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7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去审问他们。”薛子良用手势命令手下的一个士兵。此人不是特侦队的,而是对外情报局的特工人员,专门为济州岛登陆行动培训的朝鲜语翻译。

    薛子良不再去看这两个俘虏:从乘船抵达飞扬岛再徒步到这里,沿途他们已经捕捉了好几次俘虏。大多是这样的贫苦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用在他们身上是相当恰当的形容词,这二个也不例外。

    进入济州岛比他想象的还要容易。尽管他们抵达城下的时候城门已经关闭。薛子良看到城墙的时候很是吃了一惊――这也算城墙?

    薛子良在韩国驻扎过一段时间。不过作为一个米国人,他对宇宙帝国的历史文化不感兴趣,平日里的消遣主要是下半身。很少去参观历史古迹,看到了也不甚注意。当真正原版的城墙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他立刻被震惊了!

    尼玛,这是城墙啊!

    火山石砌成的城墙看上去倒是很规整――四四方方,只是这城墙的高度怎么看怎么不对路。薛子良在美国当然看不到什么城墙,但是到海南来这么久了,海南的城墙还是见过不少的。这济州的城墙充其量只能算“围墙”――还是防盗标准不高的围墙。

    他在城外目测,城墙只有不到4米高――这且不去说,因为当时火器的运用,城墙从高而薄变矮边厚是一种潮流,但是整座城墙上居然没有任何防御设施,即使在海南最荒僻落后的小县城的城墙上都有的城垛、女墙此地一概没有。从望远镜里他清清楚楚的看到站在上面的士兵从腰部以上全部暴露在外。

    别说步枪,就是用弓箭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射杀守军,压制城头。至于一般城防工事常有的敌台、望楼之类的设施,在济州城的城墙上全部不存在。

    这样的城池,不用什么特侦队,不需要大炮,连伏波军都用不着,劳工中队举着长矛砍刀,用梯子和绳索爬城,一个冲锋就能突破。

    薛子良不知道,早在不到四十年前,也就是万历二十五年,明朝援朝的武将就曾经对李朝的官员说过如下的话:

    “摠兵言之;而我國城子;有同兒戲。”(《宣祖宝录》88卷)这就是壬辰倭乱之后明军将领对朝鲜的邑城城墙防御的评价。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五节 济州侦查() 
薛子良原来的计划里并不打算进入济州城,但是如此简陋的城防使得他不由得修改了方案。决定再深入一些,潜入城内打探下内部的具体虚实,再视情况定夺。

    由于整个城墙上没有敌台,城楼非常的卑小,区区几个巡哨士兵根本不能监视全部城墙――整个济州城的周长却又长达三千九百十步――比大明许多人口要多得多的县城州城都大得多,很多城墙上根本就是空空如也。

    薛子良留下支援组在城外,自己率领突击组用简易撑杆很快就登上了城墙。

    如果说大白天在守兵的眼皮底下爬上城墙还不够令他吃惊,那么一上城墙,薛子良又一次震惊了:原来这城墙的防御工事毫无章法,形如儿戏之外,城墙本身也十分的奇葩:城墙内侧没有上下城墙的马道――内侧是直接堆砌成的土坡。从防守的一方来说,一旦敌人攻城,守御方登城倒是十分方便,随时随地可以上下城墙。

    但是,反过来说,敌人一旦爬上城墙,就能马上直接冲入城内直入城内纵深――换而言之,原本登城部队必须浴血奋战才能夺取下城的马道的战斗就不再需要了。更有甚者,如果攻击方采用土台登城战术进行进攻,这种内部斜坡的城墙就完全免去了夺取城门的战斗。攻击者只要控制住一段城墙,后续部队就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城里城外的斜坡轻松跨越城墙。

    这种措施与其说是方便守卫者倒不如说是给进攻方大开方便之门。虽然薛子良对中国古代城墙并无研究,但是攻击防御工事的战术是一致的。看到这实物之后明白了元老们中间对李朝军队的战斗力极度藐视的态度由何而来了。

    进城之后的突击组发觉自己从开阔的田野进入了被城墙包围的田野:城内依旧是田地、菜园、小树林,期间散落着些很小的茅屋。薛子良觉得很不适应:这实在不像是一座城市。

    薛子良在树林里用望远镜观察了良久,将观察到的城内的校场、监营、仓库、水井和道路一一在图上做了标记,薛子良原本打算如果对手防御力量很强的话就搞一次“腹心开花”,捣毁当地的军械仓库,再实施暗杀和纵火,彻底的打乱对方的防御措施。但是现在看来这有点多此一举了,反而减少了战利品和俘虏的数量――甚至连自己带队进城侦察都多此一举。

