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南下,很多程度上是抓住了宋国苗刘之变,防守空虚混乱的空档。而今九江来报,宋国勤王之师正在从各地赶来,若真将自己围困在江南一隅之地,后果不堪设想。
江南本就狭小,中间还有个太湖,以及无数的河流水域将其分割的支离破碎。金军引以为傲的骑兵在这里全无用武之地,和宋军交战少不得要吃亏。
而且如今是五月炎炎夏日,江南之地酷热潮湿。这几日运气好,并未降落,若是在遇到连绵雨季,北方来的士兵多半不习惯,搞不好还会引发瘟疫。
长江被封锁,金国纵然想要驰援,也很难渡江。更何况,完颜挞懒所部至今还被阻击在楚州城下,连淮河都没能过,自己中路军主力尽数南下,压根就是孤立无援的局面。
天时、地利、人和,金军全无优势。
败了,注定败了!
兀术终于知道徐还所说的鱼刺,确实已经扎入,还真是扎入了咽喉命门。
当此之时,没有别的办法,撤离,必须尽快撤离。
一旦晚了,宋国勤王之师赶到,被围困在江南,龙困浅滩兀术真怕自己会步了阿里的后尘。
而今离开,凭借着手中强大的兵力,着重进攻某一处要冲,从宋军手中抢出一条路来并非难事。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兀术是个很果断的人,意识到糟糕的局面之后,他没有丝毫的犹豫。
不就是此战折损了些许兵力嘛,虽说有点惨烈,但胜败乃兵家常事,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丢点面子而已。
更何况搜山检海,盆满钵溢,追得宋帝赵构抱头鼠窜,拿下了宋国行在临安,对金国上下也算有交代了。
此事撤军,有功无过,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的主力。汉人有句话说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确定撤离,可如何撤,走哪里呢?
从湖州原路返回建康似乎最佳,这条路他们最为熟悉,颇为安全。而且根据目前的消息,建康虽然遭到宋军突袭,但城池尚未陷落。宋军吕颐浩只是围城,岳飞则扼守牛头山。
自己大军回师,或许能据守建康,然后顺利北渡若是有可能,守住建康,让金军在江南有一颗钉子,那是最好不过。
然而麾下诸多将领并不赞成这个建议,就连兀术自己也否决了。
原因无他,此为陆路,多有不便。
南下之时,他们是轻装简行,水陆无所谓。但南下之后,烧杀抢掠,大军劫掠了无数财物。
而今已经装了几十艘大船,就停泊在武林门外的码头上,等着起锚北运,因而唯一的路线便是经运河、太湖,过镇江,北渡长江到扬州。
如此能将财物北运,途中亦可以逸待劳,到了太湖还能与拔离速汇合,他在苏湖抢掠的财物更多
但这条路并不安全,徐还从吴江桥离开之后,突袭了苏州,说明他正活跃在太湖附近。指不定又在酝酿什么阴谋诡计,待自己北归之时,很可能遭遇伏击而且镇江的韩世忠听说也是一员猛将,也不好对付。
兀术心里清楚,自己手中虽说还有数万兵力,但连日作战已经是疲惫之师,锐气尽失。而且都在江南敛得大量财物,难免为财所累,勇猛定不如往昔,行军速度也会大打折扣。
丢下财物?却也是万万不能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兵卒拼死作战为了什么?若轻易动了兵卒手中财宝,搞不好会闹出哗变来。
更何况,被宋军截断后路,甚至可能被围困在江南,这等动摇军心的消息绝对不能对外公布。兀术对外的说辞是搜山检海已毕,而今胜利班师北归,那就更没有放弃战利品的道理了。
唉!
一时间,兀术好生无奈。
第二三六章天助我也()
翌日,兀术称搜山检海已毕,三军班师北归。
班师命令公布,金军兵卒欣喜非常。
江南之战,疲惫惨烈,他们已经无心恋战;好在收获不错,而今只等着将满船的财物运回江北,换作真金白银。
武林门码头,运送财物与金兵乘坐的座船数百艘,一眼看去,绵延不绝。
兀术瞧了一眼,心中便有些发颤,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甚至必须面带笑容。当然了,还必须叮嘱亲信小心防备。
前方水路、运河两岸数十里,兀术撒出去了大量的斥候,提防有宋军潜伏,避免被突然伏击。
没办法,徐还就在附近,兀术不免有点惊弓之鸟的感觉。
另外,此番南下等若是被宋人好一番戏耍,窝了一肚子的火自然要宣泄。出临安之时,兀术下令放火。
烧伤抢掠,一件事都不能少,一把火烧了宋国行在,也算是报复,也是可以对上下有个交代的功劳。
然而谁也没想到,等到船出武林门,上百金兵在城内各处点火之时,本来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
晴朗了多日的江南突然降下瓢泼大雨,金军刚刚点燃的火苗顿时被雨水熄灭。整座城池在第一时间变得潮湿,再想放火已经全无可能。
兀术站在船舱窗边,看着突然而至的大雨,拳头紧紧握起,心中格外不是滋味。
难道,老天爷都偏向宋人吗?
