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要救潘金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松毫不迟疑地答道:“利国利民,武松义不容辞!”

    徐恩大喜,道:“好!好!好!那我们现在就来再筹划一下,如何马上就推行变法!”

    对于在清河县推行变法,徐恩确实早就筹划成熟。只不过,之前有许多事情是和县丞姜后商量的,现在姜后暴露真实身份是蔡卞的门下,虽然,作为蔡京的弟弟,更作为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对于继承王安石变法改革的态度自然更加坚定,这也是姜后此前一直全力支持徐恩变法的原因,但现在姜后不知下落,徐恩便只好把许多过去与他商量好的事情,再和武松商量一番。

    认识徐恩以来,武松不仅蒙他破格提拔,而且目睹了他铁腕澄清吏治,对清河县衙门来了个大换血。现在又听他全盘托出变法计划,更觉得他一心为公,思考周密,确实是个难得的能臣廉吏!

    这样的好官,就是在穿越前那个时代,也是凤毛麟角的!

    可惜的是,徐恩偏偏是大奸臣蔡京一手提拔起来的人,而且迄今不相信蔡京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奸臣之一,对蔡京的确很是忠心。

    不过,相信总有一天,他会看清楚蔡京的真面目。而现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从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考虑,倒也不完全是为了迎合蔡京。既然如此,武松就更加愿意全力支持了。

    至于夺取《司徒遗书》的事,现在他更愿意放一放,先以变法的事情为急。

    由于徐恩对于变法的事情筹划已久,方案已经很成熟,因此,和武松很快就达成了各方面的一致。徐恩很是高兴,一拍桌子,意气风发地道:“明天!就在明天!”

    武松道:“不错。今天下午,我们就可以把被赵密使抽调去追查马奎线索的人都收回来,相信赵密使也不好再说什么。明天,完全可以立即宣布变法!”

    “哈哈哈哈!”徐恩豪迈地大笑起来,道,“武松,你还有所不知。我早就请高人看过了,明天是个黄道吉日,诸事皆宜,破旧立新,变法改革更是上上大吉!”

    变法改革也要看日子?武松对此有点不以为然,但也没有必要扫徐恩的兴,道:“天时地利人和,做大事不外乎这三样。如果说明天是个好日子,得了天时,那么变法利国利民,一定能够得到朝廷和百姓的支持,这就是人和了。”

    徐恩笑道:“地利其实也在我们这边。表面上看,张大户这厮乃是地头蛇,有道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我们不是本土人,似乎在地利上处于不利地位。但是,现在我已经彻底清洗了衙门,把过去那些本土守旧、徇私枉法的家伙都已经清洗了出去,全部换上支持变法、清正廉洁的人,完全掌控了衙门,上有朝廷和公相大人支持,我们其实也处于主动地位!”

    他站起来,看着武松道:“武松,相信我,我们的变法一定会成功的!”

    武松道:“信心比黄金还珍贵!”

    “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徐恩乍听此话,略一回味,顿时大感认同,道:“对,信心比黄金还珍贵!武松,你说得太对了!”

    他此时心中高兴,有感而发,忍不住又大发感慨,道:“自古以来,成大事者,莫不要有超强的信心,变法改革尤其如此。古往今来,但凡要变法创新,总是难免要触动既得利益,难免要遭到各种守旧势力的阻挠破坏,难免要遇到重重困难。变法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自己有信心,坚定不移,就更加重要。当年盘庚迁都,阻挠者众,而卒能成功,就是因为有信心;商鞅变法,遭到秦国旧贵族的各种破坏干扰,而他第一件事就是徙木立信,给秦王和百姓以变法的信心!”

    武松并不精通历史,但是,对于盘庚迁都、商鞅变法这样的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典故,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盘庚迁都,是发生在商朝中期的一次历史事件。当时,商朝的都市位于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被洪水淹没过,商朝的贵族们忙于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不去考虑国计民生的大事,反而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反对迁都。盘庚继位为商王后,坚决要把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这样一是可以躲避自然灾害,二是可以打乱旧都城里贵族们你争我夺的纷乱格局,三是可以破旧立新,一切重头再来,安定局面。果然,尽管几乎遭到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但盘庚排除各种困难迁都之后,商朝迎来了一次新的繁荣。

    商鞅变法的事情就更加有名了。商鞅徙木立信的事情,更为人们所熟知。从这两件变法的典故里,确实可以看出,对于变法改革来说,改革者自己的信心,的确至关重要。

    徐恩越想越觉得武松说得有道理,道:“本朝王荆公带领公相大人兄弟俩推行变法,富国强兵,本来各方面都已经初见成效。无奈神宗皇帝一驾崩,朝廷便改弦更张,尽除新法,说到底,还是对变法的信心不足。现在,公相大人继承王荆公的遗志,推行变法,务必持之以恒、一贯到底,再不能半途而废了。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变法必定成功。”

    他再次大笑着看着武松,满眼都是欣赏赞许之情,道:“武松啊武松,你不仅天生神勇,而且是见识非凡哪。本官对你,相识恨晚!”

