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眼前的例子来说,虽然还赶不上苏飞,但至少已经比公孙楚和周青两个统领五百人的曲长要强。
五百人编成一曲,跟江东和辽东的军队不一样的是,刘封这回在编制中,没有设伍长一级的低级军官。最基层的军事单位就是什,其他的队,屯,曲,跟一般的军队都一样。
总计五十二个什长,十个都伯、五个屯将,一个曲长。
伙食、粮草、军法、军械、内务等,都由二狗负责,大狗主要抓军事训练和将来的作战。
教官就由大狗,二狗,何俊三人来担任。仍然是先训练军官和宪兵,然后再训练士兵。
由于已经有了此前在辽东军和江东军的成功经验,加上刘封的训练计划,新兵的训练很快就走上了正轨。
此刻,何俊正在那边训练那些军官们,大狗和二狗兄弟,正拿着刘封给他们画的一张图,在田庄西边,拿着一根绳子,一边走,一边量,一边做着记号。
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一百三十三丈障碍训练的设施。这是刘封根据前世军队的四百米障碍训练复制下来的。
“老二,这是三十三丈冲刺,到时候把地好好平一平。”
“大哥,我知道了”。
“这里是五步桩,这里是跃深坑,这里是飞矮板”。
一项一项地标记,两兄弟终于到了终点。
“幸亏这个庄子大,否则还不够长了呢”。
“大哥,是不是主公原本就打算招募新兵,才特意买下了这个田庄”?
“这倒是不知道,不过,咱们主公做事神机莫测,总是走一步看三步,或许那个时候,主公就想到了吧”。
“大哥,如今我们也管着五百多人了,真没想到,咱们兄弟还有这一天”。
“是啊,当初在江东,若不是主公拼死救了咱们哥仨一命,就死在郡主那些人的手下,更想不到还会有今天”。
“主公把训练新兵的差事交给咱们,就是信得过咱们兄弟,咱们兄弟可要好好干,不能给主公丢脸”。
“老二,你这么想就对了。咱们主公雄才大略,我看将来会有更大的前程,只要跟着主公,咱们兄弟就能飞黄腾达,将来光宗耀祖,回到老家的时候,脸上有光,让咱们爹娘也跟着沾光”。
“老二,主公把那么多钱都交给你管,你可要给我管好了,每一文钱,都要花的明明白白的,把账目记得清清楚楚。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能省就省,千万不要贪心,占主公的便宜”。
“大哥放心,这个帐我会算。此刻咱们还没做出什么大事儿,就因为跟着主公,咱哥们儿就如此威风。若是将来给主公出力更多,主公还能亏待了咱们”?
“老二,你这么想就对了,主公好了,我们兄弟就好了。主公明察秋毫,千万不要跟主公分心”。
“我知道了,大哥,如今大哥说话,也象那些文人一样了”。
“嘿嘿,这不全都是当初主公逼着学的?当初你还不愿意学,若是不学,你如今还能干这个?还不得去当个寻常军卒”?
大狗、二狗顺着原路往回走,又检查了一边,见没有错误的地方,才往回走。
“老二,你就去叫王木匠他们,尽快把这些做出来。另外,那个评判标准,你也记住了。到时候张口就来,可别用着的时候,还到纸上去找,那可就丢人啦”。
“大哥,我早就记住了。一共三个标准,十二弹指三十刹那跑完,为丙等”。
“十二弹指十刹那为乙等”。
“十二弹指之内为甲等”。
“超过十二弹指三十刹那,就为劣等,不合格”。
二狗这里说的弹指、刹那之类,是汉代的计时单位。
按照现代的时间折算,一刹那为一秒,十刹那为一弹指,每注香为五分(钟),每盏茶为十分钟,每刻三十分钟,一个时辰四刻,两个小时。
穿越四百米障碍的成绩标准,折算成现代时间单位,就是甲等两分钟,为优秀。乙等两分十秒,为良好。丙等两分三十秒为合格。
超过两分三十秒为劣等,不合格。
这就是现代军队训练的考核标准,刘封也照搬过来。
二狗朝着木匠作坊走去,在门口遇到了何均瑶,两人亲热地聊了起来。
等了一会儿,见两人还在聊,大狗就向那边走去。
见大狗过来,二狗急忙进屋,何均瑶也急急忙忙走了。
坚持情景,大狗不禁叹了口气。
二狗跟何均瑶两个,近日总是亲亲热热的,眉来眼去的。
唉,二狗也到了成家的时候,只是这个时候事情太多。实在不行,等打完沃沮这一仗,跟主公说说?
