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卦帝刘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卦帝刘封-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千人平定沃沮,公孙度一代枭雄,五万人都没成就此事,这还不算大事?”

    “三千人能平定沃沮,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不过,他这三千人,真正属于他的,只有他那五百庄园兵。江东和辽东人,随时可能离去。”

    “对了,说起江东人,倒是想起来孙尚香的事情,内情到底如何?是真的逃跑,还是太白有意纵容?”

    方伯居知道凉茂肯定会问此事,心里也早就有了答案。

    “不瞒伯万说,此事我也曾经有所怀疑。但是,若说太白有意纵容,怕是过于勉强。”

    “其一,孙尚香跑了,容易动摇江东的军心,这对太白来说,并非好事。本来他的兵马就是三家组成,江东又是其中主力。江东军不稳,太白就难以驾驭队伍。”

    嗯,倒也有些道理。

    凉茂点点头。

    “其二,太白兵马少,沃沮面积广大,不得不分兵出击。这就给了孙尚香可乘之机。”

    “为何不派兵监视?”

    “一共就三千,还要坚守大营,哪里还有兵力监视?若是监视被人发现,必生嫌隙,还怎么能够同心同德?如此要求,确实强人所难。”

    “最后,孙尚香逃走,也未必不是好事。她原本是为了江东和辽东结盟而来。此次一逃走,结盟之事势必告吹。”

    “如果她留在辽东,被公孙康扣做人质。要挟江东给他钱粮。势必加强公孙康割据势力。若是两家结盟,更是不堪设想。”

    方伯居是传统的知识分子,骨子里忠于汉室。希望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恢复汉室的大一统江山。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虽然在辽东,但是对于公孙氏割据辽东并不认同。

    “好吧,我给朝廷上表时,会尽力为他辩解此事。不过,太白是个人才,将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此人若是彻底归附了公孙康,恐怕不是朝廷之福。”

    “是啊,公孙康目前所依仗者,不过公孙模、张敞、公孙恭之流,手下其实并无更多出色大将。甘宁算是一员猛将,但目前不过是为公孙康所迫。孙尚香既然已经逃回江东,甘宁也必定想法脱身回江东。”

    “如果太白投到公孙康门下,公孙康必定如虎添翼。”

    “如水的意思是。”

    “沃沮刚刚平定,局势未稳,还需有兵马驻守在这里。”

    “好,我就上表朝廷,叫太白留在此地。恰好遂城县令出缺,就表他为遂城县令,兼乐浪北部都尉,统辖沃沮事务。”

    “我看太白对于经商等经济事务也颇为熟悉,给他一县之地,也试试他的本事。”

    “好,此举甚妙。不过,这就是跟公孙康抢人啊。”

    “哼,公孙氏一代不如一代。难以再现公孙度的风光。恐怕也难以长久。曹丞相如今执掌天下权柄,虽有孙刘割据,也不足为患。”

    “另外,还有两件事情,先告诉你一下,你也不要跟别人说。曹丞相已经派曹植来辽东宣慰,不久之后就可抵达。”

    “还有一件,就是丞相可能叫我到魏郡去担当太守一职。”

    “你若走了,谁来接任?”

    “目前尚不清楚,想来定会有一番争执。”

    “呵呵,这个乐浪太守不好当啊,谁来当太守,都是个麻烦事儿。”

    “自然有人来的,不过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走了之后也就不管啦。这些年,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凉茂深深地叹了口气。

第135章 立足点() 
凉茂和方伯居商量完了之后,就闲聊起来这次平定沃沮人的过程。

    方伯居说的更加详细,凉茂听得不禁阵阵惊奇。

    相对于从别人嘴里听到的,凉茂更加相信方伯居的话。

    不过,方伯居说的虽然更多,也基本上跟刘封和其他将领说的一样。

    这证明刘封并没有刻意向他隐瞒什么,这叫凉茂放心不少,也坚定了他向朝廷举荐刘封的决心。

    关于恢复郡县制的问题,凉茂和方伯居商定,可以暗中进行实质性的工作,但是目前不公开宣扬这件事情,目的就是避免引起公孙康的猜忌。

    如果乐浪方面公开宣布在乐浪恢复郡县制,就等于把沃沮纳入了乐浪郡的管辖范围。这势必引起公孙康的强烈反弹,造成公孙康和乐浪翻脸,打破目前的微妙平衡。

    申时举行了宴会,第二天凉茂返回乐浪郡。

    送走了凉茂,刘封和方伯居回到帐篷,方伯居才把凉茂的打算,告诉了刘封。

    “你当了遂城县令和乐浪北部都尉,手中就有了权柄。以后就可以在遂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实现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

