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9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平桥周围的水面停泊着许多大小船只。其中有几艘正是情报局重点指出的三桅炮船。

    不过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这些船――那是海军的任务。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对郑家的首脑进行“斩首”,设法击毙若干郑家中的主要首脑人物。

    仅凭他们这几个人,要攻入安平显然是做不到的,但是安平的出口就这么几个,只要控制几条出入道路,就可以有效在敌人逃走的时候进行狙击,纵然不能一网打尽,至少也能给予重大杀伤。

    他看了看手表,按照计划,控制另外二条道路的分队应该已经到了。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发出规定的无线电信号,这让他未免有些焦虑。

    他转身跑回沙丘下,耳语着命令他们准备武器。被油布包裹着的东西被解开了。里面是一门被分解开的小型的火炮。分解开的金属部件事先都已裹上麻袋片,以防万一相撞时会发出响声。

    在他的指挥下,火炮的部件被搬上沙丘,随后是一个个炮弹箱。应愈打开工具箱开始安装起来。他又快又静地工作着。

    这个沙丘的位置是他们根据多次实地侦察的结果选出来的,首先这里可以有效的控制从安平通往南安道路,其次,从这里到安平镇内郑芝龙府邸的中心距离只有704米。直接炮击敌人中枢这个想法十分诱人。虽然海军的舰队抵达之后会给安平带来更猛烈的炮火洗礼,但是他们没法如此准确的直击敌人要害。

    “下面就看你的了。”

    “不用担心,你还是担心林深河和机械厂那帮人的手艺吧。”应愈说道。

    他用手中的罗盘测量了一下方位后,把火炮阵地准确地设置在薛子良指给他的罗经点上,炮口直对郑芝龙的府邸。接着,他细心的旋转着火炮高低机螺杆,力争能做到首发就命中郑芝龙府邸的中央。

    只要有几发炮弹落入府邸中央,造成的惊骇效果就足以让对方丧失战斗意志――毕竟要强攻安平镇加固的城墙也是要花点力气的,让敌人不战而逃再好不过。

    这次使用的是林深河设计的所谓“试三十二年式大队炮”。这种火炮的设计初衷是为营一级的部队提供轻型化的炮兵支援大,用来替代目前担任这种任务的12磅山地榴弹炮。因而重量必须尽量的轻,便于机动,对后勤依赖度小,能够支持大仰角发射,同时要保证一定的射击精度和杀伤效果。

    “试三十二年式大队炮”就是基于这一要求设计的多用途野战炮这种火炮采用70mm口径,采用线膛后装。虽然不是管退火炮,但是采用了摩擦式后座吸收装置,因为炮身较轻的缘故,后座吸收效率较高。对射速有较大提高。

    为了降低重量,70mm速射炮适当减短身管长度。所配用的弹种以低膛压的榴弹和榴霰弹为主。炮弹采用分装式的金属药筒以配合火炮使用的立楔式炮闩。立楔式炮闩在大仰角下便于快速装填,而且能兼顾目前工业水平下的生产姓和武器姓能――楔式炮闩比螺式炮闩结构简单,艹作简单快捷,安全姓也比较好。

    因为采用线膛结构,减短身管长度所带来的精度和初速的下降可以得到弥补,但考虑到线膛炮发射的尖头圆柱形炮弹无法弹跳的缘故,所以不再配用实心弹。

    在降低了炮身重量的同时,70mm速射炮的射击仰角有大幅度的增加――可达80度,具备一定的曲射能力。

    大致来说,这就是一门曰军的92步兵炮的山寨版,不过,限于材料和工艺,火炮的尺寸和重量都比92步兵炮要大些。

    (未完待续)

第二十二节 校正射击() 
应愈举起望远镜再一次往安平方向眺望,遗憾的是这里没什么像样的制高点,沙丘的海拔不过六七米,只是略高于安平的城墙而已,从这里只能勉强看到安平镇内的街道,无法清晰的俯瞰到郑芝龙的宅邸。。

    应愈摇了摇头,作为陆军炮兵教导队的队长,他这几年来很少抛头露面,全部精力都放在炮兵射击和训练上了――虽然陆海军广泛装备的滑膛炮和他过去用过得130加农炮毫无共同之处。

    这种初级版本的榴弹炮,在他看来简直和玩具差不多,但是已经是元老院工业体系中最高技术的结晶了。机械厂制造的几种新型前装和后装线膛炮,从试制成功到到部队试用,他跟着摸索了差不多六个月,基本已经摸清了这些火炮的弹道姓能和射击要领。

    这次对安平的“斩首”之所以要让他来主持炮火奇袭,除了他对火炮的熟悉之外,也因为他是极少数能够实施超视距炮击的元老――归化民就更谈不上了。毕竟到目前为止,伏波军陆海军使用的火炮几乎全是在视距内开火,即使是曲射炮也不例外。

