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杨氏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杨氏天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进程。

    “伯父可知张角此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杨赐身处要职,时刻关心国事,劳心劳力,朝廷正值多事之秋,杨赐关心则乱,张角这种失意的士子搞得那些旁门左道,也没有引起的他这种身份的人过多的关注。只要他跳出自己的位置,回头看一看这天下,以他那敏锐的政治嗅觉,很容易就看出问题的所在。

    “张角,你是说那个用旁门左道来扇动诱惑百姓入他太平教的张角?”

    果然听到杨岳提起张角,抬手示意杨岳不要说话,杨赐就进入了沉思之中

    半响之后,杨赐悠悠说道:“张角利用旁门左道来扇动诱惑百姓,天下人纷纷扶老携幼前往归附。今逢大赦也不思悔悟,反而变本加厉,可见此人所图不小!”

    “如今百姓家无余粮,流离失所者甚多,若是遇到大旱之年,百姓颗粒无收,何以为生,百姓若是活不下去了,免不了要铤而走险,那时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必然应者云集!伯父,到时候受苦受难的仍然是百姓啊!侄儿趁这天下还算太平之时,囤积钱粮,岳的就是能够有能力更可能多的去救助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啊,皆非是有什么非分之想啊,岳儿要是有异志,何不趁现在,捐一个太守的官职,远离京师重地,到一个朝廷鞭长莫及的地方去发展自己的力量,等到天下大乱时,在出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岂不更好!如何在这京师之地里做一个有名无实的教书先生!”

    杨岳见杨赐意识到张角的危险之后,及时的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岳儿也想找一个偏远的郡县,好好的经营一番,只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给我大汉留下一块净土,让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人有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只是伯父和父亲年事已高,岳儿不愿父亲随岳儿奔波劳累,也不想离伯父太远,故而只能留在这大汉的腹地,尽可能多的积累钱粮,以应对即将来临的大乱。”

    杨岳接着说道:“岳儿自小随恩师在山上学艺,恩师常对岳儿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哪一姓哪一族的天下,如果有人让天下活不下去了,那天下人推翻他也是理所当然的。岳儿深以为然,别人都不让你活下去了,你要做的不是随了他愿,一声不吭的等死,而是奋起反抗,把要致你于死地的人给干掉,个这世界上,没有谁有权力去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力!”

    “你!”

    杨赐气得吹胡子瞪眼,举起手来就想给杨岳一把掌,杨岳闭着眼睛等了半响也没有巴掌拍下来,睁眼一看,只见杨岳满脸的失望,他或许怎么也想不到,他最欣赏的后辈既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出来。

    杨岳知道他们两人谁也没有错,古人讲究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君思想,而杨岳心里装的却是自由平等的现代思想,这是时代的差异,没有对错之分。

    杨岳恭恭敬敬的给杨赐磕了几个响头,带着失落的情绪回了文候府。

第四十三章 关于根据地的畅想() 
回到文候府后,杨岳就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让典韦守在门口,就是有天大的事也不要让任何人来打扰他,他要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到这三国以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他发现自己到这三国以来,自己都是和以前一样在被动的生活着,从没有想过要主动的去做些什么,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标:活下去。但活下去是为了什么他也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如果活着应该要做些什么。是不是也可以有追求?可以有些自己的理想?可以活的更有意义一些?是不是可以快乐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仅仅只是活着?

    自己被跑车撞飞了却没有死,而是穿越到了这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也算是获得了新生,难道还要像前半生一样,随波逐流坐等成功的到来吗?如今自己已经有了高顺、关羽、徐晃、典韦、黄忠这些顶级武将的效忠,有了名门子弟的身份,还顶着一代大儒的名头,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么大的资源,难道还要像前半生一样的整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吗?难道还要像前半生一样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混吃等死吗?难道还要像前半生一样只会眼巴巴的羡慕嫉妒恨他人而从不会主动努力的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吗?不!绝对不会再被动的去生活了,既然上天给了我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我就一定要好好的珍惜,不再让生活留下遗憾!我要主动的去生活,去做自己想做的,主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主动的去活着,活出精彩的人生!

    杨岳走出房门,把兀自站在门口满脸牵挂的黄蓉搂在怀里,这是他一生都要呵护的爱人,他怎么舍得让她担心难过!

