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7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cm3,爆速不高于800m/s――事实上黑火药是爆燃而非爆炸。就威力来说已经不是倍增了――此种药柱压装方式可将等重黑火药爆炸威力提高60%以上。按爆速算,相当于tnt的39%,苦味酸36%的效能。

    这一效能意味着什么,林深河是很清楚的:也就是说,用不着重新耗费大量的资源去点科技树上的新科技点,而是直接点黑火药“升级”就能使得威力倍增。经济性远胜于0017工程。这对企划院和执委会来说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

    要制造苦味酸,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苯酚,需要建造全新得生产车间,还需要额外的的硫酸和硝酸。而黑火药威力倍增,只需要简单的增加若干机器,原先的库存的黑火药就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八节 引信() 
当天,林深河和姜野对压制机进行了若干次机械测试――用得是物理性质类似黑火药的惰性粉状物,证明所有的机械都完全运转正常。姜野又给所有的运动部分加上了足够的润滑,保证运行的时候不出任何问题。

    机械部门已经不是第一次制造火工上专用的压制机了――制造栗色火药发射药饼的时候就用过――但是过去没有进行过如此高压力高密度的压制。

    第二天一早,林深河和志愿帮助他干活的归化民工人穿上了潘达提供的防爆服和专用头盔,一步一步的挪到了机器前面。

    屋子里的温度,稳定在13度上,湿度计显示房中适度90%。

    “一切正常。”一个专门观察温度计和湿度计的归化民工人做了一个手势。

    林深河深吸一口气,打开了装着火药的密封桶。

    桶里是新制的粉末状黑火药――临高的黑火药一般都经过造粒处理以便储存:粉末状黑火药在储存状态容易造成成分沉淀分离。

    他用铜制的量勺小心翼翼的从火药桶中舀出火药,在桌子上天平秤上精确的称量出1000克。装入大型的瓷质容器,然后倒入*克*%浓度的酒精溶液,归化民工人用一根木棍开始缓慢的搅拌,直到完全均匀。

    “75克装药。”林深河指示道。到目前为止,一切还算正常――这也是最安全的阶段。结下了才要进入关键性的步骤。

    归化民工人按照他的指示,从箱子里取出了对应的模具固定在底座上。模具有好几种,对应不同的药柱形状和质量,全部用铜制造。

    搅匀的黑火药粉被精确称量过之后装入了模具,林深河不放心工人,亲自操作压力机。压力机的施压装置时通过一个手动转轮带动液压缸,对螺杆缓慢的施展压力。

    他缓慢而均匀的转动着转轮,确保压力传送不至于太快――太快太猛很容易引起爆炸。防爆服里又闷又热,他的心情又非常的紧张,不一会就大汗淋漓了,这让他产生了错觉,以为屋子里的气温上升了。

    “检查温度!”

    “气温14。5度,湿度90%!正常!”

    75克药柱的尺寸他用公式进行过专门的计算,确保不会压制过头。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结果,现实是否会一样他并无十足的把握。当然尺寸愈来愈接近的时候,林深河脑门上的汗珠子也就愈来愈多了,他又转动了几圈,直到药面下降到标志线上――第一个药柱成型了。

    林深河小心的把药柱从模具里脱出来,装在一个固定用的盘子上――接下来就是等它自然干燥了。

    火炸药房有专门的干燥室,但是这次是性质不明的试制品,不能混入量产品中一起干燥。所以实验室另外设干燥间,这里的空气湿度和温度同样有控制,药柱在低于40度室温下自然干燥。

    “然后再来下一个!”林深河信心大增,既然压制过程没有出现意外,说明整个工艺流程是没有问题的。

    他又压制了各种尺寸和质量的药柱,包括准备用来装填手榴弹的――目前的手榴弹就威力来说只不过是个大号爆竹而已,杀伤力不值一提,是美国人口中的所谓“震撼手榴弹”。

    压制药柱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充当火箭弹的推进剂,形状、密度一致的药柱是火箭弹道一致性的重要保证,意义非常大。据他估计,改用这种新得压制药柱之后,黑尔火箭的射程和精确度都能上一个台阶。

    当然,高密度黑火药药柱最大的用途是用来装填炮弹,让原本纯属点缀用的榴弹在威力上一个新台阶。林深河认为,目前的陆军广泛使用的12磅和24磅滑膛炮尽管有制造简单,使用简单,适用于低技术水平军队的优点,但是从长远看滑膛炮威力偏小,火炮射速低的缺点是无法克服的,并非某些人吹嘘的那样“顶用二十年”。

