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4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过这一轮的征召,伏波军陆军在临高拥有五个步兵营,一个野战炮兵营、一个步兵教导队和一个炮兵教导队可以随时投入战斗。加上辅助部队,仅陆军兵力就超过六千人。这不算规模庞大的海军。

    部队规模就临高本身的人口来说已经是超大型的军队了――整个临高的人口数量,本地人口加上各种移民只有十二三万人。海陆军总数居然已经超过了一万人。

    幸而临高的经济总量和工业规模极大,军队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充当无偿劳动力,总体还不是纯消耗单位,一时间还能供养的起如此规模的军队。

    “不要吝惜弹药,每个士兵从现在开始起,一个月内要完成新兵射击100次,老兵射击20次。”何鸣向军官们下达指示,“各连队要抓紧队形训练,特别是连、营两级双列横队展开。”

    随后他发布命令,原本驻守在各处炮楼的步兵班全部归建集中,改由新编练的基干民兵接替。每个炮楼里要事先储备20天的干粮和清水。其他零星据点内的也要酌情准备足够的粮食、弹药、燃料和饮用水。

    “现在零星分散值勤的分队不少,”何鸣说,“分散执勤对部队素质养成有很大的妨碍,以后野战部队和卫戍部队要分开。”

    “各处储备粮食和饮用水做什么,难道要防备被围么――”东门吹雨不解的问。

    “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你说最坏的局面是什么?”

    东门吹雨想象不出,他迟疑了一下才说:“虽然最坏的打算没错,但是我不认为这次作战我们会被打败。”

    “当然不会,如果打败也就不用守了,大伙干脆直接跳海算了。”何鸣点着了香烟,“最坏的局面是敌人有大量的散兵游勇渗入我们的地盘搞破坏。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散兵游勇人数不多,但是会极度的分散,使得他们很难被迅速肃清。破坏性也最大的。

    “我虽然当过pla的连长,可对明军会怎么打仗一窍不通。”何鸣弹了下烟灰,“实话说我对伏波军的打仗方式也不见得怎么明白……”他大概觉得这样的话说出来不大妥当,不再说下去了,继续刚才的话题:

    敌军很可能会组织小股部队进行偷渡作战,上岸之后进行无差别杀人、抢劫和放火。也可能就地煽动起地方士绅来――琼州府这地方几乎稍大些的村寨都有乡勇,而且宗族聚落很常见,一旦官军以封官许愿来煽动,顷刻就会遍地烽火。

    “……我就是担心这点,才要求各据点要保存一定的粮水。这样我们无需冒着被敌人半途袭击的危险对各处据点进行补给和救援。我们才能集中力量对散兵游谈勇进行清剿作战。”

    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谈如何打出去。何鸣把陆军的扩编和整训工作交给手下的军官们,自己投入到临高的设防上来了。

    对百仞城、东门市、学田庄、县城和各个公社驻地的周边地区进行射界清理。对没有围墙或者壕沟保护的地点紧急挖掘壕沟并且布设铁丝网,建造临时性的射击塔楼。

    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在临高县境内出现敌人的散兵游勇和当地土豪暴动的状况。与此同时单道谦开始检查县内的各条公路,对有问题的道路进行紧急维护,确保沿公路机动的部队和车辆的通行顺畅。如果有必要就以各设防据点为支撑,以公路为纽带,进行内线机动防御作战。确保以较少的机动兵力就能对全县进行压服。

    为了保证部队物资的运输,企划院将配备给炮兵连余下的6辆四驱农用车组建成一个战略运输队,随时听候调遣快速投送部队和补给。

    吉普车、所有的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编成机动队,作为战略预备队。集结在百仞城附近随时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置。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增援前线。

    机械部门吉普车上安装了临时装甲,车头和车身上还安装了几排尖锐的突刺,看上去象b级科幻片里的废土世界里的强盗用车。车顶架上安装了枪架,用来安装m240机关枪。

    “电动自行车在县内整修过的道路还行,一过马袅,那边的驿路就没法用了,那路除非骑越野自行车才能通行。”单道谦提出了一个方案,“我们可以越界筑路。”

    所谓越界筑路,就是从马袅开始,修筑通往琼山县的道路。

    严格说来,这是一次翻修,因为基本上是沿着原先的驿路的路线进行道路改建。按照简易公路的标准修筑公路。

    “很快就要打仗,上马这么大的工程……”邬德有点迟疑。

    “正是因为要打仗,上马这个工程才合适。”单道谦说,“军队需要道路,我们的军队尤其需要道路。就驿路那状况,要多少人才能拖动一门炮?”

