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没想到的是,途中却突然下起了小雨,夏末初秋,山野间一帘雨雾倒也优美,只是雨水打湿了衣服不大好受。
如果是大雨,众人停歇避雨倒也在情理之中,偏生是小雨,戴着斗笠,穿着蓑衣赶路才是正经。
寻常兵卒倒也罢了,但秦国公身份尊贵,也这般吹风淋雨,似乎有些不大合适。
虞允文正为此为难的时候,苏红袖趴在窗口,轻声道:“姐夫,虞大哥,要不你们来车上避雨吧!”
马车的空间很大,遮风挡雨,这是个不错的提议。
虞允文虽说得过苏父教导,与苏红袖有师兄妹关系,同车却是万万不敢的,毕竟男女有别。
至于徐还嘛,好似也不大合适,但事急从权,总不能让秦国公一直淋雨吧?
于是乎,不管苏红袖是不是客气话,徐还登上了马车。
马车空间很大,除了坐垫之外,还铺设有小几,上面放着果盘蜜饯,水壶茶杯。
徐还刚坐下,苏红袖便递过来一根干布巾,低声道:“姐夫,擦擦吧!”
擦拭面额与头发,人顿时清爽了不少,奈何身上的衣服被淋湿了一些,粘在身上颇为难受。
徐还很想立即脱下来换掉,可当着还是黄花大闺女的妻妹面,难免尴尬。
苏红袖好似看出了徐还的处境,低声含羞道:“我闭着眼睛,姐夫你随意。”
呃
如此私密的空间里,孤男寡女,这样的话很容易让人误解啊!
徐还换衣服的同时,心中不免在想,如果此情此景被外人瞧见,那就是说不清了。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就在徐还脱下上衣的瞬间,一股风吹过,窗帘扬起,窗外的虞允文与几名护卫瞧的真真切切。
国公竟然在马车里脱衣服,苏娘子也在里面,这
换湿衣服是一种的可能,可是人们显然更容易想到另一种可能。
一众亲兵下意识退开一些,唯恐距离马车太近,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不该听的。
换好衣服之后,徐还抬头看了一眼一直紧闭眼睛,脸色泛红的苏红袖,歉然道:“好了。”
“嗯!”
苏红袖睁眼,抬头瞟了一眼徐还,好似有些难为情,继续低下头,翻看手中的账本。
自打管理起生意来,苏红袖相当认真负责,即便是回老家探亲,也不忘随身带着账本,时不时摆弄算筹,核对记录着什么。
徐还顺手取过一本账册,瞧了片刻,顿时眉头大皱,这等记账方式纷繁复杂,压根瞧不明白。
而且加减乘除计算,摆弄算筹要到什么时候?
“红袖啊,我在临安曾见过一种记账与计算方法,我教给你啊!”
“是吗?”
徐还道:“简便很多,你就不用这般辛苦了。”
车厢里本就备有笔墨纸砚,徐还当即在小几上铺开纸张,当起老师,教授后世的记账方法与算术。
当然了,为了记录和运算的简便,徐还首先顺道向苏红袖科普了一下阿拉伯数字,推说是从海商那里学来。
大宋海外贸易发达,东南之地的临安、明州、泉州等地,有大量海商往来,故而苏红袖不觉奇怪。
瞬间便被简便的数字和运算方法所吸引,在徐还的教导下,学习加减乘除规则,背诵乘法口诀。
随后开始按照徐还提供的方法整理账目,原来繁琐的旧管、新收、开除、见在,按照收入和支出理顺之后,整个账目变得简洁明了,十分清晰,记录核算的时间少去了大半。
苏红袖赞道:“姐夫,没想到你还懂这些。”
“你姐夫我无所不通”
徐还自恋道:“其实这些东西早该教你的,可惜之前没空,否则你这段时日就不必如此辛苦。”
“没事,还好”
苏红袖讶然发现,原来看不上眼徐还远比想象的厉害,他不仅会打仗,懂机括,经商也这般厉害。
在成都府的时候,等到他与那些文官交谈,出口成章,文采斐然,好似真的无所不通。
原来苏红袖并不是很理解,表姐黄若彤为何喜欢徐还。
此时此刻,当一种折服与钦佩在脑海中浮现时,她开始有些明白,也忍不住开始有些小小的悸动
“你再好好瞧瞧,有什么不懂得,趁着路上有空,我好好讲给你听。”
马车之上,小几两旁,两人四目相对,交头接耳,一个教,一个学,相谈甚欢,甚至有些物我两忘。
车窗外的虞允文不敢有丝毫打扰,一帘秋雨中,默默护送着马车南行,一直到傍晚时分,眉山在望
第四四一章孟公祠()
秦国公徐驸马光临,眉山官府,士绅纷纷出动前来接应。
权知眉州的官员姓何,名不见经传,骤闻徐驸马到来又惊又喜,自然是恭恭敬敬,唯恐有丝毫怠慢。
因为事先无人通知,仓促之下准备将州府衙门让出,给徐驸马居住。大概有趁机在徐驸马面前混个脸熟,以期升迁的想法。
不过很快便被阻止了,徐还的意思很明确,此番事因私前来眉山,不叨扰官府,径直住到了苏家。
众所周知,秦国公与苏家乃是姻亲,如此安排和合乎情理。同时也有避嫌的意思,毕竟并非奉旨而来。
苏范亲自前来,迎徐还回到苏家老宅,看到女儿与徐还同行而归,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苏红袖一进门便前去拜见母亲,探望素未谋面的幼弟。徐还则随同苏范一起在花厅落座,落座休息。
“国公,若彤没有随同归来?”
