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宗辅本想趁着娄室新丧,借着哀兵之势立即反扑,重夺和尚原。
奈何士气低沉,军心涣散。
而宋军那边则是士气高涨,防守严密,根本无机可趁。
无可奈何,只得暂时作罢,严查惩处军中散播谣言者,重新整顿军纪。
至于提振士气,可不是说说就行,必须要有一场大胜才行。
然而娄室一死,手下根本找不到替代之人,举兵反击连个帮手都没有。
思来想去,完颜宗辅向河东发出了调令。
调动的人选——完颜银术可。
银术可是与完颜娄室一样有资历,是同样骁勇的老将,正好能应付关中这般棘手的局势。
再者,银术可有个感情很好的弟弟——拔离速。
江南之战死于徐还麾下大将牛皋之手,银术可为此耿耿于怀,一直惦记着报仇之事。
而今徐还在关中、牛皋也在,完颜宗辅相信,银术可不会放过如此报仇良机的。
大散关,张浚将兵权与一应事务交给徐还之后,与众人道别,准备动身离开。
“德远兄(张浚表字),是走秦州吗?”
徐还很善于抓住时机,与名相将领们称兄道弟,拉近关系。
张浚摇头道:“秦州虽然好走,但我打算经凤州翻越秦岭,前赴紫柏山留侯祠祭拜。”
直到此时,徐还才知道张浚竟是留侯张良后裔。正经的名门之后,与龙虎山张天师家族乃是同族。
“原来如此!”
张浚道:“多年以来,从未前来此处祭奠先祖,此番难得有机会,自当前去拜祭,祈求先祖护佑,卫我大宋。
也盼着先祖能原谅我这不肖子孙,堕了他老人家的威名。”
“德远兄说哪里话,多虑了,你为国征战,抵御异族,留侯在天之灵定然欣慰。”
徐还略微沉吟,说道:“也不知留侯祠是否完好?内子在兴元府,我修书一封,着她安排人前去修缮。”
张浚闻言,当即顿首道:“多谢子归。”
徐还笑道:“德远兄客气,留侯不仅是你家先祖,也是我汉家先贤,修祠供奉,以求庇佑,分数应当。”
“浚此番回临安,子归可有什么交代的?”
“帮我带些东西回去交给长公主。”
“可是西北特产?”
“非也,一罐土。”
徐还道:“我祖籍关中,虽未收复长安,却也算回归故里。
送一罐故土回临安,着长公主栽植树木,让我儿与之同成长,知晓、心系故乡。”
“子归用心良苦,浚定为小公子将故土带到。”
“另外,不出所料,德远兄会临安有机会拜相”
徐还顿了顿,说道:“还想说的是,朝中可能不乏避战畏敌,奴颜屈膝的奸佞之臣,还望德远兄小心。
莫要为奸人所害,也防备着奸人使坏乱政,毁我北伐大好局面,毁我大宋江山社稷。”
徐还没有明说秦桧之名,如此委婉提及,张浚只要是明白人,回到临安之后应该有数。
再加上早前提醒过韩世忠,希望他们这些名相忠臣能够提防,限制那个奸臣使坏。
张浚闻言,微微错愕,旋即重重点头。
“浚省得,朝中事宜定尽力而为,让诸北伐抗金诸将后顾无忧。”
“多谢了。”
“客气!”张浚笑道:“报捷之事肯定不用我,想必我走到半路,捷报就已经到临安了。还有旁的事情吗?”
徐还沉吟片刻,低声道:“我想点将一人,着其前来西北助我,奏疏里未必能说的明白,烦请德远兄帮我详奏官家。”
“何人?”
“折彦质!”
第三八八章一山一地一牵挂()
徐还点将折彦质,是针对西北战局考虑。
折家军世代驻守西北,论对这片土地山川,风土人情,势力格局的了解程度,没有人比折家更熟悉。
西北作战,大宋的敌人从来不只是金国,徐还也目的也不仅仅是赶走金贼。
附近的西夏、吐蕃都需要考虑、提防,甚至是征讨,他要下一盘大棋,很需要一个西北通相助。
纵观整个临安朝廷,没有人比折彦质更合适。
他曾在秦凤路为将多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山川地形,许多游牧部族也与之甚是熟稔,甚有威望。
地利、人和,这两个关键因素,他自然具备。
事实上,在原本历史上,折彦质曾得到枢密使赵鼎的推荐,一枢都承旨的身份,担任川、陕、荆、襄都督府参谋官,为西北抗金事宜出谋划策。
有他前来为臂助,西北作战无异于如虎添翼。
当然了,徐还也有个人考虑,那就是折彦质的出身。
当初在大同府与折彦野谈及合作,建议契丹人西迁云中,与府州互为犄角,共抗金贼,从而保下了府州这块飞地。
哪怕被金军半包围,但府州折家兵马犹在,始终不曾易帜,仍旧是大宋臣子,是西北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征战西北,徐还需要他们。
除了当初与折彦野那点旧交情外,还需要加强联系,折彦质无疑是最好的纽带。
收复关中、延安府,搞定折家,大宋的兵锋就能直达河套,与阴山下据守,休养生息的契丹人连成一线。
当初煞费苦心,保存契丹残存势力,引以为盟,也将会产生现实意义。
这支盟友,到了重新联系的时候了。
一别经年,也不知道他们都好吗?