    海南驿路的路况之差,元老们都很清楚――那不是路,是一条沟。而且还是坑坑洼洼的沟。

    既然计划中伏波军要趁势全取海南,修好通往首府的道路就是当务之急的工程了。

    “我们要一直修筑公路到琼山县城脚下吗?”邬德有点吃惊――就算是简易公路,工程量也很可观了。而且还是在敌方境内!到琼山县城脚下,还隔着一个澄迈。即使直线距离也有一百多公里。

    “对,我的计划是这样。当然,很可能还没修到目的地就会遭遇到明朝的大军了。不过有了简易公路,后勤运输就会便利很多,部队的物资也能迅速运上前线,部队的机动起来也快得多。再说道路修了总是有用的。打完这一仗,我们的就会扩展到全海南,环岛道路原本就是要修筑的吧。”单道谦说,“琼山县城是海南首府,没有一条直达公路,如何能够有效的控制它?”

    “有道路的话,我们行动起来会便利很多。”何鸣表示支持,“陆军也可以承担一定的劳役。哪怕我们推进的速度慢一点也没问题。反正敌人不会跑得。”

    何鸣原本没有发表意见。在他原本的计划中,陆军的机动将采用海陆并进的模式。重武器和弹药由海路运输,步兵从陆路徒步行军进发。现在单道谦提出的越界筑路的思路让他眼前一亮。

    “你想要依托交通线打仗!”邬德明白了。

    “这世界上的大部分战争,都是围绕着交通线进行的,我们也不例外。”何鸣说。

    伏波军的后勤工作量比传统军队要大得多。不算弹药,就是每天供应士兵的伙食都要比明军多得多。林深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伏波军是19世纪的军队,却只能靠17世纪后勤系统补给。甚至较之于同时代的军队还要差――严重缺乏马匹和牲畜使得伏波军不得不更多的依赖人力和手推车来运送物资。

    何鸣大概推算了下,如果带领主力不依赖供应线直捣琼山县,依靠士兵自身携带的干粮和弹药,他大概可以维持4~6天的连续作战。不过到第六天如果没有后续补给就会面临断粮的问题。弹药即使按照步兵双倍弹药配发也仅能保证一次会战的消耗。而且他几乎不能携带任何炮兵部队。以海南驿路的糟糕状况,能够快速通过的大概只有12磅山地榴弹炮这样轻型火炮了。

    “当然,我可以依靠海军的支援。海军派出船只沿海岸线航行就能随时给陆军以后勤补给,甚至可以直接运送部队进行机动。但是说实在的:我对这支伏波军并不放心……”

    “不会吧。这支军队可是按照现代方式训练出来的!”邬德对军队的最高军事主官说出这样的话来大吃一惊。

    (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节 进剿方略() 
“伏波军不是从成熟的军队体系里传承下来的。”何鸣似乎有点不知道该如何的表达,“这是一支没有传统、没有历史的军队。缺少……”他沉吟了片刻,“灵魂。”

    “我看小魏的政治教育还是做得不错的……”

    “这和政治教育没有关系,我说得不是这个。”何鸣摇头,“你也当过军人。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伏波军的组织模式和战术――也包括魏爱文的政治教育――都是我们抄袭来得。练得再好也只是一支‘武装部队’而已。只有在战场上见了血真刀真枪的打过仗的军队才会有自己的灵魂。”

    “你担心过度了。”

    “呵呵,三年里大家从无到有一点一滴的积攒起来的本钱一下全部交到我手里了,我能不怕?”何鸣说。

    这仗打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技术优势和时代优势都这么大。万一稍有挫折元老院里的舆论对他就会很不利。邬德理解他的想法。

    “问题是到真要打仗的时候,公路能翻修完毕么?”

    “当然修不完。公路能修多长修多长,哪怕向琼山县城多延伸一米对我们来说也减轻了后勤的压力。修公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统治”何鸣说。

    “如果敌人真得象有人推测的那样:明军要到十月份才发动攻势,这条公路说不定就能修到琼山县城了。”

    “明军来得未必会这么晚。还是要尽量高估敌人。”何鸣说。

    企划院评估了越界筑路的方案。按照总参和对外情报局的估计,澄迈本身是没有力量抵抗越界筑路的,仅仅是翻修驿路,对当地的百姓也没有袭扰和利益上的冲突。甚至相反,筑路队可以通过就地雇用劳工购买物资的方式来扩大影响力。

    澄迈县里的官儿对这样的事情不会表示欢迎,但是也不会自己组织人马来进攻――谁都知道领着几百乡勇卫所兵就来进攻澳洲人是自取灭亡。澄迈的地方官员除了向上告急之外只会对筑路工程不闻不问――非不为实不能。

