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8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她头疼的是女仆产妇全是初产妇,和经产妇相比难产的概率大不少,而且第一批女仆因为地域人种的关系,往往个头娇小,骨盘狭小的比例很高。

    已经洗刷好,穿好外衣,消了毒,她已经热得流汗了,跟着助产士们走进了产房。举着手监视着助产士们进入产房。除非遇到难产,否则她自己是不亲自动手的――她要随时预备着做剖宫产手术,同时还要监视助产士们的操作流程是否准确到位。

    “既然土著一时半会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干,那就只要教会他们必须这么干就好。”时院长在卫生部的培训会议上如是说,艾贝贝也只能采用这样的手段。

    孕妇们被一个个的推了进来,艾贝贝有些怜悯的看着这些只能算是“少女”的孕妇,要在旧时空,这些女孩子应该在念书呢。

    她随口问了一声:“家属来了吗?”按照惯例,生产前都要通知到家属,这里也不例外――特别是涉及到元老的眷属生育的时候。

    “有三位首长来了,另三位说生下来他们就过来。还有办公厅的代表也来了。”

    办公厅的代表是来登记“户口”的,一旦孩子顺利出生,就会被登记到办公厅的元老户籍表册上。

    来了个三个元老,总算待她们还不错!艾贝贝稍有宽慰。不过,推进来的时候虽然都已经开到了十指,但是至少也得一二个小时之后才能接生完毕。她正打算逐个检查一遍,忽然有个护士跑了进来:

    “那个归化民产妇有难产征兆!胎心不稳!”

    “别着急,是几床?”艾贝贝无可奈何的说道,这些起码的规矩到现在还是教不会。虽然她很清楚是那一床的孕妇。

    这是个归化民的老婆,男人是造船厂的工人,女人在服装厂上班。因为女人年龄较大,又是初产妇,在孕检中又发觉胎位不正,所以打算择日采取剖宫产。

    没想到这会出现胎心不稳了。艾贝贝赶紧吩咐一个归化民女医士在场监督,自己赶紧吩咐马上把孕妇推进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

    “请张大夫来做麻醉!”艾贝贝一面吩咐一面匆匆朝着手术室走去。

    “腰麻,注入盐酸丁卡因12mg――这是常规剂量。然后转为仰卧体位。”张土木边说边干净利落的做完了穿刺-麻醉。身后的一个归化民麻醉医士紧张的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似乎要把这一切完全吞下肚一样。

    麻醉做得很是顺利,艾贝贝仔细的看了看病人,等待麻醉药奇效。正在测试阻滞平面之际,病人突然不答问话了,艾贝贝意识到不妙,她注意到病人的意识消失了。

    “心跳骤停!”正在监视仪器的归化民护士尖叫起来,她被训练的对这台示波器上的一切数据无比敏感,“呼吸骤停!”

    “快,准备喉镜!口腔插管!”张土木――他干过急诊,反应很快,大声喊了起来,“准备心肺复苏术!正肾上腺素1ml心内注射!”

    艾贝贝被吓了一跳,这是“全脊髓麻醉”啊!手术麻醉的时候最怕遇到,她赶紧帮忙做胸外心脏挤压,终于,心电图上的线条又开始跳动了,但是心率快速不齐。

    “请时大夫来会诊!”艾贝贝只好祭出这一法宝了。她本质上是个研究医生,急诊这块涉猎极其有限,而当大夫主要就是要靠经验的积累。

    时大夫赶来的时候,在施行人工呼吸等抢救了约一刻钟的情况下,张土木汇报说病人神智和呼吸毫无恢复迹象,全身紫绀,血压180/90mmhg,体温38。5c,无尿,心电图示室上速伴频繁多源性室性早搏,同时频发全身抽搐,胎儿心跳听诊尚正常。

    伴随着有些慌乱的抢救,百仞总医院的元老医生将病人一致诊断为“心跳骤停复苏后脑缺氧后遗症”。

    “开始脑复苏!越快越好!”时袅仁说,“准备冰帽和冰袋!”

    护士们手忙脚乱的开始从冰箱里取出冰帽和冰袋。由于本位面的医疗条件实在太差,所以一些早期的医疗手段又被捡了起来,所以一早百仞总医院就土法自制了冰帽。

    “时大夫,按照最新的国际医学期刊载文,这种情况下头部重点降温没有实际意义……”艾贝贝小心翼翼的说道。

    “有意义没意义,只能试试看再说了。”时袅仁说,“头部重点降温,全身冰袋降温!利尿脱水!”

