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位父老乡亲。”刘三团团一揖,用他那蹩脚的广东白话说道,“在下刘三,今天刚到贵地。此药名为诸葛行军散,是在下自己配制的,因为暑天行路,带在身上保个平安,诸位要买,在下实在是为难啦――”

    在人家的地盘里做广告,要适可而止。只把药名和人名说清了也就是了。到时候老百姓自然会按图索骥。

    刘三又作揖,又解释,说了好几回,人群才慢慢的散去。刘三信心大涨――诸葛行军散这样的暑药是大有市场的。

    正在得意间,却见杨世祥从里面走了出来,看上去面色不大活络――显然里面去了一趟也没什么好的收获。

    回到客栈,杨世祥道:“刘兄,这请‘杨润开堂’代销的事情,怕是落实不了。我那堂兄,你也见到了,精得很!”

    刘三点点头:“还是不同意?”

    “也不算峻拒。只是一个劲的转圈,不知道打得什么主意。”杨世祥接过仆人送来的手巾,擦了一把,又喝了盏凉茶,“刘兄,你的票子是哪里来得?”

    “自然是广州,票上面不是写着广州徳隆银行吗?”

    “德隆,呵呵,大约也是你们澳洲人的产业吧。徳隆粮行,还有粮食票子。”杨世祥笑道,“我那大哥,代销的事情不大上心,一个劲的打听这票子我是哪里来得。又套问你的来路。”

    “你怎么说的?”

    “票子,自然是说客户给得订金。”杨世祥自嘲的一晒,“打死他都不会相信我有五十两银子的现金可以用。至于你,我只说你是新近到临高的一位大夫,医术高明。看他的模样,似乎不大相信啊。”

    “这事说不定还有转机。”刘三心想,杨世意这个人还是很有眼光的,一眼就看到了要点。看来,代销的事情还没有绝望,要能好好的利用广州站在广东积累下的声望,保不定能成。

    “能有什么转机?我看我们还是收拾一下,待到明天货物齐了就打道回府好了。”

    说着话,黄天宇也回来了,他今天下午带着陈同在佛山转了一圈,请了个客店的伙计当向导,专门去看佛山的手工业了。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人手可以带回去的。相比刘三他们,黄天宇这半天的收获可就大得多了。

    他到了好几个铸造工场,又去了几处陶瓷窑口。看到了大量正在铸造中的钟鼎香炉之类的民用器物,也有许多火炮――打听到朝廷因为广东的铁好不脆,正在广东大规模的铸炮供应辽东使用,很多铸造工场都忙不过来。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节 佛山之行 十() 
“要说简陋归简陋,可是规模真不是盖的。”他见到的每个铸造工场都是人声鼎沸,烈焰冲天,不管是铸铜还是铸铁,都非常的繁忙。铸造规模已经相当的可观,仅仅一个工场的空地上就有几十多门铜铁大炮,大大小小,长长短短,让黄天宇目不暇接。

    铸造工场里的火炮的铸造,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泥模铸造法,但是铸造水平相当的精良,不过,照黄天宇的看法,这些大炮还都是旧式的火炮,不是虎蹲炮就是佛朗机炮,最大的也不过是大将军炮,并无传说中的西洋红夷大炮。

    “这里的铸造工人很多,而且待遇出奇的低。”黄天宇在房中小声的说道,“我问了下,只要领工的老师傅能拿到一二两一个月,一般的工人,都是一日不做一日不得食,很夺人连老婆都讨不起,日子过得很苦。以我们给得待遇要招募工人不难。”

    “你要招募的陶瓷工怎么样?”

    刘三不是工能委成员,但是是这次出差的负责人,所以一应事务照例要同他商量之后才能办理。

    “更惨了。”黄天宇面色沉重,“不瞒你说,我今天第一次真真切切的看到万人坑。就在一座大窑不远的地方,坑底就是累累尸骨,死掉的工人要是无人收殓,就直接丢到坑里去。就我在那里的半小时里,丢进去好几具尸体。活人的模样也不怎么样,一个个都和地狱里的活小鬼差不多,浑身都是黑的。听闻有许多工人失业,要招工人的话,只会比铸造工更容易些。”

    “你就动手招人吧。”刘三说,“不过我们在这里人地生疏又没个名义,不大容易下手,万一要把官府给惹来了,问问我们招募工人干什么,我们怎么说?”

