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环治艺瓶亓税ㄏ爻窃谀诘奈睦胶恿桨蹲钍屎戏⒄沟耐恋亍6以谑导噬峡刂屏肆俑呦爻恰U馓跄媳毕虻母傻啦坏苯哟佣磐獾奈乃徘巴ü┰郊呕估锰斓鼗岢凶庋锏幕幔蘖饲巴髅诺闹贰5サ狼南乱徊郊苹俏爻切拗仿法D―虽然这环路不过区区几百米而已,却能将县城周边的村落和土地完全置于掌控之下。

    原先穿越集团就在文水桥畔设置了一座监视县城的炮楼,直接监视东门,现在在西门外又设立了学田庄,间接的又控制了西门。以临高如此小型的城市来说,东门和西门被控制,南门完全处于视野之内,北门则不存在,全县已经完全一览无余。

    邬徳准备以东门外的炮楼为核心,安置几十户移民,形成了一个新的设防居民点。一方面是监视县城,另外一方面,也是保卫县城这个十字路的中间点――临高县城以其地理上的优势,是“小十字路计划”中最佳的十字道路交汇点。穿越集团给临高县城的未来地位是“全县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未来准备在这里先设立一个大型的牛车货运中心。为此已经在附近购置了若干土地作为牛群的牧场使用。

    在更长远的规划里,文水桥畔将会建立一个大型的交通换乘中心,有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和文澜河的内河航运码头组成。来到临高的旅客和货物,将在这里完成集散前往全临高,乃至全海南的各个地区。

    通过县城的公路一直向南延伸到南宝,南宝镇的设置,除了能够的获取南宝山区的各种资源,也打通了和临高黎区的联系。可以更方便的与黎区进行贸易,展开各种经济文化和宗教的渗透,以便彻底的消除黎区的潜在不安定因素。

    穿越集团对南宝的定位,是:“黎区贸易的窗口和矿业林业产品的供应地”。至于百仞城,则是“制造业中心和政治军事中心”。博铺是“航运业、外贸业和化工中心”。

    控制南宝之后,穿越集团还将在南宝以北的加来地区正式建立第四个公社:加来公社。加来洋是临高的四大田洋之一,是现代临高重要的农业区。本时空的开发水平很低,根据农委会的调查,这里因为靠近黎区,农户很少。集中成片开发比较容易。

    吴南海准备一旦美台洋的开发完成,就在加来开设农场,设置移民点。将这一区域建设为穿越集团直属的农业区。

    南宝-县城-百仞城-博铺公路现在的路况是,博铺-百仞城已经完成了路面硬化,沿路建设了有线电话和电力输送的线杆。配套设施完全。百仞城-县城段,路面硬化还在进行中,但是简易路面的路况较好。

    最差的是县城到南宝的路线,因为开通仓促,加上开通后不久就被大量的重载牛车反复碾压,路面的破损比较厉害。交通部门在维护路面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单道谦在给执委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么立刻开始对这一路段进行硬化工程,要么马上铺设轨道交道――以目前如此大宗的货物运输,轨道交通虽然投资大,但是长期使用费用低。

    在东西方向,穿越集团在东面的高山岭地区消灭苟家之后其原址设立的大美村。在西面的马袅半岛地区则有盐场村。目前大美村与临高县城之间有简易公路通行。马袅因为产盐的关系到博铺旧时有石板道路可以通行,但是状态也不好。所以运盐基本上还用船只。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节 小十字路计划 二() 
执委会的决定把东西向道路的重点建设放在东面的高山岭,也就是毗耶山区。首先修通县城到大美村的公路。毗耶山地区在规划中将作为未来穿越集团的主要饲养基地,利用山区气候相对凉爽的优势,在当地开辟牧场,饲养马匹、山羊、牛、驴骡等各种牲畜。同时开展山地经济作物栽培。

    同时在毗耶山核心的地区建设重点项目“大图书馆”和各种科研设施。将穿越集团所拥有的各自资料、书籍在这里储存。

    至于文澜河以西地区。除了沿河的田洋之外,最有价值的应该就是马袅地区了。作为盐产区、食盐输出港和未来的盐化工基地,博铺-马袅的道路似乎更加重要,不过现在马袅半岛的盐通过海船运输量大且运输成本低廉,所谓单道谦认为暂时不需要开通这条道路。

    “不过,如果要开通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单道谦向执委会汇报,“对熊卜佑的工作可能有好处。”

    单道谦的设想很简单,就是整修驿路――官道。

    临高的官道,基本上是沿海的。一条是从县东门出发,经过官荣铺-朝阳铺-长川铺-稼穗铺,然后进入澄迈县境内,这是通往府城的。另外一条则从西门出发,经过新兴铺-怀荫铺-罗贤铺通往儋州。

