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7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一想到乌云花和他一样住在百仞新城,他就觉得很不安。她的性格他可太了解了――也许大多数时候她都很正常,但是忽然之间毫无征兆的爆发出来就会很恐怖。刘三毫不怀疑这次要不是办公厅事先安排了小叶守候,自己吃乌云花一剑的可能性很大。

    正在烦恼的时候,忽然看到从凤山门方向划来了一艘小船。这立刻引起了瞭望员的注意,自从海天号到了钱塘江上,这一带的民船差不多全部消失了。

    在附近巡逻的划艇立刻过去拦截盘查,过了一会,小艇又朝着海天号划了过来。靠在海天号的船舷旁,船舷上挂着攀爬用的绳网。

    刘三注意到小艇上的人全是明人的装束,心想大约是本地官府派来的使者。他对此不怎么感兴趣,正要把注意力投向其他地方,忽然发现上到甲板上的人面孔很是熟悉,几秒钟之后他忽然醒悟过来――这不是赵引弓么!赵引弓出发前,从润世堂采购了一大批的药物,具体的药品种类和数量都是刘三经手帮忙配置的。

    赵引弓在杭州他是知道的,但是没想到这位情报站的头目居然就此大模大样的上了船。看他那副气度不凡的摸样,倒还真有点大明土豪劣绅的派头。

    他和他的小小代表团立刻被分开,赵引弓被单独的迎进了艉舱,李子平正在舱室内等他。

    “你怎么成了大明的谈判代表了?”李子平笑着站起来和他握手,“最近过得应该不错吧?”

    “我开得是澳洲式的书坊,卖得是澳洲书,玩得是澳洲范。人家当然认为我是澳洲通了。”赵引弓笑着说,接着他说了一遍杭州知府是怎么差遣了钱塘县令和师爷专程到完璧书坊来登门拜访,请他去海天号上谈判,询问船只的来意云云。

    “大明的官儿都是人精,”赵引弓还不忘记夸奖他们,“我觉得他们对我的身份多少有点疑惑,觉得我很可能和‘髡贼’有勾结。但是广东离这里太远,我顶着三水县的秀才这个功名,又有教会里的一帮大佬撑腰,官儿们不愿意惹麻烦事。这回还干脆利用上我来了――所谓汉奸亦由汉奸的用处……”

    “他们知道我们是澳洲人?”李子平觉得有些奇怪,到现在他们还没有正式的和当地人接触过。

    赵引弓点点头:“当然!因为你这船上一天到晚冒黑烟――眼下只有澳洲人的船要烧炉子么,大明的官儿和百姓看不懂启明星旗,也不会辨认船型,但是天天冒黑烟的实在特征太明显了。”

    已经溜进来的刘三却担心起来:“你身上澳洲标签太浓了,会不会给你自己带来麻烦?”

    “不碍事。”赵引弓摇头道,“我现在对传统社会有点了解了。其实你在地方上是个恶人还是好人并不要紧,要在地面上混得开,做事没人干扰,官府对你眼开眼闭,前提是你得是个能人。”

    所谓“能人”,无非是有靠山,有后台,能在有地位有权势的人面前说得上话。缙绅之所以在地方上能为所欲为,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们有一张可以通达到省里乃至中央朝廷的关系网。从小一些的层面上来说,平头百姓如果在某个很有权势的乡绅那里说得上话,也就是在他那个层面上的“能人”了。

    更推而广之的说,和某些不上台面,但是同样有一定力量的势力有勾结,有交情的人物,同样也是能人。地方上和海盗土匪有关联的人同样在地方上享有一定的权势和声望。明清二季,广州城里都有半公开活动的海盗们的勒索海上通行费的代理机构。有时候官府对土匪束手无策,需要招安或者和土匪达成什么协议的时候,地方上的这种人又往往充当中间人的角色。

    “我可能和‘髡贼’有勾结这事,对我在杭州的活动不见得是坏事。”赵引弓说道,“再者完璧书坊的澳洲范也让我没法撇得太干净。”

    通过海天号事件,他可以给自己在杭州城里建立起一定的名声,以后在杭州城里活动起来就会更为方便。

    “你们到杭州来虽然和对外情报局没什么关系,但是客观上还是帮了我一个小忙。”赵引弓笑了起来,“给他们的点真实的体验,以后官儿们做事就不会太冲动了――国家越强大,外派人员和侨民就越安全。”

    “让他们知道知道元老院的威力。”李子平点点头,“要不我临走的时候放几下空炮?”

