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洛由依稀记得有这么个人:“约翰那里的传播福音有了很大收获?”

    “不,不是约翰。”

    约翰就是著名的明代天主教徒王弘诲的儿子,他的受洗名就叫约翰。王弘诲和徐光启,一直是耶稣会在大明传教的主要指望。

    马阳春手持念珠,双目望天:“真是奇迹!感谢天主!原本以为海南岛的定安城会发生的奇迹,却发生在了临高城。天主的意志,真是神秘莫测啊。”

    说着他把陆若华在临高的传教业绩大大的宣扬了一番:洗礼了数百名教徒,还设立的教堂和修道院。他竭力称赞岛上的澳洲人是一群虔诚的天主的羔羊。对传播福音的事业不遗余力。

    “临高?澳洲人?”李洛由面色转为凝重。澳洲货的名声,一年来在广东已经是如雷贯耳了。而澳洲人驾铁船,在临高登陆筑城,自为堡室,行当年葡萄牙人入驻香山澳之事,李洛由也是有所耳闻的。不过这伙人在临高登陆之后,倒也老实,除了派船来广州贸易,销售各种珍奇货物,收购物资之外,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不错,正是如今在临高的澳洲人,听闻他们已经在那里修筑了一座城堡,名叫百仞。”马阳春因为陆若华的关系,对临高的情况知道的比较多,“他们也想学当年葡萄牙人的故伎吧。”夸克穷说,“说真得,我倒很想去瞧瞧这伙奇怪的人”

    “听说他们中也有你的同胞。”马阳春笑着说,“陆兄弟说,他见到过几个说英语的女子。”

    “澳洲人喜欢英国女人?”夸克穷哈哈大笑,“我倒真想去一次,很久没有尝过女同胞的味道了。”

    马阳春微笑着说:“或许他们很喜欢英国人。”他说道,“陆神父在信中说,他们中有人懂很多欧洲人的语言,但是几乎人人懂英语。”

    “这真是件怪事。”夸克穷的好奇心被勾引起来了,“我想不出一个英格兰以外的人学习英语有什么用处?”

    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用的是拉丁语,一般的百姓,各用各的语言,连法语都没通行到法兰西的穷乡僻壤,居然在东方有这么一伙人不管干什么的全都会说几句英语,这种奇怪的有违社会规律的事情,是大家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的。

    “上帝保佑,他们都是天主的信徒,没有堕入异端邪说中去……”马阳春在胸口划了个十字,接着又诚恳的望着夸克穷,“夸克先生,天主的门始终是为了迷途的羔羊敞开着的……”

    “神父大人――”夸克穷知道他又要游说自己重新受洗,放弃国教信仰皈依天主教了。信仰不信仰对这个英国人来说根本无所谓,正如他有次喝醉了说过:如果需要,他可以随时信仰任何宗教,也可以随时不信――这个英国人根本不相信有神明的存在,是个彻底的“无国王”、“无上帝”的拜金主义者,他只信仰金光灿灿的黄金。

    “好了,我们就不要再谈这个问题了。”李洛由把话题扯开,“澳洲人的东西极其精巧,有些似乎是欧洲的产品,却要更胜一筹。不知道他们的工艺是怎么样的?我也很想去看看。”

    “我也很想去看。”夸克穷说,“与他们直接做生意。再看看传闻中的铁船。只是大明朝廷不许我们深入州县。海上也不太平。”

    李洛由说,“夸克先生,如果你愿意,下个月我们可以一起去临高看看。用我的船。”

    “好,我一定去。”夸克穷原本就想找个新的贸易机会,当下欣然接受。

    三个人聊天直到深夜才散去。第二天一早起来,李洛由先带着人抬了寿礼前往林家祝贺,和林铭达成了默契。马阳春开始给本地分号的几个伙计上教义课。李洛由觉得让手下伙计信教是件好事,起码在精神上会有寄托,免得胡思乱想。

    吃晚饭的时候,杨世意来拜访了,俩人吃过饭关起门来嘀嘀咕咕的在书房里议论了半天,敲定了这笔买卖。杨世意的嘴都快笑歪了――他从李洛由手里拿到的红参是一斤六十两银子,转手批出去就是一百两。至于最后卖到客户手里,零售高达近二百两一斤。他即零卖又批发,两头赚银子。

    夸克穷因为长相的问题,只好蜗居在字号里。李洛由极会敷衍红毛商人,每日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不时还给他送来个女人享用,夸克穷远没有穿越者挑食,一概笑纳。除了吃喝玩乐,他的另外一桩事情就是根据程掌柜每日从各家取来得货样,选择欧洲喜欢的款式。有时候,他还会亲自画出一些图样和花纹,要求定制。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节 佛山之行 十五() 
李洛由这天回到分号,程掌柜送来一封请帖。

    “林百户请您明日赴宴小酌。”

    帖子上注明“家宴”,说明不需行官礼,算是简单的聚会。李洛由不由一怔,林铭他才见过不久,此时忽然又要宴请又有什么事情?

