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要救潘金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松要救潘金莲-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俅一心要让新禁军成功接受检阅,他才好顺理成章接任太尉,掌控整个禁军。

    武松当然不会和高俅一条心。但是,他也希望新禁军这次能够得到皇帝的认可。毕竟,他想真正为大宋训练出一支能战的军队,起码将来面对金兵南下,能够保护更多的大宋百姓。

    所以,武松没有推托迟疑,也全力投入了新禁军的迎接检阅工作。

    为此,接下来两天都在军中忙碌,居然来不及回住处一趟。

    第三天上午,便是新禁军接受皇帝检阅的时刻。

    检阅的地点,却不是新禁军营,而是特意把军队带到汴梁城外的野训场地,以更加接近实战环境。

    武松在穿越前,也看过清明上河图。这才发现,阅兵的地点,就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城外一处山脚下的空地,依山傍水。在汴梁城外,这也是最像西北战场的环境。看起来,童贯建议皇帝把刚刚成军的新禁军拉去攻打西夏,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新禁军检阅通过,这支队伍就可能被派去跟随童贯,出征西夏。

    那样,武松也很有可能不得不随军出征。那么,潘金莲该怎么办?林冲娘子能否平安救出?

    这些,都是下一步要考虑的事情。眼下,当然还是全力做好迎接检阅的工作。

    既然是皇帝亲自检阅军队,那场面自然十分弘大。现场依山假设了观武台,供皇帝率领文武官员观看新禁军操练演戏。许多百姓,也容许在演习场地之外围观。

    其实,这也说明,皇帝确实很信任高俅,相信高俅一定能够操练好这支新禁军。他也想借此机会,让文武百官和百姓们都看到,在他的亲自推动下,能够训练出一支真正新颖能战的军队。这样,人们就不会嘲讽他只会沉迷书画、收刮民财、因花石纲而玩物丧志了。

    演习正式开始,可以说是进行得非常顺利。

    开始就是队列操练。当这支大宋的军队,采取现代军队才有的队列步法,整整齐齐地在演武场上一番表演,那整齐划一的动作,令行禁止的作风,口号震天的气势,确实给现场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以完全的耳目一新之感。

    然后,再表演作战。无论是单兵武艺表演,还是整体列阵作战,这支用现代方法训练出来的军队,都远远超出旧有的大宋禁军。为了对比,皇帝特意调来了一支旧禁军,原本是禁军中的精锐部队,与新禁军对阵。结果完全不出意外,新禁军的官兵在体能、武技、战术和作战纪律等各方面,都是压倒性的优势。

    看得皇帝宋徽宗哈哈大笑,龙颜大悦。演习各种科目才结束,他就在文武官员面前大笑道:“好!好!好!新禁军果然不负朕望!赏!大大有赏!”

    又指着演武场上,英姿飒爽、指挥整个军队演习的武松,问身边的高俅:“那位,就是具体负责操练的那个叫什么来着的?”

    高俅忙道:“禀万岁爷,他叫武松!”

    宋徽宗恍然大悟,一拍额头,道:“对对对!就叫武松!他还在遇仙楼前,杀死了刺客,救了帝姬和金国使者,对不对?”

    蔡京连忙在一旁插口,道:“正是他!此人忠肝义胆,确实是难得的将才!”

    宋徽宗大悦,道:“赏!赏!操练新禁军有功,拯救帝姬和金国使者有功,两大功劳一起赏!”

    就在这时,旁边一个戎装打扮的矮胖子,却用尖细的声音道:“万岁爷,且听奴婢一言!”

第二百四十九章 奸臣奸谋() 
    武松一听那声音,就忍不住暗骂:特么这是哪个死太监?

    现场的文武官员却自然都认识,说话的正是宦官童贯。宋徽宗赵佶一见是童贯说话,脸上露出笑容,道:“童贯,你什么意思?”

    童贯道:“启禀万岁!从刚才的队列操练等常规项目来看,新禁军确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至于实战能力如何,却需要将来到战场上去检验。而且,奴婢以为,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又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衡量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仅要看每个士兵,更要看为帅为将者!”

    赵佶道:“你的意思,是怀疑武松这个为将者的能力?”

    童贯道:“不敢。不过,武松能够想出这么多新的点子,打破成例,用和我们大宋太祖皇帝截然不同的方法来训练新禁军。。。。。。”

    武松一听这话,暗道不好,这死太监是要把老子往死里整呀。

    要知道,童贯这分明是话里有话,给武松扣下的帽子可是不小:武松居然敢改变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军队操练办法,说得轻些说标新立异,说得重些就是对宋太祖乃至北宋列代皇帝不敬,只怕株连九族都是可以的!