    “挂出招工牌子大概不行,不过可以私下串联。”黄天宇说,“先谈好一二个工人,再由他们去串联愿意去临高的人,第一批不要多,去个十几个就是了,以后他们尝到甜头了,再派他们回来私下里招工。”

    “好,就这么办吧。”刘三从怀里掏出一张五十两的票子,“明天我跑一趟‘杨润开堂’把银子都兑开,这样你就能付安家费了。每个愿意去的工人给二两银子的安家费。别忘记,一定要叫他们在契上按手印!”说着打开随身的一个用来装要紧文件的首饰匣子――从里面取出一叠印好格式的文契。

    “起威在佛山有家镖行的分柜。”刘三说,“你把人集合齐全了,就分批带去分柜上接头,自然有人会安排他们动身。这是信物。”说着他又给了黄天宇一个象牙签。

    两人正在秘议,只听得外面一阵嘈杂声,陈同跑进来报:“刘老爷,有个要饭的花子,非要见您。”

    “要饭的花子?”刘三皱眉想了想,大约是今天他救治的那个青年乞丐吧,“给他几百钱让他去了就是。”

    “我给了,可是他不要。”陈同说,“这人说您对他有救命之恩,想当面见您一面,给您磕个头。”

    “好吧,你把他叫进来就是。”刘三无可奈何的点点头,行善有时候也容易招惹出闲事来。

    不多片刻,只见一个青年壮汉阔步走了进来。果然是下午他救治过的人。只不过几个小时不见,此人已经恢复如常,走起路来虎虎生威,颇有些武人的气概。

    见到刘三他倒头就拜:“黄安徳,谢刘大夫救命之恩!”

    “不必多礼,不必多礼。请起吧。”刘三只好来出手相挽,心想今晚怎么也得洗个澡才能睡觉――这汉子身上散发出一股不知道什么味道混合气体。

    黄安徳站了起来。他长着一双蒙古眼,高颧骨,直鼻梁。和本地人的样貌差别很大。眼睛不大但是看起来炯炯有神,看他的气概模样,不象是个惯于在街上谄媚行乞的职业乞丐,也不似一般乡下人那样畏畏缩缩。不由得有了几分好感,当下关照陈同,取五百钱来并一瓶“避瘟散”来给他“不,不,使不得。”黄安徳连连摇头,“小的这次来,是专门给恩人磕头道谢的。药铺的伙计说,要不是恩人当场施救,小的这条性命就算交代了。”

    “救死扶伤,乃是我辈分行医人的本分,恩德不恩德的,也不用提了。”刘三做出一副诚恳的模样,只字不提是为了打广告才救得人,“你如今身无分文,现在又是酷暑时节,还是拿着备用吧。”

    黄安徳也不答话,又深深一揖,转身就往外走了。

    刘三注意到他的双臂筋肉结实,手上还有些疤痕,心里一动,忙叫住他问:

    “敢问这位黄兄弟,你原是做何营生,为何落魄至此?”

    “俺原在这边的铸造工场做工,”黄安徳粗声道,“只是没什么手艺,纯属卖力气混饭。领工的嫌俺吃饭多,脾气大,几天前把俺给辞了。”

    是个铸造工人,这倒是个现成的。刘三和黄天宇对视了一眼,都起了相似的念头,把他收留下来吧,小伙子有力气,又有点铸造经验,带回去好好培训应该是个好工人。实在不行,这个身胚当个兵总没问题――1。7米的兵源,如今还很稀罕呢。

    黄天宇道:“黄兄弟,在下在琼州府有一处产业,正好缺少人手。黄兄弟既然没有去处,不如随了在下去琼州吧。”

    “去琼州?”这黄安徳翻着眼睛想了想,“不去!这地方听说瘴疫很重,去了多半活不了。”

    回绝的倒是干脆。刘三笑道:“这产业是我和这位黄老爷合开的,有我在你怕什么?包你平安无事。”

    黄安徳这下犹豫了,片刻问:“能吃上肉不?”接着他又赶紧补充,“十天半月能吃上一回就行!俺不是贪心的人。”

    “可以。”刘三回道的很干脆,如今新军和工业部的重体力劳动者的伙食标准是每天有鱼,每周有肉。数量不多,但是绝对保证供应。

    “那好,俺就跟你们去了!”黄安徳点点头,又跪下来磕了个头,“东家!”

    “好了,磕头就不用了。”刘三觉得这人粗率可爱,可惜不是学医的料,不然倒要把他留在身边了,“你且签了文书。”

    “要卖身?”黄安徳看起来不大情愿,“要卖身俺就不去了,俺不喜欢给人当奴才。”

    “不是卖身,是雇用文契。你给人当长工不也得写个契?”

    “成!”他点点头。

    当下他在文书上按了手印。刘三问他在这里可有家眷?要不要一并带走,还是领二两银子的安家费。

    “俺在这里是光棍一条,哪来的家眷。银子不用了。跟着东家有肉吃。”黄安徳咧开嘴笑了。

    “你是哪里人士?”