    ……

    没有成功的欲望,没有做一番事业的野心是没有生活的激情的。杨岳决定要按自己的想法在这三国轰轰烈烈的活一回,不为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为扬名立万,只是为了能无悔的过完这一生,不再给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

    在这人命如草芥的时代,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想活的精彩,就得有属于自己的强大实力。有着不同于这时代的思想的自己,不管依附于谁,都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搞不好还要被人给干掉。不同时代的思想差异是无法磨合的,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作为另类的自己必须有着绝对的决策权,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得以实施下去,而不是被人当成另类给除掉。

    杨岳决定,在刘宏没有挂之前,寻一个大汉朝廷鞭长莫及的地方,建立一个根据地,推行自己的政策,积极招揽和培养人才,培养自己的势力,待到天下大乱时,也能保一方之民平安,给这乱世的难民提供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所在,为这天下的百姓保留一片净土,让人们看到可以活下去的希望。而且当群雄并起之时,有了自己的一方势力,也可与群雄逐鹿于天下,岂不快哉!

    放眼天下,当前最适合作为根据地的地方非辽东郡莫属,如今通往辽东的必经之地辽西经常遭到鲜卑、乌丸的劫掠,大汉朝廷的使者根本就去不了辽东,大汉朝廷已经失去了对辽东、玄菟、乐浪三郡的控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辽东都是与战火纷飞的中原之地隔离开的,辽东太守公孙度祖孙三代,在辽东一直过着土皇帝一样的生活,直到三国后期,司马懿才把辽东给收了回来。同样适合作为根据地发展的地方还有交州,那也是一个大汉朝廷鞭长莫及的地方,不仅地广人稀,濒临大海,极尽鱼盐之利,而且气候炎热,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粮食产量极有保障,也是一个非常适合作为根据地的地方。

    经过反复的考虑,杨岳决定还是在辽东打造自己的根据地,虽然辽东苦寒,但辽东的黑土地是非常肥沃的,把它开发出来,每单位的农作物产量肯定不低,就算只能做到一年一熟,在地广人稀的辽东要养活几百上千万的人口,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和交州比起来辽东同样远离中枢,同样地广人稀,濒临大海,有鱼盐之利。而辽东有一样交州没有的资源,那就是战马。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王者,而想要拥有骑兵,前提就得要有战马。辽东临近北方大草原,想要获得优质战马,非常的容易,而在交州想要获得一批优质的战马那是很难的,等到中原大乱的时候,南北贸易之路被断绝,战马更是成为了北方诸侯的管制物品,禁止买卖,交州之地更是一马难求,骑马的都是将领,其余的都是步兵,那能像北方的公孙赞一样,奢侈到全部挑选白马组建白马义从的地步。就算仅仅只是为了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杨岳也要把自己的根据地选择在辽东之地。而交州,夷州(台湾)之地,等以后才才够多了,在去把它们开辟成根据地也不迟,要想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地方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好。决定要主动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杨岳开始变得野心勃**来,时不我待啊!幻想着轰轰烈烈的干一番事业的杨岳有了强烈的紧迫感,他不知道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为了他的理想,他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太多他让他难以接受的代价,当然同样的他们也获得了太多难以言表的喜悦。

    与杨赐的密谈,让杨岳意识到了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人的不同,不想受制于人,不想妥协于这个时代的他开始萌发了野心,使得他做出了建立自己根据地的决定。从此以后,这个世界多了一个野心家,少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博学大儒(懂得数理化生地的杨岳对于三国时期的人来说,是可以称为大儒的)。如果没有这次密谈,杨岳或许就不会激发自己奋斗的心,结局应该就是困在解良县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里,坐拥高顺、关羽、徐晃、典韦、黄忠这等人杰,像韩馥一样有人才而不能用,最后落得个身死家亡的凄凉下场。所以说人生充满了偶然,有时候一件小事,一个不经意的决定,很有可能就会改变人的一生。