    如果哪路土豪劣绅不开眼主动要送上门来,也可以直接灭掉立威。

    问题是筑路的材料和人力。邬德在办公室打了半天的算盘之后心想。从临高到琼山大约有一百公里。即使按照修筑简易公路的标准修路,如果不用机械全用人力,至少要二年以上才能修通。如果动用机械设备,也得六个月以上。打仗恐怕是等不及的。

    当然,修路原本就不是只为了打仗。既然要实际控制全岛,这条路总是要修得,晚修不如早修。只有修了路,才能够谈到对地方的控制力。修路效应在临高表现得特别明显。凡是穿越政权的道路所到之处,政令下达也就特别的通畅。

    今日是五月端午,正是珠江上赛龙舟的日子。城里城外,热闹非凡。小冰河期的广州,端午节的天气还能穿夹衫。

    城内的总督衙门前戒备森严。巡抚李逢节的大轿先从侧门进人总督衙门,随后又有许多文武官员包括总兵何如宾、巡按御史高舜钦、广东布政使、海北分守道、海南分守道、广州知府等人都陆续来到。

    总督衙门的大堂后边,过了一进院落,便是二堂。二堂除中间大厅之外,两边还有暖阁,也就是聚会议事的地方。

    王尊德就在二堂的西暖阁和广东的主要文武官员密商军事。进剿博铺髡贼需要全省之力,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

    主要的官员都到了以后。由王尊德主持会议。他下了动武的决心之后已经和省城的官员们进行了多次私下的会晤,大致取得了共识。

    广东布政使已经答应先期拨银二十万两供军队整修武器船只和开拔之用,其他的经费,随后再想办法进行筹措。

    “今日大家商议剿匪之事,十分吃紧。髡贼占据博铺,私开商埠,修城筑堡,又募本地奸民为兵。其势已大。听闻髡贼有铁船快炮,火器又犀利。长此以往,必将成我广东一省之大患。请诸位各抒高见,如何将髡贼逐出琼州?”

    众人互相看了一看。髡贼或者澳洲人在临高的事情,他们多多少少已经知道。至于澳洲人的火器和铁船的名声,大家也都听闻过。总得来说,除了高巡按和何总兵之外大家对与澳洲人刀兵相见这件事并不热衷。

    澳洲人在广东沿海没干过任何让大家头疼的事情,不杀不抢不放火,规规矩矩做买卖,几家在广州城里的字号也很懂规矩,三节两敬的规钱从不短少,不时还会孝敬点澳洲新鲜玩意,至于紫明楼,更是许多人曾经去享受“澳洲秘戏”的好地方。

    现在要把他们驱逐剿灭,有的人还有点觉得不舍。而且有人认为王总督这是在妄开边衅――官军的未必是澳洲人的对手,弄不好打个败仗,反而把澳洲人激怒,自此祸乱沿海。

    但是王总督既然决心已下,大家自然也不便反驳。有些人已经在打其他的算盘了――一旦澳洲人被驱逐之后,他们遗留下来的产业该如何分润。

    要知道澳洲人不仅在广州有三处产业,听闻许多澳洲货就是在临高制造的,又在博铺私开商埠,这样的话临高当地的澳洲财货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了!

    一仗打下来,澳洲人逃走的时候总不能一家一当都带走,大家都有好处。

    高舜钦是最赞成总督的决定的。他原本对这些海外来客非常的憎恨。原本就想驱逐葡萄牙人更不用说这伙来历不明的澳洲人了。

    只听他咳嗽了一声说道:“所谓澳洲人,即不见往年朝贡,又不是西洋东洋诸夷,连红毛、佛朗机亦不知其所源。贩卖的又都是奇技淫巧之物,败坏士庶民心。此等丑类隐然为粤腹心之疾矣!”

    众人随声附和。但是大家对如何驱逐澳洲人,心中无底。

    临高的澳洲人的具体状况如何,除了琼崖参将汤允文送来的几封塘报之外,大家就知道一些散碎的传闻了:比如他们自称是崖山宋人后裔;澳洲人工巧善技之类。即使是汤参将的塘报也只说:澳洲人在博铺筑有炮台,立有巨炮;有无帆无桨行走如飞的铁快船。另外许多“闽粤奸民”投充“假髡”为其前驱。

    除此之外,髡贼在临高有多少人,多少大炮,大铁船如何移动等等,一概无人知晓。连假髡到底有多少人大家也不清楚。

    不过王尊德这里有从福建广东沿海来的塘报,知道诸彩老败亡之后,有一批人船是投了临高,随后又有各路海寇的溃散人船投到临高去。前前后后应该有上万人。

    “临高的真假髡合计总有上万之数。”何如宾道,“又有火炮铁船,剿之不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