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艘渔轮从菊花屿回了过来,看到大鲸号上正在进行海葬,渔轮一前一后的拉响了汽笛。

    “报告!”信号兵跑了过来,敬礼道:“渔一号发来旗语:‘向大鲸号上的全体指战员致敬!’”

    “答语:‘向光荣的海军全体指战员致敬!’。”席亚洲说,两艘渔轮,一前一后的护送着大鲸,向临高驶去。身后,是菊花屿里海盗船队仍在燃烧的黑烟。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节 甜港风云……人头() 
祝安总是睡在书房的院子里,倒不是他讨厌看到老婆――他老婆早就去世多年了――而是为了处理事情来得方便,他每天都要在书房里待到很晚。看账、给外地的客户和分号的伙计写信、看信是他的主要日常工作,特别是要亲自盘算的掌柜们送来的账目――看看有没有人出现疏漏,或者更恶劣的侵吞。

    对待下面的伙计,祝三爷很难说是个慷慨的东家。给他们有口饭吃,有能买件衣服,洗洗澡的钱就可以了,所以他的伙计多半都来自广东最穷困的地方――那里的人几乎可以不要工钱,只要给口饭吃。至于伙计们的家属靠什么过日子,他们以后讨了老婆有了孩子怎么养活,向来不是他考虑的事情。

    这么一来,伙计们在铺子里捣鬼的事情也就时有发生了,可惜谁都比不了他祝三爷的精明,做得再好的假账,他都能从中看出头绪来,更不用说他看人的神色极准,哪一个伙计或者掌柜的眼神忽然让他产生了怀疑,回头就得卷铺盖滚蛋。所以几十年来,倒也从来没人能够沾到他的便宜。

    这天早晨,祝三爷照例醒得很早。天明即起是他的老习惯了,何况最近和华南的斗法如火如荼,睡觉也不是很踏实――为了防备着华南采用极端手段来对付他,他已经把宅子周围守夜的更夫和家丁增加了一倍。

    他的身子一起动弹,睡在他旁边的侍妾也醒了。旁边睡个女人倒不是为了贪图什么鱼水之欢,纯粹是为了晚上睡觉和早晨起床的时候伺候着方便。祝三爷不象其他有钱人那样贪慕女色,家里蓄养着许多婢妾。他经常说一句话:女人是一种负担――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经济上的。

    今天还是秋涵服侍他,因为古大春的关系,秋涵在祝三爷府上的身价看涨。这轮值伺候老爷的好事也就比较多的落在她身上了。

    秋涵赶紧爬起来穿好衣服,匆匆的先在外屋盥洗了一番,回到卧室里已经打扮得整整齐齐,柔声说道:“老爷不再睡一会?”

    “不睡了!”

    这样的对话照例是每天不变。

    秋涵取了一件薄夹袄披在他身上,推着他在床沿上坐定,替他穿袜子、穿套裤、穿鞋,然后又拉着他站起身来,系裤带,穿长袍。然后又是梳头,打发髻。

    突然,外面响起了一声惊叫,接着是铜盆落地的声音。祝三爷皱了下眉。秋涵赶紧放下梳子,出去看。

    片刻功夫,秋涵神情慌乱的回来了。

    “老爷!书房廊檐下面,有很多盒子!”

    “盒子?”祝三爷一时没有明白过来,不过事有蹊跷是肯定的,他走出了卧室,看到自己的书房门前的廊檐下,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十一只木盒子。

    他的心一下就抽紧了。祝三爷清清楚楚的记得,昨天晚上是没有这些东西,它们是哪里来得?

    “打开!”他一声吩咐,已经赶来的家丁走上前去,打开了一个盒子。家丁突然浑身一哆嗦,差点没把盒子甩了出去。他赶紧放下,颤声道:

    “老爷,是人头!”

    院子里立刻响起一片女人的尖叫声。

    “叫什么,让她们都出去!”祝三爷不耐烦的一挥手,自己走了过去。

    盒子里,是用石灰保存着的一颗完整的人头,血迹还很新鲜,应该割下来不久。这个人祝三爷从来没见过。这是什么意思?他不解。

    盒子一个个的打开了,里面全是头颅。忽然他的心脏几乎要停止跳动。他清楚的认出秋涵的哥哥古大春那颗被烧焦了一半,眼睛半闭的头颅。

    他回过头来对着缩在后面的秋涵道:“你过来看看!”