罢了!
良久,兀术也不甘心地叹了口气,也许是宋国气数未尽,此番灭宋时机未到,待北归之后从长计议,来日再卷土重来便是。
从这一天起,江南似乎进入雨季,一脸数日的大雨,将战火尘埃冲刷的干干净净。
河湖水位上涨,行船反而便利了很多,金军的百多艘船只在风雨中北行。一路上兀术小心翼翼,唯恐着了徐还的道。
这可苦了金军的众多斥候,大雨之时,视野极差,为了防止敌军突然杀到,他们少不得冒雨探查。偏生雨天雾气,无法用旗帜灯火传讯,因而来往传递消息,辛苦可想而知。
在这种提心吊胆中,金军船队进了太湖,拔离速早已等候在此间。
本来在劫掠了太湖沿岸各城之后,是率部驻守镇江的,那里是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口,过江便是瓜州渡,只待四太子攻陷临安归来之后便可返回。
但他没想到,却突然传来徐还突袭苏州的消息。在那里聚集了他们搜山检海的大量财物,若是被劫,很难交代。
得知徐还兵力不多之后,拔离速焦急之下,轻率带兵前来。不想徐还压根不与之交战,而是在苏州周围绕圈。
刚开始拔离速只当是徐还兵力薄弱,不敢与自己交战的缘故。又因徐还乃是宋国驸马,是金国上层很多权贵指名追杀之人,拔离速一心想要将其擒获或斩杀,难免生出贪功之念,故而锲而不舍地追杀。
但绕着苏州和太湖沿岸跑了一大圈之后,拔离速突然醒过神来,徐还此举会不会是调虎离山?
然而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然晚了,韩世忠已然趁机拿下了镇江。拔离速本意立即夺回镇江要冲的,然而等他更有行动,原本一直逃避躲闪的徐还却率部杀出来,不断袭扰,让他根本无法及时回师镇江。
无可奈何,拔离速只好将消息禀报兀术,此后便驻守苏州,保护抢夺而来的众多财物,等着四太子到达之后同行北归,从长计议。
拔离速并不知晓临安空城,以及九江、建康之事,亦不知金军已经被围困在江南,只当是四太子搜山检海毕,胜利班师,还心想着金军主力强势,定可击败韩世忠,夺回镇江。
然而等兀术到来,说明情况之后,拔离速顿时后背生寒,原来一切都是宋军的计谋,如此一来
镇江便是金军北撤唯一的生命线,就这样被韩世忠掐断了。宋军不惜让出临安,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必然准备周全,心志坚定。哪怕四太子率主力而来,想要活下镇江恐怕也很困难。
拔离速迅速意识到,自己轻率中计,丢掉九江的后果何其严重,这个罪过着实不小
“四太子,末将罪该万死!”拔离速扑通一下边跪倒在地,犯错之后及时请罪是一种下意识的自保行为。
“哼!”兀术淡淡叹息一声,沉吟良久,摆手道:“罢了,终究是孤大意了。”
兀术是责任分明之人,此战若论过错,自己这个主帅没有识破宋军战略意图,才是最大的错误。
如此又怎么好责怪旁人呢?说到底拔离速也是中了宋军之计而已,何况他也复姓完颜,亦算是皇族宗室。
“四太子”
“此事不必再提。”兀术沉声道:“你先带一支兵马,轻装简行,去探探镇江宋军虚实。孤亲率兵马随后就到,好好啃韩世忠这块硬骨头。”
“是!”
金军的行动完全在徐还的预料之中,此番宋军最大的策略便是弃守临安。
毫无疑问,这是个很冒险的做法,来日很可能被人非议,甚至是被言官弹劾,但为了大局徐还仍旧勇敢提出了这个建议。
难得的是,以宰相吕颐浩为首的诸将表示了信任与支持,分担了这份可能十恶不赦的“大罪”。徐还心中甚是敬佩,不愧是中兴之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原则明确,观念清楚,足够担当。
冒险是成功的,歼灭两路先锋,湖州与吴江桥两战激怒兀术,将其主力全部吸引到临安。给了刘光世、吕颐浩和韩世忠行动的时间,完成了断其后路的“包围”。
兀术发现不妙后的反应是正常的,完全在事先预料之中,唯独没料到的便是这场及时雨。时间仓促,转移临安城中百姓已经难能可贵,诸将其实已经做好临安被焚毁的心里准备,在原本的历史上也确实如此。
但随着历史轨迹的改变,兀术进军江南的时间也发生了偏差,放火之时恰巧遇到一场大雨,城池得以保全,堪称是天助我也。
不至于背上纵敌毁城的罪名,“罪过”也能小一些,如果再立一场大功的话,将彻底不值一提。
镇江城下,机会和挑战,都来了!