    “人屎?”黄安徳挠挠头皮,“小的不是人屎。”

    “你是哪地方人吧。”

    “小的是山东的,世居登州。”黄安徳说,“登州待不下去了,听说有个弟兄如今调防到了广东,就想来投奔他混口饭吃,没想到……”说到这里他忽然闭嘴了。

    看来这黄安徳还有隐情。“调防”?再联系到他的举止言行,刘三心想,八成是个官军的逃兵吧。逃兵就逃兵,反正能干活就行。

    刘三吩咐陈同先带他去洗澡,找个理发的替他修剪修剪,再给他从估衣铺里选二套衣服换上。又吩咐高弟把出客的衣服取出来吹一吹,预备着明天赴那位林铭的家宴的时候穿着。

    这天正是林铭的夫人二十八岁的生辰日,全宅上下一片喜庆之色。尤其是本地的富商士绅几乎一个不落全都来捧场,前来祝贺的宾朋是络绎不绝,将整个林宅渲染的热闹非凡。

    林家即非商家也非士绅,大家如此看重于他,百般奉承,因为他是本地的锦衣卫百户所的试百户。也等于是第二把手。一把手刘百户年老昏庸,除了每月到所拿份例钱之外早就不问百户所的具体事务,按现代说法林铭就是百户所的常务领导了。

    午饭过后,林铭送走了上午的贺客,命人在内院中摆上瓜果糕点,请一干至亲近交等院中赏戏同乐。

    院中临时搭建的戏台上正在演出昆腔。请得是南海县的昆腔名角张乔,扮相唱功俱佳。一众人看得入神。

    下面的主位上,坐着本次寿宴的主角林夫人。在佛山,林夫人的长相一直是本地人议论的对象――高鼻深目,头发微鬈。眼睛也是棕褐色的,看起来倒和波斯胡姬的有五六分相似。而这位林夫人正是色目人的后裔――祖辈历代也是在锦衣卫当差的,历任校尉、小旗、总旗之类的中下级职务。和林家算是门当户对了。

    按照大明的法律,色目人不得自相嫁娶,所以三百年混血下来,和一般的汉人也没什么不同了,象林夫人这样长相极有色目特点的女子很难见到,这也是林百户最值得自豪的一点,即使年龄大了一岁也娶了回来。大家都觉得林百户这个人口味很是独特。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节 佛山之行 十一() 
说起这位林百户,生得是一表人才,但是颇有寡人之疾。从他世袭了家传的试百户之后,就有扩大家中姬妾队伍的倾向,一直致力于搜罗美貌女子,要不是碍于官声限于财力,大概早就置备下十二三个小妾了。即使这样,到娶妻的时候,家里的小妾和通房丫头已经有了四大金刚。再娶进一位林夫人来,林铭得意洋洋曰:“这叫五福捧寿。”

    这会,林百户正端坐在夫人一旁的家主之位上,四个小妾在后面半月形排开,一副众星捧月的模样。林铭左顾右盼,十分得意。

    正在看戏,忽然有佣人来报:“李家小姐来了。”

    林铭皱眉:“哪个李家小姐?”

    “江宁百户所李老爷的千金……”说着将李永薰写的条子递上来。

    “哦,是她。”林铭奇怪:李永薰是他老婆的表妹,自从老婆嫁到佛山之后,因为路途遥远,两家交往不太多。怎么事先书信都没来一封,就贸贸然的登门了?

    “谁送她来得?”

    “据小姐说是个两个药商――”

    “胡闹!”林铭低声骂了一句。

    “相公何事动怒?”林夫人转过头来。

    “你那李家的妹子来了。”林铭把李永薰的手条递了过去,“十五岁的人了,做事这么荒唐!”

    “来都来了,生气也没用。”林夫人倒也淡然,“我去接她吧。”说着嫣然一笑,这一笑,带出面颊上两个深深的酒窝,林百户当即酥麻了半边。

    “好吧。”

    “还有送芊芊来的客商,也得办桌酒席谢谢人家。毕竟千里迢迢,也算是平安送到了。”

    林铭想了想:“也好,反正厨房里东西都是现成的。”

    林夫人带着两个丫鬟出去。问传话的管事:“表小姐现在在哪里?”

    “正在花厅上。”

    “带她去我房里。”

    姐妹见面,自然有一番久别重逢的话说。未几,李永薰说:“姐姐,我都快热死了。让我先洗洗,换件衣服吧!”

    “好,好。”林夫人关照丫鬟:“去提几桶热水来,再叫张妈到后街上买个新的浴桶来。”

    片刻之间,冷热水和浴桶都置办齐全了。林夫人先把房门关好,掩紧了窗扉,又把竹帘子都放了下来,屋子里顿时幽黯下来。林夫人上来,为她拔去簪子,解开腰带,卸掉外衣,又把她缠在胸脯上的布条子一层层的绕开,露出贴肉的肚兜来。林夫人纤指微动,摘掉了挂肚兜的银链子,又软又滑的软缎肚兜滑落下去。

    李永薰害羞的背过身子,林夫人却双手扶着她的腰肢,小声在她耳畔道:“芊芊,你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