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5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依靠传统船只和武器未必是对方的对手。

    远处的炮台上冒出一股浓烟,隆隆的炮声传来。葡萄牙人正在鸣放礼炮。

    澳门的炮台上鸣放礼炮,随后停泊在港内的葡萄牙船只也齐射礼炮。舰队则以礼炮回敬。整个珠江口海域白烟滚滚,炮声隆隆。宣告着穿越集团的正式来到大陆……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节 虎门前() 
船队在海天号的引航下很快通过了芙蓉沙,一路上行。大多数舰队的元老还是第一次进入珠江口,航行在珠江水域。陈海阳过去曾经多次驾船航行在珠江上――他在南海舰队服役的时候,曾经多次指挥军舰进入黄埔港。但是本时空的珠江和旧时空很不一样。江面更为宽阔,水天一色,如海一样的广阔。到处是港湾、河汊和小小的沙洲小岛,两岸众水汇流的平原使人产生了这是一片点缀着岛屿的内陆海的错觉。把陆地切割的零零碎碎的河流经常使人难以把它们和环岛的水面分开来。到处是小块的耕地,晚稻已经养花,稻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村落和集镇散布在河岸上,几乎没有任何道路,只用船只来往,大小河流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联系着市镇和乡村。不时的,可以看到几只船只桅杆和船帆隐隐得出现在稻田的深处。

    这一片美不胜收的亚热带农村风光,在旧时空的珠江三角洲已经近乎消失。舰队的元老们贪婪着看着这景色。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意境么?中国的土地,自古就是这样美好和丰饶,这美景愈发激起了他们强烈的**――一定要把它夺到手!

    江面上的有一些正在航行的内河的运输船,也有渔船。看到这样一支气势汹汹,装备精良的舰队正在航行,纷纷向两边的港湾河汊躲避,陈海阳命人捕拿了几艘询问江面情况。

    根据被俘虏的船民水手的提供的情况,珠江江面上没有官军的师船在巡逻,如果说有什么官方的武装船只,就只有紫泥的税关有几艘小艇在江面上。

    官兵的战船大多分散在香山到黄埔之间的大大小小的港湾内,在虎门有十几艘官军战船。除了水师的船只之外,大黄埔有许多大型的船只停泊,总数已经超过2000艘。自从和“髡贼”开仗以来,很多走远途的商船都不敢开航,特别是前往越南和暹罗的商船,因为要经过琼州海峡――此时正处于“战区”,除了少数大胆又消息灵通的船主之外,没有人敢冒险前往至于广州的防务,据说是官兵已经加强了戒备,江岸上修筑了不少沙袋的炮台。虎门的亚娘鞋炮台也增加了炮位,添置了兵力。

    陈海阳掌握了大体的江防情况,认为广州方面并没有做太复杂的防备――当然,再复杂的防备按照17世纪的水准也没多少价值。他指挥的海军至少也是19世纪初期的水平。要不是特务艇的船型太久,吨位太小,他甚至都用不了发动这么多的船只进入珠江。

    陈海阳命令:“把抓到的船民都放了,每人给点纪念品。”

    被捕的船民客商们原以为就算不被虏做肉票,也得船货两失。没想到髡贼很是客气,问话结束之后就允许他们开船离开,船上的人每人还发了条澳洲洗脸布――毛巾作为礼物。毛巾是临高工业品中最大众化最受欢迎的商品。

    船上的人呆呆的看着手里的毛巾――上面还有血红的线缝着“澳宋海军第一次进入珠江留念”的字样――又望着正在杨帆而去的舰队,觉得自己简直是做了一场奇怪的梦。

    舰队直驱虎门。陈海阳决定第一仗就拿下这个珠江要隘、广州的门户。虎门在明清二代和现代都属于东莞县,外濒伶仃洋,内联狮子洋,是一段长约8公里的珠江江面和两岸地区。此地是珠江要隘,广州的门户。在历史上虎门的安危对广州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心理意义,一旦外敌攻占虎门就能够震动整个广州。所以这里历代的设防很是严密。尽管虎门要隘从来就没能抵挡住哪怕一次外敌的正面进攻,不但船坚炮利,有着装备和战术优势的英国人和日本人都曾经突破过这个要隘,连嘉庆时代的中国海盗都曾经轻易的突破过虎门要塞。他知道在1637年英国人威德尔曾经带着几条船就摧毁并占领了虎门的亚娘鞋炮台。以他的兵力来说,占领此地不会花费多大的力气。

    珠江特遣舰队正在前进的时候,虎门地区的防御已经大大加强了。尽管广东总兵何如宾被围在琼山,王尊德因病不能视事。但是在李逢节、广东地方官员和明军将领的努力下,整个虎门地区的防御已经得到了大大加强了。

    主持虎门防御的是督理广州海防参将许廷发、虎门寨海防游击陈谦和东莞县令樊文才。虎门在东莞县境内,樊文才责无旁贷,干脆自己带着人搬到了虎门寨前的太平镇上办公。征发了数千民工在虎门修筑工事。

