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杨氏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杨氏天下-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刚冷嘲热讽的那个人,像是吃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不敢面对旁边的人的目光,落荒而逃。

    少年把木头放到县衙里后,杨岳把他叫到县衙门口,当着众人的面,亲自把十个金灿灿的金饼交到少年的手上,这些金饼一个十金,十个刚好一百金。

    “这是你的赏金,请收好”

    杨岳拍了拍少年的肩膀说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稍等片刻,你的战马随后就到”

    少年一言不发,也不看手中的金饼。

    杨岳无语,这是哪家的孩子,这么有性格。

    “这匹战马从今以后就是你的了,你要好好的待它”

    高顺拴来一匹战马,亲自把缰绳交到他手上。

    围观群众看到这个场面,都非常的不可思议,嘴巴张得大大的。

    没有人再怀疑官府的诚信,所有的人都在后悔。

    “为什么扛木头换赏金的不是我!”有人忍不住在哀嚎:“有了这笔钱,我就从无到有,摇身一变成为土豪,取美女,骑宝马,住豪宅,走上人生巅峰了!”

    “白痴!”

    有人骂道,所有人都在看白痴一样看着他。

    “呃~我有说错吗?”那人表示不理解,他说出了众人的心声,为何众人会用这种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打他!”

    有人提议道,顿时有人在慢慢的向他逼近,那人见形式不妙,拔腿就跑。

    众人见他识像,也没人真的追过去揍他。

    “大人果然言而有信,辽东终于等来了一个好官!”

    那少年看着年纪不大,说话倒是老气横秋的,只见他把那一百金递到杨岳面前说道:“这马我收下了,这百金就还给大人救济灾民吧!”

    “官府说一不二,言出必行!这赏金本该由你所得,岂有收回之理,”

    杨岳接着说道:“至于救济灾民,那是官府分内之事,所用钱粮自有县衙承担。”

    那少年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只好把赏金打包起来,然后对着杨岳拱拱手,牵着战马离开了。

第六十章 华歆() 
在东沓杀了这么多人,杨岳也不想在开杀戒了,打着旗号,大摇大摆的往襄平走去,一路倒也无事,那些想打他们主意的人,看到高顺那八百多人全副武装的精锐,也都息了那份心思。

    东沓县作为辽东和和各地的交通枢纽,杨岳自然是十分重视的,除了把张明留下来当东沓县的县令之外,杨岳还请管承派陈辰过来协助张明稳固东沓的治安。

    如今管承和杨岳是利益共同体,也乐于让陈辰去和张明打好关系。在得到杨岳的书信之后,管承大手一挥,把三百多老海盗拨给陈辰,让他带着这支武装力量去协助张明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人,维持东沓的稳定。

    有了这三百多见过血的海盗相助,张明做起事来,就少了很多顾忌,贯彻杨岳的新政策时,阻碍也小了很多,面对这些杀杀人不眨眼的海盗,很少有人兴起反抗的念头。

    张明在东沓施行杨岳的新政很顺利,但杨岳到襄平之后却愁眉不展的,原因是这辽东好是好,但却缺了最重要的一个资源,那就是人口,诺大的一个辽东郡就只有八万多人。

    刚开始,杨岳已经觉得有五十七万的河东郡已经是地广人稀了,现在的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地广人稀。

    作为辽东郡织的襄平,竟然只有区区三千多人口,和后世的一个中学的学生人数差不多。

    城墙矮小,房屋破旧,百姓衣不覆体,面有菜色,还经常遭受游牧民族的劫掠,这就是杨岳到达襄平之后所了解的情况。

    让杨岳惊讶的是,尽管这里的生活条件十分的恶劣,但在管承等人截断北海商道之前,还是有很多的人从青州渡海到这片土地上来求生存。

    “苛政猛于虎,区区严寒和偶遭异族的劫掠又算得了什么!”

    沮授长叹道:“要不是被逼得没有生路,有谁愿意背井离乡的到这苦寒之地求生存啊!”

    “如今我杨岳到了这辽东,就不会再让百姓穿不暖衣,吃不饱饭,更不会让那些草原鞑子在踏入这辽东郡半步!”

    杨岳站了起来大声的宣誓,眼中满是坚定的神色。

    “文候好气魄!辽东能有文候这样为百姓着想的太守,乃是辽东百姓之福也!”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声音中气十足且有磁性,来人想必是个雄辩之才。这声音的主人给了杨岳这样的印象。

    杨岳和沮授一起迎了出去,这一到襄平杨岳就发布了求贤令,但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前来,虽然如此,杨岳仍然打开大门,欢迎前来自荐的人才,只要认为自己有才之人,不必通报,直接到衙门里来找杨岳就行了,每一次不管谁来,杨岳都拉着沮授和他一起去迎接来人。

    杨岳认为敢到衙门里来自荐的人,最起码都是一个自信且有勇气的人才,只要具备了自信和勇气这样的勇气,就是目前能力有限,经过学习锻炼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杨岳很乐意给这样的人一个机会。

    “华歆华子鱼,见过文候!”

