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失业的药店伙计,又采购了许多中药器材:切片刀、各种炮制药物的锅釜之类。

    黄天宇的招募工人的行动也去得了进展。他带着高弟和陈同两个,去了窑工侯活的几处茶馆招了几个人,接着又通过这几个人四处去找失业窑工。因为最近窑口上失业人员很多,招募工作很顺利,很快就招到了愿意去临高干活的各个工种的窑工五六十人之多。黄天宇来者不拒,连一些窑口不要的年老窑工都要――这些人经验丰富,年龄其实也不过五十开外。只不过长期营养不良,超负荷工作损害了健康,到临高稍微给他们增加些营养就是顶用的技术工人。

    铸造工人就不那么好招募了。现在这里活计多,有技术的工人不愿意去听上去很陌生的临高。黄安徳虽然很是卖力,但是他招来的,多半是一般工匠。就是这样的,也不大愿意去。奔波了几日,只招到了十来个人。黄天宇有些失望,这天下雨,便干脆在茶馆里喝茶,黄安徳不顾下雨,又出去寻人去了。

    这茶馆极其简陋,说是茶馆,其实就是一间小屋,搭出一个大竹棚子,泥地。卖的茶都是粗茶和更低级的梗片茶末。好处是价格极廉,以贩夫走卒的收入也不难在这里泡壶茶,消磨半日了。消费低廉,茶馆里消息又灵通,此地就成了失业的工人会聚等工的场所。

    黄天宇喝茶喝得无聊,只好学别人的模样买了包槟榔。一个个的树叶包着的小包,里面黑乎乎的。丢到嘴里一嚼,一股冲劲直上脑门,脑袋一下子晕了起来,有些醉酒般的感觉,好一会才定下神来。

    “这东西有什么好吃的。”黄天宇嘀咕着。

    “这是消食去水气的。”高弟在旁道,他满口通红,正在大嚼槟榔。

    黄天宇正想说什么,忽然见黄安徳走了进来。脱下水淋淋的蓑衣,“老爷――”他恭恭敬敬的做了个揖。

    “桌上说话。”

    “是。”黄安徳把伞靠在桌边坐了下来,“小的刚才去的一家茶馆,没找到合适的铸造师傅,倒是另有发现,就是不知道老爷需要不需要?”

    “什么匠人?”

    “是个做轮子的匠人……”

    “什么?!”黄天宇不自觉的叫了出来,引得周围人一阵顾盼。他赶紧压低了声音:

    “做轮子的?”

    “是,”黄安徳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激动,“正是。”

    黄天宇当然激动。因为车轮问题一直是工能委的一个心病。穿越者现在自制的车辆,除了轨道车之外,普通的手推车、马车之类的车轮制造问题一直不能很好的解决。做车轮是专门的手艺,工能委里动手的强人甚多,倒也勉强给做了出来,只是效率奇差,而且占用技术人员。于是只能用带来的各种橡胶轮制造车辆。

    眼见着备用车轮越用越少,车子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十年之内又指望不能出橡胶,尽快寻找制轮匠,制造合格的木车轮的事情就提上议事日程。

    不巧的是南方以行船挑担为主,车辆所用甚少,制轮匠几乎是前所未见。各处外派人员都没找到过。

    以下为订阅字数之外:

    注:杨世祥说得官军败仗,是当年闰四月初八日,陕西农民军七千余人攻三水,游击高从龙败死。官兵被伤者二千余人。

    闹饷的事情即蓟州兵变,发生当年二月。遵化各营军兵因为欠饷闹事,立寨索全饷是在遵化西门外。并非京师城门外。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二节 佛山之行 十八() 
最近雷州糖业公司倒是在雷州找到过制轮匠――雷州的蔗农几乎户户都有牛车。不过能找到的制轮匠专给当地的运送甘蔗的牛车做一种没有辐条的板材式车轮,承受力倒是不错,就是笨重不堪,完全不合用。

    “做得是什么轮子?有辐条没有。”

    “没有辐条还叫车轮吗?”黄安徳疑惑的反问。

    他说的这个人叫包磊,在佛山开了一家制轮的作坊。包磊不是本地人氏,乃是从北面流浪过来的,二十多年前安家落户到了佛山。

    理论上说,包磊属于犯罪在逃分子――他家历代是官匠的身份,专司为军队制造车辆,有一手制轮的绝活。

    在大明当官匠是世袭的差使。这是一种朱八八上台时候搞得强迫义务,不是福利。和本时空大伙削减了脑袋想进供电局的工人拿高福利高待遇是不一样的――在大明,官匠的地位也就比奴隶好一点。

    包磊就在这么一个官匠世家里长大了,祖传的制轮手艺。但是他很快发现了:有人说当官匠简直是给官府当奴隶。其实官匠的日子简直比奴隶还不如,奴隶主还知道给奴隶吃几顿饱饭好干活,当官匠则简直快要饿死了。

