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杨氏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杨氏天下-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仅仅用一个简单的蒸馏原理的运用做出的蒸馏酒,在这三国就是了不得的事情。看来,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把酒的事情交给杨安处理,卖也好,吃也罢,他都不管了。

    “伯平兄,近来可好?”

    杨岳有段时间没见高顺了。

    “有劳子山兄挂怀,顺一切安好”高顺接着说道“子山兄闭门著书的时候,县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恶贯满盈的王霸,被一个名叫关羽关长生的英雄给杀了,可惜的是关英雄在逃亡的路上被人用蒙汉药给麻翻了。现在已被押入大牢,准备秋后处斩!”然后又将关羽为何杀王霸,又如何杀了王霸的故事说了一遍。

    “关羽关长生”这五个字一出现,杨岳就愣住了,这不就是后世的武圣关公吗?

    三国演义上有这么一小段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

    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

    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

    如果是这样,那么关羽应该早在一两年前就杀了人,逃亡江湖了。这关羽关长生,难道只是一个和武圣关羽同名同姓的人?杨岳有些疑惑。但又记得三国演义上还写得有这么一句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但是,刘备是161年出生,到到184年,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时,刘备也才23岁。“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的说法就有些夸大刘备的年纪了。

    所以,为了故事情节的精彩三国演义里有的说法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但是也没有什么书上有关羽被逮捕处斩的记录,难道是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到来,使这三国产生了蝴蝶效应,这关羽的命运也被改变了。如果是这样,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武圣关羽因自己的穿越,只是刚刚出场,还没来得及威镇华夏,就让人给“咔嚓”了,事情可就大条了。

    甭管他是不是武圣关羽,敢杀恶霸王霸的就是条英雄好汉!得想办法把他救出来,总不能让义士死得这么憋屈,让天下英雄好汉心寒眸酸。

    杨岳拉着高顺一起,纵马往县城飞奔而去,他得赶紧赶到县城保证关羽的安全,万一他们不等到秋后,直接在牢里动手,关羽就完了!以他弘农杨氏子弟的身份,在这解良县牢里要保住关羽的性命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三国,有个好的出身就是不一样,杨岳把自己是弘农杨氏子第当朝太尉杨赐侄子的身份一亮出来,县令马上同意了杨岳和高顺到牢里去见关羽的要求。心想,虽然自己的后台也够硬,但自己仅仅是他可有可无的小兵而已,是随时可以被放弃的。而弘农杨氏这等庞然大物自己可惹不起。他们神仙打架,他这等凡人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见到关羽的瞬间,没来由的,杨岳就确认,这一定就是后世的武圣关羽关云长。

    粗大的精钢铁链结结实实的把关羽绑在一根大柱子上,关羽披头散发,全身上下血迹斑斑。但却怎么也盖不住他一身的英雄气。

    “混账!把关义士给我放了!”

    杨岳大怒,宁折不弯的关公武圣人竟然被这些小卒所折辱,真是虎落平原被犬欺啊!

    狱卒还在犹犹豫豫,高顺一脚踹过去,一把钥匙抓到手上,上前把绑住关羽的锁链解开,扶他坐在地上。

    精疲力尽的关羽向高顺投去感激的目光,说了声谢谢。

    站起身来对杨岳行了一礼说道“杨公子前番替关羽报了父母兄长之仇,现在又担着干系到监牢里来看望关羽,关羽何德何能竟得公子如此厚爱!”

    “关义士为民除害!实乃我解良县的大英雄!岳能有幸认知关义士,实是岳的福份”杨岳郑重的向关羽行了一礼。说道“高义士且放宽心,在这里委屈一些时日,杨岳这就去洛阳找杨赐叔父,禀明这解良县发生的一切,不让小人当道,义士蒙羞!还关义士一个清白之身。”

    告别关羽,杨岳回家向杨威辞别,和高顺一起踏上了去洛阳征途。

第十章 剽窃古诗() 
洛阳,杨府。

    “岳儿莫急,明日早朝,我会向圣上禀明,侯览义子杀人害命,解良县令包庇罪恶之事。”