    “奴婢不敢看――”

    “快过来!”他不耐烦的吼叫道。

    秋涵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哥哥的脑袋的时候就晕厥了过去。苏醒之后,她大哭着爬到了祝三爷的脚下,要他为自己的哥哥报仇。

    至于其他的头颅,秋涵也都一一认了出来,这些都是古家海盗团伙里的骨干们,彼此都沾亲带故。

    秋涵又一次哭得晕厥过去,祝三爷已经无心再去关照她。他被一阵彻头的寒意所笼罩,颓然倒在书房的椅子里,久久的站不起身子来。

    这些脑袋全部出现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不问可知:古家海盗已经全军覆没。这还在其次,是什么人能在一夜之间,神不知鬼不觉的躲过值夜的家丁和更夫,把十一个装着脑袋的木盒子整整齐齐的放在他的书房廊檐下?

    这种冷酷而精确的行为,说明幕后策划者的自信到了何种地步,他们根本不把他的家丁放在眼里。而且十分清楚的知道他的一举一动。他们在深夜行动,悄然的躲过了所有的警卫,在黑暗中准确的找到了许多院落中的一所。仅仅这个现实就足以让他浑身发冷。

    这是一个冷酷而现实的威胁,也是警告――华南不是没有办法来对付他。而他已经黔驴技穷了。

    北炜带着人给祝安“送礼”的同一天,文同开始对海义堂的各家商行开始了行动。廖大兴带着礼物和随从到了海安街上,一家一家的拜访各家糖行,送上六色水礼。

    这是华南糖行第一次公开的在海安街上露面。虽然廖大兴的拜帖递送上去,多数是很客气说主人不在挡驾,但是礼物却没有一家拒绝收下的。也有少数几家接待了他,彼此很客气的说了几句话,才送出门来。

    这一番试探证实了谌天雄等人的推断――海义堂的多数商家的态度都有所松动。等到古大春在海上别歼灭的消息一出来,祝三爷在海安街的声望就会一落千丈。海义糖的这些糖行,转变立场就在最近几天之内了。

    祝宅里的十一颗人头的逸闻正在全徐闻的每个茶馆里传播,说的人活灵活现,添油加醋,听得津津有味。虽然海义堂出面宣示了海安街上的各家茶馆,要掌柜的阻止客人再传说这些东西,但是海义堂毕竟不是官府,所以说得人照说,听得人照听。

    沉闷而紧张的气氛在海安街上弥漫着。与这气氛格格不入的是,各家糖行的东主、掌柜和管事居然天天都在互相请看戏、宴请和吃花酒,所有的人都在这样的场合里私底下紧张的互相磋商着,交换着彼此意见。

    在这样的场合里却很少能看到海义堂的主心骨祝三爷。因为他“病了”,至于是什么病,祝邸上下守口如瓶。即使他没“病”,也很难再有过去的说服力了。人心已经散了!这是海义堂上上下下都知道的事情:榨季过了快三分之二了,自己的糖库却是空空如也,华南一点也没见要倒台的模样,他们的船只依然在出入海安港,源源不断的运走砂糖。眼见着卖糖的蔗农正在少下去,各家心里难免发慌。大家达成的共识是,这样的僵持局面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禀老爷,”文清向正在“饭后一局棋”的谌天雄和文同请了个安说,“外面有人求见。是大昌米行的朱老板带来的。请示下:见是不见?”谌天雄正在苦思着如何对局,手里的一只“马”迟疑着放不下去。

    “什么人?没问问清楚?”

    “说是海义堂来得――”

    “要不要见?”文同问。

    “没有不见之理。叫他进来好了。”

    在旁“观棋不语”的周士翟开口道:“小心些好,天都黑了,万一……”

    “放心好了,”谌天雄说,“祝三爷没胆子来搞图穷匕见这套。”他笑了笑,“再说有你老哥在旁,我们怕什么!”

    来人穿着行装,戴着斗笠,似乎是刻意隐藏着自己的面容。揭开斗笠的时候,谌天雄点了点头。

    “冯老板,深夜拜访,不知有何见教?”

    “不敢!”来人正是“日昌记”的老板冯广丰。听到眼前的这个陌生人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不禁愕然,“不错,小的正是冯广丰。”他拱手作揖,“这位是文掌柜吧?”

    “这位才是文掌柜,我不过是下面一个小小的文案。”谌天雄道。

    两下见过礼。谌天雄不愿意对方记得自己太清楚,所以连名字也没说,还刻意坐到了灯光比较黯的地方。

    “二位掌柜!”冯广丰言辞极为恳切,“这次华南与海义堂闹出一场误会。海义堂多有得罪,这一次,我是特意登门谢罪的。”

    文同道,“我们糖业是一家,原是不分南北西东的;以后要请兄台随处指点照应。”

    “好说,好说。”冯广丰道:“我这次来……”

    “且慢,”谌天雄开口了,“冯老板此次来,是代表‘日昌记’,还是‘海义堂’?”

    这话里的关节很大,冯广丰不敢随便回答,迟了片刻才道,“自然是海义堂了!”

    “这么说,海义堂都知道你此来了?”

