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14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宋哥,最近疫情还出了新花样……你先看看这个。”傅奇良从怀里摸出来一页文件。

    宋君行接过一看,是一封广东大区卫生委发来的电报:

    1旅卫:午江电悉。穗亦见菌痢散发,前线应依中央新规留菌样查药敏,及时回报。刘,林。

    “依中央新规留菌样查药敏……有必要吗?现在能用的抗菌药也没几种,这就算做出来药敏难道还有得选了?还不是一样用磺胺……”宋君行有点意外,所谓“药敏”,全称应该是“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典型的抗生素时代的一种检验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可供选择的抗生素有很多种的情况下,把从患者感染灶取得的细菌样本在体外培养,加入不同的抗生素观察细菌对这些抗生素是敏感还是耐受。显然,这对于几乎只有磺胺可用的元老院来说并不是什么有用的检查。

    “我之前给广东拍了封电报,汇报了一下这边菌痢疫情的情况。”傅奇良接过电报说道,“现在看来,广州也出现了菌痢,只不过是散发。不过专门回电让我们做药敏可真是头一次……反正也是执行命令,我就做了个药敏,这一做还真发现新问题了……”

    “什么新问题?”

    “你也说了,觉得药敏没用,对吧?反正现在能用的也不过只有磺胺罢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到目前为止我们基本上没有对任何一种细菌做过药敏检查。”傅奇良表情越来越凝重,“我收到的痢疾菌株有宋内氏和福氏两群,用来做药敏的全是福氏,你猜耐药比例多少?平均20%!最高的能到74%!”

    “这么高!”听到这个数字,本来没怎么往心里去的宋君行也吓了一跳。

    元老院目前大量应用的抗生素,只有磺胺和土霉素。以磺胺为主――这种曾在人类与细菌延续千万年的战争中开辟先河的抗菌药物虽然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却在旧位面被逐渐边缘化,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没有道理的。磺胺类通常被认为只有抑菌作用而没有杀菌作用,在旧位面已经形成了非常严重的耐药问题。元老院生产的磺胺纯度有限,又没有甲氧苄啶作为增效剂,因此耐药问题是所有人都知道迟早会来的事情,而且细菌性痢疾本来也是磺胺类的首选适应证之一,用量很大,这次耐药菌在痢疾杆菌中发现也并不出乎意料。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这一天会到来得这么早。

    虽然目前出现的耐药菌株比例并不高,但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兆头,在药品本来就不足的情况下,耐药菌株的出现对于本来就不乐观的痢疾疫情无疑是雪上加霜。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438节

第一百六十五节 代理县长() 
耐药菌株问题直接报到了时部长手里,在广州卫生口当中引起了一片小小的骚动。医疗水平没上去多少,耐药问题就先出现了,穿越医学开始体现出难以避免的局限了——早熟。

    “药物化工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不匹配,果然要出问题呀。”傅奇良眉头紧锁地看着手中的文件。青霉素的生产线还没正式建成,目前还是试制阶段,按理说不应该着急,但是如果细菌性痢疾在准治安区扩散,甚至像广州鼠疫事件似的搞个大的,卫生口的诸位脸上都会比较挂不住——出发之前他们可是立了军令状要“把疫情扼杀在摇篮中”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民生劳动省已经签发了动用圣船过期药品的命令。虽然“过期药”这个名头听起来很吓人,但是如果深究起来,这些圣船上带来的药品,即使是沦为“过期药”之后,安全性和药效也是优于元老院自产的各种奇奇怪怪的药物的,这也是过期药一直没有被处理、反而还能够得以保住“管控物资”地位的原因。但是“圣船药”并不能完全解决痢疾杆菌耐药的问题,而且不敢用得太多――过期药本身就是导致耐药菌株的常见原因之一,放开了用只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其实我觉得情况没那么糟。”宋君行想了想说道,“你想想,公共卫生工作指导思想是什么?防先于治啊。控制菌痢不能只从药物入手,更关键的还是防止病从口入。只要把好这一关,菌痢其实没什么好怕的。”

    “我并不是怕菌痢……”傅奇良还是忧心忡忡,“主要是耐药菌这事实在太震撼了……这两天还有别的安排没有?”

    “不是说这两天内阁要来视察么,据说是要来几个大脑袋。不过我听说不只是时院要亲临,文总和王主席都要来……”

    “他们来干什么?”这个消息有点出乎傅奇良的意料。

    “以示重视呗,这回视察也不是光看卫生口,各方各面都要看。”宋君行一笑,“还有另一件事不知你听说了没,上头让在视察期间组织一次‘卫生阵线烈士追悼会’,王主席要讲话。哼,我敢说肯定会把那段话说上去……”

    “哪段?”