    于是某一天,包磊就跑了。

    包磊的逃跑并不惊心动魄,也没有穿越铁丝网,翻墙之类的事情。就是在某天把家里的一点家当包了包,装上一辆他自己做得手推车,扶老携幼的走掉了,没人问他哪里去。过了一个阶段,早已经虚应故事的官差就把他全家列入了“亡失”的名单。

    抛弃匠籍,又不缴代役钱,等同私逃。不过这种事情在大明已经不算一回事了。虽说如此,包磊一家还是很心虚,干脆就跑到一口气跑到了广东――这已经是他们概念里大明的最南端的,要是他们知道更南面还有个琼州,说不定就跑海南岛上了不过逃亡之后包磊的日子好过得有限。他发现这里的人不大用车子,空有好手艺,生意却一直很冷清。幸好佛山商业发达这地方车行还是有一些的,也还能勉强度日。

    眼下包磊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官府不知道怎么得忽然想起他来了――广东全省造炮,炮车的需求忽然大增,于是省内所有和造车有关的匠人们都被发了官差,包磊的全家也就倒了霉。他自己和儿子们也跟着被发了官差――原本在广州一家同行那里学徒满师当匠人的大儿子也跟着被征到了佛山,莫明其妙的来个父子团聚。

    “既然他们是官差的匠人,我们怎么能带他走?”

    “掌柜的放心,是买放的。”黄安徳小声道,“在这里日夜赶造炮车,得不到一个天启钱不说,连伙食都克扣,听说已经死了不少人了。这包磊把佛山的作坊家当全卖了,贿赂了监差,算是脱出难来了。”

    难是脱出来了,可是也变得一贫如洗,半世的积蓄化为乌有。大儿子包伯青倒还有个去处,直接回广州原来的作坊里继续做工,苦虽苦些,还勉强混得下去。包磊和他的老婆还有个小儿子可就没了去处,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这些日子他们全家都住在破庙里,父子俩在市上打木匠的零工过日子,快要挨不下去了。他们都情愿跟掌柜的去临高。”

    黄安徳把包磊带来的时候,黄天宇端详了下眼前的男人,这人和在临高的难民检疫营看到的本时空老百姓差不多,瘦小干瘪,裸露出来的肌肤因为常年的劳作变得粗糙不堪,眼神浑浊呆滞,一瞬间黄天宇还以为他是个瞎子。

    人显得很苍老,黄安徳告诉他,包磊大概有五十岁。在本时空已经是半截入土的人了。

    “你叫包磊?”

    “是……小的包磊。”包磊表现出来常年劳苦的人固有的迟钝感。

    “你是制轮匠人?”

    “是,小的会制轮,”包磊接着又说,“一般的木工活也能做……”

    “愿意去临高?”

    “愿意。”包磊点点头,“掌柜的肯赏口饭吃就行。”

    “还有什么要求没有?”

    包磊的要求也简单,希望能把他的小儿子也雇上。这样总算全家都有饭吃。黄天宇满口答应,不仅答应雇用,还说可以把他老婆也带去――临高有的是活可干。

    收容了包磊全家,黄天宇又通过他把从匠役营里买放、逃走的工匠中招募了十来个无处可去的匠人,工种各式各样,和造车有关,基本能配全一个车辆作坊了。只是铸造工人最后还是没招募到多少,但是起码招募到了一个完整的造车班子,送回去之后对工能委大有用处。

    在佛山招募的工人、采购的物资,都交由起威的分号安排运输。刘三忙着四处拜客赴宴――自从他被林百户请过一次之后忽然成了当地的红人。刘三也乐得和杨世祥两个到处应酬,这种商业联系那是多多益善。

    “刘大夫这些日子满街跑药店。”伙计说道,“但凡丸丹膏散之类的成药,无一不买。一买还是好些个,小的看他都一一写了签纸。不知道有何用处。”

    李洛由坐在书房里,听着个小伙计在汇报杨世祥和刘三的活动状况――他对这几个人的关心程度,远胜过林铭。

    “刘大夫身边的一个姓黄的掌柜,却从来不去药店,只一个劲的到处跑窑口、铸造场,还泡茶馆,手下的人到处在招工……”

    “招工?”李洛由听得很仔细,这时候问。

    “小的打听了,貌似什么工他们都要,药店的伙计、窑工、铸造匠人、木匠、车匠……”伙计说,“年老体衰,别家不要的匠人他都收。连家眷都答应可以一并带走。”

    旧时的商业习惯,较大的字号,员工都是食宿在店里,平时不许回家过夜,每月给假几天,有的甚至是每年才给假几天。家离的远的伙计,差不多要三年才能请假回一次家。不仅一般伙计如此,哪怕是当上了头柜、管事、掌柜,只要不是“东家”,全都不能例外。所以伙计可带家属是件相当奇特的事情。

