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是高大。门边还各有一名黑衣藤帽的差役站班,这就是所谓的“警察”了,听闻都是本地的土著。

    只见门内出来两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相映成趣。两人都穿着四个兜的蓝布对襟小褂子,不戴帽子,头发理得与和尚一般。脚穿穿着绳子的帆布鞋子。浑身上下没有半点绫罗绸缎,也没无玩器配件。

    刘大霖见澳洲人的头目穿着竟然如此的朴素,很是意外。照他听说的消息,澳洲人生财有道,又善于制造各种奇巧淫技的货物,积攒的财富应该不少,看他们平日里做的事情:修路造桥,办学堂,造大船,哪一项都是一掷千金的事业,没想到个人享用上却如此的刻苦!心里不由生了几分敬意。

    熊卜佑迎了上来,寒暄几句,当即将他和一行人都迎到二楼的会客室里。

    一进会客室,刘大霖差点没笑出来。看来澳洲人本事虽大,其实很是粗鄙。很大的一间屋子,刷得雪白的墙壁,地板也是上好的木料。秋日的阳光从玻璃窗里透进来,极是敞亮。里面的家具陈设却毫无章法。

    墙壁上,犹如卖画的摊子一般,密密麻麻的挂上了各种字画。不管是中堂、条幅还是插屏,甚至有几张扇面。山水、花鸟、工笔、写意、泼墨、青绿……各式各样的随意的到处悬挂。其中居然还有几张苏州片子。

    墙角,随意的摆着几只大花瓶,里面不伦不类的插着鸡毛掸子――这种大花瓶有半人多高,工业上用不着,大伙也不要这玩意装饰屋子,毁掉又可惜,干脆就到这里来发挥余热了。

    显然,澳洲人的鉴赏能力很糟糕。说他们是暴发户都抬举了。刘大霖暗暗摇头,本县的土财主的品位都要比他们强。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二节 秋赋 十七() 
双方见礼落座,刘大霖抱着“到此地,行此礼”的想法,任由熊卜佑安排。接着有人送来茶水。

    刘大霖开门见山:“大霖此来,是为全县的士绅粮户们请愿的。”说着,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书子。熊卜佑接了过来,拆开看了一眼。

    禀贴写得很长,看起来文绉绉的。熊卜佑不习惯看繁体字,加上这文言文更不是他的长处,禀贴的后面有许多人的花押和手模,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大约就是联名的人了。

    除了禀贴之外,信封里还有一个附揭,写得就通俗易懂多了,里面全是陈明刚一伙的劣迹。

    他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遍,把禀贴又放回信封里。

    “此事我不能做主,要转呈领导。请刘先生稍待片刻――”

    刘大霖颔首表示同意。熊卜佑赶紧出来立刻把信送交邬德。

    邬德其实就在管理所大楼后面的办公室里,不仅他在,领导小组的多数人都在。熊卜佑一到,小组里的古汉语专业的人就开始翻译禀贴的内容。

    “靠,还真是满腹经纶。”主持翻译的人挠了下头皮,“赶快给我找本典故大辞典来。”

    “你不是汉语言硕士吗?”

    “汉语言硕士也没学过这么多的典故啊。再说我也不是学古汉语专业的……”

    刘大霖亲笔撰写的这篇禀贴用了许多典故,不仅如此,里面还有不少生僻的用典。当然了,按照明代读书人的标准来说也不算太生僻。

    “不用翻译的这么透彻,赶快把中心思想归纳出来就好。”邬德关照道。

    “这可不行,用典不仅是为了表示学问渊博,有时候也是表明其中的微妙态度,昔日……”

    “好了,好了,你赶快把主要内容给我归纳出来吧。”

    内容归纳很简单,禀贴内阐述了三个要求:第一是停止“丈田”,因为“扰民”;第二是取消粮赋包揽,“尽循旧例”;第三是“严惩宵小之辈”。

    说到底,这个禀贴的最终要求就是希望一切照旧。这个愿望穿越集团当然不能接受。好在这个禀贴的内容领导小组实现已经估计的差不多了,早有了相应的对策。邬德当即关照了熊卜佑几句。

    “老先生。”熊卜佑回到会客室拱手道,“禀贴,我这就收下了。不日即送交执委会商议,少则三五日,多则十日,一定给诸位一个答复。”

    原本当场给他们答复也可以。不过邬德认为没必要显示出太尊崇对方的意思来,该摆谱的地方还是要摆出来的。

    这个答复大约也在刘大霖的预料之中,他和官府打交道多了。百姓上禀贴这种事情,拖上一二个月也不足为奇,对方肯最多十天就回复已经是极快的速度了。

    照官府的做派,即然收下禀贴,会见就告结束了。不过澳洲人却并无要他们走路的意思。熊卜佑关照人给请愿代表重新换上热茶。又吩咐不许无关人员进来。这才换上一副极诚挚的面孔道:

