皇帝。

    这个就叫做舍得一身剐、凤姐拿绿卡。

    刘豫为什么贿赂完颜昌,是因为完颜昌带兵在山东打过仗,和刘豫有过几次相会。就这几次会面,刘豫就能顺杆子往上爬,实在善于钻营之辈。

    完颜昌虽辈分很高,比大金皇帝吴乞买还高一辈,但官职只是左监军,地位并不是很高,至少这个事情他是做不了主的。

    但拿了人好处,必须给人办事,否则谁还给你好处?

    完颜昌当然是有招的,他把刘豫送来的钱,拿出一小部分贿赂了高庆裔。

    高庆裔一个外姓,能有多大的能量?

    被小看了老高,人家还真的有能量,因为他是实权派完颜宗翰身边的红人。

    高庆裔(?—1137),原是辽朝降臣,通女真语,在完颜宗翰军中作通事(翻译),翻译这种人,能天天和领导接触,接触多了也就有了感情,逐渐就成了宗翰的心腹。

    当初金军为了攻宋方便,在天会二年,设置了元帅府统领军队。

    灭北宋后,元帅府逐渐由单纯的军事机构,向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机构演变,具有任免官吏、司法、征税等权力,控制着燕云诸州及北宋统治的中原和陕西地区。

    元帅府下设两个枢密院,宗翰以左副元帅掌云中枢密院,驻西京。宗望以右副元帅掌燕京枢密院,驻燕京。时人称之为“东朝廷、西朝廷”。

    天会六年,宗望和燕京枢密使相继病死,燕京枢密院并入云中枢密院,从此整个华北都在宗翰的掌握之中,宗翰到了一生之中的权利巅峰。

    巅峰就意味着要走下坡路了,下坡路其实也没什么,就怕从巅峰上滚下来,刹都刹不住啊。后来,完颜宗翰真的就滚下来了,然后摔死了。

    春风得意的宗翰,并非没有没有反对派。天会皇帝的长子宗磐和他就很不对付。

    宗磐作为皇帝的嫡长子,他认为自己接班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觉得宗翰的权利太大了,自己将来搞不定。他想乘着老爸还活着,给宗翰点颜色看看,最好能弄死他。

    但宗翰是什么人,你老子皇帝都没放在眼里,你小子算个蛋。

    双方都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宗翰希望伪政权出于自己的门下,这也是一个丰厚的政治资本。

    当高庆裔建议抢先向皇帝推荐刘豫为帝,以免功归于他人,宗翰都没怎么考虑,就欣然答应了。

    宗翰要这份政治资本,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他不能把这个功劳给了别人。万一弄了一个和自己不一条心人做了这个伪皇帝。无论是在现实政治上,还是地理位置上,自己就处在了完颜宗磐和伪政权的包夹之中,那就很麻烦了。

    宗翰是大腿级别的,他在朝廷上一吆喝,完颜娄室,撒离喝一派建议的折可求就被放弃了。

    宗翰是个场面人,霸道的抢到了好处,还要显示自己的温柔,做了一个民意调查,搞出民主选举的气味。

    主持民调的是完颜昌,这和不调查有啥区别?

    即便是这样,刘豫依旧怕出意外,就雇佣了水军。民主是我们历来就有的,水军也是历史悠久的。

    完颜昌问:你们觉得谁当和皇帝好呀。

    刘豫的同乡张浃慷慨激昂的说了一段催人尿下话,表示拥立刘豫是自己一生的梦想。

    大家都觉得刘豫靠谱,这事就算彻底的定了下来。

    你不得不感叹,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有仰望明月的权利,只要功夫深,芙蓉姐姐瘦成针……

    一个龌蹉之人,就这么当皇帝了。在下说他龌蹉,不是他当皇帝的这件事,而是他当了皇帝之后的行为。

    金国给足了老刘的面子,派遣高庆裔、韩昉带着玺绶宝册册封刘豫。

    诏曰:“今立豫为子皇帝,既为邻国之君,又为大朝之子,其见大朝使介,惟使者始见躬问起居与面辞有奏则立,其余并行皇帝礼。”

    这段话的前面三句各位看官都能看明白,后面的意思是:当金国使者来的时候,刘豫要起身问大金皇帝安否,当金国使者走的时候,若有奏章呈于大金皇帝,刘豫需要站立以外,其他的事情老刘都可以是皇帝做派。

    宗翰的权利就是大,除了问大金皇帝安否,刘豫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这比日后高宗皇帝的待遇还要高。

    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