    李洛由点点头,赏了伙计五钱银子,让他自去了。看起来来澳洲人正在临高建立自己的工场和作坊。所以才不管行业的大量招募匠人。所谓的澳洲货,其实就是临高货――至少用不了多久就会这样。

    答应带走家眷,是为了让匠人们能在临高安心工作,大约也为了防止他们逃走。

    “我倒想看看,他们在临高这葫芦里准备卖什么药。”

    “卖药?”门外传来了夸克穷的声音。他从外面回来了,他才时去看了新送来的绸缎货样,选了几种。

    “是啊,有人想卖药么。”李洛由说,“您选好了?”

    “选好了。”夸克穷的本钱不大,他是类似斯威夫特笔下的典型的英国小商人。揣着几百英镑的本钱漂洋过海来需找财富。人很是精明,每次从李洛由手里进货都是千挑万选的,不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的货物不进。

    李洛由用他来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甚至英国本土进行联系。单单和葡萄牙人做买卖他已经不在满足了。至于马尼拉的西班牙人,李洛由极为反感,认为这群人和建奴的做派一模一样,既粗鲁由野蛮,对汉人一味的压榨剥削不算,还时刻加以限制敌视。简直和和建奴有得一比,万历年间的马尼拉大屠杀更让李洛由耿耿于怀。所以他从来不做马尼拉航线的生意。

    夸克穷和英国的直接联系也给他带来了直接购买欧洲图书和仪器的可能性。从耶稣会那里也能得到这些东西,但是很明显:耶稣会不会把某些教会不喜欢的书籍代购给他的。相比而言,新教的英国就要宽松一些。

    “您是在说那些澳洲人吧。”

    “正是他们。”李洛由笑道,“这群澳洲人,可真是常有出人意料的事情。”说着把伙计打听到的消息和他说了一遍。

    “……在临高建造营垒也就算了,这样子怕是准备在临高造作坊起工场了。”李洛由摇头道,“我真是看不懂了,若是为了贸易,设商馆,建堡垒也就行了。何必招这许多的工人?”

    夸克穷听了,摇摇头说:“澳洲人怕不是为了贸易而来得。倒有点要殖民的模样。”

    “殖民?”李洛由吃了一惊,他对殖民的事情略有所知,大体就是移民屯垦的意思。

    “不会。”他摇头,“若是殖民,须寻找开阔荒野之地,比如你上次和我说过得,叫什么阿妹洲的?”

    “阿美利加……”夸克穷说。

    “正是,听闻那里土地肥沃,又素来荒无人烟,只有些野人而已。去移民屯垦还说得过去。临高可是大明的属县,自大汉以来一直是朝廷的州县,哪里要外人来殖民!”

    “这就难说了。”夸克穷说,“我听说他们和中华是同文同种,说不定他们觉得自己有这个权力。”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三节 佛山之行 十九() 
“确有此说。只是语言不大相似。”李洛由回想起刘三奇怪的官话,忽然心里一动――刘三的官话发音倒和辽东的汉人口音有些类似,他皱眉道,“既然要殖民屯垦,难道就不怕朝廷的围剿吗?临高的县衙门也不知道是何等样的酒囊饭袋在主政,”说着一拍桌子。

    “李先生您不要激动。”夸克穷说,“澳洲人应该没有敌意。迄今还没听说过他们做过什么危害海上贸易的事情――您要知道,以他们的铁船,要抢劫沿海的商船是很容易的事情。”

    “这倒是的。”

    “您看,您还买了他们的药品――澳洲人不会有什么恶意。他们在这一带守规矩,讲秩序,是群不错的商人。”夸克穷兴致勃勃的说,“我很想和他们做买卖。”

    “您肯定有足够的机会和他们做买卖的。”李洛由对此毫不怀疑。

    “可是,我还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夸克穷有些遗憾,“他们喜欢药材,但是已经和杨掌柜签了合同。如果我能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下个月去临高的时候就直接搭载一批货物去了。”

    “您真是位精明的商人。”李洛由笑了一下,“我觉得他们需要铁和煤,特别是煤。”

    “为什么?”夸克穷问道。

    “我的伙计向我汇报――他们招募的工匠,主要是烧瓷器的和铸造器物方面的。这两样都需要煤炭――我记得临高不出煤。”

    “煤?”夸克穷遗憾的摇摇头,“太脏了,而且我也无处去买。”他想了下,“生铁怎么样?既然他们招了铸造工人。”

    “这个可以。”李洛由想这个英国人的反应够快。

    “我想他们还需要布匹。”夸克穷又想到了自己从苏拉特运来,至今还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