“先生,若彤有了身孕,不宜车马劳顿,所以留在凤翔府安养。”
“哦,原来如此。”
苏范满脸含笑道:“恭喜你们啊!”
“谢先生,同喜。”
“她父母在天之灵知晓喜讯,定会欢喜不已。”苏范虽然在说死去的大舅哥夫妇,自己也是同样心情。
联姻的本质是什么?是姻亲,重点在于后一个“亲”字。
男女成婚只是开始,彼此有了共同的孩子,承载双方血脉延续,利益交汇的孩子,才是关键。
黄若彤有了身孕,意味着苏(黄)家与秦国公府关系更为紧密,那个孩子便是未来苏家利益的的代表。
即便如此,苏范亦稍觉不足。
且不说黄若彤腹中孩子男女未知,且毕竟是内侄女,并非苏家之女,关系到底隔着一层,略微疏远。
倒是自家女儿
苏范不由动起了心思,尤其是再三询问之下,虞允文隐晦道出了徐还与苏红袖同车而归后,心思越发浓重。
他相信徐还也有类似的意思,否则蜀中那么大的生意,岂会放心交到女儿一个外人手中?
眉山苏氏结亲,应该没有多少人会拒绝吧?哪怕贵为国公,当朝驸马。
苏范对此,蜜汁自信。
实话实说,徐还也确实有这个意思。
苏家身后是眉山数百进士之家,这些分散朝廷地方官府,在士林民间都有着很强影响,尤其是蜀地,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倘若能够通过姻亲,为己所用,自然是求之不得。
虽说苏红袖以前有些大小姐脾气,但如今已经好了很多,历练之后显得贤淑稳重,是一把理财的好手,有成为贤内助的潜质。
且姿容不俗,出身名门,纳这样一个女子,也算幸运。
至于感情,不能说完全没有。
从江上初遇开始,洞庭湖、夷陵道、浣花溪一路共处,而今又同车共乘而归,也算相处日久,情愫多少还是有一些的。
但实话实说,感情尚未深到那个地步。
与柔福帝姬那种万里之行,同生共死,相濡以沫;黄若彤那般心心相印,心有灵犀相比,多少有些差距。
但怎么说呢,身为一个有政治目的的权贵,婚姻注定不会纯粹,很多时候其实都是利益联络和交换。
好歹算是相处过一段时间,多少有些感情基础,总好过盲婚哑嫁。而且将来,感情是可以继续培养升华的。
这是徐还前来眉山的一个目的,寻机当面向苏范提亲。
当然了,身为驸马,婚事十分敏感,暂时恐怕不便广而告之,但需要与苏家达成默契。
直接开口不大方便,徐还隐晦提到:往后能否让苏红袖与黄若彤姐妹常伴?
言下之意已经很清楚,苏范岂能不懂?当即呵呵一笑,表示要与夫人商议。
没有当场拒绝就说明有戏,尊重一下苏夫人意见也很必要。
苏范似乎不大放心,追问道:“那名分?”
徐还是驸马,正妻只能是柔福帝姬,黄若彤是皇帝钦此的侧室。苏范对此并无所求,无论侧室还是妾室,他所求是必须“明媒正娶”,公之于众,有名有份。
“先生放心,明日拜过孟公祠之后,太后会心生感激的。”
孟公祠!
这是徐还来眉州的第二个目的。
早在苏范前往成都府的时候,徐还便叮嘱他动员眉州士绅修建一座祠堂——孟公祠。
孟公者,孟元也!