    “几位父老的禀贴,我已经看过了。没想到本次征粮居然惊扰了诸位父老。真是始料未及啊!不过我们到底是外来之人,消息闭塞,具体在征粮里发生了哪些扰民之事,还请诸位一一告知,我也好转陈执委会诸公以做定夺。”

    这番话一出,刘大霖觉得甚为满意。看来禀贴已经起了作用,对方即肯作这个姿态出来,说明对禀贴并非熟视无睹。

    “大霖乃身残之人,对外面的世事所闻不详,不过亲族被骚扰的甚多,至于其他各处的情景,禀坤,你来说吧。”

    “是。”黄禀坤在屋子里不敢坐,一直伺立在刘大霖的身后,这时候见要他开口顿中下怀。当即施了一礼,将陈明刚一伙在县里征粮丈田的种种劣迹痛说了一番。黄禀坤为了写禀贴,从粮户士绅们嘴里搜集了不少资料。黄禀坤的口才也算不错,所以说起来很是声情并茂。说到恨处,简直有食其肉,寝其皮之感。

    老实说起来,黄禀坤自己对陈明刚一伙并不见得恨到如此地步,胥吏对无权无势的普通粮户小地主来说是狼;对豪绅来说则是恶狗――平日里要时刻给他们点好处,免得来咬自己,到需要的时候又能指使去咬别人。双方的关系并非势不两立。

    但是这次黄禀坤抱着“断髡贼一臂”的念头来得。在他和他父亲的的秘密商议里:澳洲人在临高人生地不熟,要切实控制全县,就得依靠这伙无君无父,眼睛里只有银子的胥吏――毕竟只有他们才熟悉全县的政务和具体情况。得离间双方的关系,甚至进而发生冲突,这就是黄禀坤的打算。

    熊卜佑听得连连点头,陈明刚一伙的作为大多他早就知道。他更想知道的是黄禀坤、刘大霖等人对此人的态度,现在看来,士绅大户们对此人极其痛恨。

    既然要用来平民愤,就得民愤大一些的人才好使。

    “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开始对陈明刚一伙的大逮捕?”在随后召开的领导小组会议上,周伯韬问。

    “当然不是。”邬德说,“我们在临高理论上是没有司法权的――”

    “切!”独孤求婚不满道,“我们在东门市抓了这么多的人判劳改的,不是侵犯大明司法权了吗?阿德你也太迂腐了吧。”

    “对啊,我们剿匪的时候宰了多少土匪恶霸。陈明刚是个衙役,衙役不是贱民吗?杀个百姓县里也不见得有什么话说――”

    “请大家注意,这和剿匪不同,而且剿匪我们用的是联村自保的民团的名义,”于鄂水说,“陈明刚在理论上是贱民,却是大明的‘经制吏’,按照我们现代的说法,是正式的地方公务员编制,未经过程序是不能随便杀得――”

    “也就是说,这事情得通过临高县衙了?”董薇薇这个半吊子明史专家来了精神,“他虽然是公务员编制没错,却是地方干部,人事权在本县,用不着人事部发文,县里就能直接开除他。”

    “没错,这个手续要办。”邬德说,“他手下的那帮人,有在册的也有不在册的。在册的都必须先革掉差使。”

    “我觉得根本必要。多此一举。”独孤求婚是典型的踢开县衙闹革命的一派。

    “临高县衙现在等于是我们控制下的伪政权,而且这个伪化还会进一步深入。”邬德说,“我们既然要披这块皮长久一点,就得给县里的人一点错觉,至少要在形式上尊重这个伪政权的权威性。”

    “随你们的便吧。”独孤求婚耸耸肩。

    “要去商量的话,吴明晋肯定不同意。”董薇薇继续推论,“虽然吴县令也不见得如何器重陈明刚,但是以他的智慧,猜到我们想对县衙换血的可能性很大。还是要强迫――”

    “当然要强迫,不过不是我们去强迫,让大户们去强迫他。”邬德点了下周伯韬的名,“你的计划安排的怎么样了?”

    “都妥了。”周伯韬站了起来,开始阐述自己的计划。

    “这事,太冒险了吧。”在县城里的一处破庙里,几个黑影正在商议着什么。

    “危险个屁,乘着黑夜在院子里头丢把刀子就成。”

    “旁人还好说,县学门口,这可是半个衙门……”

    “好了,好了,你们废话真多,到底是做还是不做?不做我另找人去了。”

    “做做做,只是七哥,要是给人逮住了,你得在衙门替我们打点,打板子的时候手下留情――”

    “这还用说吗?”说话的人正是周七,“我师父是什么人?”

