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有人坚持他自己的利益高于组织的利益呢?”

    “您到底想干什么?”午木忽然警觉起来了。

    “警觉是个好习惯。”来人点了点头,“您愿意到政治保卫总局来吗?”

    “开玩笑?!”

    “不开玩笑,同志。”

    “我是学行政管理的,和这个一点不靠边。”午木虽然很想在秘密战线上一展身手,但是自己对此所知甚少,这方面的书是看了很多,但是业务知识懂得极少。不由得有了畏缩的情绪。

    “在工作中可以学习。”

    “我很愿意。”午木下了决心,“不过我有问题。”

    “请说吧。”

    “政治保卫总局保卫的是什么?”

    “当然是穿越集团和整个事业。”

    “对所有有碍于集团和大业的人,是不是要分出元老和土著的区别?”

    来人笑了起来,“太直接的说话不是个好习惯。”

    “好吧,我愿意去。”午木点点头。

    “以你的资历不足以当业务部门的头子,不过我想政治保卫总局办公室主任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将很高兴在明天中午在内务委员会大院看到您。如果您能带来一些您对政治保卫总局的书面看法就更好了。”

    午木还在为自己的遭遇晕乎乎的时候,来人就消失了。接着他就接到了萧子山的电话,要他下午到办公厅“来一趟”。

    当天下午他就得到了新的任命,萧子山把调令交到了他的手里。

    “去赵曼熊斯基那里好好干吧。”

    “赵曼熊是谁?”

    “就是你的上司。政治保卫总局的头子,”萧子山奇怪的问,“你不认识他?是他点名要你去得。”

    “原来这胖子就是他啊。”午木恍然大悟。不过他又感到奇怪,自己到底哪里体现出过人之处,让这个新出炉的秘密警察头子看中了自己呢?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六节 交接() 
原内务委员会属下的各部门很快就搬出了内务委员会大院。冉耀和赵曼熊斯基办了交接手续。

    “这些卷宗里的大部分资料是您的了。”冉耀指着屋子里成排的木制文件柜。上面编着号码。

    “真不少。”赵曼熊斯基评论道。

    “这里存放的,其实是好几个部门的秘密材料。没有这么多人把机构分得很细。牌子多,人少。”冉耀说着指点着这些柜子。

    “这是土著干部的政治鉴定资料”,“这是所有土著职工的政治鉴定”,“这些是监视报告”,冉耀一个一个的介绍着柜子里的内容,对应着手里的登记簿,“这些是审讯记录――里面有一部分我是要带走的。”

    “当然,当然,”赵曼熊斯基看着这排列整齐的文件柜说,“看得出您做了不少工作。”

    “是的,总算大体的架构搭建起来了。”冉耀说,“我们觉得我们之间可以用‘你’来称呼。”

    “哦,当然,当然。”赵曼熊斯基连连点头。

    最后冉耀带他到了最里面的一间单独的屋子里,里面只有一个不算大的文件柜。上面上着锁头和封条,封条是每日更换的。

    “这里面的材料是元老的政治鉴定。”冉耀小声说说,“现在就交给你了。”

    说着他从身上掏出一把钥匙,打开了柜子,从里面取出登记台账。

    这是电话本一样的厚厚的16开册子,按照人名的拼音字母的英文顺序排列。不仅有序列号,还有编制日期和调阅记录――每次放入新得材料和调阅都有记载。

    “一共有521份。一个人也没漏下。你可以清点一下。”

    “连孩子都有?”

    “有,不过里面的鉴定内容是空白的而已。”冉耀苦笑了一下,“这套内部政治鉴定你可得小心。执委会这帮人不认账的。”

    最后,冉耀从这个文件柜里面拿出一个小箱子。打开锁头,从里面取出一份文件清单。

    “这是关于女仆革命的卷宗材料。”冉耀说,“没有什么爆炸性的内容。但是全部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

    “让以后的政治学博士研究生去研究吧。”赵曼熊斯基慢条斯理的说。

    手续很快交接完毕了,赵曼熊斯基声称自己没有什么要清点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冉耀是正规的科班出身,管理做得一丝不苟,各种材料台账一清二楚。没有一点含糊不清的地方。要带走的档案,冉耀也提供了一份目录。赵曼熊斯基在交接清单上签了字,并且对冉耀移交给他的材料衷心的表示感谢。

    随后冉耀向他介绍了政治保卫总局里的现任的几名处长。包括技术处处长乌佛,行动处处长周伯韬、临高县政治保卫特派员尤国团等人。对赵曼熊斯基,他们是略知一二的:此人是内务委员会的“顾问”。他的办公室冉耀还有其他一些大佬经常去,所以几个人虽然不知道赵曼熊斯基到底是什么来路,但是“幕后黑手”这样的级别大概是不错的。

