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要救潘金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这张家堡的大管家在清河县也是一霸,以致平时人们往往就用“大管家”称呼,连张家堡三字都省略了。

    徐恩一听,微微动怒。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他和武松正要商量,如何对张家堡动手,推动变法,这张府大管家便不请自来,那借此机会探探对方虚实也好。便下令:“让他进来!”

    听到是张大户的管家,武松也心中动怒。想不到,张家堡居然连管家都有两个,可见其规模之大。此前,武松只见过二管家,那家伙三番五次与武松作对,武松本来已经十分厌恶。这大管家既然比二管家还大,那肯定是比二管家更穷凶极恶的人物。

第一百另八章 谁在造谣() 
很快,那衙役便将大管家“请”了进来。之所以说是“请”,是因为这衙役在大管家面前,点头哈腰,无比殷勤,竟似比对知县徐恩还要恭敬些。

    武松坐着不动,看那大管家,不禁有些意外。只见那人身材颀长,斯斯文文,分明是个温尔文雅的秀才,哪里像是大土豪大地主家的恶奴?

    转念一想:《水浒传》中,白衣秀士王伦,天机星吴用,也都是秀才,不也都上山做了土匪,杀人放火?人不可貌相,越是这种看起来斯文温和的人,只怕越心机厉害。

    徐恩却不是第一次见这个大管家了。虽然心中不快,但见他进来,却还是努力把脸色放缓和了些,挤出一丝笑容。虽然,他推行变法改革,必须打破清河县的既得利益者,势必要和张家堡斗争,但在撕破脸之前,他却还是得虚与委蛇。

    那大管家气定神闲,走了进来,就好像这不是进衙门,而是进他自己家的宅院一样,可见其平时并未把堂堂的清河县衙门放在眼里。

    但他进来之后,见到徐恩,却是礼数周到,看起来很是恭谨,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向徐恩见礼毕,他又想武松拱手行礼,微笑道:“这位想必就是武都头吧?”

    武松情知此人口蜜腹剑,十分虚伪。他可不是徐恩,懒得与他啰嗦,只是冷哼一声,让他碰个硬钉子。

    大管家却似乎一点也不计较。与武松见礼毕,便对徐恩道:“知县大人,小民今日贸然前来,是有一事,务请知县大人开恩!”

    徐恩微笑道:“你有什么事,与本县直说无妨!”

    大管家微微一笑,道:“小民先谢过知县大人。大人勤政爱民,秉公执法,清河县上下无人不知,小民也一向是十分敬佩的,那这就直说了。大人,小民的主子张大户,向来宅心仁厚,乐善好施,造福桑梓。。。。。。”

    徐恩眉头略略一皱,道:“本县既然要你直说,你就直说,何以绕这些弯子?”

    大管家从容道:“大人恕罪!小民这不是绕弯子,说的就是正题。小民要说的正是,张大户积德行善,实在是清河县有史以来最大的善人。奈何天不佑善人,像我们张大户这等积德行善之人,居然年过花甲,犹然膝下无子,真是令人叹息。善人反遭如此境况,老天何以劝人为善!”

    徐恩忍不住再次打断他道:“你来见本县,就是要说这些么?这生儿育女的事,都是上天注定。但凡真正积德行善之人,上天总不会让他断子绝孙。这张大户膝下无子,总是他自己福缘浅薄,本官也爱莫能助!”

    大管家面对徐恩,礼数周到,但言辞从容,竟似并没有把这位清河县最高长官放在眼里,从容道:“大人此言差矣!眼下大户老爷能否生儿育女,传承香火,的的确确,要请大人主持公道才是!”

    徐恩道:“这是从何说起!”

    大管家道:“大人容禀。大户老爷平时一心行善,心道天佑善人,对于生儿育女,原本也是顺其自然。但现在年事渐高,膝下犹然无子,不免心焦。他与夫人原本恩爱甚笃,堪为楷模。但由于夫人总无所出,所以,大户老爷这才有心再续一房,好生下一儿半女,以尽孝道。有个潘裁缝。。。。。。”

    武松和徐恩一听他提到了潘裁缝,终于知道他所为何来了。果然,大管家接着道:“潘裁缝久病在床,全靠张大户好心周济,替他出钱延医。潘裁缝感激万分,知道张大户尚无子息,因此自愿将女儿潘金莲嫁给大户老爷为妾。那潘家小娘子也早就感激大户老爷长年周济其家,积德行善,乡里传遍,兼且大户家丰衣足食,尽可让潘家小娘子一生锦衣玉食,所以,潘家小娘子也一心期盼,早点过门,好为大户老爷传承香火。。。。。。”

    武松一听,这家伙凭着一张利嘴,简直是完全颠倒黑白,忍不住怒斥道:“你放屁!”

