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说出他已经成为袁隗的亲传弟子,杨修碍于袁隗,就不可能帮人出头。现在倒好,孙权不仅站在正义的一方,他背后还站有权势,杨修无论是讲理还是拼力,都不会是孙权的对手。
说来可笑,京城年轻一辈的代表人物,竟然被一个江东来的小儿轻易给踩在了脚下,并且毫无招架之力。可以想象,今日过后,等到袁家的结果传出来,杨修必然会沦为一个输不起,丢人又丢份的小丑人物!
“不去阻止吗?”袁术看向孙坚。继续下去,已经不是小辈间的私人恩怨了,杨修作为杨家下一代的重点培养对象,孙权这样把杨修搞臭,势必会把矛盾上升到家族层面。
孙坚摇了摇头,一如既往的迷信孙权,
“交给权儿吧,杨家要是真为此找上门来,丢人的只会是他们!”
袁术眉毛一挑,没有再说什么,心想兵家人就是兵家人,重义气,轻利益,难怪会在朝堂上吃亏了。相比之下,那个董卓,打仗虽然不如孙坚,玩弄权术却是颇有一手。
门外,
杨修是自傲的,无论身世还是才华,一直在京城都数一数二的他,哪能容得了孙权的刺激?况且,孙权此举正好达成了杨修的心愿,杨修要向世人证明,他的才华从来不输给孙权!
“孙公子,既然你说私人恩怨,那我们就用私人的方式解决好了。无关对错,作为朋友,这场子我替他们接下了!”杨修说道,说出无关对错这句话,证明杨修在心里已然认为孙权是对的一方,但就算如此,杨修还是要比。
见此,孙权嘴角一勾,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可是给了你机会了。
“文斗还是武斗?”
第43章 风起()
不出意外,
“文斗!”杨修说道,“我这边就我一人出战,你那边随便上几个!”
这是杨修的自傲,也是在回应孙权之前在武力上的挑衅。
“那输了如何?赢了如何?”孙权问道。
“输的一方当众给赢的一方道歉认错。”杨修道,他的目的只是赢孙权,剩下才是帮朋友要个说法。对错且不论,你打了人总该道个歉吧。
孙权头一歪,
“再加一条如何?”
“说。”杨修现在一心想要孙权应战,什么条件他都敢应。
“不仅仅道歉,输的一方以后见到赢的一方,不论私下还是人前,都要称其一声老师,如何?学无前后,达者为师,既然是文斗,输家道一声老师,不过分吧?”孙权说道。
“你这家伙!”
“怎么敢!”
“哪里不过分了!”
“杨兄,不要上当!”
“是啊,还没定下怎么比呢。”
“而且,他叫你一声老师没什么大不了,你叫他一声老师,岂不沦为笑柄了?这惩罚根本就不对等!”
地上装模作样的家伙立刻大叫起来,孙权年龄小,杨修年龄大,并且杨修还是有名的才子,在他们眼里,这惩罚对杨修有效,对孙权却是无关痛痒。就好比蔡邕,天下抢着想叫他老师的人多着去了,但你让蔡邕叫别人老师试试?
“无妨。”杨修冷冷道,其他人能看出来的问题,他如何看不出来?在杨修看来,孙权这是故意提了这么一个不对等的条件,好让他知难而退,这在兵法当中,应该算是攻心为上吧。但杨修有自信,无论如何自己都不会输,所以,不管什么条件他都不怕,只要孙权敢应战就成。
“我答应你的条件。”杨修对孙权道,“不过,为了保证公平,我希望这次能由蔡邕大家来评判。”
杨修虽然自傲,但人可不笨,万一孙权在评委上做文章,指鹿为马,他还怎么赢?至于找自己人评判,届时孙权输了,反咬一口,指责他做手脚,杨修又如何解释?所以为了服众,也为了让孙权输的心服口服,找不到借口,那就只有找第三方,并且还是两边都信得过,最公正的第三方来评判。
蔡邕大家,正是当今世上,天下所有学子最信得过的大学士!
“哦?你能请得动蔡邕大家?”孙权问道。
“蔡邕大家那边,我自有办法周转。如何?”杨修看向孙权。
孙权耸了耸肩,
“能请到蔡邕大家,那自然最好不过。怎么比?比什么?”
“你说。”杨修看来相当自信,认为比什么都不会输给孙权。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不如我们就比诗怎么样?”孙权从来不懂得客气是什么,你让我说,那我就直接说了,杨同学,你这简直是自寻死路。
“呵。”杨修一笑,“自作聪明。”
作诗,表面上看,确实是拉近学识差距的好办法,但作诗同样也是最考验一个人的见识、经历跟底蕴的。不是你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就能做出好诗。诗韵,诗意,诗味,才是精髓!
