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要救潘金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清蔡京和宋徽宗的真面目,实属正常。

    只见徐恩的神情又变得凝重,道:“不过,徐某虽然不惜以死报答公相和皇上,决意要将清河县的改革推行到底,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河县实在是积弊太深!张家堡横征暴敛,本土势力盘根错节,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衙门里贪腐成风、欺上瞒下,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来推行变法改革?!所以,本官明明知道,几百年来,清河县就是朝廷与本土共治,但凡来清河县为官的,莫不选择与本土富豪奸商、贪官污吏相互妥协勾结,维持平衡。但为了推行变法、深化改革,本官就是要打破这种平衡,把清河县真正彻底掌握在朝廷命官的手中,让大家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清河县,也是我大宋皇帝的土地,而绝不是任由贪官污吏、富豪奸商们鱼肉百姓、掏空朝廷的法外之地!”

    武松恍然道:“原来大人在衙门里严厉处置那些贪腐衙吏们,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的内心里,真的对徐恩油然而生几分敬佩之意。虽然,徐恩被大奸臣蔡京和大昏君宋徽宗蒙蔽,但抛开这点不谈,徐恩清正廉明,苦心孤诣,在这个混乱的世道中也确实十分难得。

    此时,徐恩面容严肃,确实透露着一股浩荡正气,对武松道:“不错!公相大人就曾经亲口对本官提起过,王文公人品才干都是古今一流,但当初变法改革之所以功败垂成,就是因为未能除恶务尽,导致贪官污吏和既得利益者随时可以卷土重来,推翻变法。所以,本官要在清河县变法改革,首先就必须彻底澄清吏治,绝不给他们任何阳奉阴违、卷土重来的机会!清河县,必须也只能彻底掌控在朝廷的手中,而绝不能任由本土这些贪官污吏、土绅豪强们上下其手!”

    武松由衷地道:“大人英明!就是应该如此!”

    前世作为一个普通小职员,武松虽然不是很懂政治,但是,要改革,就必须反腐败、惩贪腐,这样才能令行禁止,把改革的各项举措都落到实处。这,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

    如果有谁口里说要改革,却任由官员腐败、为富不仁,那么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归于失败,甚至会成为掩饰贪污腐败的借口,只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知道武松不是那种吹牛拍马的人,武松很难得表扬一个人、尤其是自己的上司。因此,武松的这句话是发自内心,徐恩也感受得到,自然十分高兴。但他脸上并无笑容,正视武松,道:“武松,既然你能理解本官严惩贪腐的苦心,那么,你又是否已经了解本官如此破格提拔重用你的苦心?”

    是啊,徐恩为什么要这样破格提拔重用武松?从第一天见到他起,就提拔他进衙门当捕快;一天捕快都还没有当,就力排众议让武松做了代理都头,这个提拔重用的速度确实是非常不符合长情的。

    虽然,在前世,武松也从新闻报道中见到过不少“破格提拔”的官员、包括一些女官员,他们的提拔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但那往往是因为他们或者她们全部都“上面有人”。而武松,明明只是一个才从乡下进城的“农民工”,家里只有一个又矮又丑的哥哥,没有任何背景,更从来没有给知县送过一块钱礼物!

    那么,徐恩为什么要如此打破常规地快速提拔重用他?

    武松虽然不谙政治、不喜欢搞人际斗争,但这并不表示他什么都不明白、情商很低。到了现在,他当然已经明白了徐恩如此赏识提拔自己的苦心。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武松并不会因为徐恩提拔自己是另有苦心而减少了对他的感激之情。相反,若是徐恩一幅道貌岸然的样子,说自己提拔武松完全只是爱才之意,没有丝毫利用武松的意思,那武松才不敢相信。

    把话说明了,大家心里才敞亮。武松冲徐恩一抱拳,行的是江湖豪杰之礼而非衙门上下级之礼,郑重道:“知县大人,且不说你对武松哥哥和武松本人都有大恩,就是冲着大人这一腔为国为民的情怀,武松也一定尽忠职守、鼎力相助!”

    他没有说那些两肋插刀、肝脑涂地之类的话。毕竟,虽然他已经倾向于相信,徐恩是一个真正的清官,但徐恩追随的,毕竟是一个最大的昏君和最大的奸臣!