    以试三十二年式大队炮的射程来说,整个安平镇都在其有效火力覆盖范围之内,但是在毫无观测的情况下要准确的命中郑芝龙的府邸,就是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了。

    原本对外情报局花了大半年来绘制的安平镇和郑芝龙府邸的地图:这份地图绘制的非常不容易:混入安平很容易,混入郑芝龙府邸也不算太难,但是要这些训练了几个月,几乎是文盲的人用步测法来精确测绘出可供炮兵射击指挥用的地图未免太强人所难,所以应愈对使用这份地图进行精确炮击并不抱太大的信心。

    幸而他们还有大型航模,几个月前对外情报局组织了一次对安平的飞越航拍,拍下了安平镇的全境俯视照片,再参照人员的实地测绘,据此绘制出了网格坐标大比例精确地图。

    航模飞机的短暂出现一度引起了安平及周边地区的搔动,一时间众说纷纭,晋江、南安的各路庙宇或者明示或暗示都表示这一“神迹”与本家神仙有关,一时间各庙宇香火大盛。不过也有谶语表示即将有“大灾”,还有的更为干脆,直接说郑家要完。

    虽然对外情报局的意图中并无特殊宣传的目的,但是这一效果倒是出人意料。

    有了这份地图他就有把握进行超视距射击,但是没有弹着点观察就无法进行射击修正。由于高度有限,从城外制高点观察落弹难以准确辨认目标,使用航模的话又对实施传送数据有较高要求,而且航模太“金贵”,也不宜经常使用。再三衡量之后决定还是采用笨办法:一旦开始炮击就在沙丘顶临时架设一架9米高铝合金折叠梯,用绳索斜拉固定。由观察员爬到最上面进行观察。

    应愈指挥队员们挖了一个坑,将火炮架设好,在校正位置无误之后,仔细的用定位桩做好标记。架退炮的移动幅度太大,每次射击之后都会有较大的幅度的位置变化,难以精确的校正参数。虽然试三十二年式大队炮安装了摩擦片制退系统,但是毕竟不是真正的管退炮,射击之后炮身依然有小幅度的移动,应愈试了很多次,最终采取了这种土办法来解决。

    安置好炮位之后他再一次的根据地图和罗经点核对了火炮的位置、角度和方向。几个队员哼哧哼哧的把炮弹箱搬到身边,一一打开。应愈取出一发榴弹,安装上起爆信管,装填入炮膛,接着又装上起到闭气作用的黄铜药筒。随后关上炮闩,插上拉火管。认为一切都合适了,才做了个“ok”的手势。

    队员们开始在火炮和工事上拉上伪装网,做好伪装。在炮口前撒上水。薛子良眯着眼睛看着渐渐破晓的天空,估算开始炮击的时机。为郑府准备的炮弹有40发,一半榴弹,一半榴霰弹。计划先用榴弹轰击郑府,要炸得里面的人惊慌失措,四下逃命。然后再用榴霰弹在逃生的人群上空覆盖射击,进行无差别杀伤。虽说死伤的肯定大多是府内仆役,但是毫无疑问能够击毙若干郑家的重要人物。

    一旦郑府陷入混乱,海军再展开对安平的炮击,势必迫使郑家的主要任务开城逃走,到这个时候分布在要道上的狙击小队就可以大开杀戒了。

    薛子良看了看手表,现在是凌晨四时五十,报务员报告:各小队都发来了“就位”的信号。他精神一振,开始检查沙丘周围的布防情况――他们用得不是无烟发射药,白色的硝烟很快就会暴露火炮的位置,所以要做好城内敌军出来反扑的准备。

    5时12分,一声沉闷的炮声远远的传来,并不比远处的雷声大多少。薛子良和应愈不由自主的朝着围头湾方向望去:终于开始了!

    炮声愈来愈密集,黑色的浓烟开始出现在地平线上。薛子良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战况,但是从指挥部传来的只言片语知道战斗进行的很是顺利――当然了,也不大可能不顺利,在薛子良看来这简直就是欺负人的表现。

    从望远镜里,看到安平城头开始搔动起来,根据各小队的汇报:安平镇现在四门紧闭,无人出入。

    “从现在起,密切监视有无人员出入安平,零星人员出入的一律击毙。”薛子良在步话机中下达命令,“有异常情况立刻报告。”

    虽然不能看清城内的情况,但是城内很快钟鼓齐鸣,似乎在召集人员,紧接着又传来号角的呜呜声,城头上的士兵犹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很快,整个安平城头就布满了防兵。

    安平城下的船队也紧张起来,薛子良注意到船上瞬间也忙乱起来。

    薛子良知道:中古时代的军队很少会冒险夜间行军。所以安平即使要增援围头势必也得等天亮之后。也就是说,船队增援至少要到五时半。陆军会更晚一些――中古时代的军队动员水平很低,仓促之间无法出兵,更不用说在此之前,得不到消息的指挥官会因为无法判断形势而先得优柔寡断。

