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7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没有意义――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量产其中的任何一种。还是应该按照工业上能够批量投产的条件试验。”

    最终决定继续制造单式雷管。在雷管车间里,林深河小心翼翼的将雷汞分几次装入管壳,然后用压力机轻轻的压实――为了确保安全,他是站在一块厚厚的钢板后面操作的,戴着防爆头盔。雷汞极其灵敏,在压制过程中很容易引起爆炸。

    雷汞粉压制完毕之后,他拿起一个用镀锌铁皮制成的安全帽――里面承有一张薄薄的绢片,装在管壳上。转动压力机的手柄。

    按照技术要求压机按照每平方厘米*~*公斤的力将安全帽压入管壳。林深河检查了一下结合的是否完整,然后用毛笔一点一点的刷掉散落在管壳上的粉末,小心的把散落的雷汞收集到废料缸中。最后,在管壳底部点上酒精虫胶漆,一支雷管便制成了。

    接着,在试验场又做了一次雷管试爆。炮弹用得新雷管被装上引信,按照实战要求进行了击发试验,确保引信的击针能够有效的击发雷管。

    第一次击发没有成功――击发针的位置不准,姜野现场调整了一下,第二次立刻就成功了,连着试验了几次,每一次雷管都准确的被击发了。

    林深河点头:“现在可以装配了。”他在装配任务单上签了字,正式命令组装装配了新式引信的榴弹。

    新引信终于到了正式亮相的时候,上次借来的70mm线膛炮还留在靶场上,林深河又借来了一门24磅滑膛榴弹炮――没有迫击炮,臼炮又不大合用,暂时用它来代替。

    “锥形体的炮弹也可以用滑膛炮发射吗?”展无涯问道。

    “当然可以。”林深河说,“迫击炮也不用发射球形炮弹。”

    靶场已经铺设了简易轨道,用轨道车运去了新生产的40发两种火炮的榴弹,:磷青铜弹簧和20号熟铁丝弹簧的各一半。

    “24磅榴弹炮a弹一发装填!”林深河在掩体内拿着大铁皮喇叭指挥着。负责火炮发射的陆军教导队的一个炮组迅速打开藤制的炮弹箱,取出炮弹,装上引信。一名炮手将真丝药包从炮口装入炮膛,装填手随后从炮口装入炮弹。

    炮手在尾部点火口塞入引火管,挂上拉发绳子――为了确保安全,拉火绳很长,一直延伸到20米之外的掩体内。

    随着一声哨响,所有的炮手一起跑向掩体跳入。随后,要进行实弹射击的警告汽笛在上空回荡起来。

    “发射!”林深河吼了一声,随后迅速把自己缩回掩体内,把眼睛凑到了光学车间新造的双筒潜望镜上。

    炮手猛得一拉火绳。24磅榴弹炮发出一声怒吼,沉重的炮身往后倒退着,喷射出白色的浓烟。从潜望镜里,看到炮弹射出在空中划出的轨迹――滑膛炮、栗色药的搭配之下炮口初速还是低了些。

    炮弹准确的落在预定的落点区,火光一闪,爆炸了!

    爆炸的威力,即使目视也看得出比原始的球形黑火药榴弹强得多了――那种炮弹落地之后的爆炸只腾起一阵黑色的烟雾而已。掀起的泥土也比较少。

    “我们去看看。”林深河赶紧从掩体内爬了出来,和姜野、王瑞相还有几个军工部门的学徒一起爬上农用车,沿着土路跌跌撞撞的往落点区而去。

    24磅榴弹在落点区留下了一个半人深的弹坑。还冒着袅袅的烟气,空气中弥漫着黑火药的刺鼻气味。林深河蹲下身子,在弹坑边拨弄着泥土,几个在第一研究所实习的学生也很快的散开,在周边搜寻着炮弹破片,在图上标注出来。

    “你们看,装药威力大了,炮弹破碎得也比以前的强了。”他指着捡来的弹片说道。

    不但破片飞得比过去要远,破碎程度也比球形弹要大。过去的球形榴弹,爆炸之后二十多片大破片,有的甚至只爆裂成七八片而已,形不成密集的破片杀伤。即使是装药最多的大口径臼炮炮弹也无法炸出更多的碎片。

    而现在,仅仅是简单的搜索就在弹坑周围五米之内发现了各种尺寸的弹片七十多个。林深河指出,如果能够进一步的改进弹体材料,采取预制破片的措施,炮弹爆炸之后的破片效果还要好得多。

    发射磷青铜弹簧装配的a引信炮弹在两种火炮上的二十次发射全部成功,发射b引信炮弹的试验,在24磅滑膛炮上取得了全部成功,在70mm线膛加农炮的第三次发射时候,掩蔽部里的众人跟只觉得火光一闪,地面传来一声巨大的闷响,地皮也微微的震动起来――炮弹在炮膛内爆炸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节 海军炮() 
硝烟散尽,确认已经没有后续爆炸的危险的安全哨声响起来之后,林深河和白羽才从掩体里探出头来――爆炸事故对从事兵器工业的人来说并不稀罕,火炮炸膛更是家常便饭。

