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7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艿耐练栓D―一听说军队来到就纷纷逃跑,县城虽然对他们没有闭门不纳,但是各处全部闭门罢市,就算是买粮也没地方去,更别说根本就没这钱。

    自古以来就有饿不死的当兵的俗话,没有人供应粮草,士兵们就自给自足起来。在军官的默许下,夜间分成小股,悄悄地离开营地,到乡村和城里各处去寻觅“寻粮”――其实就是抢劫。

    在掠夺中,有一名士兵砸开了城中看似不起眼的某家人家的大门,抢走了一只鸡。没想到这只鸡却是山东望族王象春家的家仆所饲养。

    得罪了当地的大户和抢劫老百姓性质一样,结果很不同。于是抢劫的士兵被“穿箭游营”――在古代军队中这是极重的刑罚,仅次于斩首。含恨在心的士兵当即杀了该家仆。

    这下就给原本想息事宁人的孔有德捅了篓子:明代的绅权极重,更不用说王象春这样曾经上过《东林点将录》的前高级官僚――那是地方上头等的缙绅,县令、知府见了他的片子都要客气三分。王象春之子不肯罢休,一定要求追查责任。

    孔有德不过是个小小的参将,虽然能够统帅上千人冲锋陷阵,论到权势地位,远不是王家这样的缙绅的对手,更不用说东林党在朝廷的势力极大,王家真要“指名严参”,搞掉他这个小小的参将是举手之劳。

    因而他只能继续委曲求全,率领人马退出吴桥县城,屯驻到这片荒地上,派出李应元去交涉此事。

    “我把犯事那小子给斩了,事情算是了了。”李应元愤愤不平,“出来说话的总管看起来还是不依不饶,非得我又拿出十两银子才算是让他舒坦了。”

    孔有德沉重的叹了口气:“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可惜了一条好汉!”他跺了跺脚,“这帮酸子――善财难舍,硬逼着咱们去枵腹从公!”

    “弟兄们都说受不了了--先是逼着我们出海去皮岛给黄龙平叛,他黄龙自己摆不平么?要不是将军您当机立断的返航回来,大概都喂了鱼虾了!这会又让咱们有冻又饿的巴巴的赶去大凌河送死!”李应元说着激动起来,“咱们给朝廷出生入死,跟着毛帅在岛上吹风吃沙子打鞑子,死了多少弟兄!朝廷和大户的根本就没把咱们当人看!”

    四周的亲兵和将领们中间引起了一阵涟漪――他们全都是当年在辽东跟随毛文龙的东江旧部,毛帅被斩已经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不满的种子。在东江受黄龙的排挤,到了登州之后,又一直受到山东本地军队和南军的歧视排挤。

    这次北上增援大凌河原本就是十去九不回的险仗恶仗,一路上还要受这样的气。将士们的心中愈发愤懑不平。

    这番话也引起了孔有德的共鸣,他的胸口起伏着,似乎想说什么,然而终于什么也没说,他果断的一挥手,狞笑道:

    “咱们这会惹不起这帮子老爷,这里不能待,会把人马都冻坏的,全体出发,我们走得远远的找个村子屠了,大伙好好暖和暖和!”

    “扎!”李应元和他身边的几个军官带着兴奋的表情一起呼应道。一路上军队尽管不断抢劫,但是好歹还只是弄点粮食吃饱饭,不敢做得太绝。这次既然要放开手大干,很可以弄一点油水。

    众人纷纷去准备启程,李应元也要离去,孔有德叫住了他:

    “应元,你爹什么时候到?”

    李应元的爹名叫李九成,虽然职位上不过一名游击,但是在辽东的东江旧部中极有声望,包括孔有德这样的人都要敬他几分。

    李九成在一个多月前奉孙元化之命到塞上去向蒙古人买马,马没买到却把钱都花光了,畏罪不敢回登州,打听到孔有德要率军北上,就派人来和孔有德联系,要和他一起北上,看能不能弄个军功将功折罪。

    李九成在东江旧部中威望很高,眼下军中人心动摇,他急需李九成这样的老将来弹压安抚,否则这一哨人马走不到山海关就会半途溃散。他这个统兵将军要想不被砍掉脑袋就只有逃之夭夭了。

    李应元回禀道:“家父派人来了,说因为道路风雪,被阻拦在路上了。过二天才能到吴桥和将军会和。”

    在旧时空,因为失去了买马钱畏罪不敢回登州的李九成在10月31日已经在孔有德军中了。

    李九成父子煽动士兵正是孔有德所部在吴桥发动叛乱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本时空,李九成却受阻于道路,没在这天赶到军中,也就失去了煽动士兵暴动的机会。

    历史的蝴蝶翅膀朝着不同的地方稍稍偏向了一点。这是元老们始料未及的。

    “好,我们往北出发!”孔有德下令道,“派几个精细弟兄,便服到桑园镇上等候李将军再赶上来。”