    再看他心宽体胖,一脸微笑,一副很是仁爱的模样。几个元老都是社会经历丰富的人物,知道这类人物肚子里弯弯绕极多,而且听闻他还是政治学博士,专长斯大林时代政治研究,一个个心生警惕。纷纷摆出人畜无害小白兔的模样来欢迎新领导。乌佛当即表示大家准备集体宴请新领导,地点就设在南海农庄的莲藕亭。此地菜色简单,不容易引起群众的“**”联想。

    赵曼熊斯基欣然接受了宴请。新官上任领导部署一起吃饭这样的事情,一般不宜拒绝。随后就由乌佛做东,在莲藕亭宴请新局长。

    宴请还有几个局里任职的穿越众参加,这政保总局里工作的元老真是够少的,赵曼熊斯基心想。

    菜肴很简单,全是农庄和港口生产的新鲜水产品、蔬菜和禽蛋,照例没有肉。赵曼熊没有说很多客套的废话,直接就政保总局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询问。

    询问的主要内容是政保总局的工作,大家知道这就是一次述职。一个个打起精神来介绍了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和现状。

    “敌工部没有人负责吗?”

    “原来是林佰光负责的,他现在已经调到对外情报局去了。”乌佛介绍说,敌工部的元老实际上只有他一个,土著工作人员也寥寥无几,他调走之后,整个敌工部就无人负责了。

    编制表上另一个无人负责的部门是社会工作部,原来由罗铎负责的,但是他长期被大图书馆借用不到岗。

    赵曼熊点点头,这保卫总局的编制很全,但是存在许多缺额。冉耀为什么不把职位都填补起来?要说缺少专业人员,穿越集团本来就没多少堪称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

    饭桌上,赵曼熊斯基随即介绍了自己带来的新人:午木。

    “这是本局的办公室主任,午木同志。”赵曼熊斯基慢条斯理的说,“以后许多行政上的事情,就由午木同志办理了。”

    赵曼熊斯基继续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办公,冉耀留给他的是一个即系统又残缺的组织体系――过去很多机构是强力部门共用的,比如审讯处,政保总署的审讯处即负责审问“危险分子”,也审问普通的犯罪分子。现在这个审讯处被一分为二了。负责人周洞天还是个兼职人员,很难说他会选择国家警察还是政保总局――或者更糟,他要求保持现状,继续当印刷厂的厂长,只是来兼职。

    干部匮乏是政治保卫总局最难办的事情――不管是元老还是合格的土著干部。但是问题还不止于此。冉耀虽然对内保工作不陌生,但是他的主要精力并不在这上面――赵曼熊斯基敏锐的感觉到――冉耀不喜欢干特务工作。这从他接手以来了解到的情况就能体会到。

    他故意没让这个机构发挥最大的作用――政治保卫总署的确干了许多工作,但是始终忙于最基本的事务性工作。它做什么都带有强烈的技术性的色彩。好比是一个熟练的画工,虽然能画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花样来,但是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审美趣味。别得不说,这个部门连最基本的工作纲领和组织原则都没有。

    赵曼熊斯基决定,首先要从组织架构和指导方针上刷新整个机构。他考虑了一晚上之后,写了一份《政治保卫工作备忘录》,抄报给全体执委。

    赵曼熊斯基在《备忘录》中指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职能是:在整个穿越国家的管辖范围之内,依照《共同纲领》之规定,在仲裁庭的管辖之下,执行侦察、压制和消灭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反穿越集团的组织活动、侦探及盗匪等任务。

    “秘密工作是保卫局工作的主要原则”、“在侦察和监视敌对派别活动或嫌疑分子时,必须是绝对秘密的”。同时,政治保卫总局以集权的系统组织,经常性系统性地检举和消灭一切公开的、秘密的暗藏的敌对组织及行动,以保卫和巩固政权。

    为了确保这个部门的战斗力,它必须有严密且强有力的组织和执行各种特殊任务所必须的特殊权力。赵曼熊斯基在备忘录里专门撰写了一节:《政治保卫局组织纲要》。

    由于现在穿越集团的占据地方还很小,没必要太大太全面,所以现阶段的政治保卫总局只设置侦查、执行和技术三个处。撤销无人主持的敌工部和社会工作部。政治保卫总局暂时也不设置外地分支机构。而是采取在需要派遣政治保卫工作人员的地方采用“特派员”的方式。

