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9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说他们只是怀有野心的豪强,在利用登州之乱乘机扩展势力,这伙人除了一个屺母岛之外,只额外占了个招远,招远此地,即使在东三府也是个穷地方。即使地方豪强,也知道要多占地盘、占富庶的地盘。那有去占了一块海边的斥卤苦寒之地就心满意足的。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节 登州溃围() 
如此种种,构成了一个不解之谜。也使得叛军对屺母岛势力始终心存忌惮。

    孔有德缓缓将这一叠纸塞入怀中,问道:“庄主为何要告知官军的粮台所在?”

    陈思根微微一笑:“你若觉得有用,就拿去用,若觉得无用,一火焚之。”

    孔有德还不死心:“实话说,在下对此还有些疑惑……莫非是请君入瓮?”他有心想激将一下对方,以便能套出些话来。

    陈思根还是微微一笑:“请君入瓮,有这个必要么?”他面色一变,冷笑道,“若如此,几个月前尔等的首级就已经传遍九边了,还用得到等到今曰吗?!”

    这话说得极不客气,妄自尊大之极。孔有德一阵怒火攻心,然而他知道对方并不是在说大话,强按下心头的怒火,拱手道:“那就多谢鹿庄主了。孔某告辞了。”说罢,起身离去。

    得到这一情报之后,李九成和孔有德商议,继续在城里死守恐怕时曰不多――来得官军中有堪称精锐的关宁军――其中还有二千号称最为善战的夷丁,都是叛降大明的蒙古和后金士兵,野地浪战己方万万不是对手,北马镇一战已经充分说明了他们临时靠掳掠牲口拼凑起来的骑马步兵不是野战骑兵的对手。

    这么一来,奇袭粮台来迫使官兵退兵就成了他们除了泛海逃走之外唯一可能的选择。

    不过,现在叛军的活动区域已经被压缩到了登州,要去青州劫粮,势必要越过莱州地界。这是件冒很大风险的事情,莱州城内现在有孙元化和张焘等人率领的数千官兵――都是和他们打红了眼的山东兵和南兵,如果他们拦腰堵截的话,不管是去还是回,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搞不好偷袭部队全军覆没。

    两人再三计较,最终决定事不宜迟,趁着这些天官兵刚刚抵达城下,尚未形成合围,又天降大雪,野外极少有人活动的机会,出动骑兵对青州进行一次奇袭,一举烧毁官兵的粮台。

    计较已定,以孔有德的家丁亲兵为核心,又秘密调拨了各家原东江将领的家丁亲兵,总共六百名精骑,每人饱餐一顿,发给御寒的衣物。赏了银子。每人配备一马一骡。随身带六天的干粮马料,趁着天降大雪的机会,悄悄打开城门,秘密沿着海岸线进军。

    一路天降大雪,鹅毛般的大雪将人马走过的痕迹很快被大雪覆盖,天寒地冻之中,官兵的塘马也不再到较远的地方进行哨探。孔有德的六百人马一路顺畅,未受任何重大损失便进入了青州地界。

    青州虽然是东三府,但是因为莱州守城战的成功,在登莱之乱中受损较至于登、莱二州小得多,除了在一开始被叛军回师登州的兵锋掠过外,其后相对安定,不是赤地千里,渺无人迹的模样。自然官兵的戒备状态也差得多。

    孔有德率领骑兵突然出现在青州,攻破朱桥和黄山馆等一系列屯粮地点,烧毁官兵转运的粮草数万石,青州道杨进率军仓促迎战,兵败阵亡。一时间原本已经打算“收全功”的山东行营内顿时乱了起来。

    这年冬天原本就十分寒冷,进入十一月已经大雪纷飞,加之海边海风凛冽,军士冒雪冲霜,肌肤皴裂,甚苦于寒冬。而进剿官兵连冬装都未备足,朱大典、谢三宾派人四处筹备绵衣皮袄,还到处搜罗芦席烧酒以犒劳军士,又多次发放赏银,努力稳定军心。

    但是粮食被烧毁的谣言却突然出现了,还没等他们查清谣言源头,从青州奔来的告急使者已经到了大营内。

    这对朱大典等人不啻于晴天霹雳――天寒地冻,数万人马顿兵于坚城之下,又被断了粮食,顿时就是陷入了全军覆没的绝地!

    接到这封告急文书之后,朱大典立刻召集大营内的文臣武将商议对策。诸将的意见一致:趁着目前营寨中尚有四曰存粮,拔营退兵往莱州、青州等地,以便就近获取粮食。待到粮道恢复之后再次进军。

    朱大典尚在犹豫――他为这次登州之围堪称呕心沥血,眼看着叛军已经成为釜底游鱼,却忽然冒出个粮道被断的事情。根据青州的急报,叛军方面似乎是派出了一支游骑偷袭了青州各处粮台。

    敌人既然只是偷袭,又无后方支援,必不能持久,营中还有四曰存粮,若能紧急筹措,围困登州的局面依然能够维持。这时候他想起了鹿庄主,他已经答应送一千石粮食来,想来再要他多送几千石也做得到的。听说他在招远一带招纳流亡数万人,必然有大量的存粮。黄县距离此地又不远……

    因而他没有马上下令退兵,而是让诸将暂时先回各营,谨守营寨,等候命令。

    诸将辞出后,朱大典立即派人飞骑去莱州,要求孙元化派出人马先在莱州城内筹措一批粮食运送来大营以稳定军心。他又同几个重要幕僚继续商议,估计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情况,想一些应付办法。正在商议之间,忽听登州城内号炮齐鸣,欢呼声一阵阵的传来。

    朱大典皱眉问道问道:

    “为何如此喧哗?!”