“依你,就比诗。”杨修答应下来。
孙权露出微笑,这一刻,两人都觉得自己赢定了。
“既然题材是我定的,不如你来定一个主题还有时间。总不能你写风花雪月,我写金戈铁马,这让人如何评判优劣?”孙权说道。
杨修沉思一会儿,道,
“那我们三局两胜。一局写金戈铁马,一局写风花雪月,最后一局,让蔡邕大家现场出题。另外,时间的话,我也必须先请示蔡邕大家过后,才能定下。”
孙权既然是兵家人,那他写金戈铁马应该比较擅长,在这个主题上,杨修也没自信一定能赢孙权。所以,最后选择了一个看似公平的方案。
“那我就在家等杨公子的消息了。”
于是,
袁隗选徒的风潮还未完全落下帷幕,京城又掀起了一轮舆论狂风。相比起前者的官方属性,后者在民间显然更受关注。平静的京都文坛,突然被一颗外来的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
屋内,
“仲谋对诗很擅长?”袁术问道。
“这,大概吧。”孙坚显然也不太确定。
“哈哈,这倒有意思了。”袁术一笑,孙坚不确定,说明孙权至少没有展露过这方面的才华,那到底是孙权藏得深呢?还是他另有算计?“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当夜,蔡府,
蔡邕在夜色下抚琴,琴声飘忽不定,让人犹如在江上泛舟,一曲终了,小舟驶入湖泊,水静声清,耳边却反复响起先前的波涛。
“爹,您的琴声没有往常平和呀。”立在远处,一直等着曲终的蔡文姬开口道。
“风起了啊。”蔡邕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琰儿,怎么还没睡?”
“果然不出爹所料,袁府已经放出消息,太傅袁隗选中的亲传弟子,正是孙权。”蔡琰说道。
对此,蔡邕毫不吃惊,
“你就为此而来?”
蔡琰一笑,走近说道,
“爹,你说这次杨修跟孙权,到底谁会赢?”
蔡邕好奇的看了自己女儿一眼,
“琰儿你什么时候对这种事也感兴趣了?”
“我不感兴趣,总有人感兴趣嘛。”蔡琰道。
蔡邕心思一动,
“唐家小姐?”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爹。”蔡文姬笑了笑,从小到大,她始终都认为,自己父亲就是世上最聪明的人。不过,正因为聪明,有些时候,连蔡文姬都觉得自己爹有些让人看不清,甚至有些可怕。
“那你可以让唐家小姐放心了。这次赢的必然是孙权,也只会是孙权!”蔡邕回道。
“爹,你这么看好那个孙权?”蔡琰忍不住好奇,她很清楚,自己父亲绝对不会做出有失公允的判决。
蔡邕轻轻摇头,望着天上的星空,
“不是我看好孙权,而是现在大势已定,在孙权身上,我已经看不到败相。”
······
皇宫,
“母后,听说貂蝉已经进京了?!”少帝刘辩兴冲冲的找上了何太后。
何太后脸色一沉,
“谁告诉你的?”
少帝心里藏不住话,没作隐瞒道,
“是张常侍。”
“呵,张让啊。”何太后冷冷一笑,“没错,貂蝉是进京了。过几日我就会安排她到宫里来。”
“为什么要过几日?现在不行吗!”少帝不由说道。
“不行!而且,我不怕告诉你,我不会留她住在宫中,你每天只有一次机会能跟貂蝉见面。”何太后直接说道。
“啊?为什么?”少帝大为不满。
“我已经说了,我要亲自考察她。才貌品行,一样不落。只有通过我的考察,我才会同意让她进宫。你如果真心喜欢她,那就尽量帮她通过我的考察,如若不然,我明天就让人把她赶回慈航静斋!”何太后警告道。
少帝听后,连忙点头,
“我是真心的!我是真心的!貂蝉她一定能通过母后您的考察!”
却是再不敢跟何太后讨价还价。毕竟少帝也清楚,短暂的欢愉怎么能跟一辈子相比。
第44章 何太后的目的()
翌日,
例行早朝过后,何太后私下召见了太傅袁隗。
“袁大人,请你给我一个解释!”何太后脸色阴暗,显然因为某件事,让她颇为不满。
“太后何出此言?”袁隗假装不解,他当然知道何太后说的是什么。
“我让你选亲传弟子,又不是真叫你选亲传弟子!你为什么给我选了个小娃儿出来?忘了我们的计划了吗!”何太后戾声道。
“太后息怒。”袁隗躬身道,“微臣从来没有忘记太后的吩咐,之所以选孙权,是因为他就是最佳的人选。”
“最佳人选?”何太后对袁隗的说辞有些不太满意,“我已经派人打听过了,那个孙家小子,年少轻狂,刚来京城不久,就惹了不少事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这方面确实符合我的要求。但这年龄,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吧?袁大人,你总不会认为,我们的计划,要持续好几年吧?”
