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1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来还是打仗能锻炼部队!李冬心想,在梧州的时候,不管训练多严格,部队上船之后的表现还是各种不靠谱,然而今天一整天仗打下来,他们反而变得从容镇定多了――像个军人了。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68节

第九十六节 战后总结() 
“这么样,饭都吃过了吗?”李冬笑了笑,问道。

    “报告中队长,饭都吃过了!”在场负责代理指挥的军士长报告道。

    李冬命令道:“现在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战后总结!”

    “是!”

    战后总结会是总参办法的《战斗条令》里规定的,只要战后无紧急任务,都要对今天的战斗进行全面总结,以班为单位进行,在连汇总成报告上报给营指。

    这种总结归纳的首先是战斗中的经验和教训,发掘部队作战和训练中的不足,其次是提高士兵的参与意识,培养有更多自主战斗意识的士兵。

    李冬在杨二东他们的火堆旁坐了下来。杨二东等人条件反射一般的站了起来。

    这不仅是他们的源自旧军队的习惯,即使在伏波军体系里,官兵之间的上下级差依然是被强调的绝对权威。

    “大家不要拘谨,都坐下来吧。”李冬摆手示意,“今天大伙打了一天,心得应该不少,都说说看吧。”

    罗茂是老兵出身,见李普惇等人一个个脸色忸怩不敢说话,笑了笑道:“我说一个吧,今天中队长你指挥的很精妙……”

    “这个就不用你总结了,”李冬笑着踢了他一脚,“拍马屁的话留着回去再说,说说自己的直接感受吧。”

    “要说最大的感受,那就是装备不行。”罗茂作为下士班长,用的南洋步枪,但是今天一整天长矛的窘迫表现他是看在眼里的。

    “要说长矛这东西,开阔地上拼刺打白刃战,的确不吃亏。可是在今天这种地形上,又是很多丘陵,又有好多树木,长矛不好用――还不如砍刀趁手。”

    这一说立刻引起了士兵们的共鸣:

    “过林子的时候总是被挂到。”

    “长途行军拿着觉得很累赘。”

    “特别是爬山过水的时候不好拿,步枪能背着走。”

    ……

    杨二东见大家说话踊跃,也想说说关于步枪的事情,但是他迟疑了下没开口。倒是李普惇支支吾吾道:

    “……我吧,也有个想法,就是这鸟铳――南洋步枪,能不能多给我们几支。这枪是真好用,可是现在就那么二十几条枪,打起来有时候干着急……”

    这么一说,大家的情绪也上来了,于为什么不给国民军装备步枪的问题,其实很多人心里早就有想法了。其实这些士兵,许多都在明军中当过兵,原来并不是很喜欢火器--原始火器威力弱,使用状态差,经常会出事故。所以对没有装备步枪这件事不是很感兴趣,觉得长矛还可靠些。但是一上战场,真刀真枪的打过仗,就立刻能体会到国民军装备的南洋步枪在作战性能上的优势。特别是每次步枪手的齐射,都能瞬间压倒敌人的进攻势头,破坏敌人的阵型。效果比起弓箭和长矛刺杀强太多了。特别是和米龙韬的部队协同作战的时候,伏波军的火力输出和战斗力都比他们强了几倍,让这些大头兵们暗暗羡慕――这才是打仗的样子!原本觉得可以避开火器这种危险的玩意,现在却觉得扛着长矛低人一等起来了。

    “……伏波军有步枪,这没说的,可是其他国民军也有枪啊――这徐岗的几百号人就我们没有!”

    “连黎蛮子都有群子枪,咱们比他们还不如!”

    ……

    杨二东见大家都在七嘴八舌的说这事,胆子也壮了起来,想了想也举手道:“为什么不给我配发火枪?要是有火枪的话,上午在江边的战斗,我都瞧见敌人了,可手里没有火枪,长矛又不能射,只能眼巴巴的瞧着敌人先射箭。要是有火枪就能先打掉敌人弓箭手,也不会有好几个兄弟中箭了。”

    “说得漂亮,给你枪会用吗?”旁边有士兵故意问问,大家都笑了起来。

    杨二东梗着脖子道:“当然会用!我给熊督……不,熊文灿当家丁的时候就用过,还练过好多次呢。”

    李冬有些惊讶了:“你会用南洋步枪?”

    “会!”杨二东有些骄傲,“我在熊文灿的家丁队里就学过,考核的时候五发三中靶。还在易师爷那里学过些髡澳洲步操呢。”

    “原来你还当过家丁!”

    “乖乖,是熊文灿的家丁!”

    “熊文灿不是明朝的大官吗?怎么会有澳洲的步枪呢?”