第一百一十一章 武松金莲() 
信心比黄金还珍贵,只不过是武松在穿越前偶尔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朗朗上口,所以他不经意间就记住了。

    武松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的前世听来的一句话,居然能够引得徐恩如此大感认同、大发感慨,忙谦虚地道:“大人过奖了!”

    徐恩兴奋地道:“我不是过奖!我是要对你重重有奖!变法一成功,我一定上奏朝廷和公相大人,对你破格提拔重用!像你这等文武双全、见识卓绝的人才,公相大人一定会非常欣赏的!”

    蔡京那大奸臣会欣赏我?还要对我破格提拔重用?难道要我堂堂武松将来去做大奸臣门下的一条走狗?武松想想滑稽,道:“武松承蒙知县大人信任提拔,只愿协助知县大人推行变法!”

    不过,话虽这么说,武松心里却又想起:穿越前所读《水浒传》里,包括林冲、杨志等梁山好汉在内,其实一开始都是曾经愿意在高俅、梁中书等奸臣手下好好做事的。

    就是武松自己,也曾经在打虎之后,想在阳谷县好好地做一个都头,后来也愿意为张都监那种奸猾贪官效劳。毕竟,即使是英雄好汉,也没有谁天生就想造反!能够在体制内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又何乐而不为?

    那么,如果,未来,蔡京这个大奸臣真的赏识了武松,自己真的要是誓不同流合污,予以拒绝吗?还是像徐恩这样,一边与奸臣虚与委蛇,一边利用职权地位扎扎实实做些为国为民的好事?

    徐恩自是不知武松心中的这些念头,他对武松越来越觉得满意,深感自己当日无奈之下孤注一掷,对武松破格提拔,确实没有看错人,这也是老天在助他推行变法。

    想到明天就可以推行筹划已久的各项变法举措,上报朝廷和蔡京赏识之恩,下解清河县百姓燃眉之急,徐恩热血上涌,精神焕发。他越说越兴奋,对武松道:“我们现在一切筹划已定,你就按计划去部署准备各项措施吧。对了,那个潘金莲,真的很美么?如果我们变法成功,推翻了张家堡,打倒了张大户这厮,那么,本官就做主把潘金莲许配给你,又有何不可?哈哈!哈哈!”

    武松闻言,面红耳赤,忙道:“大人快别这么说。那潘金莲确实可怜,武松帮助她,纯粹是扶危济难,不敢存半点邪念!”

    徐恩不以为然,道:“武松,你这话却说得不对了。本官知道你是侠肝义胆的正人君子、豪杰之士。不过,男婚女嫁,虽豪杰不能不为。你既然尚未婚配,一旦张大户倒了,就由本官做主,把潘金莲许配给你,也是一桩美事呀!”

    武松又窘又急,忙道:“知县大人,万万不可!我和潘金莲之间,绝不可能!”

    徐恩还待再说什么,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只见门口来了一人。那人身段袅娜,姿态秀美,说不出的美好,虽然用黑纱遮面,但仍然像一颗明星,走到哪里都会让人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地赞叹一声“好美的女子”!却不是潘金莲又是谁?

    此时,潘金莲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幽幽地看了一眼武松,又迅速地闪避开去。

    武松知道,自己刚才大声说的那句话,一定是被碰巧赶到的潘金莲听到了。但,此时他也无法向潘金莲解释,忙问道:“潘家小娘子,这里是知县大人办公所在,你怎么来了?”

    潘金莲道:“奴。。。。。。奴见武大哥清早便被知县老爷叫来,担心是因为收留了奴,被知县大人责怪,所以想来向知县青天大老爷告罪!”

    说着,她抬眼看到了徐恩,从徐恩身上的官服和神态,便猜知他就是清河知县,连忙跪下行礼,道:“贱女子拜见知县青天大老爷!求老爷恕罪!”

    徐恩定定地看着潘金莲,一时竟没有回话。武松见状,心道:莫非徐知县也会被潘金莲的美色所迷?忙道:“知县大人,潘金莲不懂规矩,擅闯大堂,还请恕罪!”

    武松这话声音颇大,徐恩这才猛地回过神来,暗叫惭愧,喝道:“门口的人哪里去了?怎么会容许人随意闯进本县的大堂来?”