    随着一声号令,原本饥寒交迫,昏昏欲睡的士兵们突然都来了精神,纷纷收紧马腹带,翻身上马。步骑一千多人发出一声呼号,往北而去了。

    十一月一日清早的太阳照在吴桥县城,县城里的人们得知那支山东来得军队已经走远,不由得都松了一口气,纷纷打开大门干起各自的营生。没有人知道,他们刚刚躲过一次原本注定要遭受的浩劫。

    在他们以北二十多里的地方,却有一处大村落已经烟消云散,被屠灭得干干净净。

    正在屺姆岛上严阵以待的元老们,没有人预料到这一点。在他们看来,任何历史事件都会严格的遵照旧时空的历史轨迹运行的。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一节 北上和东进() 
这一反应没有多久就反应到了屺姆岛上,鹿文渊派出的各路探子的报告始终是“没有发现状况”。这让原本信心百倍,只等行动开始的鹿文渊、陈思根、朱鸣夏一干元老都焦急起来。

    按照时间表,10月31日孔有德举起叛旗,11月22日他就率军兵临登州城下,期间只过了22天。现在日子已经过了好几天,在黄县官道上打探消息的探子至少应该得到一些模糊的消息――比如“有人起反”之类,毕竟孔有德所部有一千多人,装备精良,不是一支会被人忽视的力量。

    但是从德州方向过来的商旅,却无人有这样的消息带来。

    时间转眼到了十一月的十日,道路上依然渺无音讯。一干人再也坐不住了。经过紧急磋商,朱鸣夏决定派出化妆的侦察骑兵――鹿文渊通过孙元化的关系,从登州军中买了十几匹蒙古马作为侦察兵的坐骑。伏波军在战场侦察手段上一直缺少快速机动的能力。

    充当侦察骑兵不是特侦队的侦察兵,而是来自北上支队中骑兵教导中队人员。考虑到登州行动中可能会缴获到很多马匹,为了就地运用北上支队中编入了陆军教导总队骑兵教导中队的一个连,其中一个排已经运到了屺姆岛上。

    伏波军陆军对骑兵的运用原则近乎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轻骑兵战术,即主要用于侦察、袭扰和追击,一般不用于骑兵战斗和突破,因而教导中队中的骑兵都受过侦察训练。

    鹿文渊看着眼前的十几个化妆的侦察骑兵:还真是一脸**丝模样:装成马帮跑货的单身小商人,配上个牵着驴的伙计。张开口都一嘴听不明白的山东土话。鹿文渊一问却不都是山东本地人――都是经过特别训练的,一口方言个个能说会道。

    “他们已经训练了一年多了,这次算是真正的实战。”朱鸣夏说,“我原本打算晚一些再让他们投入战斗的,没想到这么快就要派他们的用处了。”

    侦察骑兵每人一个单筒望远镜,一支左轮手枪,外加二个手榴弹。骑兵彼此观望互相照应,两队人马相差不过一个山头或者一望之距。按照安排:往德州方向撒出去七八队分三重到五重搜索前进。

    侦察骑兵们沿着大路向吴桥方向搜索前进,沿路搜集消息。但是一直没有有用的讯息。直到一股骑兵到了吴桥县的桑园镇,这才从当地小贩口中得到有用消息。孔有德部已经在十天前经过此地往北进发了,抢鸡事件的确发生了,不过事情后来就了结了――抢鸡杀人的士兵被斩首,王家的大爷就不再追究了。孔有德已经率部离去了。

    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让当地百姓十分害怕,因为几天后就传来消息几十里外的一个大村被灭了――官府虽然说是土匪干得,但是大家都说多半是辽东兵下所为。被屠灭的村里的几家大户颇有些富贵亲戚,因而这事没能捂住,本地的士绅联名去找了县令,又派人到府里活动,要控告这批无法无天的“兵匪”。

    “这事找官府有用不?”侦察骑兵故意做出一副懵懂的模样,“俺家乡那边,当兵的灭几个人,县里的老爷才不会管,非一口咬定是土匪干得。就是找省里的老爷也不一定管用。”

    “您老是跑外的买卖人,眼皮宽,什么没见过?咱们小百姓,给军爷一刀砍了就砍了,不过村里死了好几家大户,和本县的几家缙绅都挂着亲,有一家和王老爷家有瓜蔓亲。王老爷没法说看不到――乡里乡亲的,也没法交待。”

    侦察骑兵不敢耽误,立刻派人往回赶路,将消息报告给屺姆岛上的元老。

    这样一来,引起了“屺姆岛三人众”的忧虑:侦察骑兵带来的消息说明孔有德并没有按照旧时空历史那样在吴桥举起叛旗,而是通过其他手段把事情缓和了过去。这么一来他就会引军继续北上,最终要么在大凌河打个败仗,或死或降,或者因为走得更北,军心动摇直接去投了满清。

