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临高启明- 第1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什么?”午木来了兴趣。

    “那我没见过的女性和练过武的可疑男性,是一起进入体育馆的。我们排练结束以后这三人又一起去了某个训练馆,什么时候离去的不清楚,我在排练结束后单独留下来的话太扎眼了,当时也不方便用那里的公共电话打给你们。我本来想让警备营士兵王七索直接回营带部队来,后来想还是先摸清情况放长线比较好。”――东方恪语速极快但内容条理清晰,午木不禁对这名从未显山露水的酱油元老啧啧称奇。

    “好吧,这么说他们本不是来看你们排练的,而是恰好碰上了?”

    “午主任,您觉得重点是他们来看排练还是来搞锻炼?”东方恪语调提高了。

    “哦。你是说……”

    “很显然,那可疑男性颇有几分能耐,我虽然没看清具体长相,不过显然那名女归化民跟得是寸步不离。呵呵。”东方咧开嘴笑着说。

    “好的我记下了,麻烦您在这份录音记录上签个字。”

    “嗯,可以。我想我应该尽到元老院成员的义务了,没什么事我先走了。”

    “感谢您的及时通报。今天的谈话内容您肯定明白保密需求。抱歉不方便送您了,您先回去休息吧。”

    “不用。再见,午主任。”

    东方恪离开办公室后,午木拿起了电话:“我要调阅体育馆昨天全天的监视报告材料。对,全部。”

    他放下了电话,考虑了几分钟,又拿起了电话,要通了机要室:“派一个速记员过来,马上。”

    临高警备司令部办公室里,李亚阳狐疑地看着来人:一名他刚刚才认识的元老――艺术团副总监东方恪。

    这位东方元老十分钟前紧急登记要见他。按理说,身为临高的最高警备长官,他的时间可宝贵的很,特别搞了这个文化祭,警卫压力陡然增加。和他没有业务关系的元老要见他得事先登记约定时间。不过这位东方元老对秘书说得事态很严重一样,李亚阳谨慎起见,还是决定见一见再说。

    李亚阳自从女仆革命之后,就一直坐在警备营营长的位置上,随着临高城市的扩大,他又成了临高警备司令部的司令,虽然论官衔只是区区的中校,但却是元老军官中最接近权力核心之人。

    当初牢记了爷爷当年说过得“党指挥枪”,“服从命令听指挥”,让女仆革命时候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李亚阳在第一次路线斗争中没有翻船,因而之后他虽然一直没有升迁,掌握的权力却一天比一天大。从简单的保护百仞城,维护临高地方治安,到现在负责元老院的出入警卫。

    如果说李亚阳当初的举动只是记住了爷爷说过得话,那么现在他已经多少了解了政治的奥秘。每次想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总是暗暗庆幸自己没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不然,自己现在不是在越南就是台湾当农委会的巡视员呢。

    这样的经历使得他面对每位元老都十分慎重。不过,听完了东方恪的请求,他不禁有点怀疑来者是不是精神有问题,特别是他的一头长发和飘逸的丝绸衬衣,加深了他的怀疑。

    “东方同志,您请求加强文化祭的安保,有确切理由吗?”他问道。

    “有,但我很难简单解释清楚。您兵力吃紧我理解,不用太多人,派两名战士携带武器跟随那借调过来当乐手的王七索就好了,或者让王七索本人直接带武器参加排练。”

    “您得清楚。你这样来找我本身就是不合适的――与程序不合。临高的警备配置状况是元老院的最高机密,即使调动一个班的兵力也要办公厅下达命令,”李亚阳说,“再说武器纪律是很严格的。你要求让王七索穿便衣携带枪支在a类场合执勤。这是很严肃的事情。你的请求我做不了主,要报告执委会请示。”

    所谓a类场合,即有多名元老出现的场合,警戒层次是最高的。

    “好吧,请您抓紧时间,不管您去找谁请示,请尽快吧。我还有事,先告辞了。”碰了钉子的东方恪也没有多说,起身拉门离去。

    李亚阳无语地站起来,目送长发文艺男离开,他犹豫了一下,拿起了电话机:“接政治保卫局,午主任!”