    但这些手段并未取得明显的效果,眼看着病人始终昏迷、无自主呼吸、尿闭、皮肤通红、频繁多源性室性早搏,抽搐也越来越频繁。如何进一步处理?此时的百仞总医院,一筹莫展,困惑无措。

    要在旧时空,自然还有若干手段可以使用,但是不管那些手段,致病原因不找到的话就没法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电光火石间,时枭仁想起了当年在医学刊物上看到类似的病例,当即提出:此时孕产妇的的腹肌张力和膈肌张力业已完全消失,巨大子宫将膈肌顶压向胸腔,胸腔容积骤减、心脏位置变异、肺膨胀不全、肺门大血管扭曲、换气功能不足。因此,虽然在人工呼吸下,病人尚不致严重缺氧,但昏迷、抽搐有增无减、血压趋高不降、室性心律失常持续不止、体温升高、皮肤通红发烫,提示体内二氧化碳无法排尽。根据上述征象,他判断病人除处于“脑缺氧后遗症”外,还处于“二氧化碳麻醉”状态,昏迷、频繁抽搐和多源性室性早搏都与二氧化碳排出障碍导致体内严重蓄积所引起。如果不予及时解除二氧化碳蓄积问题,结果是再次心跳骤停而抢救无望。据此,时枭仁认为应立即果断施行剖宫产取出胎儿,以解除膈肌上抬顶压胸腔、改善呼吸换气功能问题。

    “这种情况下动手术,人挺不住吧!”艾贝贝虽然同意时袅仁的诊断,但是一想到病人很可能会就此死在手术台上――一尸两命啊!说着眼圈都有点红了。她可不像其他元老大夫那样在旧时空长期从事临床工作,心肠已经锻炼的足够坚硬了。

    “不这样做马上就挺不住了!”张土木也支撑时袅仁的方案,“最不济,至少能保住孩子!”

    “我也知道在这种临床濒死状态下提出施行剖宫产,确实冒着巨大风险。”时枭仁承认根据常规,在病情如此危重的状况下再予施行大手术,简直是违规处理,不可思议。“不过这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唯一措施。我们没别得选择了。”

    “是不是找家属签字……”张土木提醒道。虽然对方是归化民,到底也也得尊重下必要的权力。

    “家属呢?”

    “在上班,按规定孩子没生出来之前是不能请产假,说下班之后会过来。”护士回答。

    艾贝贝忍不住骂了起来:“什么玩意!一点人情也没有!人都快死了!”她说着几乎控制不住的要掉眼泪。

    “好了,用不着家属签字,”时袅仁说,“我来签字好了。马上动手术!”

    剖宫产手术剖出一健康男婴,病人的脸色随即趋予正常,散大的瞳孔逐步恢复,大汗停止,室性早搏基本消失,病情明显改善,但仍然处于昏迷、尿闭,伴全身抽搐状态。时袅仁吩咐继续积极施行脑复苏等后期处理。

    术后一个多小时,病人自主呼吸终于恢复,时袅仁终于松了一口气“你去产房吧。”时袅仁对艾贝贝说,“那里也少不了人。这孩子也给他好好检查下身体,别落下什么后遗症!”

    “好得,我这就去。”艾贝贝急匆匆的又走了。

    时袅仁吩咐张土木先盯着,自己走出手术室脱掉了手套泡在消毒清洗槽里,走到休息室里。护士给他擦擦汗,又给他点了支雪茄。这件事有点蹊跷,因为类似的事件在旧时空很少发生,而且使用的麻醉药也是从旧时空带来的药品,不是制药厂自己制造的仿制品,实话说他们眼下也做不出盐酸丁卡因来――要说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或者疫苗有点什么造成致死病例他一点都不会惊讶,就目前制药厂那个水平,这简直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盐酸丁卡因可是地地道道的正货――一级管控物资,除非是大手术,否则是不准动用的……时袅仁忽然打了个寒颤,想起了上次企划院给他们的通知:因为保质期临近,对多种药品撤销一级管控。

    这盐酸丁卡因不会是过期货吧?时袅仁想,虽然本位面他基本上可以为所欲为,但是这事情实在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万一是用在元老身上闹出这样大的事情可就惨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节 婴儿们() 
现在因为公费医疗,跟五道口搞得这么僵,又闹出这么大一个明显的责任事故状况,卫生部恐怕要“黄泥掉裤裆”了。

    看来得对这批即将到期的药品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看看有没有过期货混在里面。但是药品采购多样,来得渠道也比较多,不排除有不同批次药品混装的可能性。

    他抽了半支雪茄,重新刷手。抢救还没结束呢。不过他决定要先检查下那支盐酸利多卡因的保质期。

    艾贝贝从手术室出来之后,重新消毒换衣服,又进了产房,有四个产妇已经顺利分娩,包括骨盘窄小她认为可能会难产的产妇。这会她们都已经被推了出去。有一个因为羊水迟迟不破,做了人工破水,正在呼疼,艾贝贝亲自指导接生,很快接生出了一个健康的女婴称了下,足足四公斤――破了本月的记录。