    “并非全知――”冯广丰赶紧说明,“不过,海义堂上上下下,多半乐见我此来的。”

    (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节 甜港风云……求和() 
这话的意思,自然是说,除了一小部分紧跟祝三爷的人之外,他代表了多数糖行的态度。

    且不论这番话的真假,冯广丰的到来至少说明了海义堂内部已经开始了瓦解。一部分人要自寻出路了。

    “此来所为何事?”

    冯广丰迟疑了一下,才把前些天,海义堂众多糖行密谋的事情说了出来。

    除了祝三爷的日义成之外,现在海义堂的其他各家糖行都认为,是到了必须和华南讲和的时候了。华南在筹措资金和对付海盗两方面上展现出来的巨大实力,使他们清楚的意识到了祝三爷的扼杀华南的举动是在螳臂挡车。

    因此,他们提出:双方讲和。海义堂接纳华南加入,享受同业的一切待遇:以后华南在雷州收购糖货只要遵照海义堂议定的同业公价,一概悉听尊便,各家同业绝不阻挠;华南的糖货可以随意运出销售,海义堂不予过问。

    作为回报,他们希望华南把糖价下降到一两八钱,而海义堂把价格提升到二两。这样能把还没卖糖的蔗农吸引到海安街去。

    “这个原是不合情理,”冯广丰道,“只是这些日子来,各家同业几乎都没有收到糖货。这一季的糖华南已经收了不少,大钱总是赚到了,恳请网开一面,给同业们一条生路!”说着又是肃装一躬到底。

    文同心想这种条件倒是匪夷所思――这还算是来求和的?给个海义堂的席位就是很好的条件了?至于自由收购、自由运出,难道现在华南不自由吗?当然了,这个“自由”是穿越集团用枪杆子打出来的。太祖所谓“大业自干戈起”,真是一语道破了事物的本质。

    “冯掌柜!”文同想了想,“这话稀罕!收买糖货的事情,原本就是海义堂自己要把价钱降下来的,与华南有何干系?你们现在想收糖了,把价钱涨回去就是了,反正我华南承诺不把价钱再涨上去就是了。”

    “这个――”冯广丰语塞,这番话驳得有理有据,自己无可回应。原来他也觉得这个要求华南调整价格的事情很难开口。

    “……加入海义堂很稀罕么?”文同笑道,“华南糖行迄今不也做得好好的,想动歪脑筋的都是什么下场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这些人啊,幼稚!实在是太幼稚!事到如今还在动什么念头!”他哈哈大笑起来,“王霸之气”尽显,“要不是东主要对你们仁至义尽,海义堂早就灰飞烟灭了。”

    这一笑,笑得淋漓尽致,欢畅之极,一扫几个月来惴惴不安的阴霾。连周士翟这样平素以“不动心”为武学修养的人也都露出了笑容。

    这番话,要是在前半个月说,冯广丰还多半以为他是在说大话,现在却已经汗湿重背了。

    “是,是,”冯广丰又作了一个揖,“过去的事情,是小的们有眼无珠,猪油蒙心!多有得罪!只是这事情还得请掌柜们成全。海义堂大小同业,一并承情!”

    这倒有些为难了,若是干脆拒绝,反而会使得对方团结的更加紧密,横下心跟着祝安一条道走到黑了。而且也失去了收编海义堂的绝好机会。但是答应的话,己方未免失信于雷州的蔗农。

    这事情,倒不可不慎重。文同和谌天雄对视了一眼,文同道:“这样,冯老板请先回去,此事我们还要商议一下才能定夺。”

    “是,那小的静候佳音了。”冯广丰也知道这样的大事不会立刻得到什么承诺的。想必还要开出一些条件来,这都在意料之中。

    谌天雄点点头:“有事情的话,上哪里找你?”

    “到大昌米行,请朱老板传话就是。他是我的同乡。”

    “朱老板,他不是钦州人么?”谌天雄故意问,“我记得海义堂的东家、掌柜都是汕、广一带的人啊。”

    “我不是那里人。”冯广丰倒也不隐瞒,把他在日昌记当伙计的时候,被东家看中入赘继承家业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这些事情谌天雄早就调查得知了,如今看他毫无避讳的说了出来,觉得这冯老板还算是很坦诚的一个人,有这个态度就是好事。

    “海义堂这个组织,我们要拿过来。”文同送走了冯广丰,回到屋子里说。

    屋子里已经聚集起了好几位华南的主要人物,梅林已经回临高了,萧贵和北炜对这样的经营事务不感兴趣不来参加了,倒是刚刚从临高回来的常师德来了。

    “这个自然。否则我们直接灭了海义堂不就是了。”谌天雄的想法比文同复杂多了。这些日子的情报搜集,使他对海义堂的整体规模和能力有了相当的了解。这二十一家糖行,资本最小的,也有一万两以上。总资本在五六十万两以上,这笔钱如果能操纵在穿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