    许廷发是海防宿将,知道虎门的防御非常的薄弱,亚娘鞋岛上原来自由一处土石结构的炮台,还是从万历年间起逐渐修筑的,坍塌损坏的地方很多。炮台上安装的火炮大多是老旧的大佛郎机炮和发熕炮。不但威力不足,而且平日里露天列放,多有锈蚀。除了亚娘鞋炮台之外,只在亚娘鞋岛对面的上横档岛上有一处土石炮台,上面安有大佛郎机炮4位。和亚娘鞋炮台形成的交叉火力非常微弱。而这两处炮台只能勉强控制虎门东水道,西水道没有任何的设防措施,只在通过上横档岛之后,在大虎山岛南侧有一座简易的大虎炮台可以勉强阻挡通过西水道的船只。

    这三处炮台,一共只有火炮36位、全是万历年间甚至更早的时候铸造的佛郎机炮和更老的发熕炮。三处炮台的守军总计不过120人,只是很简单的看守大炮和炮台而已。

    除去这三座炮台之外,明军可以用来保卫虎门的就是陈谦率领的虎门寨守军。虎门寨平日里的守军640名,战船10艘。船炮120位。

    这点兵力拦截客商,吓阻百姓还差不多。所以真要开战明军还要向这里增援。战时的总兵力将扩充到2000人。许廷发知道髡贼素以船坚炮利著称,远非一般海盗可比。所以一面和樊文才会商着手蒸洗旧炮,修复炮台,一面从佛山等地调运新铸的红夷大炮。扩充炮位。

    亚娘鞋炮台上的炮位增加了60位,达到了空前的72位。上横档岛不但整修了原先的炮台,还准备增修一座朝向西水道的炮台。安置12位大炮。大虎山炮台也扩充了火炮。虎门寨本身增修了土城,准备再安置了18位火炮。

    许廷发、樊文才等人着手加固增修炮台外,还按照孙元化的《西法墩台》的形制,添修筑西洋炮台。并且在大角和沙角临时各修筑一处沙袋土垒炮台,每处炮台安置红夷炮2位,大佛郎机10位。

    按照许廷发等人的计划最后还要在上横档岛西面的芦湾沿岸修筑炮台,与上横档岛西炮台形成炮火夹射之势,这样就能严密的封锁住西水道。

    这么多的炮台需要大量的钱财和人力,没有一年以上的时间根本修筑不完,而髡贼的入侵可能随时随地可能发生。许廷发等人商议,先用沙袋堆垒的方式修筑临时炮台,将火炮架设起来再说。起码也能起到点威慑作用。

    不管是许廷发还是林谦,都不认为这点防御措施能够挡住髡贼的大铁船或者铁甲快船,不过髡贼这二种船似乎不多,使用的大多还是帆船,对帆船作战大明水师还是有点信心的――这些年来广东水师和各路海寇交战频繁经验颇为丰富。

    陈海阳的特遣舰队一经过大角,大角和沙角的炮台就发现了这只队形严整的舰队。再加上桅杆上的红色旗帜和冒着黑烟的大发艇,来者是谁不问可知。

    九月二十日1123,大角炮台的红夷大炮首次开炮。随后,大角和沙角炮台的其他火炮也此起彼伏的响彻起来。

    陈海阳命令收缩队形。这两处炮台的情报“海天”号早有汇报:大角沙角两处炮台上面最好的大炮不过是仿制英国舰炮的12磅大炮,射程充其量不过1000米,根本打不到船队。这不过是壮壮声势罢了。

    他完全可以对炮击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直接穿越过去。不过陈海阳这次的任务就要教训广东的地方官府,让他们充分领会穿越集团的实力,这种的挑衅行为自然是要狠狠的报复。

    他举起望远镜观察了两处的炮台:非常简陋的沙袋修筑的临时炮台。而且火炮数量也不多。下达了消灭大角、沙角炮台的命令。

    “先攻击大角炮台!各加农炮中队自由开火。按单双序列交替射击!卡隆炮中队听我指挥进入战斗!”

    这次编入特遣队的特务艇有分别装备加农炮和卡隆炮两种武备形势的中队。卡隆炮尽管成本低廉,海战时近距离效果好,但是有效射程过近,一般要抵进近到130米左右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节 大角、沙角之战() 
考虑到明军的海战能力不高,爆发大规模海战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要执行岸轰和近距离支援任务,炮台上所有的明军火炮都超过了这个射程。所以只有2个中队装备着卡隆炮。陈海阳为了避免造成过大损失,让装备24磅加农炮的中队首先进行炮击。

