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14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祖真是神机妙算。”张天波点头道,“澳洲人是要我去招抚孙、冯两位把兄。”

    “难怪这么着急,”李双快闭目笑道,“阳山县里,论交情,也只有你能做这件事了。”

    “师祖说得是。”张天波有些得意,“澳洲人这事催的很急――要我即刻动身。我想着这事事体重大,还想和师祖来商议商议。”

    李双快道:“这事原是你自个的事,拉扯我做什么。你办得到,便给澳洲人办,办不到,设法搪塞便是。”

    张天波陪笑道:“我虽是外姓,到底也是拜过师父的人。所谓师徒如父子。这事说起来颇大,万一有个闪失,两边我都得罪不起。还得请师祖帮着把一把脉。”

    李双快沉吟片刻,低声文道:“你是诚心要为澳洲人办事呢,还是只是应付眼前一时,还想有长远的打算?这话你可仔细琢磨着,别急着答。”

    张天波思索片刻,小声道:“师祖!我们当差的,不管谁来当县令,只要不碍着兄弟们发财的,自然都是用心当差的――是大明还是大宋,并不打紧。”

    “你倒是滑头!”李双快喉咙里咳咳两声,吐出了一口痰,“还没当上官儿,便想着脚踩两条船了。”

    “师祖见笑,不是徒孙滑头,实在是徒孙就是这么想得。反正不论大明还是大宋,都得有人当差办事不是?”

    “话说得不错,不过澳洲人初来乍到,本性未露。听闻他们对我们这些吃衙门饭的人很不客气,杀了不少人。何况我们当快手捕吏的哪个屁股是干净的?你眼下为他们当差自然要效力,可也当得太着力了――当心日后他们翻脸不认人。”

    “是,谨遵师祖的教诲。”张天波点头道。

    “你去找你那两个把兄弟,不要以侦缉队长的身份,也不要秉着为澳洲人当差的念头。就当兄弟重逢,到了他们那里,你们兄弟之间先将此事好好商议一番――不论澳洲人的招安是真是假,你们三人之间先议论妥当了,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用怕了。”李双快悠悠道,“澳洲人和咱们不同,你得防着些……”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411节

第一百三十九节 封官许愿() 
“你是说,澳洲人要招安我和冯兄弟?”孙大彪眯起了眼睛,说道。

    他的一只眼睛已经瞎了――那是二十多年前在行劫私盐贩子的时候,被对方一箭射瞎的,当时箭头再深入几分便没命了。为了垄断盐路多年的拼斗给他脸上留下了无数伤痕,显得他的面孔异常的狰狞。

    “正是。”张天波点点头。心里有些紧张。不知道这把兄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赶紧又道:“我也是替人传话,主意还是得大哥您自己拿。”

    孙大彪摸了摸下巴,颇有些踌躇。自古杀人放火求招安,是绿林兄弟的最好出路。不过,他对澳洲人颇有忌惮,为什么呢?因为他手下有不少兄弟都是从南边各县逃过来投奔他的,说起澳洲人自打占了省城,一路过来,各处对各路兄弟都是“痛剿”,逮住就杀,几十个上百个的沿着道路都给吊树上。从来也没听说哪路好汉得了招安的――刘老香大约算一个,不过他是海主,和他们这些“绿林”不算一个山头。

    现在这位王太爷上任伊始,忽然想起要招安了?这由不得他疑惑。

    从心里说,他很需要这次招安――眼下的时局实在不好。

    孙大彪和冯海蛟不同,他虽然在绿林里有字号,在阳山县却一直算是“良民”,并非正式落草的土匪。平日里也不大干行劫商旅的勾当――除非他们不开眼:往黎区贩卖私盐或者不肯缴过路钱。

    然而他却是大崀圩说一不二的土皇帝。只要他在本地只要他想管的事情,绝对没有管不了的。在大崀圩,说话更是比县令还有用。

    不过这次瑶人造乱,他却是吃了一个莫大的亏。上千的瑶民围攻大崀圩,虽说早有准备,几百个手下却是不堪一击,没几个回合便一哄而散,他靠着几个过命的兄弟死保,才算逃出生天。虽说他见机的早,将家眷和浮财都送到了县城里,但是大崀圩里的店铺住宅却被瑶民洗劫一空,不但货物细软被损失殆尽,对他垄断盐路,囤积居奇含恨多年的永化乡瑶民一把火把他的店铺宅子烧了个精光。连带着把大崀圩的半条街都给烧了。

    如今他虽回到了大崀圩,却已是元气大伤。不仅是他自己的损失,整个大崀圩上的买卖人家因为这次浩劫大多破家,只有少数店铺勉强恢复营业。这大崀圩原本是他的财源,现在却再也榨不出半点油水。

    他没了盐货,没了店铺住宅,总算手中还有过去存下的几千两银子,还有这些年来留下的“威名”。不过,自打瑶民洗劫大崀圩,弄得他狼狈而逃之后,这威名便大不如前了。

    若是招安,自己便可以批上官家的虎皮,许多事情做起了也更有底气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的心动了。便问起了“王太爷出得价钱”。

    “ctm!”听了王初一提得条件,孙大彪不由得破口大骂,“nnd,这是什么条件?封老子当个保长?还要手下兄弟都散了――散了给他送人头报功不成?这王太爷是什么鸟官,还懂不懂规矩?!”

