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小说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时小说家-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偏将略微思忖,便是给了叶腾一个清晰的回应,以宛城现在的情况,还能够支撑十天,十天之后,如果宛城没有援兵达到,他们将会被秦军彻底攻杀。

    “十天!”

    “宛城距离阳翟数百里,如果大将军真的想要派遣兵马,早就派遣了,秦军攻打南阳之地,已经有十日了,十天的时间,我等五万大军一直在苦苦支撑。”

    “都到了如此时刻,新郑之内仍旧乱糟糟,可恨!”

    昔年身为南阳郡守,如今又是军方将领,对于韩国朝堂上的争锋,一直看的很清楚,自从姬无夜死去之后,血衣候白亦非凭借夜幕的残余力量登临大将军的位置。

    手中执掌超越十五万的大军,这已经是韩国八层以上的军力了,近两年,更是在新郑之中,和两位王室公子争斗不休。

    而今,新郑竟然传出韩王囚禁郑国家族之人,已对应本国间人郑国为秦国修泾水河渠!

    听闻此消息的瞬间,叶腾便是有一种荒谬的感觉,韩王什么时候对秦国如此硬气了,数年前,仅仅是韩国使者身陨,就令新郑上下惶恐不已。

    今,为了郑国家族之人,敢与整个秦国对抗,第一感觉是荒谬,第二感觉便是必有深意,百年来,韩国之内术治横行,所有的事情缘由均可权衡分析。

    一开始,叶腾自己还不太清楚,但现在,十天过去了,自己似乎明白了什么,似乎明白为何血衣候没有后续的援兵派遣过来。

    又是该死的权力争夺,韩国都已经到了这等地步,还不思改变,还在继续争斗,若是自己料想不差,韩王定然想要借助秦国的力量削弱血衣候白亦非的力量。

    纵然因此而损失韩国数万兵士也不在乎,因为,只要血衣候倒下了,军权便是被收拢王室,韩王的威严会更加至高无上。

    韩王不在乎这些兵士的死亡,但是自己在乎,昔年,自己身为南阳郡守,对于南阳之地熟悉无比,许多繁华的城池如今都变的荒芜不已,人烟迁移,不复往日。

    看着当初自己治理的地方化作战乱荒凉之地,叶腾心中愤慨难忍,想着现在的新郑之中,韩王高枕无忧,诸多公子想谈甚欢,血衣候收拢实力不出,自己就越发的心痛。

    两日后!

    秦国上将军多次攻打宛城,城池内的一万多兵士死伤过半,但秦军就是不想要直接将宛城拿下,就是在城外硬生生的围困,围杀韩国兵士。

    叶腾观此,为之沉默,身着重甲,红色披风在微风中飘荡,身躯转向东北方新郑所在,凝视许久,双眸绽放无言的悲痛色彩。

    五日后!

    终于有援军到达,又是五万大军,领军者为血衣候麾下的另一位军将,比起自己,对方堪为其嫡系,只可惜,那支援的五万大军似乎被秦军洞察路线。

    趁夜色而动,秦军派遣两万重甲骑兵,硬生生将从阳翟派遣过来的五万大军击溃,斩杀四万有余,残余兵士逃窜,有入宛城者,言语此事,满城沉寂。

    “术治横行,一策而陨十万大军,韩王,不愧是韩王啊!”

    偌大的将军府中,听完从阳翟那五万大军而逃的兵士言语,尽管那五万大军都是从白甲军中挑出来的老弱病残,但那也是韩国兵士。

    为了自己的权力更加威严,十万将士奠就血腥王座,叶腾强压着心中的不满,如今,韩国已经付出十万大军的代价,韩王应该满足了吧!

    又是三日过去!

    驻守在宛城外多日的秦国大军终于拔营,离开宛城,返回占领区域,四个时辰之后,从新郑传来消息,韩王终于答应将郑国家族之人释放而出,返回秦国。

    与此同时,大将军白亦非对战秦军不利,经过韩王与相国、四公子韩宇的商讨,再加上朝堂的议论,决议撤去血衣候白亦非的大将军之位,撤去白甲军的编制。

    原血衣候麾下将领各有处置,两日后,于自己的王书从新郑传来,仍是停留在宛城之中,看着王书上的内容,叶腾淡淡一笑,没有多言,便是将王书收起。

    即日起,自己将褪去甲衣,复归南阳郡守!

    “失去了姬无夜,再加上罗网现在的混乱,夜幕的力量大大削弱,白亦非终究还是倒下了,倒在韩非手里,他想要再次起来,不太可能了。”

    “失去白甲军,韩国想要重练新军,非有五年的时间不可,而五年的时间,也正是大势将起之日,弄玉,我们也该走了!”