    赵曼熊赋予侦察处的责任是:一、承受局长命令,办理侦察处一切事宜;二、计划编制和训练公开及秘密侦查等工作事宜;三、审查侦查获得的材料及预审口供;四、办理邮电书报检查、水陆交通事宜;五、布置内保“隐干”事宜;六、负责政治鉴定工作。

    执行处负责:一、承受局长命令,办理执行处一切事宜;二、计划编制地方保卫机构的政治、军事等训练,与枪支、子弹、装备等一切管理事宜;三、办理拘捕、处置、解送、管理人犯等事宜;五、办理总局及各地方机构一切统计事宜;六、办理预审,整理口供,提出审讯处置意见,送交法庭事宜。

    技术处负责:一、承受局长命令,办理技术处一切事宜;二、分管、储存、维护各种技术装备;三、按照条例规定支持各处活动;四、进行技术侦查活动。

    另设办公室作为局长直接领导的部门,分管:总局全部行政事务;保管秘密文件及搜获的证物,进行秘密交通。

    这个组织架构上报之后很快得到了冉耀的批准。为慎重起见,他还专门抄报给全体执委。执委们全部在抄件上画了圈。无人提出反对的意见。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七节 陆橙一家() 
随后,由赵曼熊斯基提名,马甲批准,任命周伯韬为侦查处处长;乌佛任技术处处长;午木任办公室主任。执行处处长暂时空缺,他打算从没有职务的元老中选拔一个出来。

    随后他对办公地点也做了更改,原来的内务委员会大院虽然环境不错,毕竟在百仞城内,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很好,从开展工作的便利性上就差得很远了。受到百仞城内的土著工作人员限制令的影响,很难随时随地的开展工作,约见人员也很麻烦。

    赵曼熊斯基将侦察处和执行处的办公地点设在县城外的政治保卫总署学习班营地。不但便于人员出入,抓到了人也能立刻就地审问,无需来回递解。在政治保卫局大院内只保留总局办公室和技术处。各种技术装备和档案资料也全部储存在这里。

    午木建议:是不是提请执委会把内务部队充实起来,正式归属政治保卫总局管辖,便于执行各种任务和负责机关的保卫任务。过去的确设立过全由穿越众组成的内务部队,作为紧急状况下的自保手段。随着陆海军规模不断扩大,安全问题愈来愈小,也没这么多的穿越众维持兵员,内务部队无形中已经解散了。只空留下一个番号。

    番号既然没有撤销,还归在内务委员会之下,政治保卫总局继承下来也算是名正言顺。

    赵曼熊斯基否决了这个建议:“现在是铺摊子的时候,但不能急着抓枪杆子。”

    “那我们现阶段的任务是什么呢?”午木自从调到政治保卫总局之后就陷入了文书的汪洋大海,他每天都在起草、复写、分发数不清的文件。而赵曼熊斯基局长每天就是不断的找人谈话和开会――一点干秘密工作的气氛都没有。

    “扩充人员。”赵曼熊说。

    政治保卫总局的工作人员还相当的少。现有的乎全部是从军政学校培训班出来的学员。其特点是对大明官府和旧社会体制有刻骨的仇恨,许多人是孤儿。政治上是非常可靠的人物。但是这批人年龄偏小,工作能力有限。赵曼熊认为,按照现行的制度培养自己的工作人员的话,没有十年无法形成能够有效开展工作的组织机构。结果就是各部门的人员缺口很严重,大量依赖兼职人员。比如在东门市开展长期性监视活动就得知会东门市派出所,让他们出动人员帮忙。

    既然最可靠的人年龄普遍较小,不妨作为未来的主要干部储备,进行长期培养。现阶段则大量的开展短训班来培养速成干部。赵曼熊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不能被改造的。当年的契卡工作人员也是从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中选拔出来的,还有很多连俄国人都不是,在一战中被俘的波兰人、匈牙利人、德国人摇身一变后来都成了契卡的骨干力量。

    捷尔任斯基的条件比自己还不如――在他之前有的所有的政治警察的工作都不值一提。相比之下,自己起码有无数的参考资料可供使用。

    他亲自主持政治保卫总局的工作人员遴选。主要从已经在临高定居6个月以上的移民中选择,也吸纳临高本地的土著。要求年龄在16~23岁之间,未婚。经过基本的扫盲学习,获得丙种文凭的青少年中选拔。男女不限。和军政学校培训干部的时候首重孤儿的思路不一样。赵曼熊对“孤儿”这个前提并无特别的要求。不仅如此,他还专门考察这些候选人对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