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要救潘金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松看着徐恩,道:“大人,我看到的是差距!”

    徐恩问:“什么差距?”

    武松道:“巨大的贫富差距!”

    “好!”徐恩高兴地道,“你果然聪明!那你可知道,这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巨大?”

    武松道:“请大人指点!”

    徐恩道:“那我告诉你,这张家堡一家拥有的良田,已经占到全清河县的五分之一!它仅仅凭酒、茶、盐这三项产业,每年就能有十万两银子的收入!而全清河县所有的普通百姓,一千户当中,有九百九十九户一年全家的生计,不足三两银子!张家堡一年的收入,抵得上整个清河县衙门五年的税收!”

    武松大为震惊。徐恩面色凝重,道:“这,就是公相大人密使今晚来找我的原因!

    武松更加吃惊。在前世的时候,他也曾经感受过严重的贫富差距。然而,这个时代的贫富差距之严重,还是超过了他的想象。

    但,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大奸臣之一,为什么会就此专门派密使来找清河知县?

第四十四章 无名小巷() 
在前世的时候,武松也感受过严重的贫富差距。然而,这个时代的贫富差距之严重,还是超过了他的想象。

    但,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大奸臣之一,为什么会就此专门派密使来找清河知县?

    徐恩看出了武松严重的疑惑,道:“虽然你对公相很有成见,不过,本官今晚找你来,还是得从公相说起。天下人皆知,公相原本是王文公期许的接班人。。。。。。”

    武松问道:“王文公是谁?”

    作为前世穿越过来的人,他是真不知道这个王文公是谁。徐恩虽感意外,但一想武松毕竟是从乡下才来清河县,对于许多朝政大事完全不知道,也很正常,就耐心为他解释:“王文公就是王安石、王介甫,神宗朝的宰相,熙宁变法的主导者!”

    武松顿时明白:“原来是他!王安石变法,我是记得的!但他怎么可能会与大奸臣蔡京搞到一起?蔡京这样的大奸臣怎么可能是他的接班人?”

    他前世虽然不是文科生,但王安石变法在中学时代就有介绍,所以他多少有所了解。

    徐恩见他口口声声仍然坚持说蔡京是大奸臣,也无可奈何,但他居然也知道王安石变法改革的事,倒让徐恩有些诧异。

    徐恩不与武松分辨,道:“当年王文公曾亲口对公相大人的哥哥蔡卞大人说,将来天下能够继承他的志向执掌国政的,不过是三个人而已,一个是王文公的儿子王元泽,一个是吕惠卿,一个便是公相。而今,王元泽不幸早故,吕慧卿后来果然一度接替文公担任宰相,因王文公重新复用,他被遣放到地方。所以,现在,真正还能够接替王文公的,就只有公相了!”

    武松道:“这怎么可能?蔡京不过就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大奸臣,怎么可能被王安石这么看重?”

    徐恩哑然。这个武松,真是一根筋,看来对蔡京的成见根深蒂固啊。他一个乡下人,蔡京到底哪个地方得罪他了?

    一时半刻。也很难让武松相信蔡京不是奸臣,因此,徐恩仍然不与他争辩,只是接着往下说:“神宗皇帝驾崩后,朝政发生重大变法,王文公推行的变法改革全部被废。司马光被重用为相,废除新法,凡是支持王文公改革的大臣莫不受到打击迫害。司马光曾以恢复过去的差役法为由,限期五日内办理完毕,欲借口拥护改革的官员不能按时完成命令而治罪。然而,公相大人时任开封知府,唯有他在五日之内恢复了差役法,无人敢违反,连司马光大人也不得不称赞,他是奉法的楷模!”

    武松道:“这个蔡京既然是拥护王安石的,为何又这么积极地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效劳?这不正是典型的两面派奸臣么?”

    徐恩道:“公相欲以委曲求全,争取司马光大人的谅解,继续留在朝廷。然而,他当日被王文公视为接班人,旧党一派,如何肯放过他?最终他还是被指责为奸佞,逐出朝廷,贬低到地方辗转为官。直到哲宗皇帝启用章惇,欲要重新推行变法改革,公相才有回到朝廷为官。他积极协助章惇,以极高的效率重新推行新法,再变差役法为雇役法,却因此被人说成是首鼠两端,在新党旧党两派之间左右逢源,是为奸臣!”

    武松道:“说得不错,蔡京就是大奸臣!”

    徐恩看了武松一眼,只顾继续往下说:“哲宗驾崩,今上徽宗皇帝登基,有人便上书控告公相,说他为官奸猾,与宫内之人交往过密,贪赃枉法,罪不可赦。于是,公相又被赶出朝廷,剥夺官职,闲置杭州!”

    武松叫道:“好!这样的大奸臣就应该被罢官治罪!当今的皇帝这倒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可是,为什么蔡京这大奸臣现在又做了宰相呢?”