    两人小心翼翼的朝着大炮的残骸走去,70mm海军加农炮翻倒在地,炮口已经被炸成了喇叭状。各种部件扭曲着,模样很是凄惨。

    “新装药的威力不错。”白羽蹲下来仔细的观察着被炸毁的炮口,炮口扭曲的就像一朵喇叭花。很难想象坚硬的钢铁能够被撕裂扭曲到这般模样――这就是火炸药的力量。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引信的问题。”林深河说道。火炮炸膛的原因多种多样,未必是引信失效引起的炮弹早爆。这门70mm火炮是冶金和机械部门的早期制成品,质量较为低劣,在8154上装备了很长时间,拆下来之后又长期充当靶场用得试射火炮。说不定早有他们没有发现的裂纹。

    白羽没有再说话,他仔细的在残骸中翻看着,忽然戴上棉纱手套,从还热乎乎冒着白气的炸裂炮膛内取出一个扭曲的金属部件。

    “当心……”

    “不碍事,雷管早就爆了。”白羽虽然这么说,还是小心的把残骸放到藤篮里。

    正是引信。尽管被爆炸和焰火扭曲的不成模样,但是还是可以看出大致的结果。具体的分析要到实验室里仔细拆解过才知道。

    拆解的结果证明炸膛的原因是弹簧失效造成的击针早发。虽然损失了一门线膛炮,但是林深河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至少,用熟铁丝制造的引信可以用在臼炮、迫击炮和榴弹炮这类的低初速火炮上。

    要按照林深河的全盘计划,新式引信定型之后马上就应该开展火炮升级计划,从现在的滑膛炮体系改为线膛炮――至少也是前装线膛炮的装备体系。

    为此,他很早就已经绘制了若干新式陆军火炮的图纸,并且在机械部门制造了二门实验性的样炮,在几次演习中进行了测试。

    然而企划院对此不感兴趣,以企划院一贯的吝啬态度表示说,目前的滑膛火炮装备体系建立起来只有不到二年时间,许多火炮服役不到十二个月,马上予以升级换代是莫大的浪费,因此不同意升级陆军的现有火炮体系。

    因而新式榴弹引信的最大受益者是海军――眼下所有的线膛炮都是海军装备的。按照计划,854改工程和901工程配备的舰炮全部是线膛炮。

    张柏林垂头丧气:“你花了很大的力气,好处全给海军占去了……”尽管林深河并不是陆军的人马,但是他好歹也当过一阶段的连长,算是和陆军吃过一个锅里的饭。所以张柏林还是视他为“自己人”。

    “不碍事,等发动机搞完了,自然就到了暴陆军,暴大炮的时候。”林深河安慰他,“怎么样,要不要晚上一起去南海咖啡馆喝一杯?”

    晚上,林深河在南海咖啡馆做东,请张柏林、应愈、白羽和徐营捷等人一起喝酒。之所以请徐营捷,不仅因为他们现在是同事,还有安慰对手的成分:徐营捷主持的0017工程遭到了新型火炮同样的命运――被搁置起来了。

    苦味酸试制很成功,徐营捷用煤焦化生产中积累下来的苯酚,采用磺化工艺,成功的制取到了苦味酸炸药。尽管磺化工艺只需要使用硝酸和硫酸,生产条件也不苛刻,产率也还算不错。但是企划院综合评估下来认为立刻投产苦味酸需要新建车间,制造全套生产设备。

    “在目前的准战争状态之下,首先要考虑生产的延续性和便利性,而不是急于运用新技术新工艺。”邬德在企划院的会议上毫不留情的枪毙了0017工程,宣布作为“技术储备”,等“时机成熟”再量产。

    从一开始,林深河就预见到了这样的结果――高密度黑火药尽管在性能上肯定比不过苦味酸,但是胜在成本低廉,以抠门著称的企划院会做何等选择是不言而喻的。

    大伙在咖啡馆一阵胡喝,喝到半酣,林深河悄悄的结了账,溜了出去。

    “老徐对不起了。还有柏林。”林深河小声的说道。他马上要去干得事情让张柏林知道了肯定更更加不爽――明天一早他要为海军的新战舰安装火炮,第一次造船整备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周克请他晚上去实地察看一番。

    林深河回到公寓,深叶已经把他的山地自行车准备好了――这是配发给元老个人使用的,虽说很多人喜欢28大杠,但是林深河还是宁可骑更舒适的山地车。

    “一路小心。”在妹妹的叮嘱下,林深河快速的骑车上了前往博铺的公路,夜间通往博铺的小火车是不开行的,除非他愿意冒险搭乘货车。公路上有煤气路灯,不过布置的相当稀疏,只能勉强看到路面,不过点点灯火至少标记处了路面的界限,不至于在没有月亮的夜晚走到路外去。

