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兄弟的聚会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百仞工业区的工厂晚间的报时汽笛响了起来才散――再不走,最后一班回博铺的牛车就要停运了。阮小二和小五准备一起回博铺去,阮小七则自己回学校。

    三兄弟道过别,阮小二和阮小五趁着夜色,上了百仞城-博铺的公共牛车,两个人微微有些醉意。

    “上士同志,还有少尉同志,带证件了没有?没带要买票啊。”坐在牛车驭手旁,穿着制服,戴着武斗/工作两用安全帽,穿着前胸后背各有一块钢板护体的牛皮防箭背心的卖票员兼任护卫员说。

    护卫员腰胯刺刀,身背短管米尼步枪,他们都是陆军士兵,轮流派出在牛车上执勤。首先是保卫交通线和牛车的安全,其次是威慑某些坐车不想买票的人。

    阮小二和小五掏出了军人证,护卫员凑近了挂在车头上的马灯仔细的核对了他们的照片,才把军人证还给他们,军人照例免费坐车,但是没带证件就不享受了。

    末班牛车里很空,差不多只有一半位置有人。牛车缓缓行驶起来,出了东门市,灯光就暗淡下来了,公路两旁虽然也设置了路灯杆,但是现在的路灯还只是些使用蜡烛的灯笼而已,与其说提供照明,不如说是标记出公路的范围。免得行人车辆走出路界外去。行车还得靠得是挂在车上的马灯来照明路况。

    公共牛车每过几公里,遇到一个炮楼的时候,炮楼上就会响起鼓声,然后护卫员会在用来提示发车的小锣上敲几下作为回应,每天的敲击次数是不同得,作为一种沿途保卫的联络信号。

    根据警察总部的规定,公路上夜间不论行车行人必须持有灯笼作为信号,否则沿途炮楼一旦发现就有权随时开枪射击,打死不论。当然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不是紧急状况不会开枪,但是抓进炮楼盘待上一夜是免不了的。

    马灯的光线洒落在车厢里。很是昏暗,人都是影影绰绰的。远处的百仞城和河对岸的工业区却灯火通明,钢铁厂的融铁炉大约还在生产中,火光映红了天空,机器的轰鸣和钢铁碰撞的巨响即使在河对岸也听得清清楚楚。

    这些场景如今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不在有过去的惊慌和好奇。阮家兄弟隐隐约约的知道,澳洲人正是靠着这些日日夜夜发出巨响的钢铁怪物才能改变临高,也改变了自己和这里所有的人。

    阮小五的假期过得很充实,同期的同学,打过交道的同僚纷纷来道贺,聚餐、吃饭闹腾了二天。最后一天他预备着明天接了船就要出任务,干脆在博铺的营房里闭门不出,养精蓄锐,顺便也想想怎么管理船只和水手们。

    和以老实巴交农民出身为主的陆军不同,水兵多数来自海盗,沾染了各式各样的习气,也更桀骜不驯。在训练他们的纪律性上要比陆军花更大的功夫。魏爱文和陈海阳花了很大力气在树立纪律观念上,严格强化上下级观念,因此海军固然在待遇上远远优于陆军,等级却更为森严,纪律较陆军要严厉的多。虽然在21世纪文明的熏陶下,没有人提议在海军恢复肉刑制度,但是军法处置的门槛却很低。舰长在航行中有权随时逮捕、关押、审问船上的任何人。船上可以开设军事法庭,由船长、一名军官或者士官生,一名船上的士兵委员组成。一旦被军事法庭定罪,舰长就有权判处犯人死刑。

    当然,船长的权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巨大,阮小五当过“十人团”,知道每艘船上都有秘密的十人团成员,船长的言行是会被时刻汇报上去的。必要的时候十人团是有权接管船只的。当然这种接管在事后是要受到严格的审查的。他在上十人团的培训班的时候,首长反复提醒他们,只有当军官有确切的、迫在眉睫的投敌叛变行为发生,而附近又缺少可以立刻阻止其行为的其他力量的时候,十人团才能公开露面夺取指挥权,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成为夺取指挥权的理由,否则就会以抗命论处。后果非常严重。

    “你们要时刻记住,你们只是暗探,不是监军!任何时候都不许动摇军官的权威。为士兵争取权益这种事情是士兵委员会的事情,”冉耀在十人团成员培训班上不止一次的提醒过他们,“一旦你无意义的暴露了身份,你就不再有这个身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实际上,政保总署对泄露自己十人团身份的士兵是非常严厉的。阮小五的培训班同班同学里就有好几个因为违反了十人团的内部纪律规定被惩处,进了政治处惩戒队,还有人被开除军籍,送进了劳改队。

