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沙河箫鼓,恰是如今。行行舞袖歌裙。归还不管更深”,描述的是人们在元宵佳节拥街头,各种舞蹈队穿梭往来,观众争先恐后的场面。词“行行舞袖歌裙”,说的是民间舞队的表演风貌。
赵佶登位以来,东京社会忽然流行起一个“韵”字。漂亮的妇人被称为“韵致”,新的服装被称为“韵缬”,美好的果品被称为“韵梅”,后来发展到对于一切美好的事物,非用一个“韵”字来形容它不可。韵天韵地、韵人韵事,无一而不韵。韵是高华清雅的意思,要有高级的品味,才谈得到一个“韵”字,到歌肆行馆去,固然是风流绝俗,并且已成为一时风尚,但要高雅一点,最好还是在自己的第宅里,置酒高会,邀请一些贵胄世家、人学士,自然也免不了有些清客、帮闲相陪,谈论古今诗,即席吟诗作赋,兴会所至,随手填两首小词,这才是真正的风流韵事。当然宴会也不能风雅到枯燥无味的地步,凡事都有个程序,风雅一番以后,大家酒足饭饱,形骸俱忘,这时光主人家才端出自家精心培养的一批家妓出来享客,使宴会进入最高潮。何况蔡京早已投其所好为眼前这位喝得二麻二麻的官家准备了一份神秘的大礼。
只见屏风后走出一群香肌玉骨,打扮得分外妖娆的女人,她们统一梳着当时最流行的朝天髻,穿着织成“心”字图纹的合欢襦,系一条百褶凌波裙,踏一双用红白双色罗缎交错缝制的高帮凤头鞋。这种双色风头鞋,称之为“错到底”。只见这些莺莺燕燕简单给赵佶行了个礼之后,便掩藏到不远处用若隐若现帷幕遮掩的舞台,周围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舞姬们所在的舞台亮起了一阵白光,也许是无意的,也许是有意的,还没准备好的她们此刻正在薄薄的帷幕后面搔首弄姿,嘤嘤倩笑,妙曼的身姿,风流的意态,隐约泄露的春光,让看台的赵佶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骚动。
羯鼓乍响,帷幕徐徐向两边分开,场此刻共有十名舞姬,赵佶细数了一下,似乎多出了一位,先前向他问安的也许是绿叶,而现在处在众星拱月心,用薄纱遮面,身材丰腴,魅力四射,向赵佶频频送秋波的那位碧眼双眸,红发高额的异域女子,也许才是这场戏的红花。
只见这位佳丽随着鼓声不断地变换着舞姿,一会儿单袂飞运,一会儿双袖齐扬,忽然耸身纵跃,忽然满场疾驰。轻盈得好像一只剪开柔波、掠着水面低飞的燕子。绿叶同样不甘示弱,她们一齐站在原地,款摆柳腰,表演出一种心旷神怡的姿态,表示绿叶正在春风摇曳软摆,那不盈一握的腰肢足以展示出被人予求予与的原始野性。
忽然应着一声响亮的锣鼓,绿叶们把头一低,鬓边出现绢制的蜜蜂、蝴蝶,迎风翩翩而舞。她们的身份也随之而改变了,现在她们九名舞姬不再是绿叶而是一群惹草拈花的游蜂浪蝶,围绕在名花周围低昂飞翔,惹引她、追逐她。名花以同样高贵和娇艳的姿态拒绝了它们的勾引追逐,使这些浪子一只只黯然消魂地退出场子。最后只留下名花独自在软红尘里摇曳生姿。在这场抒情的独舞,她表现出既获得被追逐的轻快感,又保持了拒绝追求的尊严感。前者是每朵名花都希望得到的,后者又是每一朵名花不得不保持的。异域娇娃巧妙地揉合了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感情,把眼前这些观众带进一个动有静的世界。
忽然又是一声响亮的锣鼓,游蜂浪蝶迅速改换了舞妆,她们穿绯色的、淡黄的、天蓝的和浅紫色的舞衣,变成一群千娇百媚的美人,再度登场,她们一个接着一个仔细地欣赏了名花以后,决定把她剪下来,供为瓶玩。
这时舞蹈出现了最高潮,佳人们用了许多纡回曲折的动作象征剪花,而红花自己则完成了其难度最高的一个。她被她们剪下来时,仰着身体,折下腰肢,尽量向后倒垂。赵佶看她做这个动作时,不禁在想,在这个柔软的腰肢,难道连三寸柔骨都被抽去了吗?事实确是这样,她似乎已经抽掉了全身骨骼,才可能表演出像她现在表演出来的柔软的程度。她困难地、缓慢地向后倒垂下去,挪动每一寸、每一分都需要一个令人窒息的瞬刻。这时配乐停止了,场内外一切杂音都自动消除了,赵佶、蔡京已经周围闲杂人等一切的活动也随着这个正在进行的倒垂而宣告“暂停”。这里出现了一个真空的静谧的世界。只有当她向后仰倒到一定的距离时,鼓手们才击出惊心动魄的一响,紧接着又是一声余韵不尽的锣声。这单调而有力的配音明白地告诉观众这个动作的惊险和困难的程度。