    “这帖子什么来头?”他问程掌柜。程掌柜在当地人头极熟,多少都能打听出些消息来。

    “听闻是最近他的小姨子来了……”

    “荒缪。”李洛由道,“他家的内眷,难道接风要叫我们去作陪?”

    “不是,听说这小姨子一路上是两位药商护送来得。林百户大约是想为他们拉个纤,介绍些买卖给他们,算是报答。”程掌柜把从林百户家佣人嘴里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他,“听闻还请了杨大掌柜和几位药号的掌柜。”

    “明白了。”李洛由点点头,若是这样倒也好办,不管是买还是卖,放点交情给他们总不成问题。再者也是多个朋友。

    “给林老爷回信,说我一定去。”

    第二天宴客,主宾陪客一个不少,全部到齐――锦衣卫百户所的主官请客,一般人还真没这个胆子推辞。杨世意看到自己的堂弟和那“临高的名医”坐在主宾的位置上,面色大变。惹得李洛由好生奇怪。

    “杨老爷,您身子不舒服?”

    “没有,没有。”杨世意摸了摸自己的面孔,想来脸色不大好看。

    “大哥!”杨世祥也没料到会遇到堂兄。

    “五弟。”杨世意拱手还礼,作揖的腰身也比前几天要深得多了。

    “怎么,两位认识?”林铭奇怪。

    “正是――”杨世祥从容答道,“这位是小人的堂兄。”

    “哦?想不到你还有这样一个亲戚。”林铭抚掌笑道,“我该想到的,他也姓杨,做得是药材的买卖。”

    “是,是,小的和世祥是堂兄弟,他排行老五。”杨世意额头上直冒汗,看这模样,林百户就是为了请他们才把自己叫来作陪的――五弟的小混蛋什么时候搭上了锦衣卫的线了?想到自己这次对五弟的态度,不由得一阵慌乱。

    “那是至亲了。”林铭笑道,“你这个做大哥的,要好好的提携这个兄弟才是。”

    “是,是,都是一家人,自然是要尽心竭力的。”杨世意忙应道。

    李洛由接口道:“林百户的朋友,自然就是我等的朋友,有用得上的地方,只管开口。”说着身边的小厮赶紧递过一张名帖。

    “杨掌柜,你这次可是遇到大财神了。”林铭得意道,“这位李大掌柜,可不是一般人。在广州城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说着替李洛由大大的吹捧了一番。

    因为工作关系,刘三不大看《社情通报》之类的内部刊物,但是对李洛由这个名字却不陌生――刘三因为采购药物的事情,参加过几次贸易部门召开的联席会议,会议上情报部门曾经提到过:这个人正是华南地区的“关东货”供应商――特别是人参和鹿茸的供应,几乎为其垄断,此人无疑和后金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

    “久仰!久仰!”大家一起虚礼客气。刘三的目光却始终留在这个“汉奸商人”的身上。只见此人大约有四十岁上下,长脸,短须,人微微发胖,看起来就是一个精明商贾的模样,但是目光深沉,显然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

    这倒是值得注意的目标。刘三想到贸易部门的人曾经提到过,应该尽可能和后金打通展贸易路线,倾销临高工业正在逐步扩大的轻工业产品,同时换回急需的马匹和牲畜。再通过贸易把情报人员安插进去。建立起辽东的情报网络。

    这个李洛由既然做辽东货的买卖,倒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关系。

    落座把盏,因为是小型的家宴,礼节宽松,大家随意闲谈。杨世意急得背上直冒汗,不知道这五弟有没有在林百户的关系到底如何?有没有在他面前下过自己的眼药?心里亦喜亦忧,喜得是前几天五弟请托的事情,他没有一口回绝,面子也算是做足了,眼下还有转圈的余地;忧得是自己在买药材和代销成药上推三阻四,恐怕这兄弟就此怀恨在心。

    酒过三巡,话入正题,是林铭起来的。

    “杨五掌柜,”林铭说,“你和这位刘大夫到佛山来准备卖什么药?”

    “石翁谬赞了。”――林铭字“心石”,为了表示熟不拘礼,彼此都以字相称――杨世意拱手道:“这是二种专破专治暑热秽恶诸邪的成药。”

    “听说了。”林铭似乎并不是完全是客套,“这位刘大夫在杨润开堂的院子里救了一个乞丐,用得就这种药吧?”

    “正是。”刘三答道,暗想这锦衣卫的消息还真是灵通,真是街上有人吵嘴打架他们都一清二楚,“用得是诸葛行军散。”

    “诸葛行军散?”林铭道,“是武侯的遗方?”