    监视处q12向刘富卿例行报告。

    秘密

    被监视对象在今天0700离开了宿舍,在食堂吃过早饭之后她离开了宿舍区。她按照经12支7路-经12路路线,抵达公交临高警察局站,坐上了0740的3路公共马车。

    遵照您的指示,我们的监视员没有尾随上车,根据前阶段她的行动轨迹,我们知道她应该在公交体育馆站下车。为此,我们事先在该站事先布置了一组监视员。

    为了防止她在中途下车,我们在沿途所有车站都临时安排了嘱托。

    监视对象于0803在体育馆站下了车。因事先已知监视对象受过专门训练,我决定不派遣监视员进入体育馆的排练现场。文理学院的摄影社当天正在场馆内活动,因此我指示林爱理带领她的摄影社负责监控监视对象。根据林爱理写来的监视报告,监视对象与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进行了会面。林爱理拍摄了他们的照片,其中一名女子经辨认,系东门市派出所警员国家警察高级协理员练霓裳。男子正在辨识中,从外观特征看是一名土著。

    监视对象与他们共同观摩了民乐团的彩排,随后监视对象参加了彩排,期间她接触过的人附表在后。

    另附上一**爱理画的平面图,图中指明了监视对象在场馆里哪些地方进行了逗留。监视对象在1830分从工作人员平时使用的太平门离开了体育馆。

    有意思,刘富卿想,对李咏熏周边人的监视一直没什么重大突破,但是今天这个发现实在让人感到意外:另外一个警察,还有一个土著!

    他隐隐约约有了预感:这里大有文章。

    刘富卿打开了文件里的照片袋。抽出了里面的黑白照片。

    首长的新玩具真棒!刘富卿从不流露出归化民常有的对元老们五体投地的钦佩之情,但是心里总是暗暗佩服他们的智慧,感到自己还有所有的人,在元老们面前都太渺小了。“智多近妖”这话放在元老们身上大约是再合适不过了。而这新出来的照相机就是元老难以名状的智慧产物的其中之一。

    刘富卿是在大明体制内混过的资深吏员,深知身份确认的重要性。有了照相术这个东西,和大宋做对的都没活路了:这活生生的照片可不是看谁都像,看谁都不像的画影图形,只要衙门所到之处,这照片一帖,任你乔装改扮也难逃。冒用路引、户籍之类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未完待续。。

三百九十二节 捞出大鱼() 
黑白照片上,一男二女的面孔都照得很清楚,左亚美还做出了一个剪刀手的动作,笑容堪称“魅惑”。n∈刘富卿看不大惯元老们喜欢的这种“调调”,不过这不是重点,监视左亚美原本是漫天撒网,没指望捞到什么,没想到这网里居然有鱼!

    下面就得看看这鱼有多大了。刘富卿凝视着正中的土著男子:看模样应该是某个有钱人家的少爷。虽然黑白照片看不出他衣服的眼色,但是从大致的质地、花样、手中的扇子,都可以肯定他来本地不久――这些都是时新的“苏样”。

    所谓“苏样”就是苏州款式。在当时这是流行款式的代名词。17世纪大明的时尚中心有两个:一个是北京,一个便是苏州了。所以对外情报局每隔半年就会将两地的最新流行趋势以图文和实物的形式汇报到临高来。

    搜集这些信息并不是商业部门的需求,虽然这些信息对他们研究如何研发新产品也有相当的帮助,但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对外情报局的外派情报员以令人信服的掩护,其次便是政治保卫局用以判断可疑人员的来源地和来临高的大致时间段。

    看这青年的样子,应该是新来临高不久。如果是临高本地的富家少爷,即使服饰没有改成“宋款”,保持大明装束,也不会穿这样的“苏样”衣服。

    刘富卿正在思量着要不要查询一下这青年的材料,他的助手敲门进来了:“一级指挥员,午主任找您。”

    刘富卿赶紧整理了下衣服。莫非午主任要讯问太阳伞专案的进展?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暗暗紧张:到现在要说进展只有这么一张不知道有没有用的照片。

    虽然午首长说“不限时间”,但是领导的耐心是有限的。

    午木没有多废话。直接交给他一个文件袋,嘱咐道:“这里有份新得材料。你拿回去研究一下。”

    “是的,地区指挥。”刘富卿暗暗疑惑,什么新材料?

    “新线索和文化祭有关系。”午木看了看窗外,“总得来说,没什么油水。不过文化祭上元老很多,你要用心查一查,不要出纰漏。”

    “明白了,首长。”刘富卿心里一跳:又是一个牵扯到文化祭的线索!莫非就是那个可疑的富家子?

    他回到办公室立刻拆开了文件袋。材料印证了他的猜测,不过。这里面又多了线索:和练霓裳、左亚美一起来到体育馆的富家少爷有武功在身!

    一个富家少爷,却又有武艺在身,还和元老院的警察系统的女人亲密来往――在刘富卿看来这简直就是“勾勾搭搭”。事情本身已经非常可疑了。

    他马上叫来助手,将照片交给他:“立刻查清此人的身份,我要他的全部资料和最近的活动情况!查明下落之后24小时监视!”