    “好吧,不过银子――”

    “先付一半,完了之后再付其他的。”周七小声道,“咱们丑话说在前头,收了钱事没办成的话,可是要收利息的。”

    “这哪敢。”

    “好,这是刀子和揭贴。”周七把藏在蒲包里的小刀交给他们,这是本地常见的一种简陋的小铁刀,一般人行路常带着,不仅可以防身也能用来做切肉之类的事情。

    周七关照完事情,赶紧从破庙里出来,瞅了下四周无人才舒了口气。向指定的地方走去。

    “怎么样,你有把握射中没有?”在县城的西关一段冷僻的城墙上,趴着几个人影。城楼上照例有民壮守卫,但是现在全县太平,民壮们也偷懒,都躲在城墙内侧的窝棚里睡觉赌钱。城墙上空无一人,只有一串灯笼在风中摇晃着,投射下昏暗的光线。

    “微光夜视瞄准镜镜、滑轮弩,用这装备我还射不中一扇大门的话就可以去死了。”被质疑的戴谐不满的说。

    戴谐听说能参加“秘密活动”很是兴奋,他一直在计委上班,间或也教教大家弓弩技巧――这方面他有专长。日子过得很枯燥,周伯韬来找他,要他带上弩箭立刻“执行任务”的时候,他还以为是要执行什么暗杀之类。没想到在特侦队的护送下爬上城墙之后居然是干这个。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三节 秋赋 十八() 
“这箭可不大好,不是你习惯用的现代弩箭,没事吧。”

    “没问题,你就瞧好吧。”戴谐端起自己心爱的滑轮弩,这弩不是他的,不过性能更好,只是这弩箭看起来真是别扭――工艺也太糙了点。

    当然了,要是用他们自制的弩箭,就等于是不打自招了。

    仔细的瞄准了一番,扣动了扳机。

    “嗖”得一声,弩箭飞了出去。在17世纪安静的渗人的黑夜里,这声响简直大得吓人。接着,漆黑的夜色中传来了“砰”的一声。狗顿时狂吠起来。由近及远,整个西门关厢的狗都叫了起来。

    “正中目标!”用红外望远镜监视射击效果的人说了一声。

    “撤!”随着一声令下,所有人悄然无息的在夜色中消失了。

    过了良久,漆黑一团的西关关厢里终于亮起了灯火。发出声响的人家正是刘大霖家,刘家并无许多家仆,临高过去也不是地面很平靖的地方,所以听闻院子里有异常响动之后没人敢立刻出来探询究竟。

    几名家仆点亮火把,手持棍棒小心翼翼的开门出来,沿着院子探视。刘家的地方不大,前后不过三进院落,查看一番并无异样。一直走到偏院里,这里是刘大霖的书房所在地,晚间除了有僮仆之外并无他人。

    “看!门上有箭!”内中一个家仆惊呼道。

    众人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去,跑到书房的门口,只见木板壁上插着一枝箭,深入板壁。家仆们吓得目瞪口呆――临高虽然不是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方,但是城里公然有人射箭这种事情还是头一回听说。更不要说是本县的头号缙绅家里了。

    “快,快去回报老爷!”

    刘大霖这时候已经起来了,由夫人、丫头服侍着穿好了衣服。刚才的一阵骚动他也醒了,料到家人必然会来回报。刘大霖处事最讲究方正,无论对家人还是仆佣,都要衣冠整齐相待。

    家人赶来来报在书房板壁上发现了箭的消息,让他吃了一惊。这真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就算当年黎人作乱,县城危急的时候,也没有箭射到城里来过!最近土匪强盗几乎绝迹,怎么忽然又闹这么一出来了!

    他隐隐约约的觉得,这和昨日上禀贴的事情有关。镇定道:“不要慌乱!把箭立刻取下来包好了。大家都去睡觉,不要乱传消息!”

    “老爷,要不要明日一早就去报官――”

    “不要报官!”刘大霖否决道,“此事就当没有。”他很清楚,这件事情十之**是陈明刚一伙干得,为得是恐吓自己。

    “哼,真是下流卑鄙之徒!”刘大霖道。

    他的老婆很是受了些惊吓:“老爷,还是报官吧,吴老爷与我们很相得,必然有所照应……”

    “夫人,吴老爷自然是好得,可是他手下那伙狐群狗党,多半和陈明刚连声共气,报官有何用?不过是来几个衙役查勘一番便无下文了。这帮贱役登堂入室,我还怕脏了我家的地方!”

    “老爷――”

    “不要说了,我自有分寸。”刘大霖道。这么一折腾,他睡意已消,又安慰了夫人几句,到了外间点起灯烛来看书。

    书是他托人刚从广州买回来的――自从有了高广船行的定期班船,托人从广州买东西也方便多了。这是天启年间几次科考还有崇祯元年恩科里中式的闱卷文集,都是一等一的八股文章。这种文集,一般只有功名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