    这时,守门的衙役仓皇地跑进来,跪在地下,道:“大人恕罪!小的。。。。。。小的见这女子乃是武都头带回衙门的人,武都头又在陪大人说话,只道她也是武都头叫来的,所以。。。。。所以没敢阻挠!”

    其实,是这衙役当时贪看潘金莲的美貌,一时走神,忘记了盘问,这才让潘金莲径直闯入了知县大堂。

    徐恩正待严斥这个衙役,却听得门外又有衙役高声禀告:“禀知县大人,衙门口。。。。。。门口出大事了!”

    徐恩一振,喝道:“什么大事?你慌什么?滚进来说!”

    那衙役连忙跑进来,向徐恩跪下行礼,道:“大人,许多乡民突然来到了衙门口,把整个大门都围堵住了。而且,四面八方,还有更多的乡民向衙门聚集而来!”

    徐恩这才感到事态不一般,忙问道:“这是为何?他们是要告状么?”

    那衙役道:“看起来不是告状,而是要想大人陈情。他们都在大喊大叫,说大人就要在清河县推行变法,这些变法都是帮助朝廷压榨百姓聚敛钱财的,一旦推行,全清河县的百姓都会民不聊生,所以,要请大人收回成命,万万不可推行变法!”

    徐恩大吃一惊,道:“这怎么可能?本县的变法命令还没正式下发,这些乡民如何就都知道了?变法明明是为全清河县的乡亲百姓着想,怎么又会压榨百姓?”

    那从门外进来禀告的衙役道:“这个小的却不知道。目下这些乡民情绪激动,越聚越多,都声言如果大人执意要在清河县推行变法,那么他们就宁可跪死在衙门前,也绝对不会散去!”

    徐恩和武松不禁对望了一眼,立即都意识道:这些乡民,只怕是来者不善。这件事,不那么简单!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许镇压() 
听完衙役的报告,武松的脑海中突然跳出一个词:游行示威。

    这是穿越前那个时代的词。在那个时代,世界各地,群众大规模游行示威可谓层出不穷,每隔不久就会发生一次。

    由于在新闻中见惯了这类现象,因此,武松还并不特别震惊。但,徐恩却是大为吃惊。

    作为这个时代的官员,如此大规模的群众游行示威,他是从来也没有见过的。

    在他眼里,老百姓居然敢如此大规模聚集起来到县衙门口喊口号示威,那还得了?这不是在造反吗?

    造反,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罪名,也是地方官员最害怕遇到的事情。

    武松看到,一向运筹帷幄、沉稳果敢,刚才还对变法改革信心满满、精神抖擞的徐恩,面色顿时变了,情不自禁地道:“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怎么突然就有人要造反了?”

    武松忙道:“大人不必惊慌。这还不是造反,这不过是游行示威而已!”

    徐恩没有听说过“游行示威”这个名字,但“示威”的含义还是懂的,道:“这些。。。。。。这些刁民,居然敢聚集起来向官府示威,这还不是造反么?”

    武松道:“示威和造反是两回事。示威不过是人群聚集起来,集体向官府反映诉求而已。变法改革,原本就是新事物,见仁见智,难免引起百姓心中的疑虑担忧。他们聚集起来向官府表达诉求,只要我们向他们解释清楚变法改革的真实目的,取得他们的理解信任,相信他们就会自动解散的。”

    徐恩冷静下来,立即下令:“快!快传令守城官兵,立即关闭城门,防止更多刁民涌入城来!”

    “大人且慢!”武松忙道,“现在城内已经涌入这么多示威人群,如果贸然关闭城门,禁止城外的人再进来,一旦这些示威人群城内城外里应外合,激发矛盾,反而不美!”

    徐恩一想,是这个理,问道:“那依你说该怎么办?”

    武松想了想,道:“群众示威,无非是要表达某种诉求。现在这些示威者的诉求很明确,就是反对在清河县推行变法改革。我们的变法还没有推行,这些群众就大规模组织起来游行示威了,这一定是有人撒播了关于变法的谣言,导致百姓产生了误解!”

    徐恩到:“不错。走,我们这就出去,向这些示威刁民把变法的好处解释清楚!”

    说着,他起身便要往外走。武松见平时处事十分果敢稳重的徐恩,面对这种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却显得毫无经验,忙道:“大人暂且留步。现在外面情况不明,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示威人群。大人是一县之主,贸然出去,直接面对这些示威人群,相当于是把自己马上推到了第一线,没有了缓冲余地。稍有不慎,后面的事情就会十分被动!”

    徐恩一听,赞许地看了一下武松,更加觉得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