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公公出使辽国的时候,遇到辽国的光禄卿马植,马植觉得现在辽国是脸先着地,无力回天了。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也为了自己的民族着想,就给童贯出了联金灭辽的主意……
童大公公顿时觉得爱如潮水,避无可避,自己都没喊天灵灵、地灵灵,就来了一盆冰淇淋,我老童这是要发呀……
于是老童就愉快的回国了……
(本章完)
第100章 101海上之盟(二)()
自从北宋建国的时候,宋辽两国关系的挺好,使节往来,一片激情。
宋太祖去世后,太宗继位,这一切就都变了。太宗这孙子和太祖不一样,自己没本事打仗,还生了一副鹰派的心胸和嘴脸。于是就和辽两国打了很多年,最终在真宗朝打累了,双方签订盟约,约为兄弟。宋朝做大哥,辽国做小弟,但大哥每年要给小弟压岁钱。
从此以后,双方就快乐的生活在了一起。
按说现在辽国有难,做大哥的应该帮忙啊,可大宋这个哥哥很不仗义,不仅不帮忙还想乘乱抢劫小弟。你说这事闹得,这样真的好吗?在下不能判断,根据江湖流言:政治就是无节操的。
当时的主政的人,认为辽国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咱们如果现在不出手的话,可能就连汤水都喝不上了。而且出手有好处很大,一则可以向金国示好,二则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是指: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缘战略价值巨大。
说到这里咱们插点题外话,前段时间看了电影《长城》,拍的特别的好,我很喜欢,尤其是喜欢漂亮的景甜……
收……
这不重要,这部电影好是好,但选得时代背景略有瑕疵,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明其中的年代,但根据整部电影来看是宋朝。
大宋朝没有电影中那么霸气,人家小宋宋是很可怜的,当时的版图内是没有长城的。幽云十六州都不是自己的,长城就更不是啦。
话题回来,大宋收复燕云之地,就是希望能够收复,横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长城,作为自己北方的屏障。当时的长城并不向后来明长城那样宏伟,但依山而守,总比在平原上和北方骑兵干仗有优势。
无论是战略纵深,还是战术需要,收复燕云之地都势在必行。以至于在神宗朝,下了这么一道命令,说:全燕之地者赏以封地、给以王爵。
这话的意思是,谁收复了燕云之地,就把这块地盘全部给谁,并封王爵。这是什么概念?列土封疆,玩起封建制了。被封建的人比亲王还要狠,简直就是二皇帝了。
由此可以见幽云十六州就是大宋皇帝永远的心病,永远的痛。
徽宗皇帝是一个轻佻的人,他一心想要超过祖宗,可自己有不愿意花精力治国,现在这个捷径来了,他能不动心吗?若收复了幽云十六州,他前面的所有的大宋皇帝,除了太祖,都能被他按在地上****。死后也不会,落得一个徽宗的庙号,称祖不在话下。
当时大宋朝廷并不是一片看好,也有许多人是反对的,比如说:太宰郑居中,枢密院执政邓洵武等人。
不久之后,连高丽棒子,也给宋朝献策说:“辽为兄弟之国,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
在下还是那句话,联不联金,和被不被打是两码事情。辽国现在灭亡在即,对大宋来说,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童贯毕竟在军旅中呆过,为了平息反对的声音,谋划了一个策略,说:“云中根本也,燕蓟枝叶也,当分兵挠燕蓟而后以重兵取云中。”这个策略被很多搞宋史的人给忽略了,这个真不能忽略。没有它,你根本无法解释宋朝在和金国谈判中,为什么有意无意的忽略云中(现在的大同附近)。
这个策略你要乍看,没有什么值得陈赞,但当时大宋能战的军队都在河东,也就是说以河东之兵收复云中,那是没有问题的。云中既得,幽州还会远吗?
