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拓跋文熙一拳打在了面前的案几上,呵道:“想那上官尹风定是要坐看我大凉败亡才肯出兵,他难道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想做那战国时期的齐国?偏安一隅?”
一文臣站出队列拱手道:“大王,如今成朝已经今非昔比,上官尹风麾下号称百万之众,战将千员,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弱小的成朝了,而上官尹风励精图治的背后,是想吞并整个天下,即便是出兵援救了我们以后依然要与我们为敌,现在我大凉势微,一旦我大凉败亡,那么上官尹风变相的就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试问,若是大王是成朝皇帝,此刻该当如何?”
“陈大人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大凉依旧占据金城、陇西、武威三地,若是征兵,怕也能再征集十万之众,岂可是轻易言败的?”当中一武将站出列大喝道。
“此刻我等众人难道还不能正视眼前的状况?大王,三郡之地已无可招之兵,更无可征之粮,武威郡内甚至出现了百姓相食的事情,大王,我大凉此次在劫难逃啊。。。”
“乱我军心,给孤王将此人叉出去,乱棍打死,以儆效尤。”拓跋文熙也不愿意正视这个事情,作为凉州大族的拓跋氏与文氏,一旦凉国倒塌,面对两个族群的是灭顶之灾,然而这些事情拓跋文熙岂能不知,但手下依然有近五万人,即便是不能打败隗嚣,守住中州城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拓跋雀,你乃孤王手下的大将,你认为可有机会守住中州城。。。”拓跋文熙转头问道。
拓跋雀今年刚刚三十岁,正值壮年,然而其在十六岁时便跟随拓跋石南征北战,拓跋石随后便将拓跋雀分给了拓跋文熙,作为其麾下亲卫大将:“禀大王,末将当年所战皆是野战,冲锋陷阵有一手,但在守城这方面,莫不如问问大将军。。。”
拓跋雀不是不想说,而是其也深知中州根本守不住,此刻他虽然作为拓跋文熙的亲信,但也不敢胡乱说,旋即将这个皮球踢给了拓跋文宏留给拓跋文熙的中州大将军文泰。
文泰心里是极度不爽拓跋雀这个行为,然而此刻武将论官职,确实是他这个中州大将军最大,且拓跋文宏出征之前千叮万嘱,军事上一定要多听文泰的意见:“末将以为,中州长时间是守不住的,按照陛下出征前的旨意,一旦中州失守,我军即刻退往姑臧,而现在陛下就在姑臧城中,末将以为,我军当突围撤出中州,然后前往姑臧与陛下汇合。。。”
“老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文氏一族的大佬,文家五兄弟的父亲文智当先站出反对道:“陛下出征前也说过,若事不可为,庆阳王为大凉皇帝,现在庆阳王不在凉州,老臣以为,大王应当即我大凉皇帝位,为大凉国考虑。”
文氏一族分为六支,皆为亲族之内,文智乃文氏一族族长,权威甚大,又是文泰的大伯父,按道理文智说这些话是没问题的,但文泰却当先反对道:“大伯,此言不可胡说,如今陛下仍在姑臧,大王岂能随意称帝,如此做,岂不是将我大凉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此举,我以为不妥。。。”