    “这倒也不必了,这些天,光这没帆没桨喷黑烟的小发艇就够引人注目了。大家都在议论纷纷,很多人跑到完璧书坊里找‘澳洲书’来一探究竟呢――大明的知识分子其实还是很有求知欲的。代表团里就有这么一号人物呢,呵呵。”

    他说得正起劲,李子平的女勤务兵端来了茶。

    赵引弓笑着挥挥手:“你忘了我可在杭州,龙井茶的故乡,什么好茶叶没有?你这黎母山乌龙茶就别拿出来骗人了。”

    “赵老爷好大的气派!”李子平说,“我就不客气了。杭州的官儿要你上船来做什么?有什么要我们配合的?”

    赵引弓说:“他们是派我来送神的。”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单子来,“这就是送神的祭品。你们瞧瞧。”

    李子平接过来,是一张没头没尾的单子,上面开列着鸡蛋、绍兴酒、大米、枇杷、杨梅、茶叶、鸡鸭……看上去林林总总,不过大多是对航海者很有用的补给品。

    “我正想补充给养,想不到杭州官府倒是很贴心。”李子平说,“我们原本就要离开的。此地不能久留。”

    “这点东西不值几个钱,只要你们肯走,估计再叫他们拿些东西出来也不难。”

    “那我再要点什么呢?”李子平对这种事情没经验。

    “这就由我来操办吧。”赵引弓说,“你准备什么时候走?”

    “看柳正的进度,大概再有24小时就差不多了。”

    “那我就明天一早再来一次,显得我努力一点。让老爷们的多担心些。”赵引弓又问道,“你们下一步去哪里,山东?”

    “对,下一步就是去山东沿海侦查和勘探,”李子平说,“执委会计划是在1631年的台风季一过去就展开发动机行动。”

    “许可正在我这里,他原本也要去山东之行任务,这次就带上他一起去好了。”

    “没问题。”李子平说,他有点好奇的问道:“你们准备在山东怎么搞?对外情报局也没有给我们发个有针对性的指导文件。”

    赵引弓说:“这怪不得中心,因为具体决定权在我们这里。我现在告诉你就是了:下一步我们准备利用杭州天主教会和老孙的关系,先在山东弄个垦荒的农业基地做难民营地的掩护。”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七节 使团众生() 
“计划中不说是流民基地在济州和台湾吗?”刘三插嘴问道。作为元老院的一员,他在内部bbs上已经大致看过了全部计划。上船前又看了海天号这次航行的任务简报。

    赵引弓解释说:流民基地在济州和台湾不假,但是在山东也需要一个前进基地作为收集流民的转运点和工作队的基地。

    现在他们通过杭州天主教会,已经打通了孙元化的关系,只要有他的支持,在登-莱地区以垦荒为名设置一个寨子作为基地不成问题。

    基地的规模不需要要很大――如果规模太大就牵扯到必须要配备留守部队的问题,在建设投资上会进一步的挤占企划院的用于发动机计划的资源。所以这一基地的规模不能大,而且要立足于使用山东的本地资源:包括人口和建筑材料。

    在发动机行动结束之后,山东基地可以视情况予以保留或者撤销,赵引弓的倾向是设法保留下来作为未来山东攻略的一个触角。

    “如果可能的话,在山东安排一二名元老当豪强地主也没什么不可以的。”赵引弓说,“山东沿海不论是农业、渔业还是搞商业都能有所作为。”

    正当赵引弓在艉楼和李子平等人畅谈的时候,在艏甲板上的使团的其他成员正提心吊胆。他们泰半不情愿到“冒黑烟的船”上来完全是迫于无奈。几个商贾摸样的缩头弯腰的坐在临时给他们准备的长凳上,心里想着这次“送神”不知道要自己出多少银子。折叠桌上摆上的茶水和点心都没有动一口。镇定自若的只有赵通了――作为赵引弓的保镖,他当然知道老爷和澳洲人之间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高玄小心翼翼的坐在凳子上,瞧着桌子上的茶水和点心,不由的吞了一口吐沫。穷秀才高玄到得船上纯属是一桩生意――他是冒名顶替来得,可不是他仰慕澳洲文化,希望与之近距离接触,而是使团里的一个书吏不愿冒险去面对什么“澳洲人”,花了四两银子让他顶名上船。

    高玄人穷志短,家里快要揭不开锅的局面让他不得不接受了这四两银子。好在事情也不麻烦,无非是随班进退。

    “一切听赵老爷吩咐。”花了银子的书吏如是吩咐他,“下了船你自去就是,余下的无需操心。”

    上得船来,眼见着赵老爷被单独带进了船舱,他们这几个被留在这里,有几个水手照应。看摸样倒是和气,也会说中国话。只是这甲板上,到处都有拿着鸟铳的兵,一个个穿着蓝白色的短褂,杀气腾腾的拿着鸟铳,一副如临大敌的摸样。众人一个个七上八下的,哪里还有兴趣喝茶吃点心。