    不知怎么,杨岳在解良县灭山贼,封金入库的事情也传到了洛阳,人人见了杨赐都称赞他有个为民除害又奉公守法的好侄子。很多人都知道杀山贼容易,封金入库,分文不取难。杨赐对这个亲侄子十分满意,不仅给自己脸上增光,还是过有奇遇的人,从小就被仙子带去学艺,这天下这等奇缘能有多少,他却遇上了,说明了他是个有大气运的人,这是杨家的一大幸事啊,人才对哪个家族来说都不会嫌多,家族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每出现一个人才都会大力培养,这样才能使得一个家族一直繁荣昌盛下去。很明显,杨赐把杨岳当成了一个了家族里需要重点培养的人才来对待,这等小事也要拿到朝堂上去说,一来可以打击一下那些阉竖的嚣张气焰,二来也可以为杨岳扬名。

    实力和运气是一个人能成事的关键,有实力没运气,没有个施展你才华的平台,就算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最终也只能空怀报国之志而已。有运气没实力,那更是可悲,机会大把大把的来,你就是抓不到。别人鄙视你烂泥扶不上墙不说,眼睁睁的看着他人去成功,自己有那么多的机会却抓不住,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啊!运气虚无飘渺,可遇不可求,实力却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得,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才是根本啊!杨赐心里不禁感慨。

    “多谢伯父相助!”

    杨岳大喜,看着这位温文儒雅七十多岁的老人,身居高位的他不怒自威,杨岳却备感亲切。

    “岳儿久随其师在山中学艺,不知世俗之事,幸得伯平相助,方得无恙,老朽在此谢过伯平了。”

    杨赐向高顺行了一礼。阅人无数的他,看人的能力远不是现在的杨岳能比。高顺是大才,杨岳是从书上看来的。杨赐仅仅观察了一会儿功夫,就知道高顺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对杨岳看人的眼光不免又多了几分赞赏,就顺便帮他一把,替他拉拢一下高顺。

    “杨公折杀小人了!顺与子山兄一见如故,早已引为知交。且顺这条命是杨公子捡回来的,子山兄文韬武略博学多才,顺随子山兄左右,受益良多,哪有相助之说,杨公过誉了!”

    高顺诚惶诚恐,连忙让过杨赐的礼,又赶紧给杨赐回了一个大礼。当朝太尉的礼,他一个平头百姓可受不起!

    “伯平不必多礼!”杨赐扶起高顺,说道“初次见面,也没什么礼物,听岳儿说你是个使枪行家,还常常缠着你教他枪法。这杆枪是圣上去年赏赐给老朽的,老朽年迈用不上了,就送给伯平做个纪念吧。”

    “长者赐,不敢辞!顺拜谢杨公!”

    高顺受宠若惊,恭恭敬敬的接下那杆长枪。看了身边的杨岳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接过这杆枪之后,他高顺的一生就要追随于他眼前的这个人了。

    追随杨岳,百死不悔。这不是感激,是他高顺心里的承诺。

    杨岳不知道的是,杨赐已经替他把高顺搞定了,还傻乎乎的向高顺道喜。杨赐也不点破,高顺眼中闪过的坚定,他已捕捉到了,知道高顺已下定了决心追随杨岳了。心里也为杨岳能有这么一个大才相助高兴,转身对杨彪说到“彪儿,带伯平和岳儿到洛阳城去转一转,看一看,欣赏一下洛阳的风情。”

    逛了半天,杨彪带杨岳高顺两人到洛阳著名的来福酒楼喝酒。

    说到杨彪,这个人可不简单。

    杨彪,公元142年生,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杨修之父,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

    最初被举为孝廉,州里推举其为茂才,公府征辟,都不应命。

    在熹平年间,杨彪因博学多闻而被公车征为议郎,任内与马日磾、蔡邕、卢植、韩说等共同续写东观汉记。后来迁任侍中,转为京兆尹。

    去年,公元179年,杨彪得到了黄门令王甫之前唆使宾客勒索敲诈郡国的财物共计七千馀万的证据,并把此事告知司隶校尉阳球。阳球早就对王甫恨之入骨,于是迅速把此事上奏灵帝,并逮捕诛杀了王甫及其党羽。大家都因此欢呼雀跃、拍手称快。公元185年,杨赐去世,杨彪世袭父亲临晋侯的爵位。公元190年,关东义军起兵,董卓在惧怕之下意图迁都长安,杨彪与太尉黄琬据理力争,因而被罢免。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想要让杨彪出任太尉,先让使者告诉杨彪。杨彪说“我杨彪担任过汉朝的三公,遭到乱世而不能对国家有所补益,现在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再去新朝任职。”因而坚决推辞。公元225年,杨彪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总之,历史上杨彪这个人,出身名门,一直身居高位,德高望重,是个刚直的人,而且还是一对汉室死忠的人。