    徐恩一指远方灯火依旧辉煌的张家堡,道:“这,就是原因!”

    武松不解,道:“难道蔡京能够重新被皇帝启用,当上宰相,还与这张大户有关?”

    徐恩道:“当然不是。公相大人并未来过清河县,也根本不知道清河县有个张家堡。他重新当上宰相,完全是皇上的恩宠,怎么可能与张大户这样一个暴发户有关?”

    武松随即明白了,道:“大人的意思,蔡京能够重新获得皇帝的重用,其实是因为现在社会非常严重的贫富差距?”

    徐恩点头道:“不错!张家堡,其实只不过是目前我们大宋天下的一个缩影。放眼大宋,不知道有多少个张家堡!张家堡象征的就是对土地的聚敛、对财富的集中、对民生的侵夺,象征的就是巨大得无以复加的贫富差距!在这样的贫富差距之下,天下财富,大多被聚敛于张大户这样的土豪劣绅之手,百姓因此穷苦不堪,而朝廷税收也因此空虚。现在,北边有外敌虎视,到处盗贼蜂起,朝廷要用钱的地方极多,而国库已经彻底空虚!”

    这是必然的!老百姓都穷了,国家还会有钱吗?

    徐恩接着告诉武松:“当今万岁爷如今深感国库空虚,国事艰难,因此想要重新推行当年王文公的变法改革,以增加税收、改善民生。而当今之世,能够承担起重新推行改革这一重任的,莫过于公相了!”

    真是没有想到,这个历史上天字号大奸臣,居然还这么有能耐!

    徐恩继续说着蔡京:“一年前,朝廷正式罢免了原来的韩丞相,任命公相大人为右仆射,也就是右丞相。诏命传下那天,当今万岁爷曾经在延和殿亲自召见他,特许给公相大人赐座,对公相大人说:‘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承,两遭变更,国家大计还未确定。朕想继承父兄的遗志,卿有何指教?’皇上对公相大人寄望之深、信任之重,简直是无以复加!”

    因为在前世书中多少了解过一些蔡京,此时的武松,还是难以改变对蔡京的看法。而且,从前世的书中,他也知道,这个宋徽宗本身就是个糊涂皇帝。

    对徐恩道:“这个皇帝老儿看错了人。改革是国家大事,如果任用一个大奸臣来主导推进改革,那肯定是要误事的!”

第四十五章 又见金莲() 
“胡说!”徐恩本来不想在这个时候与武松争议蔡京究竟是不是大奸臣,不过,见武松还是坚持这样看蔡京,甚至批评起了皇帝,实在有些大逆不道,连忙制止道:“公相大人对皇上的信任可谓是感恩在心,当场就向给皇上下跪磕头,誓死重新推动变法改革!所以,皇上才又让他做了左仆射,也就是左丞相!”

    武松问:“这左丞相和右丞相都是丞相,有什么区别?”

    徐恩道:“左丞相职务更高,乃是百官之首,当朝首辅!”

    武松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又升官了。蔡京仅仅是凭借磕几个头,发几句誓,就又得到升迁,看看,这还不是奸臣吗?这皇帝老儿还不够糊涂吗?”

    徐恩终于有些动怒,道:“武松!注意你的话!你对公相大人有些成见,也还罢了。若是敢这样出言对皇上不敬,到时本官也保不了你!”

    对哦,这个可是在宋代,说皇帝的坏话,确实是重罪,搞不好真的要杀头的。

    记得在前世书中,就是梁山的那些好汉们,杀官造反,但也不敢公开反对皇帝,打的招牌是“替天行道”,还是要帮皇帝做事!

    如果徐恩真的要计较武松,那么,就凭武松刚才说的这几句话,他就可以把武松给法办了。他的话,实际上还是对武松的一片关心。

    武松理会了徐恩的好意,便道:“多谢大人告诫指点!武松只是心直口快,在大人面前毫无保留,不是要故意对皇帝不敬!”

    徐恩神色缓和下来,点点头,道:“古往今来,但凡变法图强,没有不阻力重重、风险巨大的。当今皇上能够摒弃成见,再次启用公相大人,决心继续推行变法改革,这本身就是勇于担当、励精图治的表现,实在是有道明君!”

    武松在心里想:我前世虽然不是熟悉历史,可也在书上看到过,这个宋徽宗宠信奸臣高俅、童贯、蔡京等,自己有沉迷于书画创作,大兴土木搞什么园艺,弄得天下民不聊生,最后还导致北宋灭亡,这样还是“有道明君”?