    但是高玄从一早上就没吃什么东西――所谓的早饭是锅底的荞麦饭锅巴加了一点水煮出来得。他家已经好几天没有米了,靠着岳父和大舅子的接济买点杂粮才算勉强混了过去。现在看到眼前有不少点心――其实只是船上带得几种专门供应元老的花色饼干:包括很是罕见的奶油曲奇饼干、华夫饼干、菠萝蜜饼干和咸味苏打饼干。

    配合的饮料是红茶菌――格瓦斯有气体不说,本身还在发酵中,不适宜在船上长期储运。

    终于,他忍不住拿起了一块白色长条形的点心――看上去是酥皮的。他咬了一口一股香甜到腻味的口感立刻在口中散开,但是刚想细细品尝的时候饼干却在口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股奇特的感受立刻刺激了他的胃,空虚的胃立刻向他发出了巨大的抗议声,于是各种饼干很快就先后落到了他的肚子里,一开始高玄还顾忌点面子问题,眼看着大家毫无胃口的摸样,生理需要终于战胜了精神需要,老实不客气的大吃起来,一会就把桌子上的各种饼干风卷残云一般的吞下了肚子。又一口气喝下了二杯红茶菌。

    “这位相公倒是好胃口。”坐在他对面的是个徽州商人――本地茶叶公会的会首。茶叶是杭州的一项大买卖,茶叶公会既然有钱,免不了许多开销就得落在他们头上。打发这艘船赶紧滚蛋的花费,这回就理所当然的落到茶叶公会的头上了。眼见对面这冒名顶替的酸子吃喝的如此起劲,一点没有担心,会长很不愉快,不由得暗暗骂了一声:“酒囊饭袋!”

    高玄的脸色一红,犹自嘴硬:“我等即上了这船,还不是由着他们摆布?与其枯坐发愁,不如吃喝自在!”

    会首冷笑一声,不再说话。耍嘴皮子他当然不是书生们的对手,但是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些当不上官儿的“酸子”。他望了望甲板上――这甲板可真奇特:到处是绳子、船帆和各种他不认得器具,乍一看乱得不像话,但是仔细看却又显得井井有条。水手们各司其责,并不胡乱走动,也没有人随意聊天说话,显得十分严谨。

    “真是一股悍贼。”会首想到这里,不由得冷汗直冒――不知道他们知道自己是茶庄的老板,会不会扣留自己索取赎金?

    高玄吃饱了肚子,心情却放松下来,他是一介穷书生,一文不名,没许多的牵挂,反倒是好奇的观察起海天号来了。他尤其感兴趣的,就是甲板中间的基座上那个又黑又粗又高的大烟囱,它几乎是一刻不停的冒着黑色的烟,不时的,还会冒出一些白色的水汽。

    关于这黑色的烟囱,城里这几天都在议论纷纷,有人说着是澳洲人的邪术,烟囱是他们祭神用的,黑烟是某种海外的异香;也有的说烟囱下面是个巨大的炉子,不断的在烧着火,用火力推动船只――后一种说法遭到了许多人的嗤笑:这大木船上如何装上一个大炉子天天烧火又不至于烧毁船身?至于烧火行船,更是闻所未闻。亦有人推测是甲板下有牲畜在推动水轮……高玄亦很好奇,但是现在即使他离开那巨大的烟囱不过十来丈的距离,他也看不出其中的所以然来。但是有一点他很肯定,烟囱里冒出来的绝不是什么“海外异香”的烟,而是不折不扣的煤烟,烟囱的下面的确有个大炉子才对。

    他很想靠近了仔细看看,但是又不敢。万一那里是什么“军国重地”,自己靠近了恐怕要掉脑袋。于是他的目光又投射到近在咫尺的大炮上。

    船首甲板上的48磅加农炮没有套上炮衣,精铸铁制炮身直挺挺瞄准了杭州城方向,炮身擦洗的闪闪发亮。高玄注意到大炮是装在一个奇特的炮架上的,炮架下面没有轮子,却有两条黑铁的轨道,上面已经摩擦的发亮了。炮身旁边的船舷上,一道长槽内卡着一排圆形的黑色炮弹。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高玄和所有晚明的儒生一样,对“格物”、“火器”和“兵学”都有浓厚的兴趣――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军事上的不断失利使得朝廷上下对开发引进几种新武器来扭转战局都抱有很大的期望。在当时不仅兴起了一个纸面火器开发的**,还附带着出现了许多所谓的新战法,什么“标枪制敌”、“闷棍破敌”……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他也和所有类似的大明“军事爱好者”一样,眼高手低,没有任何的技术和经验,纯属想当然的空谈。在完璧书坊,他曾经想找一些澳洲人的兵法书,来个出奇制胜。但是书坊里却没有这类书籍。现在看这堪称“精良”的澳洲大炮就在眼皮底下,当然要多看几眼了。

    忽然有人吼了一声:“105方向,有敌情!”随着这一声吼叫,站在大炮旁的几个水兵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