    本时空《三国演义》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畅销小说了,诸葛亮的大名也尽人皆知。很有些名人效应。

    刘三笑道:“这是根据一张古代的验方减增配伍,参合而来。古方上说这是‘武侯所遗’,我也就姑妄听之了。”

    “原来如此,不过此药大妙。极有用。”林铭连连点头。刘三在杨润开堂救治乞丐的事情,当天就被人作为社会新闻汇报到了锦衣卫。他对这种祛暑药物很有兴趣――锦衣卫虽然听起来威风凛凛,在佛山也能作威作福,但是工作的性质使得他们经常要在外面奔波出官差,路上感染时疫,中暑发痧一命呜呼的同仁很多。要是能有这种成药,随身携带,岂不是可以大受上司和同事的赞誉了?

    他的心思,刘三等人如何看不出来?好在这次来为了给药品打开销路,刘三特意做了不少样品。当下将样品分赠席上众人。

    李洛由却问:“为何是两种?一种避瘟散,一种武侯行军散。二者都是凉开药吧?”

    刘三笑道:“其实避瘟散药效不如行军散,内中减去了几种贵重的药材,添加了些清凉通窍的香料。虽然效果差些,但是胜在价格便宜,人人可用。也算是做好事。”

    “原来如此。”李洛由点点头,用指甲挑了一些“避瘟散”到鼻端一吸,果然一股清凉的气味直通鼻窍,头脑顿时为之一清。

    再翻看小瓷瓶后面的引子,写着“临高润世堂秘制”,李洛由呆了一下,这药店是临高的?

    因为澳洲人的缘故,他对临高这地方有些敏感。再仔细看杨掌柜和刘大夫,俩人穿戴举止,都无什么破绽,难道他们只是临高的普通商人?这杨掌柜不去说他,本来就和杨世祥是同宗。剩下的,就是这个刘三了。

    “刘大夫,”他试探的问道,“您是在临高开药铺?”

    “哪里。”刘三坦然道,“润世堂可是世祥兄的产业。我只是出了个方子而已。”

    “原来如此。”李洛由说,他已经断定:这刘三和他曾经见过的郭东主是一伙的――他们说得官话都带着奇怪的发音,绝非大明人士。

    有这么个现成的澳洲人在面前,李洛由不由得细细打量,他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其实年龄不大,虽然留着三缕清须,人应该还不到三十岁。面色温和,身体健壮,双眼有神,一双手即黑且糙,似乎还干过什么农活――这种人物,真不大容易看明白。

    不过,他的药很是有用。李洛由因为贩卖人参鹿茸的关系和药材商打交道最多,对药性药理多少了解些。这两种药,都是可以常备的夏季平安药,端午节之后,天气一日热过一日,正是暑药好销的日子。当下决定采买一批――这笔买卖稳赚不赔,还能让林百户见自己的情。

    “杨掌柜,这避瘟散,我要三千盒,诸葛行军散五百盒。不知何时能够交货?”

    刘三和杨世祥都没料到他会当场要货。杨世祥想了一想:“一个月。”

    “好,一个月就一个月。到时在何处提货?”

    杨世意赶紧插了上来:“润世堂成药由我杨润开堂代销,李老爷就直接来我们店里提货就是。”

    “那就有劳大哥了。”杨世祥面露微笑,拱手称谢。

    “都是自己家弟兄,本应如此。”杨世意做出一副“兄弟同心”的模样来。

    酒席散后林铭很是满意,不管是李洛由还是杨世意都很他给面子,而且又收到了这种有用的暑药。他关照人到外面订做一些盒子来,准备着用暑药送礼的事。

    刘三等人回到下处,杨世祥高兴的很:“没想到杨大掌柜也这么给面子!”他看了一眼刘三,“老刘,没想到你和锦衣卫居然有交情。”

    刘三却闷闷不乐,他最不愿意招惹的就是锦衣卫――自己也是糊涂,这芊芊既然是锦衣卫的家属,所谓的“亲戚”多半也是这路人了。自己这么稀里糊涂的就把她给带来了。幸亏这林百户看起来还算正直,不是什么奸邪之人。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节 佛山之行 十六() 
刘三一直记着家里长辈的古训:“不管怎么改朝换代,谁上台,咱们家以行医为本分。凡军、警、宪、特四种人不招惹、不深交。”没想到这会就招惹上一个大明特务机关长。

    既然已经搭上线了,说不定以后也是可利用的关系。这条线路回去之后得向情报部门汇报一下,说不定也条情报线索。

    “大哥这下也算是肯做我们的代销了。这都是你的功劳。”杨世祥兴冲冲道,“我们的药就算是站稳了脚跟,光在佛山每年能卖个几千盒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