    “还用问吗?当然是‘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傅奇良嘁了一声,没再接话。

    “该来的总要来的。”宋君行给傅奇良满上一杯格瓦斯,“先干好我们自己的事就已经很不错了。”

    “但愿吧。”傅奇良脸色稍宽,看着越来越浓的夜色,微笑着举起了杯子:“为了蓝徽旗,干杯。”

    “为了元老院和人民。”宋君行也笑了。

    罗奕铭此刻心焦似火。大崀圩的失败后果之严重,远远超过了预想。

    首先是人员上的损失,护卫王初一去大崀圩的两个国民军中队损失惨重,永化瑶民组成的暂编中队因为组建时间很短,在战斗中完全溃散,回到县城的不到十人。其余或战死或散失。另一个中队虽然跑回来一多半,但是伤员很多。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这么一来,罗奕铭只剩下县城里的一个中队了和临时拨来的山地连――因为作战计划无法实施,这个山地连能待多久也不清楚,而且他也没有指挥权。万般无奈之下,他给黄超发出了告急信,要求尽快派出新县长和中队来。

    更大的问题是县政府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损害。原本他们在县里已经渐渐竖立起了政府威信,县内秩序也开始好转。大崀圩的事一出,县里顿时乱了套,正在推进的征收“合理负担”立刻停滞了下来。原本已经躲藏起来避风的散匪歹人又开始作乱,甚至流窜到县城附近作乱。阳山县城一日三警,搞得罗奕铭焦头烂额。

    流动野战医院的到来虽纯属偶然,却让他安心了不少――这流动医院有一个国民军“白马队”的小队护送,还有两艘炮艇,都是强战力;况且有两位元老在县城里,想来黄主任发兵也会快些。

    黄超接到告急信件是欲哭无泪,其实他原本是做好王初一吃瘪的思想准备的――既然要主政一方,总不能永远是元老手把手,犯些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没想到他居然败得这么惨,差点没把自己也搭进去。现在虽说是逃出一条命来,但是罗奕铭在信件中说王县长“伤势很重,已经作了截肢处理,能否康复尚不得而知”――他不能指望一个生命垂危的归化民干部去主持县政,更别说去剿匪宣抚了。

    王初一的失败不仅造成了阳山县的动荡,还影响到了他在整个连阳地区的绥靖工作。在此之前,他已经按照事先的计划:将兵力分驻各个交通要点:国民军连山一中队驻连山县城,国民军连山二中队驻扎在程山老城,监视八排瑶南下的道路;连州方面,连州一中队驻扎州城,二个中队驻扎鹿鸣关,控制八排瑶东进和北进的道路;阳山方面,一个中队驻扎在永化乡监视着八排瑶往东南方向的道路,一个中队驻扎在阳山县城。

    在这样的部署下,黄超手中的大部分兵力都被用在分守各处交通要冲,监控封锁瑶区上了。历史上,明廷就这么应对瑶区的暴动的,颇有成效。

    只要严密控制瑶区通往外界的道路,最低程度可以保证各州县境内的治安,治安平定之后,再施以政治文化经济等各种手段,徐徐图之――黄超不敢说就此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广东的瑶乱,但是至少能开一个好头。所以他对自己的机动兵力不足并没有太担心。

    现在受王初一的失败所赐,驻永化监控八排瑶东南道路的一个中队没了,原本安定下来的永化瑶民可能会动摇,孙大彪火烧大崀圩之后,永化进入阳山汉区的道路也已经门户打开。八排瑶如果联合永化瑶民作乱,罗奕铭除了死守县城之外,毫无对策可言。

    为了稳定阳山形势,原本只准备外调一周的机动兵力山地连不得不在阳山待下去,协助罗奕铭重建秩序。这对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机动兵力来说简直是莫大的损失。他估计,消息一旦传开,八排瑶十有八九会有动作。他必须尽快把这股邪火压下去。否则一旦骚乱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他想:先得往阳山派遣一名新的县长,稳住局面。其次是立刻在阳山开展剿匪,将这股土匪尽快彻底消灭掉,对连阳地区的各种势力一个威慑。

    然而他手里并没有文职干部的班底――本来县一级的归化民干部就紧缺,连配全县长都很勉强,眼下要紧急补缺就更为困难了。

    思来想去,黄超只好把荜达叫到办公室来。

    “我现在委任你为阳山县代县长,你收拾一下,即刻上任!”

