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5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目前临高工业广泛使用的各种标准蒸汽机是不能直接装船。必须得重新开发一种专门的船用蒸汽机。展无涯的意见是这种蒸汽机要作为一种标准化的装备,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就会普遍安装在所有需要500马力动力的船只上。

    最终负责蒸汽机开发的孙立等人决定使用19世纪中晚期运用广泛,技术成熟的往复倒置直立式蒸汽机,它在船体内占地面积最小,必要的时候船内还可以安装两台机器,为以后使用双螺旋桨打下基础。孙立主持制造的这种蒸汽机是比过去效率更高得复胀式,以后可以再改进为三胀、四胀。制造总监部决定先从复胀式开始仿制,逐步改进。

    除了500马力的主发动机,另外再安装2台现有得12马力的小型蒸汽机,用来进行辅助性操作的动力,包括升降船帆,驱动火炮运转和收放小艇等工作。

    动力方案得到解决之后,854改造船工程的最大技术瓶颈也就不复存在了。最后一个较大的技术难题的船体使用的油漆。船底虽然包覆了铜皮不再需要特殊的船底漆,但是整个船体也需要油漆作为把保护材质。

    在这个时空是没有现代油漆的,而生漆、豆油、大麻油等各种植物学代用品全部有数量不够的问题。最后船只的涂装使用得是煤焦油中提取的沥青漆,沥青漆有很强的防腐效果,是欧洲造船业在油漆大规模使用前最为广泛的船用涂料。这种气味难闻的东西涂在船体上,使得整个船体现出一种难看的浅黑色。以至于第一批临高产的近代化舰船被人称为“黑船”。

    当然,要真正将一艘船建造成型,下水运作,并非仅仅造出个船壳,装上发动机就可以了。854改工程每前进一步,制造总监部和企划院就会发现冒出无数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有些需要企划院从各个渠道寻找新得原材料。有些需要工业部门制造新得装备,更多得的问题是他们只有技术资料而没有真正懂行的专业人士。一切都要依赖穿越众们自己去摸索理解和试验。

    “……854改工程的建造有力的促进新工业体系的配套化和系统化,增强了工业部门之间的整体协作能力和意识。工业部门为该工程新建工业部门2个,新造设备297台(套),其中大型设备46台(套),制造工艺设备和模具2515件(套),培训技术人员、工人3490人次……”(摘自《当代工业史?造船工业卷》,第一版,内部发行,未经许可不得引用)这样跌跌撞撞的前进充满了冒险、浪费、沮丧、失望和惊喜。以至于周克有一次在酒后失言的时候说道:以他搞854改工程所经历过得种种困难来说,当初匆匆上马854工程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大跃进”。

    相比之854改工程,6艘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500吨级船的建造过程就简化多了――基本上在建造854改工程中所取得的技术性成果和经验,马上就可以运用到这些船只的建造中去。而为854改制造的许多配件、工装和设备也能够直接用在这些船只上。

    按照《第一次造船整备案》的规定,这批船的建造为901工程。经过一番设计讨论,最终的901工程方案是抄袭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北方的“90…daygunboat”,首舰ussunadilla号晚春开工,8月中旬下水,9月底服役,因此得名“90天”。这种战舰的建造周期很短,深得急需新船的穿越众的欣赏。

    901工程最终的建造指标是水线舰长48米,宽8。5米,最大吃水2。9米,排水量690吨,载重507吨,双桅barquentine帆装。安装一台500马力蒸汽机,单螺旋桨。另安装12马力辅助蒸汽机1台。最大速度10节。船员114人。海军部将其定为四级炮舰。

    这种四级炮舰的定位是更多的担负航线护航和远程巡逻任务。也执行货运任务。它的煤舱面积可做调整,根据执行任务的不同机动的改变载煤容积或者载货容积。

    500马力的拖船被命名为621工程,拖船不仅要用来牵引驳船,既然有大批的大吨位船只投入建造,那么这些船只未来出入港口的停泊靠码头就不能小马力的蒸汽大发艇能够解决得了。必须要有大马力的拖船来协助大型船只靠、离码头。

    621工程采用双明轮推进――明轮推进有吃水浅的优点,适合在沿海和港口内进行活动,必要的话也可以进入较大的内河。而且它不怕近海和内河常见的渔网和水草的缠绕,双明轮的机动性也比较好,很符合穿越众们赋予它的两个角色。