    来福酒楼高三层。杨岳三人坐在三楼一个靠窗的位置上,点了几个菜,一壶浊酒。

    凭窗眺望,杨岳感慨万千。到这三国有段时间了,运气不错,遇到了高顺,遇到了杨威,遇到了杨赐杨彪父子,每个人都对他很好。还遇到了关羽,这个威震华夏,名传后世的武圣人。

    正是牡丹花开的季节,洛阳城里的牡丹品种各呈娇态,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城内居民蜂拥往观,看花的人摩肩接踵,万人空巷。杨岳想起司马光写的洛阳看花,于是便念了出来。

    洛阳春日最繁花,

    红绿荫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

    人将锦绣学群花。

    刚一念完,坐在另一个桌子上喝酒的人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拍手一笑,高声说道“好诗!”

第十一章 名臣钟繇() 
杨岳回头一看,见一年近三十的儒生在鼓掌而笑,此人身高一米八左右,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先生过誉了!”杨岳向他行了个礼,本想说写得不好,先生过誉了,但一想到这是司马光写的好诗,硬生生的把“写得不好”这四个字给憋了回去。剽窃别人的诗,还要贬低别人的诗,实在是不地道。

    “相逢即是有緣,杨岳斗胆请先生过来和我们喝一碗薄酒,不知先生可否赏脸。”

    “得蒙阁下相邀,在下荣幸之至”

    儒生也不矫情,欣然接受杨岳的邀请。

    “在下杨岳杨子山”杨岳向儒生一一介绍到“这位是在下的兄长,杨彪杨文先,这位是在下的好友高顺高伯平。”

    杨彪高顺向他拱手行礼“见过先生”

    “钟繇钟元常,见过诸位高贤!”儒生给杨岳三人行了一礼。

    又对杨彪行了个礼说到“在下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杨大人在此,失礼!失礼!”

    “先生说笑了,能与先生相遇,杨某不甚荣幸,今天我们没有官民之分,只有朋友之情。”杨彪说着举起酒碗对大家说道“来,让我们喝了这一碗。”

    几人话语投机,相见恨晚。

    钟繇钟元常,这是杨岳除了杨赐杨彪父子以外,见到的又一个三国名臣。

    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钟皓曾孙,钟毓、钟会之父。东汉末年被举为孝廉,曹操执政的时候,担任侍中、司隶校尉,镇守长安。曹丕称帝之后,担任廷尉,被封为崇高乡侯。明帝即位后,升迁为太傅,人称“钟太傅”。

    钟繇擅长书法,积众家之所长,自成一家,尤其隶书和楷书写得最好,有人评价他的书法“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钟繇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钟繇的小时候长相不凡,聪明过人,他曾经与其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一个被水淹的厄远,请小心行走。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钟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钟繇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了,感到钟繇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便加倍悉心培养,钟繇也不负厚望,刻苦用功,结果长大以后便先被当时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

    钟繇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他对曹操统一北方起到了重要作用,马腾、韩遂等人雄据关中时,曹操便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之职持节监督关中诸雄,镇守长安。官渡之战时,钟繇说服马腾、韩遂相助曹操,进攻并州高干,郭援。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钟繇又及时送一千余匹马给曹军,为曹操大破袁军立下汗马功劳。

    这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能文能武,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如此大牛,却和自己坐在一起喝酒,杨岳心里美滋滋的。想他穿越之前,只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打拼的人,一直有颗卑微的心。穿越到了这三国之后,突然就有了家世,有了名声,也有了能力去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能和这些牛人在一起谈天说地,杨岳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众人尽兴而归。

    第二堂之上,杨赐就王霸的事件,向侯览发难。杨赐一开头,众大臣马上一起向侯览发难,只要是能打击宦官的,大臣们从来都不会放过机会,何况这次是由杨赐出头,弘农杨氏东汉朝野还是很有份量的,最后又演变成了士族和宦官之间的争斗。

    汉帝刘宏虽然荒唐,却绝不昏庸,世家大族大肆兼并土地,垄断人才,隐瞒佃农人口,圈养奴隶,收括财富。早就把大汉的墙角挖得差不多了,这大汉说是刘氏的天下,其实也是世家的天下。既然自己改变不了什么,那也不能让他们太猖狂了,所以他就宠信宦官,只有这些依附他才能生存的太监,才和自己有着共同的利益,太监才是他可以可以依靠的。所以他不会让候览出事,但是为了汉室的颜面,也为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