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一旦重兵包围砀山,山上没有水源,如何能生存下去,况且此次砀山阻敌,人数至少五万人,五万人存于砀山,那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即便山上野果繁多,请问大王,可曾回忆起砀山上的艰辛?”
杨音的话使得一直没有发话的刘盆子脸色变了一变,砀山上的生活多苦,其他人若是不知情还可以理解,他刘盆子说不知道就是吹牛比,正是因为杨音的这些话,使得刘盆子的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孤以为。。。”
“大王。。。”未等刘盆子说完,樊崇便强势的打断了刘盆子的话,因为在他看来,懦弱胆小的刘盆子很有可能已经被杨音的话给伤到了:“启奏大王,虽然砀山无险可守,但却是成朝大军开进我寿春的唯一道路,若是放任砀山不管,数万人马冲下砀山,将成朝军的后翼切断,那么,其二十万人可不攻自溃,若是派军围攻砀山,那就可派大军将成朝军反包围在其中,围而歼之,此次上官尹风所率二十万军队,当中十万是扬州过来的江东兵,不是上官尹风的嫡系部队,说不定打起来的时候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率先逃跑,战场之上,一旦逃跑就会形成连锁反应,我军必定大获全胜。”
虽然樊崇无礼,但他最后这几句话似乎是很有道理的话,原本愁云密布的刘盆子听了后脸上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道:“大将军言之有理,江东兵不是上官尹风的嫡系,一旦战场失利,定不会全力进攻,相反会给上官尹风带去无形的压力。”
“没错。。。”逄安接下话道:“天下大乱这么久,他南宫傲隔江称孤数载,发了一大笔战争财,现在突然出兵,末将以为他是受到了上官尹风的胁迫,毕竟上官尹风已经敕平了青州、冀州的威胁,战事顺利,兵锋所向披靡,如今出兵十万,定有所图,咱们只需要派人前往扬州游说一番,再许以一些好处,即便不能促成南宫傲罢兵,但让他们江东兵帮不上忙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爱卿所言甚是。。。”刘盆子很同意逄安的话,这个事情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就是轻松了许多。
樊崇瞪了一眼无语的杨音,然后继续说道:“大王,如今我楚国兵强马壮,还有朝廷做后援,想必我楚国遭难皇上会置之不理?毕竟大王您是玉蝶中的人,盖延近在咫尺,手中汉军精骑十余万,援助我楚国只是七八天的事情,即便寿春被围,靠着寿春这坚固的城池,坚守半个月都不在话下。。。”
这时,作为中间一派,一直没有说话的徐宣站出队列,趁着两边都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朗声说道:“当年袁景初的大燕国都城北平城修造了四重城墙,上官尹风麾下所谓的神机营在一天时间就拿下了北平城,不知道在座的诸位有没有谁考虑过,寿春城防与北平城比起来,谁要坚固一些。”
这句话一出就是一个死胡同,非但是樊崇杨音等人,就是刘盆子都彻底的懵了,对啊,人袁景初的大燕国北平城四重城墙都被上官尹风麾下一天拿下,自己这寿春就别提了,虽然寿春是战略要地,城池用大青石修造,历代改善,城墙高大坚固,但在北平四重城墙相比,那就是一个小朋友而已。
正当大殿之中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时,作为当事人的徐宣又接着说道:“所以,想要凭借寿春来守住楚国那是绝技不可能的,如今之计,就是整顿大军,在砀山与上官尹风一决生死;当然,大将军的话末将也是认同的,先派人前往扬州游说南宫傲,然后派人前往淮南游说公孙皓,再派一人率军南下拖延住高崇,最后,派人前往濮阳请大都督盖延发兵来救,三管齐下,末将以为,我楚国与上官尹风的对决优势就成为了平手,至于最后的天时,就得靠决战当时的天气来决定胜负了。”
第三百零九章 楚国征伐战II()
第309章:(楚国征伐战ii)
“好。。。”刘盆子一拍手,点了点头:“徐将军所言可谓你们几人当中最有分量的话,令孤茅塞顿开,于砀山阻敌是大将军的意思,占据地利,于战法而言杨爱卿又占据人和,但两位都是孤的爱将,所以,我楚国占据地利人和,于天时而言,上官尹风即便有了,但与我军来讲,也是对半,既然如此,孤就同意大将军之计,与当山外阻敌,当然,徐将军的计策也是上上计,孤以为完全可以使用,徐将军,此战,你以为该如何安排?”