第二三七章镇江三山()
韩世忠只率八千人马,趁着拔离速前往苏州追击徐还,突袭镇江。
重点并不是镇江城,而是停在码头的诸多战船,以及江中的那座焦山。
焦山与北固山、金山,合称镇江三山。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及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情节,使得后二山天下闻名。
三山之中,焦山相对低调,但战略作用却非同小可。
焦山主体约莫二十来丈高,周遭不过三四里地,矗立于涛涛江水之中,素有“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之喻,被誉为“江中浮玉”,颇有几分中流砥柱的意味。
今时今日,此山此岛也确实将要返回其“中流砥柱”的作用,盖因焦山对面不远便是运河出江口,大有一山当关,万船莫过之势。
韩世忠八千兵马驻守此处,恰好扼住了金军船队必经咽喉,挡住了金军北渡去路。
而今,徐还也来了。
他率领的七千兵马几经折损,如今只剩下堪堪不过三千人,损失可谓相当惨重。好在如今局势全如预料,也算值得。但即便是韩世忠合兵一处,相比于金军兵力,仍旧显得薄弱,不得不以少对多。
徐还率部登岛,韩世忠亲来迎接。
这段时间他和徐还合作相当顺畅,曹娥江和钱塘江歼灭金军两路先锋,这次突袭镇江亦是如此。
徐还在吴江桥阻击兀术,他率部早早潜伏到镇江附近,徐还又匆匆忙忙北上苏州,以身为饵,调开拔离速,自己这才能从容得手。
“子归,辛苦了。”
“哪里!”徐还摆摆手,笑道:“韩兄这边可都准备妥当?兀术马上就要到了。”
“兵马战船已经聚集,其中有一部分依你所言,已经装备了八牛弩。”韩世忠道:“大雨之后,天气也放晴了,正好与金贼一战。”
徐还道:“嗯!兀术已然知晓我等抢占镇江,想来有所准备,此战想必艰难。”
“我们兵力是不如金贼,但诚如你所言,以我之长,攻敌之短,水面之上有得一战,起码要让金贼吃点苦头,免得他们真以为我大宋无人。”
韩世忠相当坦然,却也顾虑道:“唯一的担心,便是我们在南边阻敌,北岸瓜州的金军前来接应,从背后偷袭”
“又到了你我兄弟并肩作战的时候。”徐还笑道:“北岸交给我,韩兄尽可放心,保准后背无忧。”
“如此甚好!”韩世忠笑道:“连日奔波,想必颇为疲倦,趁着金贼尚未到来的间隙,且先休息片刻。对了,去见见长公主,她可挂念你好几天了。”
徐还今日来回奔波,且都比较危险,因此并未让柔福帝姬随军,而是与梁红玉在一起。如今两人都顾念丈夫,加之前线交战,正需要娘子军提供医护,因此两人亦在岛上。
徐还匆忙前往焦山西侧,那里是娘子军营区,翘首盼郎归的柔福帝姬已经等候多时。
不等走近,半道上就瞧见企盼许久的倩影快步而来,若不是瞧见附近有外人,早就扑倒在徐还怀中了。
“徐郎,你可都安好?”柔福帝姬这几天一直心心念念,牵挂着徐还,为此多少有些寝食难安。
“嬛嬛放心,一切顺利。”徐还盯着柔福帝姬的俏脸,笑道:“看你,眼圈都有些发黑了,也有几分憔悴,以后千万莫再这样。”
“嗯!”
徐还牵着柔福帝姬的手,一起走到江边,轻声道:“你训练的那些娘子军医护兵不错,救活了不少将士。”
“是吗?”柔福帝姬欣然道:“将士们为国作战辛苦凶险,能少些伤亡自是最好不过。”
徐还笑道:“他们听说娘子军的医疗之术是你教授,将士们对长公主多有称颂,纷纷让我帮着转达谢意呢!”
柔福帝姬有些不好意思道:“谢我做什么?娘子军是红玉姐姐组建,医疗包扎则是你教的我哪里什么功劳。”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只教了你,那些娘子军却都是你教的,而且教的相当不错。”徐还轻声道:“大敌当前,官家不在,你这个长公主出面,让将士们感受一下来自皇室的关怀,鼓舞士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