    如果今后徐恩始终坚持做一个清官,那么武松会始终支持他,但若是徐恩最后还是和昏君奸臣沆瀣一气,那么武松就不会随着他一条道走到黑。

    男子汉大英雄,说话是要算数的。所以,武松不会乱承诺,话其实有所保留。

    但是,徐恩知道武松这样的人,绝不会信口开河,而说过的话一定会做到。有武松这句话,他已经很欣慰了,道:“好!武松,本官的确没有看错人!本官今后与你,定然肝胆相照,我们戮力同心,把清河县的变法改革推进到底,上报朝廷,下安黎民,为全国各地的改革树立榜样,必将功在千秋、彪炳史册!日后,我也一定会向公相和朝廷举荐你,为你求个功名和官职。不要说一个小小的代理都头,只要你能尽忠报国、建立功勋,将来就是超越本官也并非没有可能!”

    武松坦然道:“当不当官的无所谓,重要的是能真正变法改革,为清河县的父老乡亲们做点实事!”

第四十七章 又现刺客() 
听了武松的话,徐恩更加高兴,道:“说得好!重要的是能真正变法改革,为清河县的父老乡亲们做点实事!武松,你这句话,本官记下了!哈哈哈!”

    徐恩豪爽地笑起来,雄姿英发,指着远方始终灯火璀璨如同白昼的张家堡,道:“那里就算是龙潭虎穴,鬼蜮魔窟,为了变法改革,为了清河百姓,本官也要摧毁它!”

    武松闻言,不免顿时有几分惊喜。

    摧毁张家堡?原来,在知县徐恩眼里,这张大户不仅仅是清河县第一富豪,他的张家堡,根本就是清河县本土守旧势力的象征和大本营!要在清河县推行变法、深化改革,就必须打掉这个象征和大本营!

    那么,如果张家堡被摧毁了,潘金莲,还有更多过去曾经沦落进张家堡被凌辱欺压的不幸女子,不就得得救了吗?

    潘金莲的命运,将因此彻底改变,变得与前世书中写的完全不同。她不会再被张大户欺凌,也就不会再被逼迫嫁给她根本不爱的哥哥武大郎。哥哥的命运,乃至武松的命运,都将因此而彻底转变!

    不会再有西门庆,不会再有哥哥被奸夫**毒害的悲剧,不会再有武松怒杀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情节发生,武松不需要再逃亡,不必再上山落草。。。。。

    或许,武松真的可以跟着知县徐恩,从此踏上一条为官从政、变法图强的道路!那样,不仅他自己和哥哥的命运都将平安幸福得多,而且,他不需要再去江湖上打打杀杀,能够为朝廷和百姓做的事情更多!

    看来,历史已经因为武松的穿越,而将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前世看书时,人们、包括武松自己,总是把武松和哥哥不幸命运的根源归结到潘金莲的不守妇道上。其实,真正的罪魁恶首,是张大户,是张家堡。杀掉张大户,摧毁张家堡,无论是哥哥、武松还是潘金莲,他们的命运都会截然不同!

    无论是为了清河县百姓,还是为了哥哥、潘金莲和武松自己,张大户、张家堡,都是必须被拔掉的对象!

    武松由衷地对徐恩道:“一定要摧毁张家堡!”

    徐恩大喜,感觉自己确实是找到了一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道:“对!过去张家堡之所以能够越老越坐大,就是因为它与衙门里的贪官污吏们暗中勾结、沆瀣一气。现在,本官已经基本上清退了那些与张家堡勾结密切的败类,本官自己兼任了县慰掌控了土军,如今又由你担任代理都头掌控了捕快衙役,迟早还要将黄历的罪证做实绳之以法,这样,整个清河县从此将牢牢掌控于朝廷之手,一定可以将张家堡连根拔起,彻底为清河县百姓除害,以正朝廷纲纪!”

    武松问道:“可是,还有一个县丞姜后,武松感到他深藏不露,很有能力。他,是否也支持知县大人?”

    徐恩冷哼道:“姜后已经报告过我,张大户和黄历这厮曾经想拉拢他。不过,本官已经许诺姜后,一旦本官在清河县推行变法改革成功,一定向公相大人保举他接替本官,担任清河知县。如今公相深受皇上器重,声誉正隆,如日东升。姜后是个聪明人,他懂得顺应大势,自然会选择站在本官这边!”

    徐恩踌躇满志,大声对武松道:“武松,你对本官可有信心?”

    武松心想:徐恩做事果断,确实很有能力。虽然,他背后是一个天大的昏君和天大的奸臣,但本人确实值得鼓励。正色道:“武松愿全力以赴,协助大人铲除张家堡,推行变法改革!”

    徐恩道:“好!”看着武松,面露微笑,显然是十分欣赏。

    不过,很快,他的神色又黯然下去,望着远方的张家堡,似乎心事重重,徐徐道:“变法改革,终归是一件大事。张家堡的实力,也远远会超出我的想象。我目前只是暂时控制了清河县衙,但还没有真正触动张家堡,真要铲除它,谈何容易!”