    这两条就是临高东西向的主要干道了,但是这条驿路很少有人通过。特别是前往儋州的道路,明代的临高和儋州之间没有什么物资交流,唯一的大宗货物运输就是临高向儋州的官军协饷,每年要将秋赋正额中拨出二千多石粮食运往儋州。为了保险起见,总是走陆路。至于前往府城的道路走得人就要多些。但是沿途道路条件恶劣,所以多数人还是选择走海路。

    单道谦曾经实地勘探这两条官道。道路的状态很差,差到只能算是无等级公路的水准。宽度最窄处只有二米,最宽的地方不到四米,最普通的土路而已。不仅没有排水、路基之类的设施,某些地方甚至干脆是陷入地面的壕沟式的道路,平均低于地面一米,个别地方低到四米。下雨的时候,道路甚至成了小河。要不是有当地向导指引,单道谦在很多地段是分辨不出官道的痕迹的。

    单道谦对此并不奇怪――他在学筑路的时候学过一点中国的道路交通历史,知道古代的道路往往有这样路面下陷的情况,所谓“多年的大路走成河”。这种土路没有路基,没有排水,天长日久自然就成了“路沟”状态了。

    这条路的年代就算在明代也是很久远了,还是宋朝绍兴年间修筑的。其后也不过就是修修补补而已,没有做多少实质性的改变――难怪有人说过,古代生活的改变是极其缓慢的。

    至于沿路的环境,堪称荒凉二字,县西门出来之后的开始几站还算是村落多人口集中的地区,等到了过了稼穗铺之后通往澄迈的最后十多里路,路两侧完全就是荒野,极少见到人烟和田地。不过,沿路桥梁还算维持着,路上的各个铺还有靠着少量的钱粮勉强度日的穷苦铺兵驻扎,负责传递文书,维持官方人员通过时候的供给和维护道路。

    “修官道对讨好吴明晋来说自然不错,但是对我们来说好处不大啊。”文徳嗣看了路线图,“沿途没什么值得开发的地区。”

    “可以方便沿途村落出行,吸引他们到东门市来。也能吸引领近的澄迈和儋州的百姓来临高。”

    “不过这可就牵扯到沿途的驿铺了。这需要和县衙协商。”文徳嗣看了下地图,“我看不用全部整修,就修一部分――从县西门开始修到朝阳铺。”朝阳铺,在现代临高的地图上属于博北镇,离马袅很近了。这段路修好之后,以后再修前往马袅的道路也可以利用。

    “吴明晋倒是肯定乐意,县里驿路交通的好坏也是他的政绩考评依据。”

    “至于其他的路段,”负责评估道路工程的军事意义的席亚洲说,“我看路况糟糕点也不错,修太好了明军要是陆路来攻我们的话走得就太快了。”

    单道谦负责的交通局的任务是,对现有的道路进行全面的道路硬化。他马上遇到了一个难题:硬化材料不足。

    穿越集团修路用的硬化材料主要是煤渣和钢渣。最近钢渣被发现可以用来做磷肥之后,就被农业部门接收过去了,单道谦能用的只剩下了煤渣。实际上就算加上钢渣,对这一庞大的计划来说也是九牛一毛。

    不但硬化的材料不足,就是现在已经用煤渣硬化的路面,也暴露出耐压力不强的问题,硬木轮的重载牛车对路面破坏很大。

    “得用碎石修筑路基,光这样的压实土路基以后车子越走越多,损坏起来也就更快。”

    “要有维护,我要搞个维护班,分路段维护,只用不修,修什么路都得坏。”单道谦和建筑公司的梅林在被牛车压得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巡视了一番之后说。

    “碎石路?你还不如说沥青路。”梅林不以为然,碎石路自然比土路上铺一层煤渣要更好,但是上哪里去找这么多的碎石?

    石头,他们有得是。自从开辟了南宝镇之后,穿越集团的一般建材用石料供应就主要来自南宝地区了,原来的百仞滩的采石场主要以制造高级建筑石料为主了。南宝矿务处主要是用爆破法大规模的开采的石料,但是填埋路基主要是使用碎石子。必须对石头进行加工破碎才行。

    “你知道硬化这些路面需要多少碎石子吗?”梅林对单道谦说,“要是靠现在这样把妇女派工去敲石子的,全面道路硬化的话,得敲到猴年马月啊。”

    “当然不能继续搞手工劳动了。群众运动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我是想请选矿厂帮忙么。”单道谦一屁股坐在里程石上,“选矿厂有2台破碎机的。搞石块破碎是绰绰有余。”

    “现在那机器忙得很,水泥厂、燃料厂、陶瓷厂都要用……没日没夜的在破碎,再要负责修路石料怕是来不及――现在铁矿还没来,以后有了铁矿石更糟糕。”

    “最好能自己有一台就好了。”单道谦想了下,“向计委申请一下,让机械厂自制一台怎么样?就放到南宝的采石场,直接把碎石加工好再运出来用。”

    “我看悬。你见过破碎机没有?”