    张天波劝道:“大哥!这又不是一锤子的事,许他开价,还不许你还价?王太爷既是漫天开价,咱们兄弟也给他来个就地还钱便是。

    “要不是老子眼下修房子顾不上,非给这个**王太爷点颜色看看。”孙大彪骂骂咧咧,其实心里有些发虚。他现在实力空虚,手里能用的兄弟不过三四十人,加上散居四乡的居家土匪,充其量也就能拉出百十号人来。别说给澳洲人颜色看,就是永化的瑶民再来给他折腾一下都吃不住了。

    “你去告诉这王太爷,要我投降澳洲人也行。我要个名头――能带兵的那种,手下兄弟入伍吃粮。军饷由县里供。这大崀圩由我说了算。”他说着眼珠一转,拍了拍胸脯,“”

    张天波也知道这把兄如今实力不济,他有心想再劝一劝,让他接受王初一的条件,但是转念想起李双快的话,不由的又慎重起来。自己和孙、冯二人是多少年的把兄弟,向来连声共气。万一这王太爷存了坏水,以招安为名诱杀两位把兄弟,一损俱损,自己也决逃不过去。沉吟片刻说道:

    “孙大哥,这事我看不用急与一时。是不是再找冯兄弟商议一下?”

    孙大彪眼珠一转,想到这次招安,冯海蛟也是有份的。他在青莲圩,因为地形好,没吃多大亏,手里颇有实力,若是能连起来和澳洲人讲数,还可以借他的势。

    可是他明面上不愿意这么说,怕被张天波小瞧了,更怕被冯海蛟探明了虚实,给他来个黑吃黑。当下咋咋呼呼道:“找他作甚?他个吃水上饭的,澳洲人的炮船满江跑,早就缩起来不敢作生意了。我看王太爷也瞧不上他!去找他反是个拖累!”

    张天波劝道:“咱们三个是拜了把子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招安的事情不拉上他岂不是说你老人家不讲义气!再说王太爷也说:冯兄弟愿意招安的,他也是欢迎的。”

    “既然你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孙大彪“无可奈何”的说道,他转身叫来一个小喽啰,“拿我的帖子,去青莲圩,请冯三爷过来议事!”

    冯海蛟这些日子过得亦不太平。青莲圩地处连江江畔,三面环水,易守难攻,瑶民的造乱没有波及到他的老巢。但是战乱一起,连江上商旅断迹,他的拦江收取“报水”的“买卖”也做不成了。若说出去行劫,战事一起商旅断绝,江上跑的只有澳洲人的船队――倒是大大的肥羊,可惜他们的炮船也常常在江面上横冲直撞,在白白损失了四条快艇之后,冯海蛟终于明白去招惹澳洲人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坐困水寨,毫无收入,各种支出却一点不能少。光寨子里一百多兄弟的吃喝就不是一笔小的数字。

    就在冯海蛟长吁短叹,不知前途如何的时候,却来了几个客人。

    冯海蛟觉得稀罕:平日里江湖好汉来投奔或者过路的时候拜个码头是常事,然而此时正是这兵荒马乱的时节,谁会特意到阳山来!

    请进来一瞧,却有一个是他的旧相识:乃是在会宁县的同行,名叫解问东,原是围虎山的二当家。他带来的几个人却不是江湖人士。

    一番引荐见礼,冯海蛟才知道:和解问东一起来的是会宁一家豪强杨家的师爷毕轩盛和詹喆堃。

    他和杨景辉家素无来往,突然找解问东引荐来见,令他颇感意外。

    问起来意,毕轩盛也不隐瞒,当即将自家老爷已经接了熊督文诰,起来“反髡扶明”,和髡贼在会宁已经见过几仗。

    “……这位詹喆堃詹老爷其实并非敝东的师爷,而是从熊督那里来得。”毕轩盛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道。

    “敝人确系自熊督幕中来,”詹喆堃面白无须,看起来是个很清秀的中年文士,“此次前来,是特意拜会好汉,请好汉一起共赴国难,卫道除魔。”

    说着他从贴身衣物里拿出一道文书,冯海蛟接过一看,却是一道告身,上面盖了两广总督的大印,上面填有詹喆堃的名字――是个“赞画”,后面还有晓谕两广官吏军民人等,予其一切方便。

    冯海蛟别看自称好汉,“不怕官”,其实对当官的还是仰慕的。他过去见识过得最大的官儿也不过是个七品县令,现在却忽然出现了个总督身边的“赞画”,脑袋顿时就晕乎乎的,忙站起身来又要见礼。