中州城内近两万人都是文泰的亲信部队,作为中州大将军,此刻的最高将领,他的话分量很重,且有一个重点,文泰是拓跋文宏的亲信,否则也不会被留下坐镇中州城;文泰表示不拥立拓跋文熙,那么拓跋文熙也不敢随意乱来,毕竟拓跋氏的崛起全靠文氏一族的帮忙,否则拓跋氏在凉州根本立不了国。
“孤王以为大将军言之有理,文大人,此刻却不敢随意乱来啊,皇兄可还在姑臧驻守啊。。。”拓跋文熙心里也想当皇帝,但此刻他是真的不敢乱来。
。。。。
武威郡,姑臧城
姑臧城为匈奴人所建,城池呈龙形,又称卧龙城,汉武帝时,北破匈奴于姑臧城,建姑臧县,在龙形城池外加筑了城墙,为雍凉两州的治所所在,史载为五凉都城,当然,在汉时还不是这么回事。
姑臧城,原凉州州治衙门
“陛下,撤吧,城中兵力不过六千人,匈奴人断了休屠河水源,城中已经断水两日,再不撤,军心大乱,不战则败啊。。。”
“陛下,拓跋杰已经战死,拓跋化也是负了伤,末将深感责任重大,还请陛下为大凉考虑,撤回中州,来日再图北部之地。”文鸯沉声说道。
拓跋文宏的盔甲上全是箭矢和刀剑的印迹,此刻他站起身,朗声道:“朕乃大凉皇帝,即便是死,也得死在冲锋的路上,朕身故之后,大凉一切国事交予武威王暂时处理,若庆阳王平安回归,则令其为大凉皇帝。。。文鸯。。。”说着拓跋文宏目光炯炯的看着文鸯道:“带着朕的旨意,前往中州宣旨,记住,一定护着庆阳王,不得有误。”
“陛下。。。”文鸯回应道:“先祖高皇帝令末将保护陛下周全,为陛下亲军将,此刻陛下决意战于姑臧,末将岂可独自离去?传旨一事,让拓跋化去就好。。。”
第三百五十章 朕乃大凉皇帝II()
第350章:(朕乃大凉皇帝ii)
“文鸯。。。”拓跋文宏厉声道:“你是不遵从朕的旨意?朕那三弟野心勃勃,并素有觊觎大位之心,此刻在中州监国,难免不生异心,虽与朕同为高祖皇帝之子,但也不得不防,以免大凉落入敌手。”
拓跋垂数日的奔逃使得其心力交瘁,但此刻关系到大凉国运的事情,也不得不站出来,为拓跋文宏说道:“陛下,老夫已经是没有机会回到中州了,但守姑臧,莫不如交给老夫,文鸯。。。”说着拓跋垂看向文鸯道:“汝父现在就在中州城内,他最是支持武威王,而你又是陛下的亲军将领,若不是文泰乃陛下的心腹,此刻中州皇宫中的武威王已经是大凉的皇帝了,但文泰在中州虽然有两万士卒,但毕竟势单力薄,一旦遇险,万事皆休,你还得护着陛下回中州才可,国事为重,切莫信了汝父的话。”
“末将原为高祖皇帝的亲卫,此刻又是陛下的亲卫,岂会做出那等是事,旦请陛下放心,若是家父做出对不起陛下的事情,我文鸯第一个反对,定会保护皇后娘娘及太子的周全。”文鸯朗声道:“但陛下还得跟着末将一起回去,姑臧是保不住了。”
“朕有拓跋化在身侧,朕的武艺不逊于你,赶紧护着司徒大人回中州,帮助武威王处理国事,旦迎庆阳王即位,这是朕的命令,你等不许再反驳。下去。。。”
。。。。。。
“擂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勇士们。。。都听好。。。”一名匈奴千夫长在队列来回大喊道:“左贤王有令,谁最先攻入龙城,谁就是扎它部落之主,冲啊。。。”
“哟呵。。。”
千余名匈奴骑兵挥舞着手中的弯刀,朝着姑臧城的龙头位置杀去,正是姑臧的西门之处,姑臧西门上,两千余名凉军整装备战,手中的弓箭已经拉满,就等着匈奴人杀来。
“蛮夷终究是蛮夷。。。”拓跋垂不禁的冷笑道:“此等蛮贼,一个时辰即可打退。”
拓跋氏原就是生长在匈奴人的地盘中,西汉后期迁入雁门郡,听得懂匈奴话,那千夫长的吼叫拓跋垂自然是晓得他说的什么,再加上拓跋石的祖上开始就接受汉文化的教育,使得颇有学问的拓跋垂对于那千夫长的话嗤之以鼻。