    荜达大吃一惊:“首长,我……没文化……”

    荜达不爱读书,文化课成绩始终很差,虽然重点培养,也只是有了简单的读写能力,考了个丙种文凭。写得报告白字连篇――黄超每次看都忍不住给她改半天的错别字。但是她社会工作表现非常出色,至于干部必须得组织鼓动能力也不差,参加过多次开辟新区的基层工作队,还在台湾和济州的村、镇两级挂职过,有一定的地方行政工作经验。最强的一点是她对元老院的忠诚和坚忍不拔的工作态度。

    作为一个县长,荜达的能力肯定是不够格的,但是要她去收拾乱局或许能够应付。

    如果她再不行,那就只有我自己去阳山了。黄超觉得自己的头变得更大了。希望这姑娘能行。

    “你不要担心。这和你有没有文化没关系。”黄超简单的把阳山的情况说了一遍,“王初一现在负了重伤,已经失去了工作能力,阳山的国民军损失很大,人心不稳。你立刻赶去,把阳山稳定下来。我已经命令阵焕了,要他带着山地连暂留阳山,协助你稳定局面。”

    荜达沉默了片刻,问道:“既然首长要我去,我就去!只是我去了阳山之后应该怎么做?”

    “你去了之后,第一是安定人心,恢复我们在阳山的存在。武装巡逻和征收合理负担,这些工作都要延续下去;第二是重建武装,我们来不及给你再补充兵力了,你要设法在本地整补部队――特别是要尽快恢复对永化的控制。”

    和那些领导说话习惯于拿着小本子记要点的归化民干部不一样,荜达是黄超说一条,她掐一个手指头,十个手指头掐完,就记住了十件事。她重新掐一遍手指,就能把原话一字不漏的复述出来。

    黄超第一次看到她这种手指记忆法的时候惊奇的很――试了几次发现都是分毫不差才相信是真得。不过他又有些疑惑,如果需要记得事情超过了十条该怎么办呢?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439节

第一百六十六节 上任() 
“周主任,”黄超把连州州办主任给叫来了,“你马上拨一条船,再派一个班的国民军,明天一早就护送荜达去阳山上任。”

    周良臣暗暗纳罕:他昨天就听到消息,澳洲人在阳山吃了一个败仗,连县长都差点没了命。要紧急委一个新官去上任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还一度觉得自己这回很有希望。没想到这危机关头,黄首长居然居然排了委一个女县官,这也罢了,居然还是个黎蛮!这澳洲人用人倒是不拘一格的很!

    周良臣虽然心里“不然”,但是脑子还是明白的。荜达虽然是个女流又是黎蛮,却是首长们从琼州带来的“老归化民”,和王初一、符德邦是一个档次上的人物。在首长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是自己这种新降人能比的。

    所以他立刻便摆正了自己的位置,道:“船容易,明天就有补给船队去阳山。让荜县长随船队去就是了。警卫去是一直跟着去还是护送到了就回来?”

    “自然是到了就回来,我现在手头缺得就是兵……”黄超抓着自己的头发:荜达虽然领了了任务,实际却是一个光杆司令――眼下他手头什么都没有。

    “小的身边还有几个家丁,都是武勇过人的。”周良臣小声道,“且遣了他们随荜县长过去。虽说上不得战场,随行护卫,驱使奔走还干得。”

    他这一说黄超想起来了,周良臣身边的确有是十来个家丁,都是他从老家带来的。身手还不错――前不久周良臣带着人剿匪的时候,他的家丁虽说用得都是长矛腰刀,表现却比由明军降卒改编过来不久的连州国民军强得多。

    “好吧,你挑四个人跟着荜县长去。”黄超点点头。

    第二天一早,荜达就带着四个“警卫员”出发了。荜达乘的船是联勤补给船队中的一条。原本护航队队长要她坐拖轮,拖轮上虽然吵闹,但是火力强,还有装甲,安全系数比较高。荜达她谢绝了:拖轮的机器声让她很难静下心来,机器声吵得她脑袋疼,煤烟和润滑油的气味也总是让恶心――她到了澳洲人这里快五年了,却始终不能适应这些机器。

    她选择的坐船是拖船队中间的一条,装运的大约是粮食。虽说货舱里为她安排了临时的铺位,她大可以在那里休息、睡觉。然而荜达不喜欢那矮小又闷热的舱房,她宁可坐在船尾的“岗楼”里――这是个小的只能容纳两个人钢板掩蔽部,能抵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