    想不到自己如今也成了被监控的对象了。当然了,他的十人团身份并不因为当了军官或者船长而改变。加入十人团之后差不多就是终身的职务。现在临运7号上自然要增补一名十人团,而他可以负责监视其他船长,甚至更高级别军官的任务了。

    昨天晚上,一封没有落款的信到了他的宿舍的抽屉里――政保总署要他今天一早吃早饭的时候到博铺海军军官食堂里等候政保总署的下一步指示。

    在食堂熙熙攘攘的队伍里等候买早饭的时候,一名他从没见过的土著海军军官向他走来,在识别过简单的暗号之后,对方向他传递了一个有详细指示的文件。

    这是一封即没有上款也没有下款的信,首先祝贺他晋升为少尉和荣升船长,预祝他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成就新的事业”。然后就是对他下一步工作的指示。

    他的任务改为负责监视榆特4号所在的海军分遣队内的其他船长。汇报依然是每月一次,紧急情况下可以随时汇报。汇报的方式,信里着重指出将采用邮寄信件的方式进行,并且附上邮寄地址:百仞邮政总局第119号信箱。

    自己的船上,不知道谁是十人团成员呢?按照榆特4号的大小,编制应该有12~18人之间,起码有一个团员。阮小五觉得自己一定能识别出来,不过仔细一想觉得还是不要识别出来为好。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节 三亚特区领导班子() 
第二天,阮小五就在船厂接受了新改造完毕的榆特04号特务艇。这时候他才正式接到命令:榆特04号就作为海军榆林港派遣支队的一员常驻在榆林港。

    陈海阳考虑在眼下海军吸纳了诸彩老的残部和其他小股海盗,规模极具膨胀,但是战斗力提高有限。少量堪称“现代化”的主力舰船还是要以保卫临高和执行交通线护航为主。榆林港目前的定位是充当铁矿和其他当地资源的输出港,而非以其作为海军基地四处出击。

    既然目标有限,那么榆林港口的派遣支队的任务就是警戒性的。巡逻、盘查、对付小规模的敌对行动,必要时候运输陆军部队在海湾内进行机动。真正遇到大规模的进攻的时,依靠鹿回头要塞的海军重炮进行抵抗就是,不需要负责舰队海战。

    所以海军派遣支队选择的船只是以100吨以下的小型船只,经过简单的改造、加固。船上安装少量的火炮。榆特04和其他派遣去三亚的特务艇一样,船上只搭载前后各一门12磅海军滑膛炮。另在艉楼上安装打字机一挺。

    因为特务艇的船舷偏低,为了防备敌人的跳帮行动,还安装了可以收放的防攀爬网作为防御手段。

    特务艇实在是小,连他在内,满编只有十八个人,除了他这样一位军官之外,只有一名海军士官生担任航海官。

    水兵们对来了如此年轻的一位船长感到意外,虽然在几个月严格的训练和纪律教育使他们已经不敢公开置疑军官的权威,彼此的挤眉弄眼还是有得。

    阮小五有点紧张,他审视了一番手下的高矮胖瘦更不相同,但是统一穿着元年式海军服的水兵们。

    这些桀骜不驯,吃咸水喝海风许多年的南中国海的水手们,有的跟着船只走南闯北,到过吧城、北大年、马尼拉、琉球、日本,有的只在自己家乡附近的海湾周边打过转;有人是贫苦的渔民,终日劳作不得一饱,也有浪迹海上多年,杀人抢劫视为家常便饭的老海盗……机缘巧合把他们汇聚在一起,穿上同一套制服,被打磨成一模一样的士兵,最后站在这艘特务艇的甲板上,面对这再过十几天才只满十六岁的船长。

    海风掠过甲板,帆缆吱吱嘎嘎的响着,甲板随着海浪起伏。阮小五望着这艘油饰一新的船只,这以后就是他的船了――一瞬间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掠过他的心头。阮小五,一个曾经几乎饿死街头的渔家子弟当上了船长,从此他不但要为自己负责,还要为这船,为这满船的人负责。

    “舰长同志,全舰船员集合完毕,请您指示!”船上军衔最高的海军士官生冲着他敬礼,报告。

    这是个差不多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大概为首长们为什么挑选这么年轻的一个人当船长感到奇怪。

    “稍息。”他说。语音平静。

    派往三亚特区的海军常驻部队由海军三亚分遣队和榆林港根据地队组成,前者由六艘特务艇和少量舢板组成。后者由1个要塞炮兵连和1个海兵排组成。兵力不多,最有威力的就是2们120mm的前装线膛炮了。虽然装备的不过是实心的铁尖弹,本时空也足够干掉任何一种海船了。根据地队还携带了2挺装在双轮轻型炮架上的“打字机”,用来担任近程掩护,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支援陆军战斗。