    这些时日,身处于新郑之中,对于新郑内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血衣候白亦非如同自己所想的那般,被彻底架空,白甲军虽然还有残留,但已经不成气候。

    而血衣候退出留下的巨大权力空间,将会被其他人快速补上。郑国的家族之人也被韩国王室远亲的侯爵之人送入新郑,交由秦国使馆。

    于此,王翦自然将他们看护好好的,而且,没有在秦国继续停留,将郑国家族之人一一安置之后,便欲要返回咸阳交差,周清自无不可。

    一行浩荡的马车队伍,百多位郑国家族之人位于其内,秦国重甲兵士护卫,从中央大道而出,直往北门,那里北上,直入三川郡洛阳,入渭水,直达咸阳。

    “哦,紫女姑娘,你是在这里专门等我?”

    王翦将军等人在前,周清和弄玉二人压后,刚出行人避退的新郑北门,城门前的一侧区域便是驶出一辆紫色纱幔的马车,灵觉扩散,与弄玉轻言一声,静待那马车近前,一道熟悉的身影从其内走出。

    “韩非有东西要送给你!”

    贴身的紫色长裙仍旧曼丽多姿,永远都是那般雍容雅致。与弄玉一起翻身下马,相互而礼,紫女倒也没有多说什么,伸手从马车内拿出一个不小的红木方正木箱,淡紫色的光芒在其修长的双手上闪烁,将木箱递给周清。

    “这是……!”

    韩非有东西要送给自己,这……倒是有些奇怪了,面上有些奇异,迎着紫女那颇为凝重的神情,双手从其手中接过两尺见方的红木箱,劲力吞吐,便是沉浮于身前。

    略微好奇,对着紫女轻轻一笑,屈指一点,红木箱便是打开,入眼处,满是一卷卷崭新的竹简,一只只竹简之上,满是其名。

    《难言》、《八奸》、《十过》、《说难》、《五蠹》、《三守》、《备内》、《有度》、《人主》……这一卷卷自己熟悉无比的著作,而今汇聚一处,全部都在这个红木箱内。

    “此乃韩非毕生心血,自从那日玄清大师离开紫兰轩后,便是从新刻印竹简,正本足本,唯此一部,还望大师多多护佑此书。”

    对于红木箱内的东西,紫女明显很是清楚,也正是因为很清楚,所以神情之上越发之凝重,脆音流转,隐现一丝丝哀伤,尽管此次流沙在朝堂大盛,但紫女似乎并不觉得高兴。

    看着周清惊讶的目光,紫女再次福身一礼。

    “记得数年前,是玄清将韩非之书献于大王,由此,大王对于韩非可谓是神交久矣,原本欲要请韩非入秦,但大王仍旧以国士之礼亲入新郑,彼此引为知音。”

    “法行天下,大王所期待也,也是韩非所期待也,此书虽于我,但玄清知其另有主人,回告韩非,他的法,注定要通行天下,他的名也必将载入史册,和诸子百家并列,人人共称韩非子!”

    周清肃然一躬,此礼可谓是大也,韩非之才旷世,涵盖诸夏,一直以来,自己也意味其心相左,局限于一隅之地,是也,能够写出如此恢宏巨著之人又岂是那般小人。

    此书交于自己的意义自己明白,他终究还是不愿自己的法埋没新郑,希望他的法能够真正的得到贯彻,得到真正的法行天下。

    天地之法,执行不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多谢了!”

    紫女轻叹一声,对着弄玉点点头,便是返回马车之中,归于新郑之中!

    一炷香之后,紫兰轩的二楼那处静室之中,流沙诸人并存,紫女将周清所言完整不漏的说道于窗前的那位紫衣贵公子,语落,静室越发之静。

    “哈哈哈,韩非子!”

    “天不爱韩,何生韩非于韩也!天若爱韩,何使术治当道也!今日,我心无忧,再无困扰,诸位可愿与我携手重整韩国大业!”

第三百三十一章 公如青山(第一更)() 
郑国家族之人入秦,消息传回秦国,老秦人为之振奋,凡是真心为老秦人好的外邦之人,均会受到他们的礼遇,久远者,有秦穆公时期的诸多贤人。

    近来者,从孝公以来,在秦廷上下受到重视的文武要臣,大都是外邦士子,对于郑国修筑郑国渠,受益整个关东数百万亩良田,老秦人自是感恩戴德。

    民意所至,上承文书至刚升内史郡郡守的毕元手中,秦国虽遵循法制,但民意可为也,秦王政阅览之,甚是大悦。

    下书内史郡郡守毕元,在郑国渠受益县内,任郑氏族长选地定居,一应新居安置所需全部由国府承担,少府令赵高亲力而为,务必令郑国族人安心。

    “郑国治水一生,阅人多矣!如秦王秦国这般看重功臣者,千古之下不复见矣!”