    “遂城县靠海,有港口,不仅可以跟辽东发展贸易,还能跟海外进行贸易。”

    “有了一县之地,可以收税,有了人,还能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势力。”

    “屯有县跟遂城相邻,在两县交界之地,就有煤铁,可以打造兵器。屯有县那里的事情,我可以为你周旋。”

    听到方伯居的这一番打算,刘封不禁感到有些意外。

    竟然想得这么周到,这是要我做大事的节奏啊。

    我正需要这样一个地盘儿呢。

    沃沮地盘儿虽然广大,但毕竟落后,短时间内难以发展起来。只适合作为一个战略后方。

    有了遂城县,可就不一样了。

    不仅名正言顺,还可以掌握更多的资源来发展自己。

    关键的问题是,这里远离公孙康的老巢襄平城,可以较少地受到公孙康的制约,长此以往,形成相对割据的局面,也是有可能的。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纳入朝廷的正统之中,在政治上具有优势。必要的时候,我也可以打出恢复汉室的旗号来。

    “遂城的土地如何?我是说,土地多少?是否有可以开荒的地方?”

    “土地甚多,目前遂城只有八千多户,不到六万口。土地广袤,又有沃沮多年的骚扰,人口逃亡很多,不少土地撂荒。成了无主之地。要想开荒,也有很多荒地。只要能安居乐业,招募人口也不是难事。不仅辽东边境一带,咱们有大船,到中原沿海一带招募人口,让他们脱离战乱之地,也是一条路子。”

    刘封不禁兴奋起来。

    是啊,现在人口是最宝贵的资源。

    有了人,就能种地,就有工匠,就能经商,就能收税,就有了军费,还有后备兵员。

    人,才是立世之本啊。

    “如水,孙尚香已经走了,剩下的江东人,终究要有个出路。这一千多人,都是百战之兵,我的意思是把他们留下来。”

    “一旦我就任遂城县令,就准备分给他们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他们就能在这里成家立业,也不必回到江东去。”

    啪,方伯居拍了一下大腿。

    “妙啊,太白此计甚妙。留下这一千多人,可是生力军啊。好,就这么干了。”

    “不过,要等到我真的能当上县令才行。”

    “太白放心,凉茂既然有此意,就差不多能做成此事。曹操对他还是很器重的。”

    提到曹操,刘封不禁心里一凉。

    “恐怕就要在曹操那里出岔子,我曾经跟曹操有过误会。”

    “太白跟曹操打过交道?”

    “是的。”

    于是刘封就说了自己跟庞统到曹操大营,骗了曹操三十斤黄金的事情。

    “天啊,太白,你这还叫误会?分明就是欺骗曹操啊。连丞相你都敢骗,胆子也太大了吧。”

    “嘿嘿,当时只想弄他一笔钱,哪里想到会有今天。”

    我要是知道今天当官儿的事儿,要受曹操辖制,说死也不去骗他。

    这才叫一报还一报。

    “不过,太白也不必过于担心,丞相胸襟宽广,唯才是举,或许不会计较此事。”

    唉,但愿如此。

    “此外,凉茂之所以举荐你,就是为了牵制公孙康。在牵制公孙康这件事上,你跟丞相是一致的,他也不愿意公孙康一枝独秀,对不对?”

    道理倒是这个道理,只是我目前势单力薄,不知道曹操会不会看得上我。

    也真是见鬼了,竟然出现了这么结果。玄德老爹跟曹操是死对头,我却跑到曹操手下当官儿。

    这个世界也真是够荒谬的。

    算了,只要能够有个据点,发展壮大自己,暂时委屈一下也是必要的。玄德老爹不就是投了这个,又投奔那个吗,折腾了半辈子,才有了自己的地盘儿。

    “但愿丞相有些雅量,只是光给了我一个县城,未免太小气了些。”

    “太白,你别不知足。你不到十八岁,就当了县令,前途无量啊。遂城治理好了,又有个乐浪北部都尉的头衔,过上一些年,当乐浪太守都有可能啊。”

    “谢谢如水的期待。”

    也是,现在还不能太着急,还是潜下心来,发展自己的实力要紧。

    有了钱,有了兵马,才是乱世之中的立足根本。

    “不过,太白还要看看公孙康那边,有何反应。目前公孙康势力强大,也不宜跟他撕破脸皮。哪怕一时委曲求全,也要维持和平,不要让他过于忌惮。”