    大管家并不动气,微微一笑,对徐恩道:“大人,此事正好与武都头有关,可还容许小民继续陈情么?”

    徐恩此时也大致猜到了这家伙的来意,但面子上的工夫还是要做的,不能不容许他说话,也想看看他到底怎么说,道:“但说无妨!”

    大管家道:“多谢大人!这潘家小娘子金莲家境贫寒,全靠大户老爷接济,一心想早点嫁入张家。但大户老爷是个对自己要求最严之人,万事最讲求一个礼字,总希望潘裁缝好起来,这才明媒正娶,堂堂正正。无奈最近潘裁缝病重不治,潘金莲孤苦无依,大户老爷这才打算早点迎娶她过门。不料,就在这时,潘金莲居然失踪了!大户老爷担忧她一个弱女子,遭遇什么意外,派人到处查找。这是却有人撒播谣言,说是。。。。。。”

    说到这里,他故意看了武松一眼,道:“说是由于潘家小娘子过于美貌,居然被新任的都头武松看中,被武都头强行接进衙门中来了!”

    武松勃然大怒。若是前世《水浒传》中所写的那个武松,听得有人如此当面污蔑自己,只怕立即就要跳起来杀人。但此时的他,毕竟是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处理事情便要更加冷静周全得多。因此,心中恼怒的他,却怒极反笑,只是冷冷一笑,要看大管家这家伙如此继续往下面演。

    武松的这一反应,倒是有点出乎大管家的意外。但他仍然按照原来想好的说辞,继续道:“知县大人明察。对于谣言,我们大户老爷原本是根本就不信的。且不说这是大宋天下,朗朗乾坤,怎容人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就是大人到清河县容任以来,谁不知道您清正廉明,对属下要求是极严的,绝不会容许武都头有这等胡作非为之事!无奈,我们大户老爷担忧潘金莲的安危,昨晚连夜派人不停地找,奴才们回来,却都说亲眼看到武都头把潘金莲带回了县衙!这谣言,看起来居然是真的!”

第一百另九章 为金莲乎() 
大管家冲徐恩一抱拳,道:“虽然奴才们都是亲眼所见,但我们大户老爷绝不相信,大人嫉恶如仇,竟然会容许属下有如此目无王法、嚣张跋扈的行径,因此特命小民前来,向大人禀告明白,求大人为我们家大户老爷做主!”

    徐恩看了一眼武松,见武松眼睑微缩,明显是心中恼怒,但却隐忍不发,心道:武松的性格又沉稳了许多。微微一笑,不急不忙对张府大管家道:“你要我如何做主?”

    大管家道:“大户老爷命小民前来衙门,将潘家小娘子接回,小民带来的轿子就在衙门外。另外,对于衙门中有人滥用权势、欺压百姓、强抢民女之类的败类行径,大人似乎也该严惩不贷才是!”

    徐恩淡淡道:“你说的这些,本官都无法答应!”

    大管家一愣:“大人这么说,不知是什么意思?”

    徐恩道:“很简单,因为你刚才说的这一切,确实都是谣言、诽谤!”

    大管家没有料到,徐恩会如此果断地下结论袒护武松,面上仍不动声色,问道:“难道那潘金莲,现在不是在清河县衙门当中么?”

    徐恩道:“潘金莲目下确实是在清河县衙门当中。只不过,武都头将她带回衙门,乃是因为她遭遇不法之徒的侵害,不把她带回衙门保护起来,就无法保证她的安全。武松所为,实乃保护百姓、执行公务的正常行为!”

    徐恩面色一变,厉声道:“至于那些说武松强抢民女的人,明显是在颠倒是非、污蔑诽谤。长期以来,清河县吏治不清,奸佞横行,就是因为这等好造谣生非的人太多,实在可恶!还请你和张大户给本官提供一个名单,究竟是哪些人胆敢如此胡言乱语,污蔑武都头。本官定要严惩不贷、杀一儆百!”

    “哈哈!”大管家干笑两声,一点也不惊慌,反而问徐恩道:“知县大人,您这样说,可是想清楚了?”

    徐恩冷冷道:“本官说话,从无更改!”

    大管家道:“好!知县大人记得从无更改这四个字就好!小民告辞!”

    说着,他大咧咧地,转身就往门外走。这时,武松一声断喝:“站住!”

    大管家一定,道:“怎么,武都头还要把小民也抓起来么?”

    武松眉毛一竖,骂道:“你个王八蛋,简直是瞎了狗眼!”

    “你。。。。。。你敢骂我?”大管家平时一幅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故作高深,但这回却是真的无法隐藏恼怒了。因为,他在清河县,仗着张大户的势力,也是横行一方,就是历任的知县,对他也无不客客气气,礼让三分。他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听到人敢公然辱骂他了。

    武松道:“骂你怎的?这乃是堂堂县衙,知县老爷面前,岂容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知县老爷还没发话,你就敢走,岂非是瞎了狗眼!”