最后的瞬刻终于到来了。红花在赵佶的热切期望,终于吃力地然而又是胜任愉快地把半个身体完全向后折倒,使得鬓边簪的那朵绡花一直触及到地面的红氍毹。她的身体折成一个最小限度的锐角,她克服了不是人力所能克服的困难,因而完成了不是人力所能完成的动作。她把这个成功的动作,按照最后定型下来的姿势保持和停留到周围观众好像山洪崩发般的喝彩声和掌声。
一切都疯狂了,现在乐队不再为舞蹈配音,而紧锣密鼓的为狂热的观众配音,一切可以加强热烈气氛的乐声都呜奏起来。如果不是赵佶在场,估计现场早已乱作一团,赵佶抛掉了矜持,生怕鼓声停下来之后,便与这位异域美人天人永隔,他用那种贪婪的、毫无保留的眼光觑着她,恨不得一口把她吞进肚里。
一旁的公相瞥眼瞧着这一幕,内心窃喜不已,这前不久他花重金买来的异域波斯猫,总算起到了推波助澜,完美收官的惊人效果。赵佶爱金石爱诗词爱女人,自己爱权力,投其所好,各取所需,他们君臣之间,用天作之合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赵佶怔怔的看着帷幕再次向间合拢,只是整颗心却像猫抓般难受,可他毕竟的天子,不能表现的那么明显,更何况这位公相一向办事圆滑,伊人说不定早已沐浴完毕,香罗在背,旖旎生春,等这里的酒宴完毕,赵佶令譬它厢,坐拥一美,任君采劼罢了,更何况他来相府,可不仅仅是为了春宵一刻。
第722章 流放沙门岛()
踏着凌波微步的君臣二人,很快携手到了相府的一处僻静之地,俏婢了两碗香茗后,张迪和随同护卫的大内高手在门口守着,闲杂人等不得出入,赵佶和公相蔡京着酒意开始聊起某些正事起来。 。
“爱卿,西边的事好好的和朕聊聊。”
“天佑我皇,天兵一到,四海夷服,盛世讴歌,永享太平。。。。。。”
赵佶皱了皱眉头,连忙打断意犹未尽,打了半天腹稿,准备好好恭维一番的蔡京道:“你我不是外人,这些官面的话不必絮叨了,你应该知道朕来此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吃你一顿饭,喝你一顿酒。”
赵佶生怕蔡京会错意,而且刚刚确实被台的那位异域风情女子撩拨得火燎火燎的,为了节约时间,甚至将怀的那单行本西游记都掏了出来,完全将事情摆在了台面。
“官家,这事我已经打听清楚了,这里是最新一期的新青年,西游记又开始连载了。”蔡京递过去的,与赵嬛嬛在五姐读到的是同一份,和女儿一样,赵佶急不可耐的夺过公相手的小报,借着烛火,把台下的蔡京当成空气开始阅读起来。
“可惜可惜。”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和赵嬛嬛不同的是,赵佶似乎反应并没有那么大,以他对词敏锐的嗅觉,这新一期的连载根本另有其人。
“官家,这份小报我已经看了不下十遍,这里面似乎。。。。。。”蔡京同样是书画方面的高手,岂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只不过这话不能由自己来说,让眼前这位西游迷点出这里面的破绽,才是最高明的做法。
“画还是原来的画,只是物是人非,措辞更是粗糙,情节矫揉造作,这孙行者士可杀。”
“我皇圣明。”公相连连点头答应,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昆山一怒,龙哥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只是这孙行者到哪里去寻去?难道非得把那些学猴表演的艺人或者属猴的都抓起来杀了?事不凑巧,蔡京儿孙辈属猴的似乎占了一半,这不是自掘坟墓吗?公相对这句君无戏言完全当成了耳旁风。
“这吴承恩难道也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或者背后另有其人?”