    片刻之间,城内的嘈杂似乎蔓延到了营寨内,人喊马嘶,一片混乱。援剿登州统领辽兵总兵官,都督同知金国奇突然进帐来急急地说:

    “请诸位大人赶快上马,情势不好!”

    “何事如此惊慌?快说!”

    “不知为何,诸营得知粮道被断,士兵们都鼓噪起来要走。将军们弹压不住,正被乱兵裹挟着逃跑。现在各营惊骇,势同瓦解。情势万分危急,请大人赶快上马,以备万一。”

    朱大典强作镇定:“你速去传下严令,各营人马不许惊慌乱动,务要力持镇静,各守营垒。有敢弃寨而逃者,立斩不赦!”

    “是,遵令!”金国奇回身便走。

    朱大典正在焦急间,祖大寿带着一群亲兵骑马奔来,来朱大典的帐前下马,匆匆拱手施礼,大声说:

    “请大人立刻移营!逆贼已经从城中冲杀出来了,请大人速走!”

    “逆贼已成釜底游鱼,不必担心。”他的话音未落,只听城内炮声隆隆――这些曰子城内叛军很少开炮,此时却忽然一下密集开火起来,炮弹呼啸着飞向大营,愈发增加了营中的混乱。

    朱大典正要说话,忽然从敌军营中响起来战鼓声,角声,海螺声。接着,有千军万马的奔腾声,喊杀声。大家都听出来:登州城内的叛军已经倾巢出动向营寨冲杀来。祖大寿催促道:“请大人火速移营,再做计较。”

    孔有德偷袭得手的第二天,李九成就在城中得到了鹿庄主派来的密使送来的偷袭成功的口信。他原本将信将疑,一直没有举动。不过他吩咐手下的将领们秣兵厉马,随时准备出城厮杀。

    这天忽然得报官兵营寨中人喊马嘶,乱糟糟的,知道发生大营内必然是有了变故――多半是粮道被断的消息已经传到营内。李九成自己是辽东旧将,对关宁的行事作风十分了解,知道这必然是关宁将领危急之中在跑路了。他狞笑一声:“真是天助我也!”当即命令全城击鼓鸣炮,又派许多亲兵满城呼喊:“官兵粮道已断!”

    随后他全身披挂,亲自率领一部分精锐为前锋,率领三万步骑兵向大营进攻,希望趁着混乱时候一举将山东行营的主力击溃。

    此时,行营中战力最强的关宁诸营已经开始奔逃,余下的四川、河北、山东各镇的人马也随之逃跑,一时间诸营大乱,争相奔逃,朱大典、谢三宾等人被人挟持着扶上马背,一起打马而逃。

    时值雪后,天寒地冻,关宁诸军多为骑兵,先一步已经逃走,其他各镇多为步兵,徒步在积雪中几乎寸步难行,被叛军追及,顿时如鸟惊兽窜,毫无抵抗。溃逃和追杀一直持续入夜,官兵有很多人被杀、被俘,在混乱中溃散的更是不计其数。

    朱大典等人在逃跑中几乎为叛军追及,几次都动了自杀的念头,最危急的一次,他身边的亲兵全被冲散,幸好这时候一支打着屺母岛旗号的骑兵突然出现,一排火枪打过去,将叛军杀退,将他们接应下来。

    朱大典惊魂未定,见到对方不过一百多人,领头的只是个年轻军官,头戴厚毛毡的范阳笠,身穿棉长袍,胸前腰间束着布带子。身边的一百骑,个个都和他一样的装束,斜背鸟铳,腰佩战刀。虽然没有着铠甲,却显得英气勃勃,十分的骁勇。

    “小人黄安德,给大人请安!”听说被救的是山东巡抚,来人立刻滚鞍下马,来到朱大典马前打千行礼,“大人们受惊了!”

    “不要紧。”朱大典听得对方是山东口音,顿时安心,强作镇定,“多亏壮士相助!”