    大规模的制造装备线膛火炮是元老院军事系统的一个必然的选择。眼下,只有海军和海岸炮兵使用一部分线膛炮,前装和后装的都有,但是均没有形成制式装备,只是零星的安装,带有试验性质。主要是原因除了成本之外,还因为线膛炮的膛压远远高于滑膛炮。球形榴弹上引信在线膛炮上无法使用,所以迄今为止所有的线膛炮只能使用实心炮弹。

    线膛炮发射的锥形实心炮弹,杀伤效果远不如滑膛炮的球形弹――后者在落地后跳动和滚动中还能起到杀伤作用,锥形实心炮弹就直接插地里了。优点是穿透力极强,对付城防工事和战舰威力很大。

    要让线膛炮发挥出足够的威力,首先就得解决引信。

    乘着药柱干燥的空当,林深河找人去制造引信。

    林深河一直想解决引信问题。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元老院工业体系中的材料分支状态很糟糕。而要制造安全可靠的引信,势必要用到弹簧。

    弹簧在旧时空是不起眼的工艺品,但是在临高,制造弹簧是不折不扣的高技术。能够运用在线膛炮引信上的弹簧都是工业技术的结晶:包含了钢铁冶炼、合金材料和热处理各种专门技术。临高的工业也能生产弹簧,但是从材料到制造都是极低端的产品,运用在马车、沙发之类简单的运用上勉强够用――无非是使用寿命短一些,更换的频繁一些而已。用在炮弹上,轻则落地不炸,影响作战,重则突然爆炸,引起重大事故。

    因为这个问题,尽管林深河也好,王瑞相也好,各式各样的元老军事爱好者也好,都想解决这一问题却无一成功――不管什么设想,最后的总无法克服“合格的弹簧”这个门槛。

    引信是消耗品,必须保证成本够低,能够大批量的生产运用。同时,元老院的机械加工业工人水平普遍不高,要尽可能的降低加工生产中的技术难度,确保生产质量统一。

    林深河就这个问题专门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最后决定参考日本的91式枪榴弹的引信进行设计。这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性碰炸式,依靠撞击目标时弹体前移的惯性克服抗爬行簧阻力实现发火。保险措施为发射前拔出的保险销。整个引信设计只需要一根抗爬行簧,且对弹簧性能要求不高。很适合临高目前的工业能力。

    在这款引信中,起爆信管位于引信底部,引信前端为带有击针的长杆状惯性体。惯性体由抗爬行簧和起爆信管隔离,并使用横向插入的保险销加以固定。为保证发火率,惯性体为顶端带有冠状压板的长杆状结构。发射前,拔出保险销,引信即解除保险进入战斗状态。在火炮发射时,惯性体被抗爬行簧的作用下停留在前端,保证不会发生早爆;撞击目标后,受弹体惯性作用,抗爬行簧被压缩,击针撞击发火件,起爆引信。

    机械厂很快按照他的设计图纸制造了一百个引信――一半是元老做得,一半是归化民技术工人制造的。林深河想知道在正式生产的时候归化民技术工人的合格率有多少。

    目测和简单实验的验收的结果是,归化民工人大概有40%左右的合格率。这个比率大致能让林深河接受――现在是手工装配,量产的时候大量使用专门工艺装备,加上工人技术熟练之后合格率会大幅度提高的。

    林深河认为,按照他的射击,引信对抗爬行簧本身的性能要求不高,临高目前生产的最高级弹簧磷青铜弹簧应该是能够胜任的。他在实验室里用磷青铜弹簧的引信做了几十次试验――每一次磷青铜弹簧都正确的做出了反应。

    但是实验室里没有能够模拟炮弹发射时候高温高压环境的专用设备,也无法模拟炮弹在飞行中的高过载状况。简单的配重落地试验无法反应出引信的真实性能。临高的军事工程师只能采用最简单的办法:实弹射击来检验自己的设计。

    林深河到应愈那里借来了一门线膛炮――这是军工部门最早为四艘8154制造的70mm后装线膛炮中的一门。从船上被拆下来之后一直封存着。

    由于70mm线膛炮从来就没有制造过榴弹,林深河先找机械厂造了二十发榴弹,安装上引信,炸药用沙子配重。

    他小心的将装上元老制造的引信和归化民制造引信的炮弹作上标记分开,然后借来马匹把火炮拖到了靶场,开始了实验性的射击。

    林深河亲自充当炮手,发射药使用的是射击安全性较好的栗色药,第一次射击林深河没有使用全装药,只用弱装药。

    射击的靶场场地分别是硬质土质地面、中等土质和湿地环境,第一轮射击就取的了很好的效果,在排除了引信本身的制造质量造成故障因素之后,在硬质和中等土质上,引信取得了90%击发率,在湿地环境下也取得了70%以上的击发率。从实战效果看完全合格――目前滑膛炮发射的榴弹平均引爆率也只有七成。