    “要不要出动炮击艇?”有人提议。

    这次前往珠江内河,舰队还带来了专门的炮击艇,这是造船厂为了下一步的大陆攻略行动专门制造的火力船。

    炮击艇是一种专为为对地攻击而设计的经过特别加固的单桅小型船只,特点是吃水浅,可以驶到浅水区实施炮击。这种船外型犹如半片榛子的硬壳,船舷做的比平常的舢板高很多,这样即使受到猛烈的摇晃也不容易翻侧入水。在紧帖船底的水下部分沿着船的龙骨装有一块与船身等长的木制下风板,借此来抵消船身因火炮的后坐力造成的船身左右摇晃,在艇的中间部分有一到两个加固的炮座。用来安装10英寸或15英寸口径臼炮。

    这种炮击艇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参与过虎门和舟山炮台的攻坚战。表现出了其极好的对岸目标摧毁效果。

    临高制造的炮击艇采用了铁骨木壳的工艺来简化生产,加强船身结构。而且做了一定的改进,不仅可以安装臼炮或者大口径榴弹炮,还能在安装发射架之后发射黑尔火箭。一船多用。军械厂铸造了20门280mm口径的臼炮,安装在10艘炮击艇上。

    “暂时不用。”陈海阳摇头。炮击艇上弹药储量有限,海上补给弹药费时费力,他还要留着炮击艇来对付亚娘鞋的主炮台。

    施十四的第5特务艇中队首先出列。施十四在船艉楼上发出命令,全中队以纵队队形靠近沙角。

    就射程而言,特务艇上的火炮并无任何优势,为了取得较好的射击效果,必须靠近到400米左右开火。但是在火炮威力和射击精确度上,差别就不是一个等级的了。

    第五中队的每条船上的枪炮长都举起了测量仪器,测量着距离,风向、风速、船速。迅速的用计算尺推算着瞄准数据。

    “全中队装榴弹!”施十四下着命令,“准备射击!”

    炮台上的官兵大约没料到敌人的船只会没有尽快穿过航道离开,反而向炮台愈来愈靠近了。按照原先的预想,大角和沙角之间的距离较大,两个炮台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夹射火力,力量单薄的炮台一遇到正面的进攻,少量的守军立刻就陷入了混乱。开炮的节奏开始紊乱。旧式火炮本身装填冷却就慢,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的炮手一遇到紧急情况开炮就会手脚忙乱。炮火显得非常凌乱。

    施十四注意到炮弹溅落起来的水柱大小不一,炮弹的弹道烟迹也很混乱,知道炮台上对船只能够形成威胁的红夷大炮为数很少,大部分大约还是大号佛郎机之类的火炮。

    白色的浓烟笼罩在大角炮台上,炮弹落在离开特务艇很远的地方,掀起大大小小的水柱――起不说瞄准的问题,敌人甚至还没有进入射程就胡乱开炮,这是本时空中国土地上的各种武装运用火器的典型特点。一时间虽然看上去很壮观,但是很快许多火炮就因为炮身过热而停歇了。只有一些零星的火炮还在发射,炮弹没有造成任何的威胁。

    “右舵20度,各舰随我前进!”施十四看到他的旗舰已经距离炮台不到600米了,这个距离上他船上的24磅加农炮有足够威力和准确度来轰击炮台。

    一枚炮弹落在离船舷不远的地方,第五中队随着旗舰的转向,全体往右转,将左舷对准了炮台。

    “左舷齐射!”施十四大吼一声。

    临特51号爆发出一声巨大的轰鸣,左舷的4门大炮加上船头船尾的2门大炮的齐射,使得整个船身都震动起来,船上的人明显的感觉到整个船身被火炮的后坐力猛推向右的倾斜过去。船板、桅杆发出吱嘎的声响。一股辛辣的气味顿时弥漫在甲板上。

    6发榴弹拖着火和烟雾落在炮台前的沙滩上,掀起一排高高染成黄色的水柱――旗舰发射的是基准弹。

    “妈的!太近了!”施十四咒骂了一声,“测距是怎么干得?快修正!”

    跟在中队旗舰后面的另外3艘特务艇迅速修正了距离,第二三轮炮火接二连三的命中了大角炮台。浓烟中升腾隐隐约约的爆炸的黑色火光。整个第五中队的炮击结束之后,大角炮台的炮火已经完全停歇了。当三个中队全部炮击结束之后,第五中队的转向正好完成。航向指向南,将没有发射过的右舷对准了大角炮台。开始了第二轮炮击。

    大角炮台原本就是突击修筑起来的,敞开式的炮垒工事根本抵挡不住24磅榴弹的轰击。很快就被这样的连续炮击轰哑了。整个炮台上一片浓烟烈火。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几艘舢板运载着海兵登上了大角炮台,沙袋垒成的炮台已经塌毁大半,火炮东倒西歪,地上七零八落的到处是被炮火击毙的官兵尸体。大多数守台官兵已经逃之夭夭。

    接着,特务艇中队又轰击了沙角炮台,沙角的地形较之于大角有利,但是仓促之间官兵只在沙角山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