    “你。。。。。。”大管家面色铁青,眼中一道厉芒闪过。但,他随即便强压怒气,恭恭敬敬地又对徐恩施加一礼,道:“知县大人,是小民无礼了,恳请恕罪!请问大人,小民可以走了么?”

    徐恩知道,这张府大管家也是清河县一霸,深得恶霸张大户信任倚重,也是个厉害角色。如此善变,更见其人城府很深。如果徐恩心中不是谋划已定,已经决定要在清河县立即推行变法,就要与张大户公开撕破脸,因此不必顾忌太多,那么,换在过去,徐恩对这个张府大管家,在表面上只怕也得客客气气,虚与委蛇。

    此时,徐恩急着与武松商量变法的事情,自然不必与他过多纠缠,就点点头,道:“你去吧!”

    大管家这才扬长而去。

    对于大管家这么快就离去,并没有坚持要带走潘金莲,武松略微感到有些不正常。这家伙有备而来,又是清河县一霸,一看就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难缠角色,如果真的想立即带走潘金莲,绝不会就凭这三言两语,就自甘离去。转念一想,武松便有些明白了,对徐恩道:“大人,这厮今日前来,应该不只是为了潘金莲一事!”

    徐恩点头道:“不错!这厮是来试探的!”

    武松道:“大人说得对。我看他是来试探大人对张大户的态度。如果大人对那张大户依然客客气气,礼让三分,今天就让他把潘金莲带走,那就说明事情或许还有缓和余地。现在,大人回护武松,一点不留情面,坚持把潘金莲留下,那就说明大人已经做好与张大户这厮翻脸的准备,清河县变法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徐恩道:“正是如此。这厮名为张府大管家,实为张大户的智囊谋士,张大户许多违法犯禁的恶行,倒是在他的策划撺掇下进行的。他平时横行管了,若是在过去,只怕就这样来衙门一趟,也会迫使衙门乖乖放人,让他把潘金莲带走。所以,他今天确实也存了带走潘金莲之心。但本县既然已经驳了他的面子,他就势必立即撺掇张大户,要与本官对抗,阻挠变法改革!”

    武松道:“那么,大人是已经下定决心了?”

    徐恩略一停顿,眼里终于露出更加坚毅的神色,道:“正是!马奎、姜后暴露,密使大人临时要抽调人马追查线索,确实打乱了本官原定的一些安排。但变法乃是朝廷和公相大人的重托,也是本官矢志不渝之事。当今天下,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内有贪官污吏横行,民生凋敝,外有强敌觊觎,虎视眈眈,堪称内忧外患。若不抓紧推行变法改革,富国强兵,澄清吏治,赈济民生,祸患迟早便会变生肘腋。本官筹谋部署已定,变法不容耽搁,即便就要推行!”

    武松见徐恩说这些话时,一扫颓废苍老之态,眼中光芒闪烁,仿佛又年轻了几十岁。心道:徐恩这番话大有见地,确实是个忧国忧民的难得好官。既然如此,我自然该助他一臂之力!

第一百一十章 相识恨晚() 
武松穿越前,原本就处于一个崇尚改革开放的时代,对于变法改革,原本就天然地认同支持。

    回想起来,他对历史虽然不能说特别熟悉,但过去读了那么多小说,大致也能了解,北宋末年,吏治腐败,奸臣横行,变法改革也很不彻底,这才导致内部矛盾重重,宋江、方腊、王虎、田庆以及钟相、杨幺等造反时有发生,社会并不稳定,也让外地有机可乘,结果很快亡于金国之手。

    对于北宋灭亡、赵家丧失统治权,武松当然并不在乎。但是,战乱之时,天下百姓生灵涂炭,这却是武松不能不顾虑的。毕竟,乱世之下,焉有完卵。如果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武松和哥哥武大郎,乃至潘金莲等,也不可能有好日子过。

    穿越前的他只是个都市小职员,平时为房子、妻子等奔波忙碌,尚且多少存有一点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之心,现在,穿越过来,有幸成为传说中的大英雄大豪杰武松,有机会,他又怎么能够不去做一番救国救民的事业!

    想到这里,他更定下了支持徐恩在清河县推行变法之心。哪怕,徐恩是大奸臣蔡京的门生,变法是在大奸臣蔡京的主导下进行的,但只要真的有利于国家和百姓,武松就愿意支持。

    不到万不得已,何必去杀人造反上梁山?

    就在这时,徐恩也双目炯炯,正视着武松,道:“武松,现在姜后那厮也暴露了,本官若要立即推行变法改革,许多事情便需更加要你操劳,你意下如何?”

    武松毫不迟疑地答道:“利国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