耶律余睹中毒受伤不曾痊愈,也不知身体可还硬朗,能否支撑大举?
这个季节,萧百发兴许正在弯弓射雕,小公主耶律余里衍可能出落的越发漂亮了
还有萧秋荻!
从蜀中北上关中之时,曾在嘉陵江畔看到荻花瑟瑟,他不止一次想起,想念那个高冷妩媚的女人。
和尚原之战后,宋金两军在关中暂时形成对峙局面,谁也没有轻率地更进一步。
完颜宗辅在整饬军纪,重振军心。徐还则需要磨合,彻底掌控西军之前,乘胜追击是空话。
当然,也有冬季天气寒冷之故。
兴许,也因为年关将至,彼此都想过个好年吧!
相比于前线战场,后方各地的新年氛围明显更为浓厚。
兴州城外,黄若彤在居住小院里挂上了红灯笼,也新换了桃符。
她自然希望成婚后的第一新年,能够与丈夫一道度过,但是前线战事吃紧,徐还八成是回不来。
兵将出征在外,不能携带妻妾,这是军法规定,身为主帅,自当为表率。
不过从大散关传来消息,丈夫穿越文川道,奇袭和尚原,一战成功,让完颜娄室忧愤而亡。
听闻捷报,黄若彤满心欢喜。
可以想到丈夫冒着严寒与危险,穿越秦岭山道,冒险深入敌军背后,她便有忍不住有些后怕,有些担心。
隔着一座秦岭,黄若彤满心牵挂。
腊月里,成都府新年气息已经很浓厚。
今年成都百姓采购年货,不约而同多了几样商品,洗漱用的香皂、肥皂、醇烈的酒水等等。
全都出自于“苏黄记”。
不过两个月时,苏红袖摇身一变成为成功女商人。
随着作坊大规模投产,苏家努力宣传,以及成都知府萧振的支持,一系列产品立即畅销蜀中。
苏红袖每日巡视工坊店铺,晚上回到浣花溪盘账,对于收益数额甚是惊讶,完全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
等到开春以后,各项产品销售到蜀中之外,简直不敢想象,财源滚滚是必然的。
正是因此,苏红袖没有返回眉山老家过年,而是留在成都府继续打理生意,准备开春之后的扩张。
苏范倒是没说什么,但苏夫人对此多有埋怨。
“都怪你,好好的把女儿留在成都府作甚?生意有那么重要吗?”
“那笔生意很重要。”
“派几个得利之人便是,用不着让红袖操持啊?她一个女孩子家”
苏范道:“若彤去了兴元府,那么大的生意,除了红袖勉强算是自己人,换旁人,秦国公能放心吗?”
苏夫人不服气道:“咱家红袖不过只是表亲,能帮着打理多久?等过两年嫁了人,难不成还继续操持?”
“为何不能?”
“夫家岂能愿意红袖在外抛头露面?到时候,秦国公还能放心?”
“怎么不能,倘若”苏范咳嗽一声,支支吾吾小声说了几个字。
苏夫人神色一变,讶然道:“嫁了一个若彤还不够,你打算把红袖也”
“秦国公乃人中龙凤,绝对配得上咱家红袖。”
苏范很坦然,他在成都府的时候便有如此想法,否则怎会放心将女儿留在其风流倜傥的姐夫身边呢?
“可他是驸马,有长公主,还有若彤”苏夫人不免有些迟疑。
“那又如何?嫁与豪杰,何须在乎名分?如此对我苏家也大有好处。”
“那也不能因此委屈了红袖。”
“如果红袖自己不觉委屈呢?女儿已经是大姑娘了,情窦初开,天长日久相处,兴许已经有那个苗头了。”
苏范笑了笑,语重心长道:“鸿文不在了,鸿博还很小,你我年岁渐长,万一苏家靠谁?鸿博靠谁?
若有个强势的姐夫,鸿博便不会孤苦无依,肯定安稳接管家业。”
“好吧!”苏夫人瞧瞧怀中熟睡的幼子,轻轻点头。
旋即又好奇问道:“你今日忙忙碌碌,号召乡里修祠堂?”