    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利用孔有德来扰乱山东的计划就会完全落空。随之而来的许多的计划就要做修改。特别是占领济州岛是否还有必要就存在很大的疑问了。

    “孔有德不叛,我们要逼着他叛!”朱鸣夏拍了下桌子,“不然我们就得自己赤膊上阵了。”

    陈思根说:“用孙元化逼他一下行不行?他这么屠村灭户的,孙元化很难庇护吧。”

    “恐怕不行。孙元化的治军水平有限,对部下约束能力不强,东江旧人又被他视作本钱。”鹿文渊连连摇头,“再说这种事在明末不稀罕,孙元化才不会为此事去为难孔有德这样的有强兵的骁将。”

    “我看只有指望吴桥当地的缙绅。比如王家。”鹿文渊是外派人员,受过不少历史方面的专业培训,又跟着赵引弓在山东混了几个月,对大明的社情民生相对熟悉,考虑之后提出了新的方案。

    鹿文渊继续说道:“王家是吴桥有名的缙绅,而且很有势力。这家人的家主王象春是东林党骨干分子,当年上过《东林点将录》,号称‘天损星浪里白条’。”

    “好家伙,还‘浪里白条’!阉党倒很有才。”陈思根笑了起来。

    “而且王象春还有个堂兄叫王象晋,是浙江布政使――官位也不低。别说这哥俩,光一个王象春就能让孔有德吃不了兜着走。”

    问题在于王家是否愿意出这个头,鹿文渊认为,王家出头的可能性很大。

    既然王家的大爷愿意为家仆的一只鸡出头撑腰,那么本乡本土的一个村落被屠,其中还牵扯到远房亲戚,不管出于公于私,他们家都得出来说话。

    “问题是他们出来说话也得几个月之后了,赶不上了。”

    鹿文渊挠了挠脑袋――自从留了发髻,他不能经常洗头,经常觉得头皮发痒:“这倒是。”

    “当务之急是找到孔有德部,查明他的下一步动向才能有所处置。”朱鸣夏说道。原本对史料的掌握使得他们有一种对战场局势“单向透明”的感觉,现在孔有德的异常行动使得“战争迷雾”再一次的弥漫起来。

    “他们现在哪里?”

    根据侦察骑兵的报告,孔有德率部离开吴桥县城之后,一路往北走了大约二十里,屠灭了一个大村落,随后就失去了消息。

    “……现在还有几组人一路搜索过去,最新得消息还没到。”

    朱鸣夏打开地图,在地图上标注了孔有德的最后踪迹。从地图上看,如果他要继续北上山海关执行增援大凌河的任务,他应该往东走,而不是突然向北。往北那东光县和南皮县,和北上山海关的路线差得很远。

    “他跑到东光和南皮做什么?”陈思根有些疑惑,“莫非……”他注意到地图上这两个县城都在运河岸边,“他不会是想去抢劫运河上的船只吧?”

    大运河是南北交通要道,每天在河面上航行的船只都是成百上千艘,显然是一个极有油水的目标。

    “不,他不敢得。”鹿文渊摇头,“公然带兵拦截运河船只,那就是造反……”

    “他本来不也造反了。”

    “这倒也是。”

    朱鸣夏说:“我估计:孔有德北上东光南皮,要么是打算在运河边上大干一票,要么就是纯属虚晃一枪。”

    他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

    假如孔有德有心造反,在吴桥就可以动手,没必要赶到南皮或者东光去,一个吴桥县城也够他抢劫了。他避开吴桥县城北上,显然有撇清关系的成分在内,一旦朝廷要追究起来,他可以赖账――他的路线原本就不是往北走。

    “……孔有德的人马是骑兵,机动速度很快。他完全可以一路向北,沿途屠灭好几个村子,大捞一票,再突然折向东,回到原先的路线上继续往山海关去。粮草充足的情况下,骑兵部队一天走40公里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样一来,他岂不是就不在山东造反了?”

    “的确有这样的可能性。”鹿文渊说道,“不过,在历史上,孔有德一开始并没有造反的意图,吴桥兵变他本身有被迫参与的成分在内。决定发动兵变的,主要是下层军官和士兵。”

    这说明山东的东江旧部中,叛乱的情绪一直存在。孔有德在吴桥兵变,一到登州就获得了耿仲明等原东江旧人的响应。在整个登州之乱中,叛军不断的得到原东江旧部的响应支援,壮大很快。

    “深层次说,原东江旧部的兵变是一种必然。只要看看山东的局势就知道。”

    鹿文渊在山东待了几个月,和教会、官府、军队和百姓都打过不少交道,在他看来辽东军的叛乱是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