    李冬摆手制止了大家的讨论,说道:“大家的意见我知道了。我会向上级反映的。不过步枪这件事得慢慢来――元老院一时半会也拿不出这么多南洋步枪。我们部队才组建多久?全广东组建的国民军成千上万。元老院就算一个中队给20条枪,加起来也是成千上万。”

    接着大家又说了各种想法,在旧军队中,别说当兵的,就是中下级武将也很少在将帅面前讨论战役战术得失的――“方略”是督师的经略们考虑的事情。因而这种做法在让士兵们好奇之余,也引出了他们的讨论兴趣。从火枪问题,扯到随身的装备――不少士兵都觉得最好能有一领铠甲。

    “我们用的都是长矛,又没弓箭,被敌人一顿乱箭射过来,一下就有好几个人挂花。若是有一领铁甲、棉甲在身,就要好的多,至少不会中箭就死。”有出身战兵的士兵说道。

    “说得没错,上过阵的弟兄们都知道,老话三箭不如一刀。有铠甲护身,只要没中要害,战场上中个七八箭都能继续搏杀。现在光穿个制服,中一箭就是个半死。”

    关于铠甲的事情,李冬已经不止一次听士兵们抱怨过。他自己当过几年兵,也参加过不少战斗,从来不觉得铠甲有多重要。不过自己当兵的时候,部队人手一支步枪,并没有用长矛的。一旦进入战斗,远距离就能以旺盛的火力压制住敌人。相比之下,他们这些国民军不得不在没有充分压制敌人的情况下直接去冲击敌阵,被弓箭之类的武器杀伤就在所难免了。

    然而他并不反驳或者解释,而是任由士兵们自由发挥的说他们的看法。大多数讨论完全是没有价值的,但是李冬是过来人,知道士兵的总结就是从一堆乱七八糟的只言片语里中淘出金子来。罗茂也不多说话,拿着个笔记本、铅笔不时记上几笔,又评说上几句。

    总结会召开的时候,在徐家祠堂里,一场军事会议正在召开。

    参与者,除了米龙韬,还有朱四和刚刚抵达不久的支队指挥官李生刚中尉。

    李生刚和米龙韬是教导队的同期,都是这次广东攻略中被突击提拔起来的军官。他们多是在部队服役时间长的老兵,当过军士,不论打仗还是带部队都有经验。

    李生刚的部队原本是要派往连州的,但是从三水出发之后不久,就接到命令:“有情报显示敌人将在封川、郁南两县境内有大行动,即刻中止原任务,前往郁南县待命。”

    类似的命令,也由通信兵从封川县传达过来。显然司令部得到了某些重要情报。

    “同志们,”米龙韬在在场军官中资格最老,因此临时担任混合部队的前敌指挥官,“华南军前指的命令你们也都看到了。有情报说敌人将在郁南县展开一次大的作战行动,准备一举夺下郁南县城。为此,前指已命令郁南县警备队做好战斗准备,固守县城和周边重要据点,我们作为机动兵力,设法兜捕消灭这股敌人。”

    会场上立刻起了一阵骚动。自从瑶乱开始,瑶区周边的县城已有多处陷落,但是,这些县城基本都是刚刚归附元老院不久,官兵战意不坚,所以轻易就陷落了。但是这郁南县却是西江沿岸的县城,是西江航道通畅的重要保障,属于重点守卫的交通线沿岸支撑点。这些县城每个都配有至少一个国民军中队的守军,配备有若干归化民干部组成的工作队,弹药粮食充足,最近因为形势紧张,又进行了第二次紧急增援,一批新的补充中队被优先补充到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沿岸各县。郁南县也得到了一个补充中队。

    虽然该县没有伏波军作为核心,但是两个国民军中队的兵力也足够自保了。江面上巡逻舰队川流不息,随时可以把上下游的部队调来增援。

    这种态势之下,根本就是乌合之众的土匪居然想围攻郁南县县城?这也太自不量力了吧?

    李生刚咳嗽了一声:“我觉得这个情报有疑点。郁南县上游是我们在西江的最大据点之一的封川县,不但屯驻重兵,还有海军内河舰队驻守,随时可以顺流而下增援。留给敌人攻城的时间并不多。就算敌人拿下郁南县城,也无法长期固守,更做不到断绝西江航道。”

    “是的,我也这么看,”米龙韬说,“不过指挥部说情报是可靠的。那么他们的动机也许是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朱四不解的问道。

    “也就是说他们的真正目标并不是在郁南县,而是另有所图?”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69节

第九十七节 首长到来() 
在座的军官们都沉默了,声东击西容易理解,眼下他们可以推断出敌人要“声”的东是郁南县城,那么这个“西”又是哪里呢?