曾任眉州防御使,士绅为父母官修建祠堂纪念,古来常有之事。
但孟元在眉州为官,已经是七八十年前的事了,此时建祠多少有些晚,但还是一定要修。
盖因孟元的孙女选入宫中成为哲宗皇后,便是今日的元佑太后孟氏。
孟太后对大宋有再造之恩,官家赵构尊奉,敬重非常,按照惯例追赠太后娘家长辈,孟元也被追赠为太尉。
但民间的纪念活动很少,入蜀之后,得知孟元曾任眉州防御使后,徐还便动了念头。
修祠堂,亲自前来拜谒,说白了都是为讨好孟太后,从而让老太太成为自家坚实的靠山后盾。
恰巧又在眉山,苏家动员士绅修建,孟太后感恩,必然投桃报李,苏红袖的事情解决起来也就好办多了。
驸马纳妾,是个颇为敏感的事情。
之前黄若彤那是牺牲名誉在先,有功于国,赵构不好说什么,顺水推舟。但这一遭,是眉山苏氏,蜀中名门之女,赵构指不定会有想法。
故而直接通过孟太后,只要老太太点头下懿旨,赵构也无可奈何,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当然,最重要的是柔福帝姬点头。
离家一年多,冷落妻儿在家,尽在外面拈花惹草,搞大了一个肚子,如今还要再订亲一个。
按照后世的标准,纯属渣男。
不过在这个年代的,情况不同,且都事出有因,有重要目的,甚至可以说是事出无奈,不得已为之,自然也算得上有情可原。
借口很多,貌似还理由十足,但终究“有错在先”,也不知柔福帝姬会怎么想?会是怎样态度?
女人心海底针,尤其是关乎丈夫和另外女人的关系方面,根本不能以常理揣度。
故而徐还心中多少有些惴惴,有那么点忐忑不安。
第四四二章此时无声胜有声()
次日一早,徐还便在眉山士绅的引导下,前去孟公祠祭拜。
苏家果然财大气粗,苏范办事也足够用心,得了徐还的嘱托之后,便花费重金,尽快修建祠堂。
地址选在一处溪水环绕的小丘上,周遭有百年树龄的柏树,显得苍翠古朴,幽静雅致。
祠堂占地也足够宽广,前后配殿一应俱全。
走过一座小石桥,从大门进去,半路上便瞧见一块石碑,镌刻着孟元的功绩,尤其是当年在眉州的种种作为。
说实话,孟元到底在眉州为官多久,有什么功绩,已经难以考证。
只能凭借史书和地方志记录的只言片语,适当扩展夸大,尽量多贴金,将其塑造成以为爱民如子,造福地方的好官。
徐还只是略微看了一眼,心中淡淡一笑,如果这个记载属实,当年的眉州知州、通判失职严重,罪过恐怕不是革职查办那么简单。
不过这并不妨碍眉山百姓对孟公的“追思”,以及褒扬纪念,根本目的是让临安皇宫里那位老太太高兴。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正是如此。
为了各自不好宣之于口的目的,众人都不得不演戏,徐还也不例外。当然了,他相信孟太后多少能因此感到一丝欣慰。
祭奠很热闹!
徐还领衔,眉州官府、士绅随后,各种祭祀用品一应俱全,名仕学子作文纪念,典礼相当隆重。
眉州士绅当场商议,除了四时节日,往后每年七月都要举行隆重典礼,形成制度化。
与此同时,还寻到了一些号称是昔年孟公遗物,甚至还有从孟元手植果树上摘下的果子,交给徐还带回临安,进献给孟太后。
祭祀之后,徐还出面设宴,感谢眉山士绅。趁此机会,与大宋进士之乡的士绅们熟悉,建立关系。
宴会当然是借用苏府宅邸进行,远远听到丝竹宴饮声,苏夫人叹道:“许久没这么热闹了。”
“是呢!”苏红袖应了一声,不曾抬头,继续逗弄着怀中的弟弟。
小鸿博不认生,尤其是在亲姐姐怀里,更是格外乖巧,时不时露出笑脸,煞是可爱。
苏夫人看在眼里,除了感慨姐弟亲情之外,也生出了一些旁的念头。
“红袖啊,没看出来,你照顾孩子蛮上手,往后嫁人了,肯定是个好娘亲。”
被母亲这么一说,苏红袖顿时俏脸发热,低声道:“娘,你说什么呢!”
“有什么可害羞的?”
苏夫人白了一眼女儿,低声道:“你也十五六了,不小了,你表姐这不已经有身孕了嘛,明年就该有孩子了,你也不远了。”
苏红袖红着脸,低头不语,大概是有些难为情,许久之后才开口。
“弟弟还小,我还想多陪爹娘几年。”
“用不着!”
苏夫人霸气道:“再说了,你陪了吗?从岳州回来你便待在成都府,家都不曾回,忙着打理生意,还不尽是咱家自己的生意。”
遭到母亲一通抢白,苏红袖顿时无言以对。
“为娘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是希望你早日成婚生子。”
苏夫人叹道:“当初呢,我和你爹本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