    “是的,一级指挥员。”

    “还有这个练霓裳,你去通知总务九课,说我们要对她展开24小时监视。”

    刘富卿下达完命令之后,又问秘书:“柯云那里有没有新得消息?”柯云负责直接监控李永薰本人。回答是:“暂时没有新得情况”。

    刘富卿原以为需要24小时之后才会有新得消息传来。查询一个人的身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到档案部门查询,走访海关、派出所……没想到还不到一个小时,助手就已经回来了。手中拿着厚厚的一个文件袋。

    “怎么?”刘富卿吃了一惊,“此人有案情?”

    助手把文件袋放在他的桌子上:“这个人叫卓一凡。侦察员杨草正在办他的案子。”

    百仞城,元老宿舍区。

    夕阳渐渐沉了下去,时钟指向了七点。

    这座d日之后不久兴建的预制板房住宅区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大多数宿舍已经被拆除。材料挪作他用。只有少数几栋依然有元老住着的宿舍房还留着,显得孤零零的。

    因为这里还处于办公厅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照旧有门岗和道路照明,院子里也定期打扫清理。虽然看上去有些冷清,但并不荒芜破败。

    冈本和南宫浩漫步在这被人遗忘的宿舍区里,回想起当年的峥嵘岁月,不免有些感慨。

    “我觉得这地方有点阴恻恻的。”南宫浩东张西望,“原本多热闹的地方……”

    “是啊,你看这里原本是女元老的宿舍区吧,”冈本指着一片空荡荡的地基,“天气热不关窗,几个大洋马就穿个胸罩裤衩晃来晃去的,还是丁字裤……真带劲……”说着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

    南宫浩没有接他的话茬,他只记得当初修路的日子,回到宿舍里那真是连话都累得送不出来了,洗澡都要鼓足勇气。

    冈本停住了脚步:“就是这里了,这栋宿舍里已经没人住了,就他还在,理由是上班近不怕睡过头……不过我觉得他真的只是喜欢一个人呆着。”

    冈本对身边的南宫浩说着艺术团组建前请东方恪吃饭的那次经历,现在二人就站在东方宿舍门外。

    这天早些时候民乐合奏《临高喜讯到黎寨》终于彩排成功,东方副总监一反常态,说要请同仁们吃饭庆功,但东门市酒楼太吵而且菜色单调,南海农庄则太远,考虑到人数不多,就决定在住处亲自下厨招待。

    “柳水心说她晚点到,格子裙那边排练有点困难,我们先上去吧。”南宫浩道,他平素也不常和人交往,去元老家里吃饭倒是头一次。

    两人推门进去,恰巧撞见两名穿着制服的归化民职工从东方的房间门里出来,为首的一人立马开腔招呼道:

    “首长们好,二位来得正好,小店刚刚把东方首长订的干邑送到!祝您用餐愉快!”,说罢右臂屈起,行了个很标准的绅士礼,这才离去。

    “哟呵,这个东方倒是很大方么!我听说这批白兰地是上个月刚从果阿方面运过来的呢!”劳累了好几天的冈本露出兴奋的表情。二人走进这略显局促的元老宿舍,那台古钢琴已经搬到艺术团排练厅去了,换成了一台简陋的小电子琴,因此东方恪的客厅里终于塞下了一张标准的餐桌,桌上摆着时鲜水果以及一个刚刚送到的小号木酒桶,但却不见屋子主人的身影。

    “你们时间掌握真准啊!羊排还有5分钟好!”东方恪的声音从隔壁的厨房传出。

    宿舍里原本是没有厨房的,东方恪私下占用了隔壁的房间,自己动手改造成了厨房。各种厨具餐具是他慢慢或者订做或者购买战利品攒起来的,里面倒是一应俱全,除了炉子是烧煤球的,火力不太够之外,一切都很圆满。

    两位客人循声走进厨房,一股热浪和香味扑面而来。

    烤箱散发着混合了带着迷迭香等香料独特味道的烤肉香气,灶上的罗宋汤也冒出了咕嘟咕嘟的气泡,长发扎在耳后的东方恪左手颠起一铸铁炒锅,右手拿一个小瓶子,正往锅里撒着什么。

    “菜单:迷迭香烤羊排,罗宋汤,嫩煎三文鱼、玉米沙拉,因为时间有限,蛋糕来不及做了,甜点只有曲奇了,你们俩先去外头坐着吧,酒刚送到,杯子在音响旁边橱柜里,自己去倒。”东方头也不回地说。

    “咱们这里有三文鱼?”南宫浩疑惑道,“不是上次就有元老提出要办公厅供应,办公厅说这东西是大西洋特产……”

    “三文鱼是大西洋鲑,这里当然没有。不过亚洲有太平洋鲑。这是老黄从东北弄来得,俗称大马哈鱼。鱼不怎么值钱,冰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