    说起来,这还是武松和童贯第一次面对面。武松暗中杀掉了童贯潜伏在清河县的密探马奎,夺取了童贯梦寐以求的司徒遗书。不过,这些情况,童贯应该还不知道。否则,早就直接找上武松了。

    童贯现在针对武松,纯粹是从不让高俅和蔡京势力进一步坐大来考虑。因为,刚才高俅和蔡京都在皇帝赵佶面前高度评价了武松。凡是敌人赞成的,童贯就要反对。既然高俅和蔡京高度评价武松,童贯就要打压武松。

    其实,童贯和蔡京、高俅也不能是说完全意义上的“政敌”。说起来,过去蔡京一度不被赵佶欣赏,被冷落在杭州,还是靠走童贯的门路,搭帮童贯在赵佶面前吹风,才重新获得宠信。两人的关系,原本是极好的。

    只是,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当蔡京重新得势之后,和童贯之间便有了争权夺利、在皇帝面前争宠的矛盾。

    这些年,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连续升官至武康军节度使。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可谓春风得意。

    但他毕竟只是个小人,难免小人得志,恃功而骄横跋扈,选拔将领官吏,都直接奏明宋徽宗,完全撇开政府,这就渐渐违背了蔡京的意愿。之前,宋徽宗赵佶曾经打算拜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蔡京却公然说:“使相的官职怎能授给宦官?”居然不奉行诏命。

    这,自然让童贯对蔡京恨之入骨。

    因此,蔡京和高俅都赞赏武松,童贯不管武松最终会倒向两人中的哪一边,反正都会对武松先加以打压再说。

    他这话给武松扣上一顶罪名极大的帽子,现场的文武自然都听得出,有的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就连蔡京,也忍不住想要再开口为武松分辨几句。

    然而,赵佶其实并不是个糊涂蛋,自然也听得出童贯话里的意思,却打断他道:“你不必罗嗦。武松用新的办法来操练新禁军,也不是反对太祖皇帝,只是根据时代变化有所创新而已,这和变法改革是一个意思,只要新禁军忠于朝廷,能够作战,就不必深究!”

    童贯忙见风使舵,道:“万岁英明。不过,武松虽然能够用新办法操练禁军,但他本人为将的本领究竟如何,战场上是否能够做到英勇善战,却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奴婢认为,检阅新禁军,不应该只检阅士兵,也应该检阅一下将领!”

    赵佶一听,点头道:“你这样说也有道理。那你且说说,该怎么检阅?”

    童贯道:“禀万岁爷。奴婢承蒙万岁隆恩,荷万岁钧旨,这些年为国戍边,收复失地,麾下倒也培养了一些真能打仗、在战场上经过了检验的将领。只需要派出他们中的一人,和武松对战一场,即可看出武松的实力!”

    “好!”赵佶本身就是个游手好闲、喜欢看热闹的主。想当初还没做皇帝的时候,就是因为喜欢斗鸡走狗、踢球习武,才看上了会踢球的高俅。一听童贯建议武松和一位作战归来的将领实战,便来了兴趣:“朕就准你所凑,由你选出一位将领,来与武松比试一场!”

    童贯大喜,进一步道:“为了让他们都使出全力,比出真本事,奴婢还想恳求万岁钧旨同意,获胜者,即可为新禁军总指挥使!”

    蔡京和高俅一听,顿时都坐不住了。特么童贯这不仅是要打压武松,还想把新禁军一锅子端去啊。

    本来么,北宋军队有“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传统,高度警惕武将把军队弄成自己的势力,出现唐朝那种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新禁军既然是高俅一手组建起来的,未来必定不会由高俅统领。高俅属意另外向皇帝推荐一位自己的亲信,来担任总指挥使;而蔡京却想让武松趁机上位,接任总指挥使,就是宋徽宗为了避免武松对新禁军掌控过深而不同意,也可以此请求赵佶再给武松一个同等重要的职位。

    但是,童贯却想借此机会,由自己的亲信来掌控新禁军。这样既可把高俅辛苦得来的成果收割,削弱高俅和蔡京的势力,又可趁机增强自身的实力。

    蔡京立即道:“万岁!童贯此议不妥!新禁军才刚成军,还需要武松继续操练,再说。。。。。。。”

    宋徽宗却道:“蔡爱卿不必多言,朕自有主张。且先让童贯选出一位将军,和武松打一场给朕看看吧!”