刘盆子虽然懦弱,但在人情世故这边却也看得透彻,自从楚国立国之后,樊崇、逄安是一派,杨音与谢禄又是一派,而徐宣却在为数不多的中间派中引领群众,所以,为了使得自己的楚国可以繁荣下去,启用徐宣是一个好手,毕竟徐宣于他们当中也是元老人物。
徐宣得到刘盆子的授意,先是朝着刘盆子行礼,然后恭敬的朝着樊崇与杨音二人拱手行礼道:“末将以为,由大将军都督我楚国主力十五万大军于砀山之上,杨将军率军五万在砀山南面驻扎,以为后援,谢将军率军一万守御寿春,而逄将军则率我楚国的两万骑兵绕道于成朝军的右翼,一旦大战开打,则率军冲击右翼的江东兵,前提则是之前的计策全部施行完毕。”徐宣条条的说道:“南线战场,末将则自提三万军队南下秣陵,阻挡高崇的军队。。。”
“好。。。”刘盆子甚为满意的点了点头:“徐将军的安排孤王以为甚为可靠,如此以来,以大将军为北线主帅,足以抗拒成朝军,如此,必可大破成朝军,使得其铩羽而归。”
“徐将军厉害啊,此等功劳,为何自己不参与啊?”逄安语带嘲讽的说道。
徐宣倒是笑了起来,一脸尴尬的说道:“末将总是以为足智多谋,但在数十万人的指挥上却不甚知道,此重任只能是大将军来才可施行。”
樊崇听到徐宣捧自己,很是得意扬起了自己的头,高傲的看着杨音道:“怎么样杨将军,徐将军的安排你以为如何?”
谢禄在一旁扯着杨音的衣角,杨音原本还想要反驳,但突然意识到什么,于是故作服气的叹了声道:“哎,也罢,末将也以为此数十万人的大战,非得大将军亲自都督不可。。。”
“哈哈哈。。。”刘盆子见到杨音服软,很是开心的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孤王就准徐将军所言,传孤王令,着封大将军樊崇为砀山大都督,督军二十二万,于砀山与成朝军一决生死,诸位将军,务必同心协力,共同御敌。”
“诺。。。”
寿春城,车骑将军府
下朝之后,谢禄第一件事就是赶到杨音的府邸,杨音在府上郁闷不乐,接到谢禄之后,一脸不满的看着谢禄道:“之前的大殿议事上,你为何要阻拦我的驳斥,难道你不知道此等只会坐大樊崇吗?”
“嘘。。。”谢禄做出了噤声的手势,然后说道:“我为何不知?但大殿上大王已经同意了徐宣的计策,而此次樊崇又是主战派,你若是出言反驳,如何能成事?相反,如果你驳斥了,此战结束之后,樊崇势大,恐怕就是你我能压制的了。”
“你也知道?”杨音皱眉看着谢禄:“你也知道樊崇势大,我等压制不住,到时候到头来就是你我吃亏的时候,其随时可以做掉你我反驳之势。”
“哈哈哈哈。。。伯五兄此言差已。。。”谢禄大笑着说道:“伯五兄,你我兄弟皆是从龙之臣,虽然现在你我势力不是樊崇与逄安的对手,但你我加在一起的亲信兵卒已经超过八万人,即便是樊崇想要做掉你我二人,但也得掂量掂量他与逄安联手是否能最终吃掉我们。”见着杨音皱眉,谢禄上前拍了拍杨音的肩膀:“伯五兄,你仔细回想一下,作为不惹事的徐宣为何会突然说出这等计划?”
“如何?”杨音还未反应出来。
谢禄神秘的笑了笑,然后看着杨音道:“伯五兄,徐宣的计策中,伯五兄是干什么的?”
杨音转念一想,说道:“带军五万,在砀山南面驻扎,作为援兵嘛。。。”说完看着谢禄还看着自己,突然灵光一现:“你是说。。。”
“嘘。。。”谢禄再一次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此计不可言,不可言。。。”
杨音恍然大悟的看着谢禄:“难怪啊。。。我怎么说那徐宣怎么突然搞出此等计策,原本我还以为他是倒向了樊崇了,原来啊。。。”
谢禄点了点头:“之前大殿之上,小弟也是这么以为的,但其却自己说他领兵独自对抗高崇的军队,伯五兄,你难道不清楚徐宣的个性?”