    来人见杨岳亲自来迎自己,有点受宠若惊。

    华歆?杨岳一惊,这回可钓到大鱼了!

    关于这华歆,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把这个才德并重的高人给摸黑了。这个故事就是成语“割袍断义”的出处,也称“管宁割席”。

    话说,管宁和华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下来,他却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对管宁的德行杨岳是非常敬佩的,但杨岳也并不认为华歆有什么不对。锄地锄出一块金子,也算是无主之物,捡起来用就是了,干嘛要视而不见。

    譬如,你在地上看到一百块钱,把它捡起来就是了,而不是视而不见或者把他踢到一边去。你把那钱捡起来之后,找到失主就还给失主,找不到就拿去做善事也是好的啊!

    至于华歆向往做大官,那也没有什么不好!这说明他的心里是有渴望有最求的。说明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这样的人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当年,陈胜吴广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候,也没见有人笑话他们。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车驾的时候,也说过取而代之的话。

    华歆看到大官路过,忍不住像往之情,跑到大街上去观看,那也是人之常情。而发生在华歆身上的另一些故事,却可以看得出,华歆其实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政治家,只是因为不忠于汉室而被别人狂贬而已。

第六十一章 关于华歆的那些事() 
华歆157年出生于平原高唐,是个很有见识的人,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

    华歆当时在县衙为做吏,每当休假走出官府,就立刻回家,并紧闭大门。他议事论人平和客观,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

    当时,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真知灼见。可是中平五年,冀州刺史王芬与豪杰商议欲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王芬曾暗中同华歆、陶丘洪商议,陶丘洪却也想参与期间。

    而华歆制止他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谋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仅自己有杀身之祸,而且会祸及宗族。您不要参与!”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退了出来。

    后来,王芬果然谋反失败,此后陶丘洪才服气了华歆的见识。

    还这么一件事,反应了华歆其实是个清正廉洁的人。

    话说华歆为豫章太守时,在太守任上,他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所以官吏百姓都很感激拥戴他,以至于扬州刺史刘繇死了,整个扬州民众共推华歆为刺史。

    华歆以认为没有皇命就擅自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适做法,而加以拒绝。但民众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几个月,最终还是被他婉言劝回。

    孙策占领江东后,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自己不是他对手,于是整理衣冠欢迎其到来,举整个豫章郡投降孙策。

    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且年长于自己,故此待以上宾之礼。

    孙策死后,曹操在官渡上书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孙权不想让华歆离开,华歆对孙权说:“您因为能遵奉皇帝之命,这才能与曹公结下友谊,但这份友谊还不牢固。让我去那边为您加深,岂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养一个无用之物,这不是好办法。”

    孙权听了很高兴,于是答应送他入京。听说华歆度进京赴任,他的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

    华歆是来者不拒,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摆出来,对送行者说道:“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之心,所以收受的礼品很多。想着我这次是孤零零地单车远行,本来是无罪之身,但怀藏壁玉就有被杀的理由,望宾朋好友为我想一个万全计策。”

    怀璧其罪的道理大家都懂,众人只好收回原来的赠予,并佩服他高尚的品德。

    华歆到京师后的任职履历也反应出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先被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又升任尚书,然后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不是睡都能过代替荀彧位置的,华歆做到了,可见其政治才能并不差荀彧多少)

    曹操证讨孙权时,奏请献帝任命华歆为军师(证明华歆是有军事才能的)。

    魏国建立后,华歆任御史大夫。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

    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就是这一件事,把华歆摸黑了,在这以忠义立身的年代,做这钟事情肯定是要被人唾弃的)。

    但这也只能说明华歆是漠视汉室的,是不忠于汉室的,当时这样的人多的要死,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等有那个是忠于汉室的,更不要说董卓、二袁之流的人了。

    华歆个人的品行还是很只得人敬重的,他历来很清廉,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

    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曹丕都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说:“华司徒是国家难得的长者,其作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呀。今天大官们都有丰盛佳肴,只有他是简单的蔬菜佐饭,而很不计较。”

    故此,曹丕特别拿自己衣服赏赐华歆,并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还有这样一件事情足以表明华歆的胸怀。

    管宁都和他割席绝交了,管宁却没有在意,曹丕即位初期,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就给曹丕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

    曹丕驾崩后,皇太子曹叡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增邑五百户,与之前的累计为一千三百户,并于同年十二月改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只是魏明帝没有同意。

    华歆还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官,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派曹真从子午道进军征伐蜀汉,皇帝车驾则向东来到许昌,华歆有机会见到魏明帝。

    华歆立刻上疏分析天下政治形势,提出了修文德的主张。他说:“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所以应该注重农业生产,安定百姓,如果大魏没有饥寒的忧患,百姓没有背井离乡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