    他突然叹口气,脸上又隐隐现出武松之前在书房见他时看到的那种疲倦、苍老之色,道:“我一年前来清河县,到任以来,自问做到了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仅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控了清河县大局,为接下来的变法改革做好了准备。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公相大人还是认为,我在清河县的动作太慢。我只身来清河县赴任,身边实在缺乏可用之人。所以,为了尽快推行变法改革,迫不得已,才大胆破格提拔你,总算本官没有看错人!可是,今天晚上密使大人前来,还是斥责本官行动迟缓,变法举措迟迟没有推动!”

    武松忍不住道:“我就说蔡京是个大奸臣,他哪里会知道大人你的苦处!”

    徐恩喝道:“武松,不许你今后在我面前再这样说公相大人!”又叹口气,道:“其实,公相比我的苦处更大更多!他虽然深得皇上信任,担当起重新推行变法改革的重任,但现在国库空虚,皇上也很着急,经常过问变法进度。公相做事本来就喜欢雷厉风行,现在不能不更加要求我们尽快变法。本官,原本就该更加体谅公相才是!”

    他仰头望着星空,道:“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本官的想法,原本就是错的!”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这十六个字,原本正是他白天在衙门里告诫武松的。看来,这也是他自己的切身体会。

    武松道:“知县大人,你的想法并没有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我原本也懂,只是最近了急于办案,而一时忘了,多亏大人及时提醒。推行变法改革,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大,原本就应该周密考虑,不能一味冒进。如果不能先整顿吏治,做好准备,那么改革就不可能推进。大人不必自责!”

    徐恩看着武松,眼里的欣赏之色更加浓厚。确实,武松有的不只是勇武和忠厚,这份聪明见识,也是他决意打破常规、破格提拔武松的原因。他真的没有看错人。

    他不无欣慰地看着武松,道:“急也好,缓也好,总算现在本官已经基本控制了县衙大局,推行变法改革的准备已经做好了。希望你和本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精神一振,又对武松道:“你随我来,我还有一样东西给你!”

第四十八章 没有刺客() 
徐恩带着武松,又回到了书房,从书架上取下一个朴实无华的纸盒,递给武松。

    武松接过纸盒,疑惑地问:“大人,请问这是什么?”

    徐恩坐下来,道:“本官当年进京赶考,途径河北西路安阳汤阴县,那日大雨,突然遇到多名马贼,追击一个老者。那老者虽然须发皆白,但身手之矫健,实在是本官平生所仅见。他骑在马上,居然能够左右开弓,一边逃走,一边反击追兵,最后居然将所有追兵全部射杀!不过,他本人也中了追兵一箭,摔落下马。本官当时躲在树丛之中,老者恰好摔落在本官身前不远。本官自来最敬重英勇之人,因此便施以援手,为老者包扎了伤口,算是救了他一命!”

    武松想象着那个老者的样子,心道:前世看《水浒传》,好像没有写到过有这么样一个武艺非凡的老者啊,他会是谁呢?

    徐恩回忆着往事,继续道:“老者获救之后,仔细看着本官,连说可惜。本官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可惜。他说可惜本官已经走上了读书之路,本朝又重文轻武,但凡才智之士都会选择学文,很少有选择从武的,弃文习武的人更少。尽管如此,他还是告诉本官,说本官骨骼清奇,很有习武的天分,问本官愿意不愿意拜他为师。本官当时正要进京赶考,怎么可能会答应他?老者叹息一阵,却说本官是误入歧途!”

    武松竭力在记忆中搜索,回忆前世书中看到的内容,怎么也想不出这个老者究竟是谁。

    按照前世书中所写,梁山好汉中,箭术高明的人第一当属小李广花荣,他能够一箭射穿大雁的头,箭术威震群雄,此外还有燕青、宣赞、韩滔、孙立等,但能够左右开弓而箭无虚发的老者,好像并没有。

    看起来,这个老者并非是梁山好汉中的人物。那么,他究竟又来自哪里呢?这样的武林高手,为什么在前世书中毫无记载?

    徐恩不知道武松心中所想,见武松一边听自己讲,一边似乎若有所思,显然对自己所说的很感兴趣,就继续说:“那老者见本官不肯拜他为师,就反指本官是误入歧途。本官问他是什么意思,他说大宋外有强敌,最需要振兴武备,不能一味重文轻武,而且朝廷上多是奸佞,从政为官难有作为。本官自然不服,与他争辩,他却很不耐烦,说,谁对谁错,将来便知,我今日蒙你相救,不能欠你的恩情,身上没带别的东西,只有一颗小还丹。。。。。。”

    武松一听,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