    童贯喜不自禁,装着临时起意、随意指点的样子,实则选出了一位对自己最忠心、也最心狠手辣的角色:刘延庆。

    刘延庆出身将家,曾经几次参与与西夏的作战,此时已经以功累迁鄜延路总管、马军副都指挥使,是北宋将领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让毫无战场实战经验的武松去和他比试,明显是要碾压武松。

    但皇帝开了口,蔡京和高俅一时也不好反对。高俅对武松本来就是利用,一旦利用武松训练新禁军完了,还要为自己的宝贝儿子出气,打击报复武松,此时自然不会冒着让皇帝不高兴的危险来为武松说话。蔡京呢,有心拉拢武松,但也还不到为武松触怒皇帝的地步。

    那刘延庆奉命出来,却在皇帝和文武百官面前,一副谦和的姿态,博得众人好感。但他走上演武场,来到武松的对面,脸上却露出看蚂蚁似的笑容,轻声道:“喂!我要打死你!”

第二百五十章 动了杀机() 
    对于这种人的挑衅,武松觉得根本不必要理。

    他一抱拳,在外人看起来都是行礼,刘延庆也只当时武松怕了自己,准备请求自己手下留情。

    却不料,武松在抱拳的刹那,突然跃起,像一只恶豹猛扑过去,呼呼一拳便向刘延庆头上扫去。武松想先给他的头上来一记,打掉他的一些傻气。

    刘延庆吃了一惊。不过,他毕竟是从战场上厮杀过来的人,反应倒还算灵敏,赶快后退一步,把头一偏。

    但,还是迟了。武松的速度,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虽然避开了风头,让武松这一拳没有击中他的头部,但武松的拳头还是扫在了他的脸上,顿时让他鼻血直流。

    在外人看来,这形同是武松给了他一记耳光,反而比击中头部更加羞耻。

    观武台上的童贯当即站立起来,道:“无耻!这武松怎么可以搞偷袭?万岁爷,这人人品不端,不用比了,不可重用!”

    蔡京立即道:“童贯大人此话差矣!有道是兵不厌诈,武松这是攻敌不意,出奇制胜,恰恰说明他精通兵法!”

    其他文武官员,多数畏惧蔡京权势,但也不敢得罪童贯,正不知该如何表态,皇帝赵佶却说:“蔡京说得对!我看这武松能够主动进攻,就说明他勇敢。我大宋军人,就是需要这种勇猛血性,敢于主动面对强敌!”

    皇帝这么说了,童贯也只好强忍怒气。

    童贯能够忍,比武场上的刘延庆可就没法忍了。他本来极度藐视武松,没想到一上来就被武松偷袭成功,弄得满鼻子血,狼狈不堪,顿时恼羞成怒,这时不再悄声威胁武松,而是哇哇大叫,喊道:“我要杀死你!”

    一边叫着,一边向武松扑来。

    刘延庆身材魁梧,比武松还高大,很有几斤蛮力。实事求是地说,这厮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战斗经验也是丰富的。此时,他的武功,明显在武松之上。

    他猛然一拳向武松捣来。武松挥肘抵挡,顿时被震得倒退两步,手肘发麻。武松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比不上这厮。如果硬拼,必然吃亏。

    他想起几天前向鲁智深请教武功的事情。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力气奇大,武功本来以刚猛为主。但自从在五台山受到点拨,加深了对佛门武功的理解,更懂得了刚柔相济、空实相依的道理,武功上了一个境界。这些武功心得,就武林中人而言,本来是不传之秘,极其宝贵。但是,他把武松当真心兄弟,并无保留,倾囊相授。

    此时,刘延庆的武学境界,自然比不上鲁智深。他仗着力气猛打猛冲,可以说还停留在鲁智深之前的境界。因此,鲁智深对武松所说的刚柔相济、空实相依的原理,恰恰是他的克星。

    武松虽然在学武上很有天赋,又有达摩心经作为底子,领悟能力极强,但对于刚柔相济、虚实相依,从理念到实践还需要个磨练熟悉的过程。此时,与刘延庆对战,正给了他这样的实战训练的机会。

    更何况,武松之前与马奎、赵尔等强于自己的敌人都有过交手,甚至还杀了马奎。

    因此,面对强敌,武松虽然警惕,却并不慌乱。脚下灵活游走,身形柔软如鱼,正好可以避敌之强。同时,手上虚实相依,忽虚忽实,也使得刘延庆一时捉摸不定,担心被他再在脸上来一下。

    尽管刘延庆的武功要明显高于武松,此时却暂时拿武松没有办法。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看台上的官员们看来,此时场中的情形,却是刘延庆勇猛进攻,武松只是绕着刘延庆左右闪避,满场游走,不敢正面迎战,如同逃避。

    童贯当即发难:“这武松直如此胆怯无耻!一味逃避,哪里还有为将之风!刚刚万岁爷才赞许他勇敢可嘉,他立即就显得如此怯懦无能,根本就是欺君之罪!”

    蔡京马上道:“童贯大人此言又差矣!老夫虽然是个文臣,不谙武术,但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