    他现在就有十足的把握拿下济州城,不过分队的人太少了,拿下来了也没法控制住全城,引起骚乱的话得不偿失――薛子良很清楚元老院对人口和物资的重视程度。拿下一座空城对元老院来说毫无意义。

    朴家兄弟二个神情紧张的跪在地上,寒冬腊月依然满身冷汗:身边站着个拿着倭刀比划的短发花衣倭寇。深怕一个对答不慎直接就被咔擦了――济州岛深受倭乱之害,不管是官吏、百姓、士兵还是官奴婢,一听到“倭寇”无不丧魂落魄。

    情报局的特工的朝鲜话说得虽然不坏,但是毕竟和济州本地方言有差别,朴家兄弟又是害怕紧张,话更说不清楚,折腾了好一会才弄清楚他们的身份是济州监营的官奴婢,到这里来是为了拜祭祖先。

    带得食品和牌位说明他们并没有撒谎。薛子良原本不想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但是听说他们是官奴婢,想到冯宗泽传达的寻找“无产阶级带路党”的精神,决定把他们带走――进入济州城之后他们需要当地人的协助。

    “带上俘虏,我们走。”他下令道。

    随行士兵立刻拿出口塞和黑头套,没等朴家兄弟反应过来已经被口中塞物,脑袋上套,手腕也被反绑起来。

    因为带着俘虏,出城比进城多花了一点时间。但是全程很顺利。特侦队随后带着俘虏一路往飞扬岛而去。特侦队在这里设立了一个临时前进侦察基地。

    飞扬岛是1002年喷发形成的火山岛,是济州火山岛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距离济州港的距离很近,使用大发艇的话只需十五分钟。从这里发动进攻是个理想的基地。岛上有烽火台,已经被特侦队控制――五名台兵按照特侦队的命令继续充当着“僵尸烽火台”。

    朴家兄弟昏天黑地的被带到这里,在火山口树林里的秘密营地里已经关押着十几名特侦队沿途抓来的俘虏。俘虏大多是本地农民,身上榨不出什么油水来,只是为了保密才暂时将他们扣留。

    朴家兄弟在这里供述出了更多东西:包括城中大致的人口、士兵的数量。但是对薛子良来说,最有价值的情报是:旌义、大静两县的县监原本正在城中,得到“倭寇袭来”的消息之后,现在已经赶回本县去了。

    薛子良立刻派出两个小组沿着道路进行追击,命令一定要将两位县监拦截活捉――如果无法活捉,就地击毙亦可。

    尽管他的队员是徒步,而县监和从人是骑马,但是人不可能连续长时间骑马奔驰:就算人吃得消,马也受不了。而特侦队连续强行军是不成问题的。再说他们还可以使用小发艇机动一段距离:济州岛的官路和海南岛一样,是沿着海岸线展开的。

    提供了重要情报的朴家兄弟惊魂未定就被赶上船被转运到了城山。他们是济州城内的居民,显然是极合适的带路党候选人,冯宗泽要求将济州周围捕获的俘虏挑选若干人送到城山进行突击策反。

    在特侦队进抵飞扬岛,展开对济州城的侦察之时,南宫无敌组织起一个由正规步兵、治安军和劳工混合而成的特遣队,开始对旌义县发动进攻。

    旌义县城坐落在海边的一片平原之上,距离城山很近。部队一路行进,除了城山附近的一个渔村之外,沿途居然连一个村落都没有,只有几个烽火台,有早就废弃的,也有台兵已经逃之夭夭的路边是大片的海滨平原,虽然地势平坦,却没有田地开垦的迹象,都是茂密的大片海滨草地,枯草在强烈的海风中飘摇着。

    海风带着海水的盐味,吹在脸上异常的凌冽。南宫无敌听冯宗泽说过,这种海滨草场的草木,饱含着丰富的盐分和矿物质,对马牛的饲养都很有利。北海道之所以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牧场,和它特殊的地理条件有关。

    济州岛虽然没有北海道这么得天独厚,但是有很多相仿的有利条件――这就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大牧场。

    直到旌义县城出现在视野之中,路边才有了些田地。田地已经收割完毕,散落着秸秆。这些显然是旱地。

    “这县城真破!”南宫无敌从望远镜里观察着这座县城。尽管他去过的海南南部的几个县城在残破程度上已经让他吃惊,但是这旌义县城的状态显然更糟。

    所谓的城墙,不过是用火山石垒起的一道墙壁,充其量只有三米高。而且许多地方已经坍塌――朝鲜的城墙采用的修筑方式是用石头垒砌成直上直下式的长方形,因而基础不稳,不能修筑的很高,同时也不结实。

    城门倒是有瓮城拱卫,但是城门和城楼都太低矮,而且和济州城一样,这里也没有城垛和女墙。

    城墙虽然残破,周回却也有一千多步。即使在中国县级的古城中亦不算小。

    李朝的筑城特点就是贪大,总想将尽可能多的土地围入城内,实则城内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居民和建筑。所以城内的大部分面积往往是农田和荒地。