    山地车上有自备发电的车灯,林深河正是靠着车灯的光芒才能放心大胆的在公路上疾驰――当然,现在这条公路上是不会有什么行人和车辆的。而且沿路地区在已经升格为绿区,元老单身行走不会有什么危险。

    夏季的夜晚,凉风习习,骑车走在路上很是舒适,只是车灯吸引了大量的飞虫,围绕着他的自行车飞舞,让他不胜其烦。

    为了尽快赶到,林深河没有进入博铺镇,而是直接走支路到了海军基地。

    在通过了哨兵的检查,又骑了十分钟,854改工程的身影终于出现在他的眼前。

    1630级铁肋木壳飞剪首蒸汽辅助动力风帆巡洋舰不是什么巨大的战舰。它的标准排水量不过1160吨,长70米,宽9。9米而已。在旧时空,就算是18世纪的四级风帆战列舰的排水量也比它大。但是在本时空,它却是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虽然早在15世纪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千吨级的大型船只,但是数量很少,在海上也很少出现。当它的船体在临高下水的时候,引起了众多的百姓的围观――尽管他们已经习惯见到万吨大铁船,但是一艘超乎想象的大船就在他们眼皮下面建造出来,还是极富戏剧性的。

    涂成浅黑色的舰体现在静悄悄的停泊在博铺海军码头,舾装已经基本完成。只剩下最后的甲板火炮的安装工程了。

    在船体前的码头上,有一处临时工棚正灯火通明,汽灯高照之下,以周克为首的负责造船事务的元老工程师们正济济一堂,商量着1630级的最后舾装工程的实施方案。

    854改的火炮布置方案彻底摒弃了多层甲板炮位的方位――尽管有不少人很迷恋18~19世纪风帆战列舰上几十门火炮依次开火的壮观情景,但是对于临高制造的混合动力战舰的结构来说这样的炮位布置是不合适的――而且以元老院掌握的科技能力和工业水平,也没必要复制风帆战列舰,1630级完全摒弃了甲板下多层布置炮位的做法,全部改为在甲板上布置火炮。风帆战舰的重心高,火炮布置在甲板下有稳定重心的考虑。现在蒸汽机、锅炉和煤仓的重量已经完全能够起到过去火炮布置在甲板下的稳定作用。

    既然在甲板上布置火炮,火炮的数量就不会太多,火炮的威力必须足够大,不但要在海战中能够应对最大的欧洲船只,发射速度快,还要考虑到未来有炮击陆地支援陆军作战的需要。

    要满足这样的要求,目前海军舰船装备的形形色色的滑膛炮:从12磅加农炮到32磅的卡隆炮,包括目前海军舰炮中的最重的68磅卡隆炮都难以满足――采用线膛炮才是理想的选择。

    线膛炮的优点很多,除了因为炮口初速高带来的射击精度高,炮弹穿透力强的好处之外,还有重量轻,使用发射药少得优点。这对一贯以节俭著称的企划院和执委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作为旧式火炮反动学术权威,林深河提出的火炮配置方案是选用达尔格伦线膛炮,配用米尼式炮弹。这是一种前装线膛炮,外形特点是炮身变化剧烈,前身管小,靠近炮膛部分炮膛部分膨胀的很大,形状类似酒瓶因而又被人称为酒瓶炮。

    之所以选择前装炮可以避免了复杂的闭气部件的加工问题,比起机械厂曾经制造过得阿姆斯特朗式火炮,达尔格伦炮采用得罗德曼法进行铸造,生产工艺较为简单,而且可以使用铸铁生产。物料成本和工时较之阿姆斯特朗式火炮要节约的多。运用得罗德曼法铸造的达尔格伦炮可以造得很大,美国人在南北战争中和之后大量制造和使用这种火炮,有的口径达到16英寸。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一节 战舰() 
尽管有不同的反动学术权威提出前装线膛炮的种种不可饶恕的缺点,特别是前装炮那些“致命”的问题:比如火炮发射速度慢,占地面积大等等诸多弊端,但是企划院认为,在目前阶段,这些缺点不会造成海军在战斗中发生“生死存亡”的危险。

    兵工部门目前能够少量生产并且装备海岸炮兵的螺纹式炮栓的阿姆斯特朗后膛炮在实际运用中并不理想,特别是炮栓的闭锁困难,在实际运用中必须使用锤子才能将到达紧锁的状态,除了可以后膛装填之外,无论是在装填速度还是火炮射程、精度,均没有明显超越达尔格伦线膛炮的地方,但是在生产的复杂性却大得多。

    至于成熟可靠的断螺纹炮栓,势必就要触及到工业部门一直感到无力的橡胶和石棉――用以制造闭气紧塞具。

    尽管有人提出了新得方案:后膛机构用横楔炮栓加金属闭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