但是人没有前后眼,童贯的谋略的前提是金国拿不下云中。童贯认为即使辽国打不过金国,西部地区也不会说丢就丢了,乘着两国打的一脸狗血的时候,大宋乘势拿下云州。
皇帝觉得童贯说的有理由,就表示支持。既然皇帝支持,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宋重和元年、辽天庆八年、金天辅二年(1118年),宋朝派武义大夫马政出使金国,为了防止辽国起疑心,大宋当时是以买马为幌子,由海路去的金国。
其实在马政之前,大宋一次不成功出使。当时王师中作为使团老大,以高药师为向导迁往金国。这帮人在到了渤海北岸,也就是女真地界的时候,发现女真的船只特别多,而且这帮女真不知道你是干嘛的,也不想知道你是干嘛的,直接对这帮人动手动脚。
这帮人年吓的不敢上岸,本着宁和明白人打一架,不跟SB说句话的原则,直接驾船返航了……
哎哟、我去……
回来也不是事啊,皇帝还急吼吼的等着收复燕云之地呢,于是之后就有了马政的出使。马大使带着呼延庆、高药师等人从登州入海,进入金国。这一次这帮人没有返航,以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被女真人给捆绑了。通过配合的捆绑,这帮人成功见到了阿骨打,转达了“欲与通好,共行伐辽”的意愿。
为了培养两国之间的感情,马政追溯了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马是古代战争的一个重要武器,所以辽国很少把马卖给大宋,而西夏又畏于辽国的威势,也不敢卖马给大宋。当时大宋的一部分马匹是从女真买的,这便是友谊的见证。
据说当时宋朝使臣还说了这么一段话:“日出之分,实生圣人。窃闻征辽,屡破勍敌。若克辽之后,五代时陷入契丹汉地,愿畀下邑。”
前面十六个字是马屁,这个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因为大宋的使者拍马屁是在清理之中的。后面的两句,也没问题,因为大宋就是冲着“陷入契丹汉地”而去,所以这话也对。但是最后一句,很有问题,当时大宋如此张狂,怎么可能会自称“下邑”?而且这段话没有明确记载是谁说的,所以可能被人篡改了。
(本章完)
第101章 102海上之盟(三)()
当时阿骨打没明白这些是来干什么的,究竟是不是给自己埋雷,就回话说:“所请之地,今当与宋夹攻,得者有之。”而且阿骨打还扣下登州军校王美、刘亮等六人作人质。
阿骨打说这话,明显是给大宋埋坑,谁打下来是谁的,这话说的有理,但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定语:“所请之地”?
这就等于说,辽国除了你说的这些盘,都应该是我的,哪怕大宋真的打下了一些不在燕云之地的城池,也不能用来交换,而金国打下了燕云之地的城池,那就不用给你了?
使团成员被扣马政和马植无法反抗,至于阿骨打说的话,两个人也做不了主,只好就带着金国使者李善庆、散都、勃达在重和二年正月十日到了汴梁。
注意!这一次金国是带着国书来的。作为礼尚往来,金国使者也带了北珠、生金、貂革、人参、松子等礼物送给大宋。
这一次谈判主要是蔡京和童贯主持,具体谈出什么,记载并不多。但明确记载了徽宗皇帝的话:“谕:以夹攻辽人取燕地之意。”主意这里只说了燕,而没有说云。当然也有人说,徽宗皇帝当时说的是:“燕云故地。”
这话都不用分析,所谓幽云(燕云)十六州,那是十六个州啊。燕云只是代称好不好?国家之间的合约,能用这么不靠谱的代称,而不是详细的说明,这靠谱吗?有人对这个诏谕有质疑,认为不实。
但在下认为,大宋能干出这事。徽宗皇帝就是一个轻佻之人,大臣也都不负责人。更主要的是原因是,大宋根本没有把金国当回事,他们认为金国不过是一个小部落而已,事情能不能成,还两说。就算事情成了,我将来问你要,你敢不给?
人家真的就敢不给你!
在这年三月,大宋改元宣和。
三月十八日,大宋派朝议大夫直秘阁赵有开,忠翊郎王环充带上诏书和礼物与李善庆回金国。
注意!宋朝给金国的是诏书。诏书和国书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国书是国与国之间的文书。诏书是皇帝给臣子的命令。
当时马植就觉得这事不妥,跟皇帝说,咱们还是给人家国书吧,别在这种事情让人觉得,咱们不拿村长当干部。
赵有开反对说:“女真之酋,止节度使,世受契丹封爵,常慕中朝,不得臣属……过为尊崇,止用诏书足矣……”
徽宗皇帝对国际形势认识很不清楚,觉得女真不过是一个部落,以节度使的待遇招待就算不错了。马植无奈,这事也就这么办了。毕竟皇帝是老大。从这里来看,当初在金国所说的所谓的“下邑”也是扯淡。
无巧不成书,赵又开走到登州,突然暴病身亡,于是使团就停滞不前了。
在这段时间里,又发生了一件搞笑的事情。河北地方官抓了一个间谍,这间谍说:辽金两国已经何谈了。辽国割辽东地给金国,封金国国主为东怀王。而且这个间谍还说了一个更要命的事情,说:是金国上杆子要谈和的,一直以来都是金国求着谈和,辽国不允许。金国这次和大宋和谈,也是为了欺骗大宋。
你这不是开玩笑吗?大宋是不是抓到了假的间谍啊?也许是老天爷,要收回对大宋的恩典了……
消息到了朝廷,徽宗皇帝赶紧给马政下诏书,要求使团停止前进,只是让使呼延庆带着登州牒文送李善庆等人回金国。
各位看官注意了,连诏书都没了,是登州的牒文。这等于是让登州地方政府出面和金国谈判,你这是搞笑吗?
