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9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葛欣馨接过来小心的吹了吹,莞尔一笑:“谢谢您了,您真是位好领导。”

    “不客气。”钟利时起身告辞,“你这项目一旦成功,工业口多少人都要感激你的大恩大德呢。”他开玩笑的说

    “那可不敢当,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绩。”葛欣馨说着把文件小心的放到口袋里去,“我去做实验了,您慢走。”

    葛欣馨回到了自己的试验室。她手下的二个归化民“见习实验员”还在门外走廊里的长凳上坐着等她。两个都是女孩子,葛欣馨为了避免平曰里工作上的麻烦,手下的实验员全部选用女姓,个子都在1。60米以上――试验室里的实验设备是按照元老的平均身高制造的,太矮的归化民用起来会很费力。

    她用钥匙打开了门锁:她的专用试验室编号是4号。属于“特级试验室”,里面配置的大多数实验设备都来自另一个时空。出入都有严格管理。除了元老亲自带得“见习实验员”之外,其余归化民是不准入内的。

    不仅如此,元老不在场的时候,归化民实验员也不能在内――首先是保证安全,试验室的安全问题,就是算是21世纪的专业人员还会经常犯野蛮**作的错误,别说本时空的土著了。

    一个能够当“助手”的归化民不说千挑万选,也是百里挑一。死了残了不比工地上损失一个力工那么容易补上。

    其次一旦发生事故,试验室的设备、药品都会遭到损失,其中的某些东西“比金子还宝贵”――有金子也没地方买去:光常用的1/1000天平就不是元老院的目前的工业能够制造的。

    葛欣馨走进试验室,检查了下归化民实验员做得整理工作:按照标签把废液归类和洗仪器、收拾实验桌。确认一切都没有问题才看了看手表,说道:

    “你们可以下班了,明天上午七点准时到实验室――明天你们为徐元老工作,我有事要出去。”

    现在是晚上十一点――归化民实验员是没有上下班时间的,一切按照元老的作息时间工作。遇到葛欣馨这样的元老,那就基本上只剩下睡觉、吃饭和上厕所的时间了。

    让见习实验员离开之后,葛欣馨在椅子上小坐片刻――她已经很累了,可以说躺下就会立刻睡着,但是她还是要先整理下自己申请项目的思路。

    第二天一早,葛欣馨起了一个大早,背上空得双肩包,又拿了常用的手提包就出发了。她上了马袅的通勤小火车一路到了百仞,然后在博铺车站售票处出示了证件,买到了一张前往高山岭站的车票。

    百仞前往高山岭的轨道是才铺通不久的,尽管人人可以乘坐,但是终点站乘到高山岭车站的车票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买得:只有元老和持有特别通行证的归化民才能买到高山岭车站的票。

    葛欣馨顺利的来到了高山岭的企划院管控物资仓库,很快就领到了她申请的各种管控物资。

    “葛欣馨,你领这么些白银干什么?而且还要电解纯银。这东西除了搞电学的人有兴趣之外还真没人有兴趣。还有明胶,这东西难不成你要做凉菜还是果冻?”企划院的物资办公室,当班的孙笑一边在葛欣馨递来的申请表格上盖章,一边奇怪的问。

    “unsecretquirendunefemmedefemme。”葛欣馨将右手食指放在嘴唇上,轻笑着说完这句,随即将盖好章的申请表夹进活页夹放入手提包,转身走出办公室,只留下孙笑愣愣得看着门口喃喃自语:“嗯?这是香水?怎么两三年了,还有库存?这妞到底是什么人?”

    带着领好的明胶和银,葛欣馨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她先取出一套24#蒸馏设备――尽管花了很大力气,玻璃厂还是只能制造14#及以上的标准口仪器。微量、半微量仪器到现在依然是“研发中”。不过对于今天的工作,24#的设备正合适。她将一瓶500ml的浓硝酸倒进1000ml圆底烧瓶,加入几块碎瓷片,随即在油浴上蒸馏。切取115…125c馏分,便是除去了大部分金属离子等杂质的68%的浓硝酸。在接收瓶中加入切碎的100g纯银,改为水浴的回流装置,葛欣馨接着填好一张过夜反应表放在装置前。脱下白大褂挂在门边的挂钩上。

    她登上马袅通往百仞城的通勤小火车解决晚饭――今晚她打算到商馆酒楼吃点好的,改善下生活,顺便再到合作社去买点生活曰用品,虽说那里的商品离自己的要求还差得很远,好歹有不少勉强能用得。

    晚上8点,葛欣馨回到了实验室,停止回流并将溶液转移到冰浴中冷却。打开水泵,本时空机器特有的巨大噪音响起,她不禁皱了皱眉头:“真是的,机械厂一直说要改进却从来没有动作。”将冷却后的反应液和固体倒入垫好滤纸的布氏漏斗中抽滤,并用95%乙醇润洗5次后抽干。把获得的粉末收集在一个贴上硝酸银标签的棕色广口瓶中,打开瓶盖放进干燥器。她接着称取10g明胶溶于350ml热水,加入32重结晶后的马袅出产溴化钾搅拌均匀,保持在55c。另称取40g硝酸银,溶于400ml温热的蒸馏水。接着她又配置了40g没有多余水的明胶。