“此僚虽然与你我不对付,但与樊崇等也是话不投机,当年入伙也是因为逄安的邀请,但其本身的实力确实是深不可测,看来你我都小看徐宣了。。。”杨音若有所思的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咱们就一不做二不休。。。”
“到时候兄弟我乃是寿春城的守将,此一战,大军主力全数在外,徐宣又去了秣陵,所以,兄弟麾下的将士都是心腹了,开不开城,全是兄弟说了算。。。”谢禄说完嘴角上扬:“败军回来,就算杀他,大王也不敢把兄弟我怎么样。”
“好。。。此行为兄就指望着你了。。。”杨音说着上前拍了拍谢禄的肩膀:“你我兄弟,能成大事。。。”
同一时间段,砀山外三十里,上官尹风中军大营
停在砀山的主要原因是后续粮草没有跟上,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上官尹风停驻砀山就是为了吸引楚军主力前来砀山,上官尹风的设想是在砀山围点打援,然后率军绕道寿春,攻取刘盆子的老巢,而砀山战场的指挥权则交给李延庆,一举打掉楚国的主力,使得整个九江郡落入自己的口袋中。
上官尹风料事如神,但其自己当然不知道楚王宫的争执,也不知道参与大战的各方势力在己方中博弈的过程。
“王爷,后续粮草已经跟上了,距离大军不过三十里。”黄龙走进大帐抱拳说道。
“若不是这官道太烂,又下了几天雨,不然的话,今天我军估计已经到了砀山了。。。”上官尹风兀自说着。
此时,一名锦衣卫走进大帐,抱拳说道:“启禀王爷,我司缇骑急报,伪楚酋首刘盆子命樊崇为大都督,率领步骑二十二万前来砀山,于今日午时左右到达砀山南面停驻,近十五万人驻扎在砀山上,五万人驻扎在砀山南面,余下两万骑兵在到达之后便不知去向。”
第三百一十章 楚国征伐战III()
第310章:(楚国征伐战iii)
“有点儿意思。。。”上官尹风闻报之后从帅座之上站起身,走到地图面前,仔细看了看:“当年刘盆子等人就是在砀山发的家,本王听闻砀山上除了山脚山腰位置有一些矮木之外,其余的地方全是石头,西面就是悬崖峭壁,想要找水源有些困难。。。”说着上官尹风就想到三国时期的马谡,顿时大笑了起来:“传令下去,大军明日开拔,命右军全速前进包围砀山北面,前军绕道全速前进包围砀山南面楚军大营,用盾阵将山脚的楚军营地与山上的楚军给我隔开,本王亲率中军大营包围砀山东面,曹真的先锋营游曳东面位置,严防那支消失的楚军骑兵部队。。。”
“诺。。。”
砀山
樊崇亲率十五万大军进驻砀山之上,军营一直从山顶到山脚位置,连绵十几里,整个砀山上全是楚军,徐宣的大战略是对的,但在战术上却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以为樊崇真的有能力驾驭这十五万人,给樊崇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但其让杨音驻扎在南面作为援军,不难看出,徐宣的本意确实是有些坏,从中的缘由,之后说明。
意气风发的樊崇里面套着汉军的标准红色布甲,外面着暗银色重甲,盔甲上还套着标准的红色开衫衣,双手将一把汉长剑伫立在地上,看着远处正在慢慢行来的成朝军队,脸上笑盈盈的说道:“本督这十五万大军一旦从砀山居高临下的冲杀下去,就是他们是三十万人恐怕也要崩溃,当年袁欢就是这么断送了成朝六十万的主力,哈哈哈。。。”
身旁的一些亲将都跟着笑起来,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人都被樊崇安排了一些重要的岗位,身为樊崇的亲卫,自然也是狂妄自大,亲信副将吴奎也是傲气的说道:“都督,山下的杨音恐怕此战是身处第一线,他若是与成朝军接触,我们是救援不救援?”
“哼。。。”樊崇脸色阴冷异常:“自大王立按本督提议就受汉室的册封后,他就与本督不对付,国事之上处处与本督做对,本督正愁没办法收拾他,此次徐宣倒是帮了本督的大忙,说来此战之后本督倒是要亲自感谢感谢他,哈哈哈。。。”说着笑看吴奎道:“大战一旦开打,他杨音第一个就要是遭遇者,本督就是见死不救,等他的麾下的精锐消耗的差不多了,本督再下山救援也不迟,到时候杨音没了他麾下的那帮子死忠,本督倒是要看看他在楚国还有什么资本与本督抗衡。。。”
吴奎听闻小声的补充了一句道:“若是杨音战死在山下,对与都督来说却是最好的结果。。。”
听完吴奎的话,樊崇笑着看了看吴奎,并不搭话。。。
前往秣陵的官道之上
徐宣的亲信副将柳承一脸不解的看着徐宣,问道:“敢问将军,此次砀山阻击战,为何将军不参与,却要南下秣陵独自与高崇的对决,如果砀山阻击战胜利了,那将军岂不是一点好处都得不到?”
徐宣骑着马,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三万军队,然后边走便道:“柳承,你此言却是鼠目寸光尔,如今楚国内的局势乃是樊崇、逄安与杨音、谢禄的较量,这两方,本将军与他们都没有任何瓜葛,当年砀山起义也是被逄安游说而已,但老实说,本将军却是跟错了人了。。。”
这个话由徐宣的嘴里说出来,使得柳承睁大了眼睛看着徐宣:“将军此话可不得乱说。”
“怕什么,这三万人乃是本将军的老兄弟,当年起事之时就跟着本将军,莫非你被他们两方中的一方收买了?”
听见徐宣这么问自己,柳承吓得赶紧抱拳低下头道:“属下不敢,属下只是担心这些话传到寿春而已。”
“寿春,当年入伙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