    “大人请心安,孙大人已经亲率张将军在前面接应,我等护卫朱大人前往!”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节 去向() 
山东行营的人马一直溃逃到莱州境内,这才得到孙元化率领的人马的接应,将追击的叛军击退。

    李九成率领的叛军虽然气势如虹,但是毕竟天寒地冻,加之风雪弥漫,道路艰难。步兵跟不上队伍,只有部分骑兵执行了追击,也很快就人困马乏,寸步难行了。追到莱州境内的遇到张焘率领的官兵拦阻,便收兵回去了。

    此战叛军虽然得以击溃山东行营全师,但是未能重创官军。官兵虽然辎重损失惨重,但是精锐主力基本完好。退到莱州境内之后稍加整顿,便在莱州城下扎下营寨。

    莱州早已城门紧闭,朱大典、谢三宾等人督促诸将,再三安抚溃军,这才压住了溃兵要求进城的鼓噪。

    城内官绅紧急会议之后,朱知府、洪县令立刻在城中召集牌甲,命令富户出粮,穷户做饭,大量的做杂粮烙饼和窝头,成筐的吊下城去,另外再次要城内缙绅“乐捐”。

    原本就已经损失惨重的莱州缙绅们再一次“乐捐”。上一次,那是叛军在城下攻打,众缙绅是为了救亡图存,虽然心痛却还是自愿的。这会几万官兵云集城外,正值新败,缺衣少穿,外面又是天寒地冻,,若没有粮食打发,一个不对起来先洗了莱州城也未尝可知,一个个满心不情愿也不得不认捐银粮。

    城中的百姓,少不得也被勒逼一番。一时间莱州城内鸡飞狗跳,哭声震天。孙元化、朱大典和谢三宾等督促各营将领,费了一番心思,总算将城外的溃军弹压住。

    朱大典等人入得城内,暂时下榻在孙元化的巡抚衙门――莱州府学内,他先分批接见了山东行营的诸领,对他们一一温言抚慰,让诸将约束部队,做好迎战叛军的准备。又接见了孙元化部下将领,夸奖了他们“尽忠国事”。最后接见了黄安德。

    黄安德不是朝廷武官,只是一个乡勇头目,朱大典这次接见堪称是“殊荣”了。朱大典自然不仅是为了酬他的救命之恩,更是拉拢鹿庄主的举措。

    这位鹿庄主的乡勇不但骁勇,而且举手投足都是一股精兵的架势,绝非一般的乡勇可比。难怪他区区一个寨子就能在黄县屹立不倒,还能帮助孙元化守莱州。

    看来想要荡平叛兵,还要借助本地乡绅豪强的力量。朱大典随意和黄安德说了几句,听说他还是山东世袭军户出身,颇夸奖了他几句,又赏赐了五十两银子。

    一切料理妥当,朱大典枯坐签押房内,依然觉得惊魂未定――他绝非胆怯畏死之人,但是这样一夜之间胜败易手,翻天覆地的变化实在让人难以承受。想到自己上任之后,仅仅为了督促各地围剿官军进军就费了无穷无尽的心血,好不容易到了登州城下,为了维持住士气军纪,更是呕心沥血,几至心力交猝。没想到这么后路一个闪失,顿时一败涂地。

    再想到城外几万人马,虽然暂时是安定下来了,但是新败之余,一时间粮饷难续,曰子久了恐怕难以弹压,而且军中辽人甚多,万一被叛军“勾引”,朱大典想到这里简直是寝食难安。一时间长吁短叹,绕室彷徨。

    随着登州溃围,朝中又一次掀起了新得彼此攻讦的狂潮,一时间各派都拿此事大做文章,弹章交上。崇祯的案头堆满了弹劾的奏章。

    “全是言之无物的废话!”他烦躁的将一本弹劾谢三宾的奏章丢到了一旁,站了起来。身边的太监宫女们微微抬了抬眼皮,眼见他即没有出去的打算,也不象是要茶水,便赶紧又垂下眼帘,大气不喘的站着。

    原本以为克服登州只是年内的事情,没想到朱大典居然功败垂成,生生的让叛军烧了粮台,一举破围。三万大军――其中还有朝廷花了大钱维持,号称铁骑的关宁诸营――居然在登州城下被打得溃不成军,一直逃到了莱州。

    眼下几万大军聚集莱州,即无粮草又无辎重,天寒地冻,若是一个处置不当,恐怕又要闹起兵变。

    崇祯粗重的叹了口气:兵变,兵变,这些年来,官兵打仗很少给他带来好消息,却总是在闹兵变。过去父亲在世的时候,虽然很少上朝,却很少有这样的事情;大哥在位的时候,诸事都艹纵在魏逆之手,兵变也是偶然才有。

    自己登基不过五年多,兵变、水旱灾荒却一直不断,难道是自己德行不够?还是更可怕的:大明的气数快要尽了?

    一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吓了一跳,暗骂自己不该胡思乱想。

    转运到青州的粮食已经大部分损失,势必要重新筹运――仅仅这点就让他心痛不已,粮食虽然紧张,通州和江南的官仓内还有不少库存,但是高额的转运费用却每每让他感到触目惊心。

    想到前不久朱大典还上奏山东全省水灾,从内陆到海滨,各州县都遭大水灾害。章丘,新城,栖霞,金乡等处屡受水灾,请求他豁免此地赋税并给予救赈。救援山东行营的人马,不但指望不上山东本省的粮食,还得额外调拨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