    关于自己的处境,刘封也曾经分析过。

    以前他没有过于注意乐浪方面的反应。

    这次凉茂的举动,让刘封意识到了乐浪跟辽东之间的矛盾要害。

    既然乐浪害怕自己倒向公孙康,那么,公孙康也担心自己倒向乐浪。

    乐浪能给自己好处,拉拢自己,公孙康也可能拉拢自己,用自己来制约乐浪。

    自己可以利用他们两家的矛盾,在中间取得一个平衡,趁机发展壮大自己。

    这个中间,怎么把握自己的尺度,就非常重要。一个不小心,两家都得罪了,那可就要玩儿完了。

    乐浪这边,有方伯居可以居中协调。公孙康那边,就要靠管宁。

    何平应该快到管宁那里了吧。

第136章 没让我失望() 
何平站在自己生活的庄园门口,向里面张望着。

    跟几个月之前走的时候相比,庄园已经有了不小变化。

    原来破损的围墙都已经修缮完毕,院子里的房子也变得齐整了。

    院子里面空着的地方,种上了庄稼和蔬菜,从这里,还能看见院子里面有一群大鹅和鸭子。

    何平没有进去,但是一个十五六岁的汉子走了过来。

    “我是庄园的保安,你找谁?”

    何平笑了。

    “我以前就是这里的保安,叫家何平。”

    “何平?你就是何平?我听均瑶姐姐说过你,你不是到沃沮去了了吗?”

    小伙子一脸崇拜的模样。

    “主公派我回来办事,你告诉姐姐和母亲,一个时辰后,我回家吃饭。”

    “为什么不此刻就回家?”

    “我有着重要的事情,我要去见幼安先生。”

    “啊,你能见幼安先生?何平,你真了不起啊。”

    那是当然,这次回来,就是为了见幼安先生的。

    何平过门不入,上马继续向城西村奔去,很快来到了管宁的宅子门口。

    因为跟随了主公,此刻我也能跟幼安先生面对面说话啦。

    “我是陆太白派来给幼安先生送信的,烦请通报先生。”

    何平对着院子里的一个人说道。

    “就你?想见我家先生?”

    “我是来给先生送信的。”

    那人迟疑一下。

    “好,你等一下。我去问问先生。”

    很快那人回来,脸上已经有了笑容。

    “先生请你进去,请跟我来。”

    进了屋子,何平就看见了管宁。

    以前他经常在外面看见先生,但是从来没有跟先生说过话。现在,自己就要跟先生说话了。

    他舒了口气,镇定一下情绪。

    “先生,我是陆太白麾下的何平,刚刚从沃沮回来,我家主公叫我给先生送来一封书信。主公吩咐,教我暂时留在此地,等先生垂询后再走。”

    这些话,何平一路上不知道琢磨了多少遍,已经能够背下来。

    说完之后,何平就想:我说的还得体吧,没给主公丢脸。

    “哦?太白叫你来的,好。”

    管宁接过书信,看了起来。

    “好!”

    管宁突然喊了一声,脸色立刻生动起来。

    “好,果然没让我失望。”

    管宁又喊了起来。

    你自然不会失望,三千人马平定沃沮,除了我家主公,又有谁能做到?

    管宁看了一遍信,手抖了起来,正想再看一遍,突然发现何平还站着。

    “咦?你怎么站着?坐下,坐下,我再看看,一会儿有话问你,奉茶。”

    幼安先生不仅跟我说话,还请我坐下,叫人给我倒茶。

    我多么荣幸啊,这事儿一会儿回家,可要好好跟母亲和姐姐说说,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在给乐浪和襄平发出公文的同时,刘封就派何平回来给管宁送来这封私信。

    他跟管宁有师生之谊,管宁又对他帮助巨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管宁又是他的恩人和靠山。

    无论从情理还是礼节上,平定沃沮这样的成绩,刘封都应该向管宁通报一声。

    这关系到管宁的面子和声望问题。

    如果管宁不是从刘封这里得到第一手消息,而是从公孙恭或者王烈那里得到的第二手消息,就未免让管宁感到尴尬。

    管宁是什么态度且不说,在刘封这里,最起码要小心翼翼地维护跟管宁的关系。

    况且,刘封在信中还请求管宁发挥他的影响力,今年不让公孙恭招刘封回来,尽量留在沃沮那里。

    管宁看完信,就开始询问何平平定沃沮的事情。

    按照刘封的交代,何平就一一如实回答。

    反正自己说的都是真事儿,何平说起来也有底气。

    “你多大岁数了?”

    见何平办事稳妥,对答得体,管宁也不禁有些奇怪。

    “今年十三岁。”

    “哦,不错,好好跟着你家主公,将来会有出息。”

    “谢谢先生夸奖,若是没有什么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