    造船工程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的时候,应海军的要求,原先装备的各种蒸汽艇的改造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它们将分批改用铁力木的轴承和全新制造的铸铁螺旋桨。以提高小艇的作战力。海军计划一旦改造完成,就将部分武装大发蒸汽艇运往香港等地作为短距离的各种海上杂务用。配合2型双桅巡逻艇作为香港和珠江流域分遣舰队主要力量。

    大量的造船、修船的任务源源不断的涌入造船厂,使得周克不得不要要求在造船厂进行12小时的双班工作制。原先他们采用的是8小时的三班倒工作制,但是工人的匮乏使得周克难以维持这样的劳动制度。要求延长劳动时间。

    “否则三班倒也没有意义,现在的造船规模下我的工人连维持两班倒都不够。”周克在面见邬德的时候诉苦道,“不但要批准我的两班倒计划,还得补充工人――哪怕没受过什么训练的工人也好。起码能当力工。”

    邬德说:“让工人连续工作12小时,长期以往你能确保工人们不出问题吗?出工伤死亡几个熟练工人就亏大了。”

    “据说19世纪工人普遍工作都在12…14小时,我觉得我们12小时工作制维持几个月不会有很大影响。伙食方面再加强一些,我想申请多给工人伙食补助――特别是蛋白质免费配给额度还有糖果。另外也可以分发精力补充剂。”

    邬德同意了他的要求,随后,他又命令从近期从检疫营结束“训练”的劳动力由造船厂优先选用。而芳草地的每周的“学工”活动也大多改为到造船厂和其他与造船有关的工业部门去“学习劳动”。这些学生虽然不见得懂技术,起码能写会算――这种最简单的技能在临高的工人群体中也是很少见的。

    (未完待续)

二百零三节 广州站的人们() 
郭逸站在镜子前,仔细的打量着自己。头发已经重新蓄了起来――在第二次反围剿前如火如荼的备战中,他和其他回撤的广州站男士一样,剃了头,变成了干净舒爽的板寸式。当时只觉得脑袋一轻。有点轻飘飘的感觉。

    他第一个把长发剃掉,也有向组织表示“服从安排”的意思。因为他回来之后不久,有关对执委会、元老院中有人对广州站不满的小道消息就传了开来――有人甚至怀疑广州站有异心。关于对广州站进行重大人事调整的消息也随之传到了广州站人员的耳中。随后张宇辰第一个被正式调离广州站编制,成为“闲散元老”――最是一群学文史的元老不满于“基本劳动力元老”这个称呼而编出来得新说法。

    随即张信与林佰光一起被派遣回广州移交情报系统――这说明张信离开广州站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根据殖民贸易部办公室主任,司凯德那里透露出来的消息,张信很可能会被派往新得经商地点。

    严茂达也被组织处叫去谈话,据说即将调往雷州工作,而常师德同志的调动令据说很快也会下达。

    这一系列的调动让郭逸估计自己重返广州的可能性不大,正好全面备战开始,他就乘势和其他元老一起理了发。表示自己和元老院、临高“同呼吸,共命运”,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明朗找他谈话,让他准备重返广州。

    “你把头发还是蓄起来吧,大家认为你在广州的工作非常重要。”

    郭逸没有问这是谁得意思,但是既然是出自组织处处长之口,说明命令是来自“组织上”。组织上的命令是不可违背的。他只是默默的点点头,表示愿意接受任务。

    新得广州站依然是由郭逸任站长,郑尚洁升任广州站商务负责人,裴秀莉接受了几个月的情报工作专门培训,准备在情报战线上大展身手。

    至于广州德隆银行和林佰光接手的情报系统,依然属于广州钻组织管理范围之内,但是这两个部分独立向相应的行政部门负责:德隆广州分行向临高的总行汇报工作,情报系统向对外情报局。德隆银行总行正式启用了银行密码本,规定自即日起,所有的德隆系统金融机构发电全部使用该密码本。至于情报局系统,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的密码。

    但是迄今为止,郭逸还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一直赋闲在自己的宿舍里。他带回来的二个发生过**关系的丫鬟,因为不能进入百仞城,暂时安置在检疫营地里,听说接受了政治保卫总局的全面的讯问和调查。

    “天知道他们要在我的档案里写什么了。”郭逸心想,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这次回到广州去,他的状况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正如昨天司凯德等人和他谈工作安排的时候说到的――他再回去,实际上是半公开的身份,等于是穿越集团在广州的领事。要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和当地官绅们打交道上。

    “大图书馆和文宣部门的意见是,要你在广州大力的推广澳洲文化,澳洲式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广州市民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司凯德有点磕磕绊绊的念着这段话,“反正就这个意思……”

    郭逸很熟悉这个意思:“就是和x平x演x变。”