    听着李斯将秦王所下文书轻缓而语,仍旧停留在咸阳官署休养的郑国瞬间老泪纵横,口中喃喃而道,反复不绝,治水这么多年,有此待遇着,一也。

    “哈哈,那是郑国你应得的,郑国渠修成,或许数百年、千百年之后,关中大地仍会受益良多,如此功劳,当在千秋也。”

    “李斯前来的时候,秦王有语,三日后,秦廷朝会,郑国你可要务必参加,山东六国财力匮乏,难以治水,而在秦国,郑国渠于你来说,不过刚刚开始。”

    “如果李斯所料不差,三日后的朝会之上,你会成为秦国新任大田令,总揽秦国内所有农事、所有水利之事……,在你身上,水家可谓是显耀矣!”

    仍是一袭不显眼的淡灰色长袍加身,李斯拱手对着郑国一礼,为了郑国家族之人,秦国八万大军攻打韩国,自是手到擒来。

    郑国渠修成,诸般赏赐未落,郑国身为首席功臣,如何能够落空,当然,对于自己来说,完美的修成郑国渠,也是自己在秦国仕途的第一步。

    看着面前神情激动不已的郑国,李斯心有所感,对方既然选择违背韩王命令,修筑郑国渠,那么,就已然将水家的使命放在身上,数百年来,诸子百家中水家不显,如今,却不一样了。

    “哈哈,李斯,你这是取笑我也。”

    “郑国不过擅长在田地、水渠里劳作,而李斯你却是经略谋国,小圣贤庄内,你虽没有伏念、韩非、张苍那般耀眼,但在秦国,一切都将不同也!”

    有才之人未必能够在仕途上有最为惊艳的表现,未必能真的可以登临仕途顶端,前两年咸阳传闻的甘茂后人甘罗,天姿惊艳,然则,未几,便是身死族灭。

    具体内由,郑国不用多想,就知道其中的黑暗,而李斯此人向来谨小慎微,算无遗策,更有一点,同样师承儒家荀况,堪为帝王之学。

    而且,从某一方面来说,真正惊才绝艳的人并不适合在朝堂,思忖诸般,李斯身处秦国,可谓是选择极佳也,现在虽不显,但郑国相信,十年后,李斯定然位列秦廷重臣前列。

    “惊涛骇浪虽看似动人心神,然则,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够静水流深,此之谓道法自然,昔年儒家孔丘学道道家老子,微言大义。”

    “只有在秦国,只有在如今秦王跟前,李斯才会有所作为。”

    抉择、权衡之事,历来是所有人都要做出的决定,小圣贤庄内,伏念被选择为儒家的传承者,韩非则是家国所累,自己孑然一身,唯有在秦国,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对于自己的优点,李斯一直很明白,对于自己的缺点,李斯同样更加明白,所以,他有信心在秦国有所为,它日登临尊位,山东六国那些血统尊贵之人又当如何?

    “大王近三日未开朝会,一直在阅览《韩非子》?”

    从新郑归来,周清便是将紫女交给自己的红木箱转交于秦王政,诸夏之内,唯一能够真正重视此书的也只有秦王政,红木箱内有韩非亲手刻印的数十卷藏书,内蕴一身精华。

    原本刚将郑国家族之人送回来的时候,秦王政通告朝堂,三日后,会举行朝会,盘整崭新朝政秩序,开新朝新的气象,奠就一天下根基。

    然则,不曾想,从那日起,一连三天,到如今少府令赵高入玄清宫请自己前往兴乐宫,不仅大朝会没有了,连带这三日的小朝会也没有了。

    诸般事务全部交由文武要臣处理,虽然外人并不知晓真正发生了什么,但周清略微推演,回想起那日将红木箱交给秦王政的场面,似乎明白了什么。

    红木箱内的数十卷藏书,以秦王政的阅览速度,顶多一两个时辰,便可全部看完,而今三天过去,仍旧没有办点要从兴乐宫走出的迹象。

    这种情况,很像百年前商君初入秦国,与孝公相谈三天三夜,朝会不存,共聚一室,二人携手打造崭新的秦国,也方有如今秦国之局面。

    “是。”

    “偏殿之内大王已经将大师所送来的《韩非子》之书阅览数十遍,三日来,仅仅进了两餐,刚才大王再次将其阅览一遍,喝了一点清酒,便是令赵高相召大师。”

    少府令赵高在身后,闻周清之语,连忙颔首以对,清朗之言而出,大王对于韩非之才向来是欣赏的,现在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韩非在大王心中的地位。

    不过,那韩非也实在是不识趣,大王已然屈尊国士之礼前往新郑,冒着极大的风险相请,其人却持才傲物,为应下大王之语,真不知道是如何的一个人。

    “扫除长信侯、文信候内患,修筑泾水河渠,大王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此书了。”

    此刻的秦国上下,已经彻底摆脱昭襄先王以来近二十年的疲软迹象,更是摆脱孝文先王、庄襄先王两代以来的安稳政策,至于文信侯吕不韦的残留势力,也已经在近两年扫荡干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