“没错!”
“为何人建祠?”
“眉州曾经的一位知州。”
苏夫人出自江夏黄氏,知书达理,却不解道:“为知州建祠?不合礼数吧?为官员建祠,似得朝廷准许。”
苏范笑道:“这是秦国公的意思,虽未有朝廷准许。
但如果建好了,临安朝廷肯定会乐见其成,多有表彰,夫人尽管放心便是。”
第三八九章绍兴元年()
临安!
街市上一片熙熙攘攘,百姓们正在各种采买年货,准备欢度新年。
虽说川陕、荆襄、淮北都在打仗,但是江南一片祥和,丝毫不影响新年氛围。
尤其是捷报频频传到之后,整个临安都洋溢在喜庆中。
襄阳的捷报到了。
荆湖北路宣抚使岳飞奏报,于襄阳阻击金军,粘罕、兀术两路兵马,使其始终无法破襄阳、渡汉水。
数日之前,更是抓住一次机会,在汉水畔歼敌千余,逼的金国元帅粘罕退兵南阳。
这个消息,已然足够让人兴奋。
金军最引以为傲的两位名将粘罕、兀术,在岳飞麾下连连吃瘪。
继续驸马徐还之后,大宋又有一颗将星冉冉升起啊!
局面喜人,让朝野为之振奋。
紧随其后,大散关的捷报就来了。
先有张浚设伏诱敌,在大散关前斩杀三千金军先锋。
随后秦国公徐驸马亲率七千精兵,不畏严寒艰难,穿越秦岭,突袭和尚原,大破金贼。
斩杀击溃金贼三万有余,夺回和尚原要冲之地。
更重要的是,金将完颜娄室受伤,忧愤而亡。
消息传到临安,朝野惊喜不已,激动人心。
七千破三万余,以一敌五的胜利啊!
这本就让人惊喜,而且夺回了和尚原,小半个关中又回到了大宋怀抱。
要知道在此之前,富平、和尚原两战失败,大散关岌岌可危的时候,大宋朝野一片悲观。
君臣几乎认定关中将会彻底丢失,也已经做好了放弃秦岭以北领土的心理准备。
紧急调徐还入蜀,其实主要目的是守卫秦陇防线,确保蜀中无恙。
现在的结果,出乎预料,算是超额完成任务。
不仅蜀中无恙,秦陇安然,就连关中似也有保全,甚至收复的希望。
徐驸马出手,果然非同凡响。
完颜娄室之死,更是大快人心。
交战以来,宋国阵亡的将领不在少数,整个宗室几乎全部被俘,宋庭上下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去岁江南之战,大军倒也有所斩获,比如拔离速、突合速等人,都姓完颜,乃是金国宗室。
但他们身份资历相对有限,并不十分解气。
完颜娄室就不同了,此人不仅是金国宗室,也是大部落首领,又是统兵一方的大将。
虽说没有在战场上将其斩杀,但将其打败,令其忧愤而死,比之直接击杀更加大快人心。
这里面,有一份羞辱在。
三军士气大振,朝野也是一片欣然,就连皇帝赵构都为之开怀大笑。
完颜娄室一死,金国三太子完颜宗辅按兵不动,不敢轻易出战。
粘罕、兀术始终没能突破襄阳,淮水沿岸,挞懒也寸步难进。
秋冬季节,金国发起的大规模南侵,虽不曾说失败,但至少毫无进展,大宋并未有严重损失。
这个结果,实乃年终岁尾最大的喜讯。
加之夏天平定了荆湖杨幺之乱,半壁江山而今格外稳定,这一年都显得十分完美。
徐还与岳飞,这两位名将无疑是今年大宋最大的功臣,但前提是皇帝识人之明,有人得当。
官家英明神武,策略得当,用人有方,这些足以记入史书帝王本纪的功劳簿上。
平定荆湖是二人之功,而后一个在川陕,一个在荆襄,成功阻击金军,打造大宋边防战线,堪称是柱国大将。
按理说,赏罚分明,当论功行赏。
不过朝廷暂时并未提及此事,毕竟战事才过半,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并非论功合适时机。
说句不好听的,前半程战事如火如荼,胜利在望,后面万一不小心吃了败仗,功过之说如何定论?
为了避免尴尬,暂且不提,待战事结束,班师回朝之后在再做封赏最为恰当。
再者,赵构也第一次意识到一个问题——以前似乎有些封赏太甚了。
徐还、岳飞二人年纪轻轻,都已经是国公之位,接下来有功劳该怎么加封?
比如徐还,关中之战倘若全胜,开府仪同三司的待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