    看来元老家庭的孩子营养就是好。艾贝贝想,产科接生的归化民职工的子女,超过3。5公斤的就是很不错的了。普遍在2。5公斤到3公斤之间。按照旧时空的标准,足月2500克的孩子是偏轻的,而这里甚至还有足月低于2。5公斤发育不良的孩子。

    母亲和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即使在收入稳定的归化民职工中还大量存在,更不用说更广大的普通百姓了――因为营养不良造成流产和死胎的现象普遍存在。看起来,改善人民生活是个任重道远的事情。

    她仔细检查了一番,发觉没什么问题之后,签发了出生证和脚环标签,然后亲眼这个不可重复使用的标签被圈在婴儿的脚腕上――事关元老的血脉问题,不能马虎大意。

    做完这一切,她换了衣服洗了手,往产科的住院部走去。

    产科的住院部和总医院的住院部是分开的。里面光线充足。高级病房在走廊一端,有独立的楼梯和出入门:专门接待女元老和元老的眷属们。分为单人房和双人间两种,除了办公厅统一派出的服务人员之外,不用家属陪护――就目前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紧缺情况来说不可能奢侈到全部使用护士陪护。现在探视时间还没有到,因而里面很安静。只是偶而有婴儿的哇哇哭声。

    艾贝贝看到走廊里已经来了两个办公厅的办事人员,虽然戴着口罩,她还是认出一个正是办公厅的秘书李元元,她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子:她们是来做元老子女登记的。

    按照办公厅的规定:每个元老子女出生之后24小时之内就要进行登记注册。艾贝贝知道这种登记十分的精密繁琐,不但有体重身高发色瞳孔色之类,还要拓取掌纹和脚纹存档。不用说昨天出生的几个孩子的小手小脚现在肯定是乌漆吗黑的,办公厅的女服务员多半正给他们擦洗呢。

    “怎么样?都登记好了吗?”

    “好了。”李元元笑嘻嘻的说道,“小朋友真可爱!好想一个个都捏捏。”

    “这么可爱你自己赶快生一个。”艾贝贝笑着说。

    “我要生啊。你也可以再生几个嘛。”李元元当仁不让,“给朵朵生个弟弟妹妹多好!”

    艾贝贝笑了笑,她实在没勇气在这么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再生育几个孩子。作为一个旧时空的医学工作者,她知道即使在元老院的光辉下,他们欠缺的现代医学链条还是太多了。

    即使那些被勉强补上的,也充满了瑕疵。

    艾贝贝看了查房记录,又巡视了一遍病房。要护士们督促产妇们下床活动活动――她对中国传统的坐月子模式是嗤之以鼻的,要求除了剖宫产和做侧切术的产妇可以卧床休息之外,其他顺产妇每天都要起床活动,而且必须洗澡。

    接着她来到了婴儿室。婴儿室的走廊是用各种色调粉刷装饰起来的。这部分建筑在建造的时候就反映了要求宽敞、要求光线充足的新风尚。艾贝贝走近婴儿室,和往常一样,听见婴儿的啼哭声,有的用大嗓门放声嚎叫,有的用假嗓子哇哇地叫几声,时断时续。她走到这里总要停住脚步,向那有三面厚玻璃隔墙的婴儿室里张望张望,这已经成为习惯了,和往常一样,小床几乎都满了,产科的生意是一向如此兴旺的。她向那排得整整齐齐的小床看了一下。

    小床上挂着蓝色标签的是男孩,挂着红色标签的是女孩,元老的孩子们并不单独标记――婴儿室里除了专门的护士和大夫之外,任何人都不许进去。

    一个女护士推着一辆藤编的手推车从走廊里经过,上面密密麻麻的排满了襁褓中的婴儿,一个个都在挥手蹬腿的哇哇哭着――这是刚刚从浴室里洗澡回来的孩子。

    “艾大夫好。”

    “你好。”艾贝贝礼貌的回应着,仔细的观察了下每个孩子的神态。他们一个个都很健康,脸蛋红扑扑的,虽然体量偏小,但是看上去活力十足。

    在大婴儿室对面,还有一个小一点的婴儿室。那里边是安静的,是一个一个单独装在婴儿保温箱里的早产和不足份量的婴儿。

    少于二十八周和体重太轻的孩子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是很难救活的,他们带来的保温箱可以让二十八周以上的早产儿能够保住性命。

    凡是进入早产婴儿室的人,对他们都一样要求:都要穿上消毒外衣,戴上口罩。婴儿室内部有空气调节、湿度控制。家属探视只能站在大玻璃板的外边往里看。

    艾贝贝推门走了进去,里面还有一重玻璃将护士站和婴儿室隔离开。艾贝贝冲着值班护士点点头,隔着玻璃看了看她的最新病人:正是刚才时院长冒险剖宫产手术取出孩子,虽然他已经有了三十七周,已经可以算是足月了,但是为了慎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