    从地图上看,一条西江上仅县城和重要的设防节点就有十几座。每个节点至少都有一个中队的国民军防守――这些国民军都是第一批动员的,和后面紧急补充的第二批次动员的国民军不论从装备还是训练度上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哪一个都不好啃,不集中起五六倍守军的力量,配备相当数量的火器是不可能拿下这些节点的。

    伏波军在西江上执行的分片包干的制度,一定区域内,某处被围攻或者有大股敌人聚集的消息,就由附本区的各个据点出兵作战。其他区域的部队除非有指挥部调动,否则一般不加入战斗。

    所以,如果敌人声东的目标是郁南县,那么其真实目标,应该就是以郁南县为中心的上下游各据点。

    这些据点里,封川县是最有诱惑力的目标。这里是往贺江去的交通节点,联勤在这里设与有兵站和医院,有大量的物资囤积。但是这里显然是硬骨头,别说乌合瓦聚起来的土匪,就是正儿八经的大明官军来打也讨不了好。

    若是郁南县下游的各县,最有价值的便是肇庆,不过肇庆比之封川,作为粤西前指,第一旅旅部所在地,是更硬的骨头了。

    “敌人既然要集中兵力大搞,还要搞‘声东击西’的计策,显然不会以攻下一个小据点或者一座不知名的县城为目的。而且他们的策略是煽动土匪--郁南县不过是吸引土匪卖命的一个诱饵。”米龙韬说出了自己的推论。

    “长官所言极是!”朱四赶紧附和。

    李生刚也没有表示反对意见,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开场白”里正确的废话。他微微点了点头。

    “但是以土匪的军事素质和行动能力来说,这个要点即不可能是肇庆,也不会封川,”米龙韬说,“我个人推测,最有可能是地方是梧州!”

    梧州这个词一说出来,朱四立刻就打了个冷战。

    梧州地处最前沿,与退守广西的明军近在咫尺,一旦守军被土匪调动起来,内部空虚,明军集结重兵来一次反攻不是不可能的――而且熊文灿现在也亟须一次大捷:收复梧州总比收复郁南县来得响亮。

    “这么说,我们中队应该尽快回防梧州……”朱四对这愈来愈凶险的局面有些隐隐的恐惧。在这里,梧州集成中队经常要独立在野战条件下行动,这对他来说压力太大――经常有“力有未逮”的感觉。

    回到梧州,有钱多这个主心骨在,他不用负什么责任。他压根不信明军能拿下梧州――梧州是粤西的第一大城,不但城里有钱多这个连队,城外朱全兴率领的一个营的伏波军虽然不知道具体位置,但是肯定距梧州不远,虽说地处前线,安全系数反而是很高的。

    “照我看,郁南县并不仅仅是‘声东’这么简单,很可能是被真正的围攻。”李生刚开口了,他和米龙韬不同,表情十分严肃,基本不与人闲谈,颇有威势,“明军的算盘很可能是用土匪当炮灰,吸引我们的兵力――毕竟郁南县的压力愈大,前指从梧州等地抽调兵力增援的可能性就愈大,所以敌人一定会拿出相当的力量来攻打郁南县。我们面对的压力一点都不会小。暂时还不宜分兵。”

    米龙韬表示同意。

    朱四无言以对,只好表示“坚决服从分配”。

    会议决定,全军第二天返回封川,梧州中队留一半兵力暂驻徐岗几天,负责编练当地民兵。缴获的火器和武器也留了一部分给当地――这个光荣又麻烦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李冬的头上。

    “徐岗是这一带较大的村落,丁口众多,现在又涌入了很多避难的外地百姓。你要借这个机会把民兵建立起来――现在这里只有徐家的团丁,不行。”

    朱四心领神会,首长是最忌讳宗族势力的。眼下徐家是维持社会安定的力量,还要充分的利用,但是“徐徐图之”的事情可以做起来了。自然,这事做起来并不容易,好在已经决定由李冬留下,自己了得轻松。

    第二天,在徐岗留下李冬指挥的梧州中队的右路支队的五十名士兵和各种火器之后,其余队伍离开徐岗,返回封川县。

    “这里明明是郁南县的地方,为什么要我们驻守在这里?”望着船队渐渐远去而消散的黑烟,罗茂忍不住发牢骚了。

    李冬也想不明白,他说道:“别发牢骚了,这是命令。叫你驻守你就驻守。走,先去检查防务。”

    米龙韬的船只刚一靠岸,留守此地的副连长就给他带来了一个震惊的消息。

    北炜来封川了!

    封川县这个地方有元老并不稀罕,联勤、海军、侦察总局、情报局……川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