若是二狗和三狗都娶了媳妇,爹娘见了一定会高兴啊。
第81章 逃逸部落(一)()
刘封现在把自己麾下的军队,分成了四个部分。
一是江东的人马,这一部分交给了苏飞全权负责训练。
苏飞本来就是江东人,原来还是黄祖手下的大将,有一帮自己的嫡系班底,在接受了刘封的新的训练理念之后,现在掌管江东的一千五百人,已经绰绰有余。
辽东的兵马则全权交给了贾同理。
贾同理虽然是商人出身,但他把商人善于沟通的本事,发挥的淋漓尽致,连周青和公孙楚都跟他很配合,所以辽东的这一千人,现在训练情况也比较稳定,基本上不用刘封操多少心。
新招募的四百名军士和一百二十名女兵,在田庄里面,交给大狗和二狗兄弟,刘封自然也很放心。
剩下的就是孙尚香的一百多女兵和周紫的二百多白马女兵,这两家,对于刘封来说,属于有也无罢(五八),无也事实(四十)的态度。能训练出点儿名堂来更好,训练不出来什么成果,也就随他去了。
只要到时候在平定沃沮人的时候,使用美人计的时候用上一下也就行了。
当然,美人计的计策,现在还只是刘封自己心里在核计,没有跟任何人透露。
否则,若是叫孙尚香和周紫知道了,肯定现在就一甩袖子走了。
在格斗术上,刘封把自己前世会的两套格斗操传授出来。
一套是男人用的刺杀操,较适合于长枪刺杀,是步战的一套枪术。
另一套是匕首操,属于近身的短刃格斗术,男人也可以使用,但更加适合女人,于是就把这套匕首操,重点传授给女兵们。
这两套操术,是他前世军训的时候学会的,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刘封自己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沃沮人上。
这几天,他经常去公廨,查找关于沃沮人的各种资料,然后又去寻找以前跟沃沮人打过仗的将军和士兵,了解沃沮人的战斗特点,战术、兵器等情况。
又去寻找经常到沃沮人那里做生意的商人,了解沃沮人的风土人情等各种情况。
在无人看好的情况下,刘封主动揽下了扫平沃沮人这个差事,其实绝不是一时冲动。
这跟他前世的大学专业有关。
刘封前世的大学专业,是人类学。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逃逸部落的研究内容。
而沃沮人,就是典型的逃逸部落。
辽东郡主要分布在辽水平原上,辽水平原的东边是山区,沃沮人就生活在东边的山区里,所以有“山林部落”的称呼。
如果说辽东郡的西部鲜卑、乌桓等是游牧部落的话,东部的沃沮就是游耕部落。
之所以说沃沮人是逃逸部落,主要是相对于中原和辽东郡这些在大汉皇朝的定居农业的汉族人而言的。
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是否国家化。
中原人当然是国家化的。辽东虽然割据一方,汉室对辽东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这只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遭到了削弱。
在辽东郡内部,仍然有着明确的行政区域划分和行政等级,民众也都编户造册。
在军事上,有着系统的军队编制和建设,也不断地总结战争经验。
在经济上,有着较为系统的赋税征收,发展谷类农业和交通运输事业。
在文化上,风俗、语言、信仰等也都比较统一。
这些都属于国家化的特征。
与此相反,象沃沮人这样的逃逸部落,就没有这些特征。
他们没有像郡县这样的明确行政区域,更谈不上行政等级。部落民众也不进行编户造册,有的部落,甚至自己到底有多少人也不知道。
他们没有职业军队,也不向朝廷缴纳赋税,没有麦、稻这样集中连片的大规模谷类农业。因为基本上都居住在山里,畜力车辆交通也很不发达。
他们的语言也不统一,绝大多数没有自己的文字,信仰也各不相同。
这些人逃离了国家体系的掌控,可以视为去国家化和逃离国家化。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叫做逃逸部落。
这种逃逸人群产生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
主要有:逃避沉重的赋税徭役,逃离战乱,躲避强大势力的劫掠,反叛势力,分裂势力,躲避大规模的传染病,人口过于密集,生态环境恶化,与政治中心距离过远,政权崩溃等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逃逸人群的产生,另外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
事实上,象沃沮人,高句丽人、濊人、扶余人等,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以前都是夏商周时代的遗民,因为以上的各种原因,逃离了原来的居住地,进入了国家势力不及的地区,形成现在这些所谓的蛮族。
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干脆就是汉人逃过去的。
