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1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体都有,上刺刀!”他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三十四名士兵,连同他自己一起从腰间掏出三棱型的刺刀,用力套在步枪的枪口下方,目前临高本地产的钢铁还没法大量制造质量优良的短剑型刺刀,同时比起现在明军和建奴普遍使用的长矛以及形形色色的铠甲,短剑型刺刀无论是杀伤力还是长度都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伏波军的标准刺刀参考了18世纪的英军、法军,外形是套管式的三棱枪刺,刺刀长500毫米,即使是建奴的棉甲和明军的厚皮甲都可以轻易洞穿。

    伏波军士兵叶灿明从腰间的刺刀鞘中取出刺刀,将套管用力套在枪口下方,还左右晃了晃――套的很结实。左右的袍泽都在做同一个动作,望着一片刺刀的寒光,他不由得精神一振,一股杀气在阵中升腾而起,他有种预感,今天的刺刀不会白上,他的刺刀上一定会沾到敌人的鲜血。

    叶灿明是珍贵的“本地人”,前些年家乡遭灾,收成不好,不合家里有事又举了债,利滚利的被债主收了房子不算,连他妹子也要被拉去抵债。眼瞅着一家人就要家破人亡,一跺脚便带着全家逃亡去了临高。肇庆府地处山区,土地较之珠江流域贫瘠的多,当地人本来就有不少为口中食投军吃粮的远走他乡的――何况他还是为了躲债。

    广东攻略前,广东籍贯的兵员被当成了宝贝疙瘩,在经过一些培训后均匀地分散到各个战斗部队中,除了步兵的本领,他们普遍还要学一点战场救护,还发了一点药品、酒精、绷带之类的东西,即作为部队卫生员的助手,也方便将来打到基层去收买人心,澳洲人管这个叫“做群众工作”。

    前边跌跌撞撞的两个人正向他们跑来,叶灿明看得清楚,正是他们早晨派出的两个尖兵,一个跑在前边,一个一瘸一拐稍稍落后,不知道是伤了腿还是扭了脚,跑在前边的那个尖兵――应该是南直隶来的老李吧――反手扔出一颗手榴弹,轰地一声,对面的追兵躲闪不及,伤了好几个,其中有一个仰面躺在地上大声叫唤,叫的杀猪也似,应该伤的不轻,叶灿明暗赞这一手漂亮,不过,远处又是一声喊,密林深处突然涌出大批敌兵,向他们冲来。

    早在枪声一响,杨千总就知道坏事了,邵老三失手了!髡贼大队肯定已经知道前边有埋伏,好在髡贼还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现在冲出去还来得及――至少还能打他一个冷不防。

    “叔父,髡贼已有察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上吧!请叔父带好后队跟着小侄!”杨千总当机立断,大喝一声:“兄弟们,给我上!”说罢带着两百人,抬着那门宝贝虎蹲炮,冲出山林,炮手们把虎蹲炮架起来,杨蛟粗略瞄准了一番,便将火绳伸向炮捻。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80节

第一百零九节 埋伏(三)() 
“轰――”

    虎蹲炮的炮口喷出一股白色的浓烟,“当门子”――一枚石弹呼啸着飞了出去。

    这门虎蹲炮身长二尺、重量三十六斤,由熟铁制成,用火药七两,发射六钱重的铅弹十几枚,为了防止“子小而口大”,“散出无力”的蹩端,再用重三十两的大铅子或大石“慢慢筑入”炮口。射程换算成公制,大约有三百多米。它是杨千总最大的依仗。除了这门虎蹲炮,杨千总手里还有十来把火铳和几十副具弓箭,但这些东西如果不靠近在一百步内,没啥威力。

    虎蹲炮的运用多是在近距内发射霰弹来杀伤集团敌人,但是髡贼离这里差不多还有五百步多步(约三百米),发射出去的霰弹打不到这么远,所以这一炮只能靠打得最远的当门子来起杀伤效果了。

    叶灿明眼看着一块冒着白烟的石头在空中翻滚着朝着队伍方向砸了下来,一瞬间他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不管打了多少次仗,炮弹飞过来的瞬间依旧让他浑身发冷,一枚炮弹穿过队列,不用说被直接命中,只要被擦到,也是筋折骨断,最好的下场也是缺胳膊少腿。

    这枚石弹落在距离他十几米外的树丛中,轰隆一声,草叶泥土乱飞,炮弹在地面上又弹跳了一下,才不甘心地停下来

    成群的团丁乱轰轰地涌出树林,像污浊的洪水,他们有几个人顶盔贯甲,拿着制式的腰刀,也有几个是江湖跑马卖解的装扮,一身短打,但更多的人只是一身普通的粗布衣服,有的是临时缝的“胖袄”――一种简陋的棉铠,手持粗糙的刀剑和长矛,从伏波军的队列望过去,团丁们毫无章法,但显然,人很多。

    “七班、八班,成二列横队,面向敌军立正!”李刚生镇定地发出第二个口令。

    团丁们越冲越近,已经不足二百米了,可以看到,后边还有几个人用抬架抬着一具虎蹲炮,

    “七班消灭火炮!”