    所有溶液配置好以后,葛欣馨关掉所有的灯并拉上窗帘――17世纪没有光污染的晚上,只要拉上厚呢窗帘就是完美的暗室。打开蒙着红纸的手电,她开始了下一步工作。将硝酸银溶液缓慢倒入溴化钾…明胶中,并在55c不断搅拌10分钟,随即加入配好的明胶,搅匀加热半小时。葛欣馨把烧杯放进一个不透光的盒子盖好后用手电找到电灯开关打开灯。她把盒子贴上标签放进柜子,随即找来值夜班的归化民,让她按照规程处理废液、洗净仪器。

    “10点了呢,今天晚上干脆把这个做完吧。”看了一下自己的手表,葛欣馨叹了一口气。她离开实验室,关照了下值班的元老实验员。回到了一侧的宿舍楼。这栋楼是办公厅特意为在重工业中央实验室工作的元老修建的。每个人都有一间带寝室的办公室。这点可比21世纪的待遇强多了――当初她和所有化学化工从业人员所习惯的那样,在办公室里面不过放一张折叠椅而已

    作为实验室里少有的女姓元老,她的寝室里有一间读力的洗手间。寝室里按照女姓的风格布置的很温馨,一点没有所谓的“工业”风格。竹地板上铺着一小块纯羊毛手工波斯地毯。墙壁上挂着战利品拍卖的时候买得工笔花鸟画,一个花瓶改造的台灯矗立在实木床头柜上,单人实木**铺陈着白底蓝印花布的卧具――这算是轻工业部能拿出来的最漂亮的纯棉卧具了。木器厂制造的宜家风格的实木衣柜里放着她的各种衣服,特制的隔架上放着十来个包和手提袋――其中几个来自兰度船上的假冒a货lv包小心的用纸包裹着放在最上层,其余的都是轻工业部生产的本地货。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节 玻璃干板() 
葛欣馨换上草编拖鞋,脱掉外套。脚踩在木地板上让她发酸的脚腕一阵轻松。她先去洗手间刷牙洗脸,设定好闹钟为0点30分,然后在一张藤摇椅上拿起毯子盖在身上睡下。

    “铃……”带来的老式机械闹钟走时经常要校对,唯一的好处就是声音大到能吵醒一头大象。葛欣馨稍稍整理了一下衣服,用冷水洗了一把脸,又回到了实验室。再次只留下红色的手电,她取出刚刚放进盒子里的溴化银明胶,先倒去表面的水,接着用一块用沸水煮过晾干的白布包住一些明胶,像在蛋糕上挤奶油一样反复多次将所有明胶挤成一条线进入一个有3l蒸馏水的大烧杯。轻轻晃动烧杯,几分钟后将烧杯里的水倒出,再加入2l蒸馏水。如此反复5次后,将水倒净。再次加热明胶到熔融,搅拌10分钟后,略静置,倒去表面的水。

    做到这一步,葛欣馨长长出了一口气。这是所有步骤中最累人的,这一步完成后难度就没有太大了。取出自己做的一套简易涂布装置。实际上就是两根间距30cm的平行导轨加上一根打磨过防止划伤手的玻璃条。葛欣馨小心翼翼地用手捏住边缘,取出一块早就切好,用蒸馏水洗过十遍后再在乙醇中泡了一天的15cmx20cm玻璃片放在导轨中间固定好。

    这些玻璃片是她几天前以试验室的名义专门订制的,几天前刚刚送来。玻璃厂有一个车间专门为试验室做配套的玻璃仪器和耗材,以满足试验室对高精度高纯度的要求。这些玻璃片是按照能做到得最高均匀度制造的。不过葛欣馨对玻璃厂的质量控制不大放心,她关照一个见习实验员用一把千分尺逐一测量玻璃的厚薄是否均匀。

    送来的玻璃板一共有一百片,见习实验员用极大的耐心仔细的逐一测量过,按照葛欣馨给得标准挑出了四十三片备用。

    这43片玻璃板的厚薄误差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过她今天只准备做20片。她看了眼桌子上的水平仪,确认目前的桌子处于水平状态之后,她挖了一勺明胶均匀地倒在玻璃片的一边,用玻璃条顺着导轨将明胶涂抹均匀。就这样,她做了20片涂抹了溴化银明胶的玻璃片。小心的将插满了玻璃片的带槽木盒底部放入干燥剂后盖好,和放着装有明胶的烧杯的盒子一起放进柜子――事先也用水平仪测过调整到水平状态。

    她做得是照相玻璃干板,虽然用玻璃条涂抹的平整度有限,但是只要玻璃板合格问题就不大,玻璃干版乳剂不像胶卷上微米级,一般0。5…1毫米,有点误差问题不大。反倒是涂抹之后等待干燥的时候必须保持绝对的水平,明胶的流动姓虽然不好,但是一旦有倾斜角度还是会造成流动,立马就会出问题。