    “很简单的机械,就造最简单的单肘板颚式破碎机好了。这有什么难度?”

    这种颚式破碎机,主要部件是一个偏心轮带动一组连杆,然后通过连杆推动活动颚板去挤压石料,从而达到将大石块破碎成小石块的目的。结构简单到小学生也看得明白,工作起来也很可靠,几乎不需要什么维护。虽然是1858年发明的,但是在水泥、陶瓷、矿山、冶金等行业一直运用到20世纪后半叶。

    “这是个钢老虎,满口钢牙。费料。”

    这种破碎机虽然有种种好处,但是傻大黑粗,基本就是用钢材堆砌起来的。一块活动颚板就要用一吨多钢材,这个钢材消耗大户能不能得到计委的制造许可很成问题。

    没想到马千瞩很痛快的就批准了。现在的基础建设愈来愈多,对建筑材料的需求日趋增加,不管是水泥、石灰、碎石,都需要破碎机。南宝矿务处也和计委提到过,最好在当地建一个选矿厂,在当地就对开采出来的各种矿石进行分选破碎,以节约运力。

    马千瞩不但批准了破碎机,还有追加――一旦制造成功,再制造三台。这四台机器全部归在南宝选矿厂使用。另外再拨给墨子一型蒸汽机一台,用来驱动设备。

    最近刚把锻造车间的设备配齐的机械厂听说要上这么个大项目,顿时精神百倍。搞机械的人多数都有中一种“巨型癖”,什么都是越大越好。说到水压机、锻铸机之类的大家伙,都好像在说某个脸蛋好,身材好,叫声诱惑的av女优一般。

    破碎机的主要部件是颚板,这个可以用低碳钢制造。通过铸炮和蒸汽机汽缸和其他大型设备的制造,现在冶金部门对大型铸件的铸造已经有了相当的心得。萧白朗带出来的几个徒弟已经可以帮忙制造大型铸造件的铸模了。这块颚板大约有1吨重,远不是他们铸造过的最重铸造件。

    很快,铸造厂就浇注出了所需要的钢坯。这块一吨重的钢坯被装上十六轮的重载轨道车,从铸造厂一路牵引到机械厂的锻造车间。

    现在这个颚板铸锭还是铸态组织,应次有较大的柱状晶和疏松的中心。机械强度有限。因此必须通过锻压和热处理进行大的塑性变形,将柱状晶破碎为细晶粒,将疏松压实,才能获得优良的金属组织和机械性能。

    (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节 交通问题() 
锻造车间原先有一座土法上马的自由落体锻锤,但是效率不高。勉强凑合着用。随着工业水准不断提高,机械厂的狂人们准备抛弃这土设备,建造一台百吨级别的水压机,后来发觉这个目标未免太大了,决定还是从较为原始的手段的开始:制造蒸汽锻锤――这玩意的技术水平不高,但是效果够用。江南造船厂里有二台1880年前后制造的蒸汽锻压锤用到20世纪90年代还在继续服务,基座都坏了江南厂还舍不得拆除,修修补补继续用。

    有了蒸汽的锻锤,很多大型工件的锻造就变的容易很多了。整座蒸汽锻锤的滑轨高达5米,全用钢材制造,矗立在花岗岩加上钢筋混凝土的底座上。上面的锻锤重达1吨,用蒸汽推动滑动阀门进行驱动。

    比起早先机械厂设计制造的一台自由落体式锻锤来,这台锻锤的无论锻造能力还是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四倍以下。原本使用锻锤是件很吃力的事情,必须不断的操作蒸汽机提升锻锤,然后再用凸轮离合器控制放下,每锻造一次,间隔很久,无法做到连续的锻造,给热处理也带来很大的困扰。

    锻造车间很快就将低碳钢颚板加工完成了,随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制造了肘板和偏心轴,偏心轴完成之后再拿到车床上进行进行车削成型,使其尽量达到圆形。最后,制造了两个直径1。2米大飞轮,用来用来连接动力机。

    这些巨无霸部件被装上牛车,缓缓的拖往南宝。因为普通的四轮牛车的运载力有限,它门是被安放在专门制造的十六个轮子的大型平板车上,由十二头牛牵引。不管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处,仅仅这个车队就足以引起围观和议论了――沿路百姓都对澳洲人如此的浪费钢铁感到无比惊讶。

    设备在南宝矿场新建的采矿厂一号车间里安装起来了。一号车间是冰风搞的大跨度铁制桁架厂房,足有三层楼这么高。结构采用钢筋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