    七班立刻止住脚步,开枪射击。稀稀拉拉的枪声回荡在山坡上。

    这个距离上要命中一个快速移动中的炮组,一个班的火力密度明显不足。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抬炮的人有踉踉跄跄的倒下的,但是马上又有人过来接手,依旧朝着这边飞奔过来。

    “快,往树林子里跑!”杨蛟挥舞着短戟,缠绕着的火绳在嘶嘶的燃烧着,铅弹不断的掠过周围,打断树枝,打飞草木,间或便有个团勇哎呀一声的倒下。

    髡贼正在用鸟铳朝他开火,停下来就是寻死,唯有让髡贼看不到自己才有活命的机会。

    “妈x,跑得比兔子还快!”李生刚看到炮组不顾死活的跑路,不由的骂了一句。然而眼瞅着敌人逃进了树林里,再射击也没什么用处了。

    “七班停止射击!”他下达了下一个口令,“九班成一列横队,准备投弹!”九班的十个兵背起步枪,取出一枚黑火药手榴弹,成投弹预备姿势站在七,八班的后方,他们不参与射击,而是在投弹后作为白刃战的预备队,视情况加入战斗。

    “准备战斗!”李生刚喊道。

    等待的时间仿佛一个世纪那样漫长。杨蛟带着炮躲进了树林。悄悄的推进到距离伏波军大约三百步的地方。

    “快,装弹!”杨蛟压低了声音命令道,“当门子用铁弹!”

    几个炮手都是从肇庆一齐逃命来得,装填起来有模有样,很开就重新装好炮弹了。外面团丁嗷嗷乱叫,火铳的射击声此起彼伏。

    这么远有个屁用!杨蛟暗暗骂道――虽然他自己上阵的时候也经常不由自主的提前开炮。

    远处,髡贼已经在山坡上列好了队形,杨蛟自己动手瞄了半天,这才点炮。

    轰隆一声,李生刚看到小树林子里冒出一股白烟,暗叫不好。铅弹噼里啪如一阵暴雨一般打了过来,幸亏虎蹲炮的威力极小,霰弹射出之后弹丸分布很大,许多弹丸不知道飞到那里去了。

    最前边的七班有两个人被小铅弹打中,头破血流,立刻倒了下去。最具杀伤力的那枚大铁弹横穿过队列,当场就打死一个士兵。重重的落在队列后面的泥地上,翻滚了几下。

    整个队伍巍然不动,这是多少年来训练的成果。

    “七班,瞄准!”他发出下一个口令,十支步枪放平,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正蜂拥而来的团丁。

    慌张的团丁们开始射击,他们已经冲到了一百多米,团丁们拿着的的十枝火铳和十几张弓箭都射了出去,然而这个距离上无论是火铳还是弓箭都没什么准头,团丁们根本不懂瞄准和齐射,他们只是朝着大致的方向射击,火铳里填充的弹头也是千奇百怪,有铅弹,有铁砂,甚至还有小石子,不出意外地,所有火铳都射失了,只有一名伏波军被铅弹击中倒地,纷飞的羽箭在一百多米的距离上没什么力量,弓箭手们还在拉弓射箭,但只在第三轮射箭时,才有一枝羽箭射伤了一名士兵的大腿,而此时,火铳手们的装填甚至还没有完成,团丁们已经冲到了距离军阵不足一百米的地方。

    “七班注意,预备――放!”射击口令下达,十支米尼步枪喷出一股白烟,清脆的齐射声回荡在山间……

    制式步枪的威力,不是团丁们熟悉的火铳可以比拟的,第一轮齐射让团丁们冲锋的队伍猛然一滞,这个距离上,米尼步枪几乎弹无虚发,冲在最前边的团丁几乎被一扫而空,被当场打死的人是幸运的,最悲惨的那些被铅弹打中躯干或者四肢,却一时不会致命的重伤者,他们大声呻吟着,在地上翻滚蠕动着,一声声惨烈的嘶叫让团丁们的气势不由一挫,有些心思活泛的团丁开始放慢了步伐。只有十数个凶悍的团丁依然不减速地向军阵冲来。

    “八班瞄准,放!”面对再次冲来的敌人,李刚生的脸上露出一丝狞笑,“最勇猛的最先死”,他咬了咬牙,再次下达射击口令,由于两军距离已经不足五十米,这次齐射的效果比上次还要好,冲在最前边的团丁被成排地打死,其中穿戴明军盔甲的敌人占一半以上,这些肯定是团丁中最能打的几个人,接下来的肉搏,变得容易了很多,李刚生可以看到正前方一名被击中的团丁,他穿着整套的铠甲,一枚铅弹直接击碎了他的护心镜,让他的躯干上开了一个大口子,鲜血横流。