    “对对对,就这个意思。”司凯德拿出一个木制的雪茄盒子,“抽一支吧?吴南海送得。”

    “谢谢。”烟盒里的雪茄有一股馥郁的香气――其实这不仅仅是烟叶的气味,而是烟叶上又喷洒了少量朗姆酒之后形成的混合香味。郭逸在广州有吸水烟――不过他那奢侈的水烟袋被丢在了广州,现在不知道落入了谁人之手。

    他还记得自己很喜欢这个银水烟袋,包括它上面的一切附属品,无不表现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不管是精细的雕花、镶嵌还是编结,无不巧夺天工,堪称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吸着没有火气,也很干净。但是仔细一想,这大约可以算是“被大明生活腐蚀”的表现。司凯德敬给他雪茄,说不定就是在提醒他这个问题。

    他拿起一支雪茄,用司凯德递过来的雪茄刀切了个小口子,这才自己点着了火。

    “还不错吧?听说这是在初晴的大腿上搓成得。”司凯德说。

    “呵呵。”郭逸干笑了几声。

    司凯德吞云吐雾:“你回去准备准备,过了元旦,开过年会你就要回广州去了。执委会和元老院的意思是要你大张旗鼓一点,不用太低调――反正大家都知道你是澳洲大海商了。又挟着大获全胜的威望。”

    “要不要专门弄个重开紫字号的庆贺活动?”

    “当然要。”司凯德点头,“庆祝活动也能够充分表现澳洲生活方式嘛。”他挥舞着雪茄,神秘道,“有个小道消息――有人提议为你郭东主专门建造一艘豪华游艇,停泊在白鹅潭,有空的时候就到江面上转转,让广州的土财主们都羡慕的要死……”

    “是不是太拉风了。”

    “我们刚炮打了广州,岂不是更拉风。”司凯德毫不在意的说道,“官府怂了,我们就要抓紧时间表现我们的实力――大明在广东蹦哒不了几年了,先让当地的有钱人充分认识我们的实力和本事,这样以后他们就会老老实实的跟我们干了。”

    郭逸得到了新的报务员――是临高电信培养的第一代土著报务员,这批报务员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报话机的使用。至于译电的工作,将由政治保卫局培训的机要员负责。这次广州站的土著人员体系经过了全面清理,核心部分已经全部由经过甄别和整训工作的土著人员组成。

    郭逸最后一次看了看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头发偏长,有没有经过发型师的打理,七零八落的披挂在脑后,看上去似乎有些失礼。要在另一个时空,他可以找个橡皮筋把头发扎起来,但是这里橡皮筋没地方找,他只好找郑尚洁要了个黑色的铁制发箍,把头发箍住。

    打理好一切,他看了看自己的手表,殖民和贸易部“计作查改”的时间又到了――这件事情就好比文革的时候学习“老三篇”一样,成了每天各部门雷打不动的固定程序。郭逸内心对此非常方案,但是他对这类事情总是抱着不予置评的态度,避免给自己招惹是非。

    出门的时候,他暗暗提醒自己,开完会之后要去看看忆柳和之桃,这两个都是他在广州的通房丫鬟――按照临高的叫法是生活秘书。回临高之后,他补办了“超额占用女仆补偿费”和“超等级占用女仆补偿费”。这是专门为以往外派人员多占女人开得一条解决路径。交费之后这就算合法了。

    忆柳和之桃两个当然不算如何的倾国倾城,但是按照女仆对策委员会的评估标准,这两个女孩子都有a级的水平了。为了免得别人羡慕嫉妒恨,回临高之后他很低调的把她们安排在检疫营接受检疫和甄别,尽量减少和她们的接触。

    根据驻外站土著人员培训计划,忆柳和之桃被分别接受了财会和文秘方面的培训,当然,不免也接受了洗脑教育和甄别。凡是被甄别为“不可靠”的土著人员,轻则留在临高工作,重则就此消失――多半是被送到“学习班”去接受“再教育”。

    郭逸占有这两个女人,一开始自然是**需求大于精神爱恋。但是所谓日久生情,渐渐得和她们也有了感情,所以听说俩人甄别结束后都属于“合格”的范畴――按照政治保卫总局的档案,实际的政治鉴定是2b级――不由得松了口气。这样起码不用被分隔两地了。

    散会出来,郑尚洁邀请郭逸过几天到飞云号上去参加一个小规模的party。

    “把你的两丫鬟也带上。”

    “是不是太惹眼了?”

    “没事,我还想请她们在年会的时候帮忙呢。我想从大家的女仆中借十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