    结果就是一道单薄的城墙围绕着面积过大的城池,防守者往往不足。平日里抵御小股盗匪暴民还行,真遇到成规模的军队立刻就抵挡不住:日军攻入朝鲜时如入无人之地,没有一座朝鲜城池能够坚守。

    南宫无敌的心里起了和薛子良一样的想法:尼玛,这样的城池不如叫劳工中队上――权当锻炼民兵。

    虽说如此,他还是很谨慎的派出了尖兵抵近侦察,城外有一个不大的村落。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居民点。

    旌义县城的城门已经关闭,城内的士兵也全部登城。但是城内的百姓和官吏都无死守之心:一来县监去了济州,城中无人主事,人心浮动,二来旌义县城有个致命的缺陷:城中无水,水源在城外五里的地方。平日里城内的饮用水都靠人和牛从泉眼里取水运水。日常使用的水都是“奉天水”--刨地为坑,放入水桶承接雨水,这样的奉天水可以用来洗衣服。如果以竹筒接水,放置一段时间以后也可以食用。秋冬正是少雨的季节,承天水的存量亦不足,全城能够使用的淡水不过每家每户水缸中的存水,充其量不过三四天的分量。

    没有粮食,还能坚持相当时间,没有存水,连三天都熬不住。所以城中的士兵官吏都十分惊慌,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期望“倭寇”能快快退去。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六节 占领旌义() 
“还有石头人!”南宫无敌忽然发现城门口矗立着石制人像,模样十分奇特。

    这就是济州岛上特有的石像:“多尔哈鲁邦”。是古代石头崇拜的一种表现。

    不过南宫无敌不是文化学者,更不是旅游者,他对这些没多大兴趣。观察了许久城头的防御状况之后,他喊了一声:

    “紫川!”

    “有!”已经晋升为治安军中士的紫川秀次立刻从队伍里跑了出来。进攻旌义县城的特遣队里编入了一个治安军排。

    “带着你的人给我十分钟之内拿下县城。”

    “明白!”紫川干脆利落的说道。

    紫川带着他的人马迅速的做好了战斗准备。他请示一样的看了一眼南宫,看到对方点了点头便猛得拔出太刀,目光中露出了狰狞的眼神:“上刺刀!”

    随着南宫无敌高举太刀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叫:治安军日本连的三十多个日本雇佣兵端着上了明晃晃刺刀的东南亚式步枪发出每个人最大的肺活量嚎叫着“板载!”一起开始“猪突”。

    冲在最前面的,是以紫川为首的“拔刀队”,一个个都挥舞着明晃晃的太刀,发出狂吼猛冲向前。

    “压制射击。”南宫无敌命令道。

    所有米尼步枪一起向城头开火,密集的弹雨横扫城头,一轮射击之后,城头上已经没有站着的李朝士兵了。

    日本雇佣兵们快速的跑过开阔地――城外没有壕沟,他们很容易的就逼近到了城墙下,在米尼步枪的压制射击下,城头上没有射出一支羽箭,也没有敢探出头来丢一块石头。雇佣兵们很快就冲到了城墙下,他们没有梯子或者绳索,只见矮小结实的日本兵一个垒一个,很快就搭起了人梯。

    第一批爬上城墙的是拔刀队。上了城墙才发现太悲催了――城头的宽度充其量只能站一个人,连两人对面行走都办不到。要不是后面就是斜坡,一脚踩空最多是滚下去,否则一股猛劲狂呼乱吼着涌上来的日本雇佣兵非得活活摔死几个不可。

    城头上的李朝士兵已经所剩不多了,在米尼步枪的连续射击下,即矮又薄的女墙无法抵挡高速子弹,一些士兵当场毙命,另一些充分发挥了斜坡的优势,立刻溜下城去。

    紫川意想中的在城头的浴血奋战没有发生――他们面对的只有几十个吓破了胆,毫无战意的李朝士兵,在看到这群“倭寇”已经爬上城墙的时候,除了少数军官率领几个士兵勉强迎战很快就被砍倒刺杀之外,余下的人一哄而散。

    不到十分钟,日本雇佣兵们已经占领了城门,紫川把太刀猛得一挥,甩掉血滴,带着几个人奔下城头,冲向城门,卸门杠,开城门,一气呵成。

    “不错。”南宫无敌看了看手表,正好十分钟。尽管这在意料之中,不过这帮子雇佣兵表现出来的日本鬼子式的狂热劲倒是颇有看点。

    大部队很快就进入了旌义县城。如何占领和搜刮,在企划院已经形成了一种标准流程。企划院甚至专门编制了一种iso标准手册来指导对新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