    接连的齐射让冲来的团丁们胆战心惊,最能打的一批人已经被打死了许多,还冲在前边的团丁开始犹豫而放慢了脚步,后边的团丁在杨千总的催促下闹哄哄地推攘着前边的人群,团丁们第一次陷入了混乱。

    “九班,手榴弹投掷,预备――投!”随着李刚生的口令,九班的士兵一起拉发手榴弹,投向二十多米外的团丁们。

    “轰,轰,轰!”压缩药柱形黑火药手榴弹爆炸的威力,丝毫不逊色于后世使用的现代手榴弹,比八路军当年使用的“边区造”的性能要好得多,团丁们立刻血肉横飞,这次投弹的打击效果,甚至超过了前两次齐射之和。

    “全体都有,冲锋!”李刚生下达了最后一个口令,他根本没有想再次装填,趁团丁们混乱不堪一举击溃才是王道。他指挥刀一扬,整个步兵排发出一声整齐的吼叫“杀!”,如同猛虎一般扑向惊慌失措的敌人,冲锋的道路上已是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横飞的血肉和残肢断臂,二十米的距离转瞬既至,刺刀刺入肉体的扑哧声和骨骼碎裂的咔嚓声,立刻响成一片。

    白刃格斗,是伏波军苦练多年的功夫,虽然有穿越者的科技金手指,但是,出于工艺水平和原材料等诸多原因,能够将白刃战彻底淘汰的单兵突击步枪,诸如m…16,ak…47,fn…fal之类的武器,临高还远远不能自行生产。在旧时空的历史上,就算是在二战和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交战各方都曾经有过大规模的白刃战记录,更不用说使用前装线膛步枪的伏波军了,而伏波军的敌手,无论是大明,建奴还是欧洲殖民者,无不以白刃战为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战斗手段,因此,伏波军在白刃战上下的功夫,是普通人所难以想象的。

    对于传统的长矛手训练来说,发力收力的技巧――是要代代相传概不示人的,而且就算是明军最精锐的家丁、亲兵,那也只不过是能做到五日一操或者十日一操,吃饱喝足。能熟练的掌握战阵的进退配合。离伏波军科学的训练和严格的条例要求还差着很远,按照总参的步兵训练大纲,每个步兵每天都要进行2小时的体能训练和1小时以上的白刃训练,比起后世正规军也许还略有不如,但比起这个时代的各路军队已经是吊打了。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81节

第一百一十节 埋伏(四)() 
“杀!”第一排的人流狠狠装撞在了一起,仅仅数息之间,第一批投入白刃战的团丁几乎被一扫而空,团丁们拿着的武器各式各样。大多数人只有一把腰刀,也有少数人拿着梭镖或者棍棒。

    多数团丁没经过什么训练,只是拿着刀大开大阖的挥砍――这种民间自的刀虽然仿制官刀,但是材料和制作都很粗糙,为了弥补材料的强度不足问题,铁匠往往会采用较为宽厚的刀身,重量和尺寸都较之普通的腰刀大。没有经过专门刀术训练的人是用不好的,往往一举刀就把自己的前门全开,直接被一刺刀了了账。

    确实有几个略同刀法的团丁,把腰刀舞成一团白光,然而,战争不是卖解,花哨的招式并没什么用处,“卖个破绽”,立刻就会有两,三把刺刀从不同的方向齐齐捅过来,立刻一身窿眼倒地毙命死去了。

    真正有用的是那些从经久战阵的明军溃兵,他们的刀法都是行伍中代代相传的实战技术,简单实用,什么“单刀破枪”之类,虽然名字不华丽,但是在有经验的士兵来说还是可以对抗刺刀的。然而这样的团勇人数不多,很快就被“重点照顾”,纷纷毙命。

    一名手持梭镖的团丁向伏波军士兵叶灿明狠狠捅来,梭镖是南方的叫法,其实就是齐眉短枪,这种武器一般以竹子或者木棍作为枪身,上边装一个铁制的枪头,枪头打造成剑型或者三棱型,虽然做工一般不如临高造的”标准矛“考究,但对于火器数量质量都比较缺乏的明军及地方武装来讲,梭镖是在白刃战中,对伏波军威胁最大的武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对于缺乏武器的tg,梭镖都是非常重要的白刃兵器,如果训练充分和士气高昂,在白刃战中甚至能够和装备刺刀的敌人打个来回。

    不过眼下,训练和士气这两样东西,对于些团丁们显然不大沾边,而且伏波军经过前期的剿匪和琼北治安战,对于梭镖的攻防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防左刺。”叶灿明默念着教官教给他的格斗技巧,教官当时讲:当敌人向我左方刺来时,应以左手向左前稍下挥枪(左、前、下各约一拳),同时右手向右前稍上猛摆枪托(约一拳),以两手的合力,用刺刀座左侧猛击敌枪,这时的姿势是:左臂微屈,枪口约与左大臂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