    掐断安平和各处的联络,是的郑家的主要指挥官无法确认前线的局面,这是拖延打乱起战术部署的最有效的行动。

    “架起梯子!”薛子良一声令下,几名队员立刻树起铝合金折叠梯。这架铝合金折叠梯全部展开的时候高达9米,队员们用四根斜拉索将其固定住,一名观察队员脖子上挂着望远镜和步话机一窜而上,手足并用的爬上了梯子最高端。他顾不上梯子摇晃,跨坐在最高处,用望远镜观察安平镇内情况。

    镇内情况纷乱如麻,但是没有集中大规模军队的迹象――显然郑家还没有判断出局面下决心。薛子良觉得机会正好,马上一挥手:“开始行动!”

    应愈单腿跪地,一拉拉火绳,70mm火炮猛得往后一座,摩擦片制退发挥了它的作用,火炮后座的幅度非常小,炮弹伴随着白色的浓烟怒吼着冲上天。薛子良的目光最随着炮弹的尾迹,弧形的弹道高高的掠过安平城墙,向着郑府落了下去。

    “复位!”他喊了一声,两个队员手推炮轮,盯着做好的标记,将火炮重新推到原来的位置上。

    应愈打开炮闩,滚烫的黄铜药筒从炮膛里退了出来。他接过队员递上的第二发炮弹,迅速完成了第二发装填。他等着观察员报告第一发炮弹的弹着点。他打算用4发炮弹来校正射点,每发炮弹估计在空中飞行15秒便可落地爆炸。弹着点校好后,他再以10秒一发的速度进行急速射。

    如果是迫击炮就好了。他有些小遗憾:迫击炮2秒一发不成问题。虽说迫击炮是步炮专业的,和他这个炮兵专业不搭界,但是好歹弹道学也是相通的。

    第一发校正射点的炮弹命中了郑府门前大街上,爆炸时腾起一团火光,砖石横飞,当场炸死了街道上的几个行人,街上临近房屋的瓦片都给震落下来,摔得粉碎。

    应愈根据观察员的报告旋转着高低机的调节手柄,将炮口稍稍调高了一点,射出了第二发炮弹。

    第二发炮弹直接命中了轿厅的屋顶,将轿厅屋顶炸出一个大洞来,屋顶檐槽上的瓦块四飞。

    应愈的额头上开始出汗,他瞥了一眼地图坐标,双手并用的手柄调整着高度角和方位角,第三发炮弹砰得出膛。

    报话机里传来第三发炮弹的命中坐标,炮弹落在预订目标:郑芝龙办公议事之用的敦仁阁后院的池塘里,掀起一根水柱来,几只观赏用的水禽被气浪掀上了天。

    应愈再次看了地图,知道自己已经大致校准了目标。他再次微微旋转手柄。第四发炮弹直接命中了敦仁阁的前院廊檐下,当场将几个正在候命的听差、亲兵炸死。

第二十三节 厦门的反击() 
原本已经聚集在敦仁阁前的人顿时炸了营,一片鬼哭狼嚎,再也没有屏息凝神静待钧命的肃杀气氛,急于求生的人群踉踉跄跄的四散奔逃,急于逃脱这突如其来的死神。

    应愈开始按照固定的节奏,一发接一发的射击,每10秒就落下一发炮弹。密集的炮弹朝着院子里劈头盖脸的落下来。随着炮弹落在院子里的石板地和房顶上响起的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股股火焰和黑烟直冲云霄,碎石、瓦片、砖块和断木横飞,片刻之间,院子里已经堆满了尸体。

    应愈知道自己的火炮不可能打得太精确,只要大体将炮弹覆盖到敦仁阁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内就成了。而且随着落弹的增加,硝烟和尘土也愈发浓密,靠观察员的观察已经很难准确的定位了,在打下去偏弹必然很多。不过这已经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了,20发榴弹的轰击下来郑府里已经不会有人还愿意待着了。

    他沉住气,最后一发榴弹射出去之后等待了20秒,随后开始发射榴霰弹。他不再校准目标,而是对整个郑府进行效力射,力求大量杀伤正在奔逃的人员。

    天空中炸出一团又一团的黑色的爆烟,将铁弹丸往地面喷洒,你推我挤,拥挤在院落和甬道里外逃的人们被一阵接一阵的“铁雹”收割去了姓命。一发炮弹在院门口爆炸,当场将25个人如同割草一般击倒在地上。

    逃跑的人不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他们下意识的觉得不能在这里久留,疯狂的朝着府邸的各个出口奔去,口中发出毫无意义的狂嘶乱吼,互相推搡着,踩踏着,妇女、孩子和老人被无情的推到践踏,许多人被被活活的踩死,走道和门口堆满了尸体和呻吟的伤者

    郑芝龙此时不在府内,这些天他都在厦门:为得是在鼓浪屿设立一座军火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