    “冯英雄不必多礼,”詹喆堃道,“学生此次冒险前来,只是送一场大富贵给英雄。”

    “是,是,请老爷示下。”

    詹喆堃表示说,眼下髡贼祸乱广东,民不聊生,但是熊督已在广西调集大军,朝廷不日也要调派援兵。用不了几个月,官兵就要反攻广东。眼下熊督正在招募广东各路好汉起兵“反髡扶明”,一起共保大明江山,待到熊督收复广州,朝廷论功行赏,大家都得个官儿做,个个封妻荫子。

    大饼画得十分圆满,一时间也说得冯海蛟热血沸腾,然而詹喆堃的话音一落,一腔热血便冷了大半――眼下连饭都没得吃了,还说什么“举义兵”,光是维持这一百多号喽啰吃饭不造反,如今就快要让他贴老本了。

    “熊督的美意,小的心领了。”冯海蛟苦笑道,“只是眼下我坐困水寨,无粮无饷,便是有心要扶助大明,也没这个本事……”

    “粮饷算什么,”詹喆堃道,“这阳山县是大明王土,百姓都是大明的百姓,缴粮纳饷原是本份。只要你愿意举义旗,熊督可任命你为阳山左翼把总,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朝廷武官!”说着他从随身包袱里取出一张空白告身,“只要英雄点头,立刻填上名字,你就是朝廷武官了,熊督准你在阳山县内便宜行事!”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412节

第一百四十节 新鲜出炉的把总() 
毕轩盛见冯海蛟尤在懵懂,赶紧上来凑趣:“恭喜冯英雄了,你即成了朝廷武官,在这阳山县里便是官兵,筹几个粮饷又有何难?”

    这一句让冯海蛟精神一振:且不说有了官身光宗耀祖,就单说有这个名头,他便是名正言顺的“官兵”,可以在县里征粮征饷,哪个村子敢说个“不”字,便是“通匪”!屠灭了不但无罪,还有功劳。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飘飘然起来。然而转念再一想,这“阳山左翼把总”的名头虽然诱人,到底也只是一张告身而已。髡贼可不是好惹的,熊都督当年十万大军尚且被髡贼一路撵到了广西,何况自己只是阳山县里的小小的一股绿林好汉――这不是鸡蛋碰石头么?!

    詹喆堃见他脸色变幻不定,大约猜到了他在想什么,笑道:“冯英雄莫要担心。世人都说髡贼部伍精良,所战无不胜。实则不过是仗着枪炮犀利而已。若真有他们吹嘘的那么厉害,当初广宁又是怎么给官府所光复的?”

    他开始吹起自己是如何带领人马,先使人混入城内作为内应,说服了投降的官兵残部,然后里应外合,破了会宁县城。

    “……当场便击毙髡贼数百,还擒获了髡贼任命的伪县令及一干伪官伪吏,当众正法!”

    詹喆堃说得洋洋得意,的确,这是他率部从广西潜回广东之后的最大战果。归化民县主任和几个他认为重要的“伪官”的脑袋,已经被装在盛满石灰的木盒子里,星夜送回广西去了。詹喆堃想着趁热打铁,再下一城。

    然而他在会宁煽动杨家起来作乱,企图夺取石涧,进而攻占会宁县城的计划却因为髡军的及时抵达而破产了。杨举人的人马在石涧一战中损失大半。收队回去之后,杨举人全家都是如丧考妣,连着着詹喆堃也灰头土脸。

    好在石涧前后两战,杨家算是彻底和髡贼结了仇,就算想叛变都没机会了,只能铁了心“毁家报国”了。杨景辉回到庄子之后,立刻安排后续,一是将庄内浮财和家眷搬运到过去夺到的围虎山山寨里――那里地形险要,等闲攻不上来。又在庄内加高寨墙,铸造火炮,制造火药兵器,又强迫庄客、佃户丁壮二丁抽一当乡勇。严阵以待,准备澳洲人干到底。全庄上下一日三惊,个个都是夜不解衣,人人都准备着厮杀。

    然而黄超急于要感到连阳地区,没有派兵去围剿杨家庄。听闻探子说髡贼大军已经过境,原本惶惶不可终日的杨家上下终于又安心下来。

    不过杨景辉知道,危机尚未过去。现在髡贼没有理会自己,纯粹是因为连阳地区的瑶民叛乱,使得他们顾不上自己。一旦叛乱平定,髡贼是绝不可能放过扬家庄的。随着县城里的国民军实力增强和民兵体制的不断强化。扬家庄的活动余地已经被大幅度压缩,一部分过去臣服于自己的村落现在有了县里撑腰,自己也拉起了“民兵”。虽说要击败这些村子不是难事,但是他生怕引来县里的大举围剿。

    杨家庄虽有寨墙敌楼,又有火炮火铳,到底也不过是个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