所以,简单地把他们看作落后的野蛮人,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准确的看法。
他们之所以选择现在的生存方式,其实是一种理智而主动的选择,背后有着自己的逻辑和深厚的智慧,绝不仅仅是愚蠢落后的表现。
这种野蛮的形象,是他们自己故意制造出来的,既是用于吓唬外人,也是为了保护自己。里面有着一整套的套路。
逃逸群体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解决两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一是如何抵抗平原国家势力的渗透、影响、控制。
二是如何防止逃逸群体内部出现阶层明显分化和新的强有力的统治者。
如果出现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跟平原国家没有什么差别,逃不逃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要想达到这两个目的,就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充分利用地理障碍。
所以,象沃沮这类的逃逸部落,基本上都选择远离平原国家的地方,或者是偏远的山区,或者是辽阔的草原、沙漠,让国家的势力难以到达。
即使到达了,也难以在当地持久地待下去。
比如强大的军队来了,他们不做正面抵抗,远远地逃走了。
时间一久,巨大的后勤补给压力,就使得军队不得不撤退。
军队前脚刚走,他们就后脚回来。
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选择的就是这个策略。
他们没有固定的房屋,一顶毡房就是房子,走到哪里就可以住在哪里。
没有固定的土地种植粮食,流动牛羊等牲畜,就是他们的食物。实在不行,就通过贸易进行交换。如果进行贸易封锁,他们就伺机深入汉地劫掠一番。
这就是大汉的军队虽然很强大,能够打败那些蛮族,但却总是不能彻底消灭他们的根本原因。
东边的山地森林部落,高句丽、沃沮、濊人等,其实也是这个套路。只是在具体的细节上有所不同而已。
第82章 逃逸部落(二)()
逃逸部落避免国家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建立没有抓手的社会形态。
这里的抓手,就是“途径、凭借、突破点、切入点”之类的意思。
象沃沮人这类的山民社会和乌桓人的牧民社会,首先在内部上,就要尽量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首领,或者非常强势的首领。故意的制造一种一盘散沙的社会状态。
一是为了防止内部出现统治者,二是防止这样的统治者被外部的平原国家势力利用,从而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
这是一种对抗以夷制夷的策略。
相应的,在社会组织上,就要采取一种分散性和流动性强的形式,这就是部落形式。
在经济上,就采取不依托聚集农业的,不让大规模谷类的农业区出现,从而防止人口聚集,逃避国家的监管和控制。
在文化上,就采取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信仰,防止在文化上的统一。
当然,即使是逃逸部落,也离不开文化。
但他们仍然有自己的办法。比如故意不使用文字,历史和传说、文学等,都采取口头传承的方式,让文化碎片化。
在生活上,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通过大吃大喝,防止成员积累过多的财富,从而防止出现社会阶层的明显分化,尽量避免内部出现等级制度。
盐是生活必需品,山民群体和牧民群体的地方,一般都不产盐。所以平原国家也经常用盐来迫使逃逸群体屈服。
但是,这一招也经常不管用。他们会找出盐的替代品,来摄取盐分。
总之,他们会想方设法规避国家控制他们的切入点,提升国家在征收他们的物质和人力方面的难度,从而逃避国家对他们的控制。
此外,他们还会采用吃生肉,活蛇、虫子之类的习惯,故意不讲礼节,用一些稀奇古怪的仪式等手段,吓唬外人,故意用一种野蛮形象出现,阻止或者吓唬外人进入他们内部,防止外来者的渗透和影响。
别人拿他们当野蛮人,这正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原因,平原国家的统治者,经常拿他们没办法。
只要不来找麻烦,也就对他们听之任之,这就恰好达到了他们逍遥自在的目的。
刘封的这些知识,是后世很多专家的研究成果。这个时代的人,基本上不明白这些逃逸人群的生存套路。
这些套路虽然有效,但是也有非常明显的弱点。
只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