    (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节 榴弹试验() 
制造质量方面,归化民工人制造的并不比元老制造的引信质量更差,发火率的差别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看起来林深河精良简化引信结构的做法确保了技术水平不高的归化民工人能够拿出合格的产品。

    至于安全性,经过测试在不拔出保险销的前提下从12米高度下落撞击地面可保证不会意外发火。

    但是,兵工小组并不简单的以此为满足――任何工业产品除了要达到功能上的要求,还有物料成本控制和组织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引信作为消耗品,要尽量廉价易生产。磷青铜弹簧虽然可以自产,但是在临高的工业体系里它是一种“高级精密零件”,属于企划院的“二级管控物资”。

    目前来说,磷青铜弹簧主要是用在较为精密的工业设备上,比如钟博士一直在全心研发的计时器和仪表――它的生产成本很高。

    最好是能用较为劣质易得的材料来替代。林深河考虑再三,找到了展无涯,问他能不能对熟铁丝进行热处理?

    “当然可以,不过你热处理熟铁丝做什么?”展无涯很奇怪。

    “做弹簧――炮弹引信上用。”

    展无涯不可置信的看了他一眼:炮弹引信上用得弹簧是个老生常谈的拦路虎,现在林深河居然跑来告诉他要用热处理过的熟铁丝来做!

    工能委按照旧时空的标准生产不同号数的熟铁丝,比较高级的还镀了锌――熟铁丝在元老院的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临高电信的电报也是用熟铁丝敷设的。

    林深河拿出了引信结构模型――这是他委托机械厂的人做得等比例剖面模型,把具体的工作状况和原理都详细阐述了一遍,展无涯研究了半天,最后答应用铁丝试试看。

    他们选择了20号的镀锌熟铁丝。用专门的卷弹簧机将熟铁丝卷制成弹簧,然后再进行热处理。

    随后林深河用测试设备对熟铁丝弹簧和磷青铜弹簧进行了对比试验,他自己也清楚:这两种弹簧在性能上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结果当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似乎是不能替代。”展无涯说。

    “装在火炮上发射试试看吧。”林深河不死心。

    安装了熟铁丝弹簧的引信炮弹在臼炮上以强装药发射获得了成功,无论是安全性还是发火率都不比磷青铜弹簧差。但是在70mm加农炮上的射击却效果不佳,多次出现弹簧失效――加农炮这样的高膛压线膛炮对引信的考验要严酷的多。

    林深河对所有的试验结果都表示满意,决定开展正式的装药实弹射击试验。

    被送去干燥的黑火药药柱已经全部自然干燥了。最后一道工序是在药柱表面上涂上浓度为*%~*%的酒精虫胶漆。既可防潮又可防止开裂变形。

    虫胶是从印度和越南进口的,是紫胶虫的分泌物。在工业领域用途很广,对临高这样缺少化工产品的工业体系来说,紫胶作为天然树脂的重要性更为显著。

    机械部门的兵器爱好者们开始装填炮弹。高压缩黑火药药柱无法再简单的用导火索引爆了,必须使用点火具――雷管。

    制造雷管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技术上倒没什么难度。工艺是将牛皮纸卷成管,然后将起爆药装用压力机装填入管,最后再加以密封。以前为了减少危险性,军工部门很少制造雷管,以黑火药为主的爆炸武器一般也不需要雷管,只有在使用代拿迈特炸药和硝铵炸药的时候才少量制造雷管。

    特种化工联合体第一研究中心的库房里存有少量的雷管壳体和保险帽。雷管外壳是用牛皮纸卷制得。内外都涂了*%浓度的酒精虫胶漆来防潮。林深河亲自挑选了二十个作为实验用炮弹的雷管。

    常用的雷管分单式和复式,单式的只装雷汞,复式的上部装雷汞,下部装传爆药――一般用tnt或者黑索金。

    因为化工部门做不出tnt,所以军工部门出品过去制造的雷管统统都是单式雷管――这一次为了确保爆发有效起见,白羽建议制造复式雷管,但是林深河表示反对――他们本事再大也变不出tnt来,

    “可以用库存的硝铵炸药,另外,我们不还有兰度带来的炸药吗?”

    “这没有意义――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量产其中的任何一种。还是应该按照工业上能够批量投产的条件试验。”

    最终决定继续制造单式雷管。在雷管车间里,林深河小心翼翼的将雷汞分几次装入管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