    海军派往三亚的指挥官选择了李海平。他一个月前从昌化堡被召了回来。在昌化的日子过得即充实又无聊,充实的在于每天白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昌化堡现在成了一个对黎区贸易的重要贸易据点,由于临高对牛的需求愈来愈大,昌化堡的牛栏和仓库正在扩建中。到了晚上,因为没有电可用,大家只好直接倒头睡觉。几个月下来,李海平变得皮肤黝黑,体能过人,精力充沛到过剩。

    海军能派去的人选并不多。陈海阳夹袋里没几个人。何鸣毕竟是个长者,而且他的从军经历比自己还要丰富,留在身边作顾问更好。蒙德是商船船员,乐琳和李迪都是海军爱好者,这一年多再磨练也还只是个入门级的海军――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实际航海作战技能还不如王大胡子之流的海盗出身的土著军官。驻在榆林港不比在临高,背靠强大的穿越集团,要靠手中的几艘小船保卫港口,这不是业余爱好者能搞定的。

    想来想去,只有李海平比较合适。他是前pla海军出身,虽然级别不高,但是起码曾经是个职业海军军人,上过船,干过岸基,这样的多面手比较符合榆林基地的需求。

    李海平就当上了分遣队司令兼根据地队队长,他要求陈海阳要授予他一个军衔。

    “现在土著军官很多都评了军衔,肩膀上挂了肩章,我们倒还是空荡荡的,这个在指挥的时候也太难看了吧?名不正言不顺啊。”李海平提出,以他即将要担任的职务来说,应该给他一个海军准将的军衔才合适。

    “海军准将?”陈海阳连连摇头,“土著的军衔好评,我们穿越者自己的行政级别和军衔到现在执委会还没正式开始讨论呢。军衔到时候自然就有了。”

    “这个,我不成光板司令了吗?”李海平对这问题很是重视,嘀咕道。

    “这个问题以后再说。三亚的卫戍区司令是由陆军的席亚洲出任。还也会派一个连协防鹿回头基地,你要和他们搞好团结,不要闹出矛盾来。”

    “是老席啊,没事!”李海平眉飞色舞,“我和他过去一直打战棋游戏。”

    这天,文德嗣的办公室里请来了王洛宾。

    “王总,最近气色不错啊。”文主席和王工之间有不必常人的密切关系,属于男人三大铁当中有过一大铁的,所以在无人的时候,态度就不那么严肃了。

    “还好,还好,就是生活秘书的事情,啥时候能解决解决。”王洛宾最近一直忙着督促丰城轮辅机改装煤气包的计划。

    “马上就有。”文德嗣悄声道,“你去出任三亚特区总督怎么样?”

    “?!”王洛宾嘴巴大张。三亚特区的头脑是谁,执委会一直没有拿出人选来,甚至大家都不太谈这件事情,三亚特区的定位和规划摆在那儿,它的地位远不是雷州、琼州之类分矿能相比的。起码也是一个后备主基地的份。

    由谁来出任三亚特区的长官,这是个相当敏感的问题――这是穿越集团的第一个方面大员。所以各方面都不提人选,要求文德嗣“圣裁”――当然说出来的时候是“请文主席提个人选供参考”。

    “这个,是不是有碍物议?”王洛宾当然知道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不会的。你是技术行家出身,各种技术都懂,搞建设算是一个全才。民政、军事也会来两下。声望值也够。”文德嗣说,“再说了,d日之后,你虽然也是执委之一,毕竟没有一个正式的部门掌管。待遇已经偏低了,就这点来说,由你去出任三亚特区的总督别人也无话可说。”

    “这个――”王洛宾虽然对出任这样的方面大员很是向往,但是去了三亚可就意味着和现在这样的悠闲的技术指导、顾问的工作说拜拜了。

    离开已经有点安乐窝感觉的临高去荒芜的三亚榆林港开新基地,他觉得有点舍不得。

    “王总啊,你不会是特别留恋临高这里的小安乐窝吧?”

    “还真让你说中了。”王洛宾说,“我觉得在临高日子过得不错,到了三亚不成个总包工头了?”

    “下面干活的有具体的专业人员。你抓总就是了。”文总说,“你现在是总督了,行政人员可以扩充扩充。”

    “好吧,不过总督这个词不大好,容易引起别人联想,也容易让人反感,就叫特别市市长或者区长都好。”

    “特别市听着就不够味。那就大区区长吧。”

    于是在执委会的三亚开发计划第23次工作会议上,由文德嗣提名,全体通过,决定由王洛宾出任三亚特区的大区区长。

    三亚特区的组织结构也在同一次会议上通过了讨论定下了具体方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