第四十四章 杨岳买官() 
汉帝刘宏已经对治理好他的这个国家失去了信心,与其说这天下是他这个做皇帝的在做主,还不如说是那些世家门阀在做主,从京官到地方官,从三公到刀笔小吏绝大多数都是那些世家门阀的子弟在担任。那些世家门阀有多少的财富和势力,做过侯爷的刘宏是很清楚的,他当了皇帝之后反而没有以前做侯爷的时候有钱了,也没有做侯爷的时候逍遥自在了,这让只图享乐的刘宏觉得很讽刺,他刘宏不过是名义上的皇帝罢了,除了那些阉人,还有几个忠臣他还能指使得动,还有谁是听他的,都不过是阳奉阴违罢了。既然如此,那还那么累死累活的干什么。人生苦短,还不如及时享乐的好!刘宏已经彻底的放弃自己了,也放弃了这个国家。那些世家门阀举荐的人才来做官,不孝忠于朝廷,却去孝忠举荐他的世家门阀,人都是为你们那些世家门阀服务的,既然你们不为他刘宏服务,他刘宏还不如卖官来的实在,你们想让你们的人来做官,让他们为你们牟利,那好,咱们明码标价,就安官员俸禄的一百倍的价格来卖,有钱你就来买,没钱我就卖给其他的人,大家各取所需,你世家门阀有了权可以盘剥百姓,我刘宏有了私钱,也可以及时享乐啊!至于天下百姓的死活,他刘宏觉得他都大权旁落了,权力都掌握外戚为首的士族手上了,他刘宏就是想有所作为也是有心无力啊!他有的也只是任命那些空缺的官员的权力了,可悲的是他想要罢免一些自己看不爽的官员都只能靠那些阉人帮忙了,都说宦官不好,他刘宏就觉得宦官挺好的,至少他们是忠于他的,是听他的话。心里扭曲的刘宏给自己卖官找了一个能说服他自己的理由,用这些卖官换来的钱修建宫室,广招美女,整天过着奢侈荒唐的生活。

    杨岳花了两千金的价格从刘宏手上买下了辽东太守的职位,又送了刘宏价值上千金的珠宝字画,刘宏大喜之下,给了杨岳两张盖上了玉玺大印空白圣旨,赋予了杨岳自行任命玄菟郡和乐浪郡这两个临近辽东郡的两个郡太守的权力。杨岳大喜过望,这样一来,自己取辽东三郡为根据地的就名正言顺了,这刘宏真是好人啊!

    他不知道的是刘宏比他还要高兴,这辽东、玄菟、乐浪三郡他都快要忘记了,也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人到这三个郡去赴任了,他这大汉朝早就对这三个地方失去控制了,大汉国库已经多年没有这三个地方的税收进账了,这只是名义上属于大汉的地方,竟然会有人用钱来买那个苦寒之地的太守之职,这不是白给自己送钱来了吗!这杨岳真是好人啊!自己就买一送二好了!这杨岳在洛阳的名声太大,都快要超过自己了,让这么一个毛头小子抢了自己的名声,他刘宏也是有些不爽的,如今他自己要去那苦寒之地受罪,也正好随了自己的愿,要是他能把辽东三郡收回来,那就再好不过,不仅能把失去的土地收了回来,还能给国库增加税收呢,一举多得之事,他又何乐而不为呢!至于传播新学,那些太学博士已经可以代劳了,有没有杨岳倒是无关紧要的了,再说了传播不传播新学他刘宏已经不在意了,他就是不支持,那些个沽名钓誉的世家门阀也会大力传播新学的。不过看在杨岳这么上道的份上,还是保留他大博士的职位吧,不过这俸禄嘛,他人到了辽东三郡,朝廷想给他发也没办法给他送过去啊,嗯,这笔俸禄既然发不出去,就只能进入自己的私库了,这杨岳不仅传播新学给自己这皇帝赚起了好名声,还给自己带来这么多好处,这样的好人可不能出事啊!不过自己也是多余的担心了,弘农杨氏的分量还是很足的,杨岳作为弘农杨氏的杰出后辈,他弘农杨氏就是为了面子也是不会让他出事的,自己就不用操那份闲心了。就在这里等着杨家把辽东三郡给平了,说起来这杨家对他皇室还是很忠心的,杨家把辽东给平了,这三郡就真的归朝廷所有了。这杨岳真是好人啊!刘宏是越想越开心。

    如果杨岳知道刘宏这样想,他一定会感慨:刘宏得到了他想要的,杨岳也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这种皆大欢喜的结果就是双赢啊!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能达到双赢的目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岳儿拜别伯父!”

    杨岳到杨府拜别了杨赐这个对他恩重如山的长辈。

    “哎!”

    杨岳长叹一声,摇了摇头说道:“你终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罢,你自小拜仙人为师,所思所学皆异于世人,但你宅心仁厚必不会胡作非为,伯父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此去辽东山高路远,朝廷鞭长莫及,早就失去了对辽东三郡的统治,如今你要远离京师到那势力错中复杂的辽东郡赴任,老夫实在是放心不下啊!”

    “伯父隆恩,岳儿没齿不忘,有鸿飞、汉升和伯平相随,岳儿不会有事的,伯父放心吧,听说那里的雪山之上有千年的人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