要谈就正式的谈,若不谈就言辞拒绝,毕竟你也有理。实在不得已,可以用间谍和金国对质,把间谍给卖了也无所谓。
咱们前文也说过,在这段时间内,辽金确实在和谈,只是没有那个间谍说的那么下贱。
这年六月,呼延庆等人终于到了金国,见到了阿骨打。
阿骨打和宗翰指责宋朝何意诚心不足,而且明确提出:“登州不当行牒。”
呼延庆就装傻,说:“本朝得知贵朝与契丹修好,所以派人到登州,召回了使臣。而且本朝使团首领,半路之上也死了。如果贵朝却是不好契丹修好,我们肯定会派使者前来。”
阿骨打根本不甩呼延庆,直接把呼延庆给拘留了,这一拘留就是半年……
不久之后,阿骨打觉得留着呼延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还耗费我大金国的干粮,于是就和宗翰以及完颜希尹等人商量,怎么处理呼延庆。
最终还是决定把呼延庆给放回去……
临行的时候,阿骨打对呼延庆说:“跨海求好,非吾家本心,共议夹攻,匪我求尔家,尔家再三渎吾。吾家立国,已获大辽数郡,其它州郡可以俯拾。所遣使人报聘者,欲交结邻国,不敢拒命。暨闻使回,不以书示,而以诏诏我,已非其宜,使人虽卒,自合复差使人止令使臣前来议事,尤非其礼,足见中辍。本欲留汝,念过在尔朝,非卿罪也。”
这段话说的是在情在理,大意是:跨海而来要求互通友好,并非我们金国的本意。我们已经获得了大辽的很多领土,其他州郡也随便可以获得,之所以派遣使臣去大宋,是想结交邻国。你们派使者竟然不带国书,而用诏书诏我,这就不合适了。使臣虽死了,自然应当重新派遣。只派遣你来,是十分无礼的表现,足见你们根本不想和我们和好。本来想扣留你,念这件事的过错在你们朝廷,并非你的罪过。
这段话说完之后,阿骨打又让呼延庆带话给徽宗皇帝,说:“果欲结好,同共灭辽,请早示国书,若依旧用诏,定难从也。”
阿骨打到也实在,他承认了和辽国确有谈和的事情,说:辽国遣使前来册封我为东怀国至圣至明皇帝。但是因为金国的册封“礼仪不全,又念与汝家已结夹攻,遂鞭其来使,不受法驾。”
(本章完)
第102章 103大宋是个接盘侠()
这段话意思是,辽国册封我为东怀皇帝,册封的礼仪也不靠谱,有因为和大宋有约定,所以没有接受他们的册封。
阿骨打也是一个絮叨嘴,说着说着就上瘾了,又说道:“本国守尔家之约”、“不谓贵朝如此见侮”……
要说阿骨打完全是被动的,这也不准确。从阿骨打后来对宋朝的态度来说,他当时对宋朝还是比较仰慕的,确实有联合之心,否则不可能和大宋***叨这么久。
呼延庆一行人在离开宫帐之后,害怕金国反悔,根本不下马,日夜奔驰……
据说从行的人,皮肤都冻开裂了,手指也冻掉了,一路是凄凄惨惨……
一直到了第二年(1120年)正月,呼延庆才回到京师。
呼延庆带回了最为准确的消息,徽宗皇帝又来精神了。
这年的二月,派遣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马植、忠训郎王瑰出使金国。
这次大宋还在装逼,依旧没有带国书,只是带了徽宗皇帝的御笔亲书,内容是:“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
御笔亲书是,皇帝亲笔写的文书。在大宋的国内,皇帝亲笔文书,是很管用的,甚至比圣旨还要靠谱,但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怎能用文书呢?这不是在叙述你和阿骨打的基情,而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博弈。
何况文书中都说了“虽无国信”,人家阿骨打能傻到哪里去?这简直就是拿国事当儿戏。
各位看官,这份御笔里,还是没有说云中。要不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