拓跋文宏冷眼看着开始攻城的匈奴兵,负责指挥的拓跋化带伤在西门城楼上不停的来回走动,拔剑亲自砍杀攻城的匈奴兵以提振士气。
“陛下。。。”一名士卒小跑来到拓跋文宏所在的‘龙头’城墙位置:“匈奴人开始增兵了。。。”
“传令,集结三千骑兵,随朕出击。。。”拓跋文宏说完便不顾拓跋垂的劝阻下了城楼。
负责此次进攻姑臧的匈奴将领乃是左谷蠡王麾下右大将部下的一名万骑长,匈奴兵制,万余骑兵有万骑长,千余有千骑长,以此类推。
那万骑长看着拓跋文宏金盔金甲亲自出了城门,高兴的拔出腰间的弯刀,用匈奴话大喊进攻后,便率领着麾下剩下的九千余骑兵朝着拓跋文宏冲杀而去。
拓跋文宏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接过拓跋化递过的马槊,大喊道:“朕拓跋文宏,乃大凉国皇帝,众将士,勇往直前,随朕冲阵,杀破匈奴骑兵,别让那些匈奴人小看了咱们大凉,杀。。。”
敢于冲阵的领导人不多,特别还是一国之主,史书上记载的也就那么几个,最出名的莫过于大明朝成祖皇帝朱棣。
“杀呀。。。”
三千骑兵对阵一万匈奴骑兵,从人数上来讲是有些螳臂当车的意思,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事情有的是,只要意志力足够,没有搞不定的。
文鸯因为要回中州保护皇太子及拓跋文宏的皇后,所以带走了千余骑兵,此刻的姑臧城中,兵力拢共六千人不到。
“杀呀。。。”
拓跋文宏白马先到,马槊一挥,径直将对面的一个匈奴骑兵刺下马,那些匈奴人都知道金盔金甲的是拓跋文宏,纷纷围拢上来,拓跋化就在身边,带着麾下挺枪舞刀朝着那些想要偷袭拓跋文宏的匈奴人杀去。
“拓跋化,别浪费时间,带着你的人冲破敌阵,然后迂回。。。”拓跋文宏刺死一个匈奴兵后,朝着身边的拓跋化大喊道。
别说,拓跋文宏在兵事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此刻若是被匈奴骑兵挡住了冲锋的阵势,这三千人在一万匈奴骑兵的手中就是待宰的羔羊,即便是全军战死,估计也不能做到以一换一的局势。
拓跋化闻言带着麾下加快马力,以千余骑冲破了匈奴骑兵的阵型,然后从左侧迂回,正在这关键时刻,老臣拓跋垂带着千余骑兵冲出姑臧城,朝着匈奴骑兵的右翼冲过去,匈奴骑兵顿时大乱,拓跋文宏见状高喊杀敌,然后带着骑兵开始了血战。
成汉帝国史*凉皇本纪:光武元年六月,文宏使兵与匈奴战于姑臧,及至垂率军冲阵,士气大震,阵斩匈奴万骑长,匈奴兵大败,退走,文宏将战死十四员,垂亦殁于阵中。
。。。。。。
“陛下,撤兵吧,姑臧守不住了。。。”拓跋化低声在拓跋文宏的面前说道。
“叔父可安葬妥当?”拓跋文宏心力交瘁,并没有抬头。
“回陛下,老大人已经安葬在城外,立起墓碑。。。”拓跋化说着接着道:“城中断粮,匈奴人的援军前哨已经抵达姑臧外不足十里,后续左谷蠡王亲自压阵而来,我军已经败了。。。”
“可还有可用之将?”拓跋文宏抬起头,看着拓跋化问道:“可还有可战之兵?”
拓跋化大哭起来,然后跪倒在拓跋文宏的面前:“城中不过一千余人,陛下,咱们大凉输了,拓跋氏输了。。。”
“哈哈哈。。。”拓跋文宏闻言大笑起来,然后站起身大喊道:“朕乃大凉皇帝,岂会就此认输。。。啊。。。”
拓跋化赶紧上前,搀扶着已经晕倒的拓跋文宏,然后大喝道:“传令,全军集结,放弃姑臧,退回中州。。。”
93624 。
93624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