    徐恩自然不可能知道今后的事情,所以,从他的眼神来看,在此时的他心目中,当今皇帝宋徽宗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代明君。

    只听他继续耐心为武松解释道:“公相本身就是王文公的门徒,一心想变法改革,复兴大宋。现在又恰逢其时,遭遇到了当今皇上这样的有道明君,对他期望如此之重。因此,公相深感皇上厚恩,想要推动改革的迫切心情,可谓是无以复加。就像刚才我已经告诉过你的,公相当日仅用五天,就能推行差役法。他精明强干,做事历来讲求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看准了的事情,总是要求马上就办!”

    武松若有所悟,心想:难怪,徐恩提拔自己做代理都头,在衙门里大批处理贪官污吏,这种果断明快、雷令风行的作风,感情就是学蔡京啊。

    还不得不说,历史上蔡京、曹操、李林甫等大奸臣,坏是够坏,但做起事来敢作敢为、精明强干,确实也很有真本事!

    徐恩说到这里,两眼放光,显然是发自内心地钦佩崇敬大奸臣蔡京,朗声道:“徐某不才,承蒙公相赏识提拔,实在是有再造之恩,原本就下定决心,追随公相,为推行变法改革、复兴大宋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到这里,他语气铿锵,壮怀激烈,完全没有了武松之前在书房里看到他时的那种老迈、疲倦之态,仿佛是换了个人。

    不过,武松忍不住在内心里惋惜:一个大奸臣而已,值得你如此崇敬追随吗?不知道你是真糊涂,还是被大奸臣蒙蔽了。冲着你救我哥哥,提拔我武松,有机会,我还是得帮帮你,让你认清蔡京这个大奸臣的真面目!

    徐恩继续道:“自古以来,人们天性贪图安逸,害怕改变,变法改革又必然要触及从上到下许多人的既得利益,尤其是那些贪官污吏、富豪奸商,莫不对有利于百姓和国家的改革恨之入骨,想方设法予以阻扰破坏。公相和当今皇上要继续推行变法改革,其实是要与天下的贪官污吏、富豪奸商等既得利益者做对,承受的压力实在是比泰山之重!可是,我们难道能够继续听任贪官污吏、富豪奸商们再这样下去吗?难道能够放任他们继续盘剥百姓、掏空国家?难道能够眼看着我们大宋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将来亡于强敌之手?不,武松,我们决不能够!决不能够!”

    说到这里,徐恩忍不住双手抓住武松,两眼圆睁,显得越来越激动。这种样子,与此前那个在众人面前总是镇定自若、不怒自威的知县老爷,确实是判若两人。

    看来,如果不是特别高超的演技派,那么,这个徐恩,就是真心想要变法改革、报效国家的。这真是一个忠君爱国、一心为民的清官啊。

    可是,这样一个清官,居然是历史上顶尖的大奸臣蔡京的门徒,一心一意追随蔡京。清官以奸臣为榜样,这也太滑稽了吧?

    确认徐恩是清官之后,武松更加感到于心不忍。记得前世书中,几乎没有写到过有什么清官,自己穿越过来后居然有这么好的运气,遇到了一个清官,值得好好珍惜啊。

    武松喊了一声:“知县大人。。。。。。”他很想再次向徐恩说明历史的真相,告诉徐恩蔡京确确实实是个大奸臣。

    但是,他的这一声喊,立即把徐恩惊醒过来。徐恩意识到自己刚才过于激动,在下属面前有些失态,连忙放开武松,冷静下来,道:“本官太激动了。不过,清河县如今贪官污吏盛行,民生艰难,张家堡富可敌国,巧取豪夺,这种种乱象,武松你也看到了。本官想要上体皇帝恩德,追随公相大人,在清河县推行变法改革,以报国家、以安百姓,这种心情,武松你也理解否?”

    武松正色道:“知县大人清正爱民,一心为国,锐意改革,武松确实钦佩!”

    “好!好!好!好!”徐恩一连说了四个好字,显得十分高兴。

第四十六章 雨打金莲() 
高兴片刻,徐恩的面色随即又变得庄重,道:“公相要在全国重新推行变法改革,阻力极大,也需要能够先有一两个地方试点先行,为其他的地方树立榜样,也好积累更多改革经验。本官虽然德疏才薄,但做起事来敢于拼命、雷厉风行,这一点公相是了解的,也符合公相的做事风格。所以,公相对徐某寄予厚望,嘱托徐某在清河县力行改革,率先示范,好给天下州县确立一个榜样!徐某承蒙公相如此信任器重,敢不肝脑涂地、以图报答吗?”

    武松心想:在清河县搞变法改革可以,肝脑涂地就不必了吧?这蔡京不折不扣是北宋的天字号第一大奸臣,他一定是在利用你!

    这些话他当然没有说出来。此时此刻,说出来也没用,徐恩显然不可能相信。毕竟,徐恩不是穿越者,不可能看到今后历史的走向和后世的史书记载,看不清蔡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