“回太后的话,恰恰相反,微臣认为年龄反而是孙权最大的优势。”袁隗回道。
何太后微微皱眉,
“怎么讲?”
“太后应该比谁都清楚,慈航静斋的人,往往非常清高。”袁隗说道。
何太后突然打断,
“是假清高!”
“对对,假清高。”袁隗点头应承,“慈航静斋的女人,对任何人都似近实远,对女人尚且如此,更别说男人。可孙权不同,据我观察,貂蝉完全没把孙权当成男人在看,少了提防之心,时间长了,两人难免会有亲密之举,如此,不正好跟太后的计划相符?”
何太后有些不以为然,道,
“但你也说了,正因为那个孙权年龄小,貂蝉才没把他当一个男人来看,那么在旁人眼中,也完全可能把那当成是姐弟之情啊!”
袁隗一笑,
“太后是不了解男人啊。一个男人一旦产生了妒忌之心,那不管是八十老者,还是八岁孩童,其实都没什么区别。”
“怎么会没有区别!”何太后反对道,“袁大人,你可不要把重点搞错了。那个孙权如何,我一点都不关心,我的目标可是貂蝉!我要的不是皇上因为貂蝉喜爱孙权,就去嫉妒孙权,那只会让皇上更离不开貂蝉;我要的是皇上因为貂蝉倾心他人,要么给我彻底死心,要么转而嫉恨貂蝉!”
何太后看向袁隗,
“袁大人,趁我现在还能够做主,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得未雨绸缪呀。貂蝉,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入宫!不然的话,这天下早晚落到一个女人手上,早晚落到慈航静斋的手上!”
何太后绝对不是在耸人听闻,她固然有私心,固然不喜貂蝉,但她真正在乎的,还是她那当皇帝的儿子、还是这大汉的江山。一旦让貂蝉进宫,成为皇后,以少帝刘辩对她的痴迷,势必整日沉迷温柔乡,不理政事。如果貂蝉只是个普通女子,那她就是妲己褒姒之流,可貂蝉偏偏是慈航静斋出身,何太后对慈航静斋很了解,那里的人绝对会以大汉的未来为由,干涉政事,如此一来,少帝刘辩岂不成了傀儡皇帝?
可能慈航静斋是不会行王莽之事,但隐在背后,当个“太上皇”,甚至以选明君的方式,指定皇储人选,乃至一代接一代的把持朝政,这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不要以为慈航静斋做不出来!
不管慈航静斋的动机到底单不单纯,何太后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光是一味阻止貂蝉入宫是不行的,何太后很清楚,少帝刘辩早晚会亲政,届时,谁还能阻止他?所以,一定要未雨绸缪,从根本上免除后患。在此基调之上,何太后打算好好利用一下“将死之人”,对貂蝉废物利用,趁少帝刘辩还喜欢貂蝉,引刘辩向学,最终成长为一代明君。这就是何太后所设想的一石二鸟之计!
袁隗脸色一正,躬身道,
“太后忧国忧民,微臣敬佩。不过,微臣之所以选定孙权,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貂蝉有向孙权承诺,不管多大的风险,她都会庇护孙权的周全。”
“哦?竟有此事?”何太后有些惊讶。
“千真万确。”袁隗回道,“虽然是两人私下之言,但太后应该清楚,慈航静斋之人的承诺,多少还是可信的。”
“哼。”何太后不置可否,但如果貂蝉真的承诺庇护孙权,那就有意思了,试想,少帝刘辩本是嫉妒孙权,可如果貂蝉处处都护着孙权的话,刘辩会如何想?只要刘辩能把一部分恨意转移到貂蝉身上,那就是成功的。
“不过。。。。”袁隗突然道。
何太后:“不过?”
“不过这个孙权,人虽小,却是异常精明。我担心他会看出什么来,以至于不愿意配合我们的计划。”袁隗说道。
“那就给他家里施压。”何太后没都没想说道。
“太后,我倒有一个提议。”袁隗道,显然袁隗有更好的方案。
何太后:“哦?愿闻其详。”
袁隗:“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个问题反抛给貂蝉。据我观察,貂蝉应该是带着师命而来,从她愿意给孙权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