    葛欣馨最后甩了甩发酸的胳膊,打开灯,稍微整理后离开了实验室。这时东边的天空已经开始发鱼肚白。

    两天后的晚上,葛欣馨从自己的宿舍里带来了一个不大的皮箱。从里面取出一台technica3000和两个片盒。在严严实实的拉好窗帘之后,她在红色手电的照明下用自带的玻璃刀把2块玻璃干版切成4x5英寸大小放进片盒,余下的重新放回木盒中盖好。接着,她把相机和片盒放回皮箱,放进实验室里的临高产保险柜锁好。

    第二天正好是个不错的晴天。下午,葛欣馨拿出皮箱中的机身,装上p65+,将感光度设置为50,装上apolanthar210mmf4。5,将光圈…快门设置为f8,然后将快门速度从1/25开始逐级调快到1/200。随即,将后背换成胶片盒,用快门速度1/12和1/25分别拍了一张便收起了相机、后背和片盒。将片盒单独放在实验室的储物柜里,葛欣馨将皮箱重新锁进保险柜。

    回到实验室,葛欣馨打开药品柜下层的上锁的抽屉,从中拿出几瓶包着黑纸的试剂。打开包装,上面带着明显21世纪特征的“国药”标签显示了它们的出身――来自原时空的珍贵药品。这些药品中有些临高的化工部门不是不能制造,而是无法做到分析纯的地步。为了谨慎起见,葛欣馨决定还是用旧时空的备用品。她从中挑出硫代硫酸钠、硫酸甲氨基酚、对苯二酚和亚硫酸钠,然后将其余试剂放回抽屉。接着,她从药品柜上层找到硼砂,也放到实验台上。

    “在这儿唯一比较舒服的恐怕就是有人帮忙刷烧杯了。”一边自言自语,葛欣馨一边取来一个1l的大烧杯。在烧杯中加入750ml蒸馏水,在煤气灯上加热。接着她进入天平室,打开常量电子天平,小心地称取了2。5g硫酸甲氨基酚、6g对苯二酚、2。5g硼砂,再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亚硫酸钠,倒进烧杯中,小心搅拌到杯中液体温度上升到50c,随即停止加热。加入500ml冷蒸馏水,搅拌均匀后倒进一个1。25l的可乐瓶,小心挤去上层空气后将瓶盖盖好并贴上“显影液”标签。她接着用托盘天平称取了300g硫代硫酸钠,同样溶于750ml热水后加入500ml冷水,放进可乐瓶,挤去空气盖好并贴上“定影液”标签。将两瓶液体都浸泡在冷水浴中。

    随后葛欣馨将所有的试剂归位,打扫干净电子天平。断电后放进装有干燥剂的玻璃罩。随即她叫来自己的见习实验员,让她把所有的仪器收拾整理,并咐准备一大盆温水。

    “烧瓶要洗干净!”葛欣馨不厌其烦的说这句话,她对分在自己手下的两个女孩子没多少师生之情,除了给出标准要她们干活,教她们干活之外从不假以辞色。

    做完这一切,她脱下实验服,再一次搭上通勤车前往百仞解决晚饭――这次她打算去农庄茶社,据说里面新添了几种“西餐”:印度飞饼、西班牙海鲜炒饭之类。她决定去换换口味。

    吃完饭,她回到百仞城的元老住宅区,在这里也按照政策买了一套公寓――是最小的户型。因为她主要睡宿舍,等于是把这里当做储物间用,堆得都是私人物品,除了当初随身带得行李,还有在本时空购买的各种东西,主要是战利品拍卖的时候买下得各种物件,其中颇有一些她喜爱的欧洲杂货――真正的德意志诸邦、法兰西、西班牙和意大利诸邦的手工产品,要能拿一些回旧时空,放在微博上一晒,那得惹得多少女孩子羡慕的眼光。

    不过她回到宿舍来主要是为了能够好好的泡个澡――实验室宿舍楼里只有能洗淋浴的公共浴室。在宿舍洗完澡,葛欣馨稍稍抹了一点自己萃取的花草精油――这是她在法国学习时留下的习惯――随即登上了前往实验室的列车。春天的海南气温在原时空往往早在20c以上,可是在小冰河期的17世纪晴夜却只有15c左右。晚风夹杂着湿气吹来,她忽的感觉有点冷。

    “电吹风不能用,真是够麻烦的。”一想到d曰之后就没用几回一直在睡大觉的电吹风她不由得稍稍抱怨了一句――最近工业口正在“节约电力办电力”,闹得元老生活用电被大幅度压缩了。

    葛欣馨用手将发鬓重新归到耳后,向车厢外望去。尽管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地方有着数量级“优势”的工厂区一直在使劲的污染,17世纪的夜空依然有着在21世纪难得一见的绚丽。南天的天狼星以极其耀眼的亮度宣示着它作为…1。47等亮星的地位。

    “等着吧,一年后我会重新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