“官家,这是流星马一个时辰之前送来的。”蔡京连忙将最新一期新青年的告公民书呈了过来,抑扬顿挫可是他的拿手好戏,如果没有后手,他怎么能在公相位置稳如泰山的坐了这么多年,更不可能将刚刚的新青年递给赵佶,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公相可从来不做。
告公民书原如下:各位读者,本人在这里郑重声明,最新一期的西游记连载:‘第五十五回’,作者确实另有其人,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我们做出郑重道歉,成都府百废待兴,鄙人实在无心写作,后续情节将会有所挨延,还望各位读者谅解,不过各位放心,等时局稳定下来,鄙人一定加更,以飨读者。
赵佶内心憋的那股闷气瞬间顺了下来,虽然西游记更新似乎遥遥无期,可是这途突然断更要好太多了。
“朕决定,让西蜀地区免赋一年。”赵佶觉得这样似乎不够,自己的手笔必须得大一点,这样与西游记新一期见面的时日自然会缩短,他连忙改口道:“不,三年,爱卿即日拟旨,用流星马送往成都府,告舆地方,切不可误。”
这近乎口头的圣旨,完全把公相后半截的话堵死了,只不过他还想坚持一下:“作为父母官,吴檗罪不可恕,必须得严惩。”
“流放沙门岛。”赵佶几乎是脱口而出。
宋代按照犯人罪行的严重程度,分别有多种流放方式,流放地主要是各州府驻军建立的牢城,如“水浒”屡屡提到的沧州牢城。
水浒传有关发配的记载很多,还有如武松被发配沧州牢城营,宋江被发配江州,卢俊义被发配沙门岛等记载,可见宋代发配之频繁。另一种方式较轻,即直接归入当地州府劳役。流放的距离最远的是三千里,最近的是五百里。
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诏:“罪人应配五百里以,皆配陕西、河东充厢军,诸路经略司各两千人止。”而在此之尚有两种:流放“岭南恶瘴之地”,而最重的则是沙门岛。
宋制:沙门岛罪人有定额,官给粮者才三百人,溢额。。。可,着为定制。五代后汉乾佑三年(950),一个城池失守的节度副使被流放到这里,沙门岛自此作为重犯的流放地。十余年后,北宋立国伊始,太祖亲自下令把军事罪犯配流该岛,这里成为了重刑罪犯的“集营”。
据宋史记载,“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初,妇人有罪至流,亦执针配役。至是,诏罢免之。始令杂犯至死贷命者,勿流沙门岛,止隶诸州牢城”。一二年后,沙门岛同时也作为重罪官员的发配地。由于流放沙门岛的都是死罪赦免者,而“在路走透”的事,也时有发生,因而朝廷不止一次规定:“递配强窃贼,须选有行止衙校”。
沙门岛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水浒传和宋史都提到它在山东登州府。读史方舆纪要也有记载,说它在登州“府西北六十里海,海舟行者,必泊此避风,五代时,置沙门寨。”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得更明确,“沙门岛,在山东蓬莱县西北六十里。”
被送进去的又是些什么身份的人?据宋史刑法志记载:“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这些囚犯大多数是犯事的农、工、商等普通百姓,但也有一些获罪的官员。如宋史提及不少刺配沙门岛的官员,诸如腐败受贿的贪官、办事不力的检田使、行医无方的御医、工作失误的天术士等。
这些囚犯在受审地已经在脸被烙了“刺配沙门岛”等字样,长达七寸左右。到了沙门岛,被岛的驻军昼夜监禁着。此处的驻军属于水军编制,配有一定数量的船只。宋景佑三年前,竟发生了囚犯盗船逃跑事件,惊动了朝廷,此后对船只的管制严厉多了。
到了宋庆历三年,登州郡守郭志高,书奏请增派三百名水兵专门戍守沙门岛,并配置当时速度最快的刀鱼船,以便加强对罪囚的管制。
囚犯们到了沙门岛,每天者要服工役,而且很任务很重。读史方舆纪要载:“乾德元年公元年,女真国遣使献名马,命益蜀登州沙门岛民税,令专治船渡马。”可见,沙门岛囚犯所服工役主要是指是养马、造船等事务。
被判流放沙门岛的那一刻,可以说几乎等于被判了死刑,那里简直是宋代人间的修罗地狱。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嘉佑三年,京东路转运使王举元向仁宗皇帝报告说,发配到沙门岛的犯人,“如计每年配到三百人,十年约有三千人,内除一分死亡,合有二千人见管,今只及一百八十,足见其弊。”
按王举元的说法,在当时的刑狱体系,犯人死亡率达三分之一,即33%左右尚属可以接受的范围,而沙门岛死亡率竟高达94%,实在是于过于惊悚了,让人难以置信。
官修的宋史刑法志,有一处提到刺配沙门岛的罪囚“至者多死”,另一处说广南“春州瘴病之地,配隶至者十死八九”,即死亡率高达80…90%。
死亡率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缺粮。沙门岛的供粮实行自给自足制,由岛的80多家岛户供给。一开始,发配来的囚犯人数不多,囚粮供给还跟得。后来,各地索要的送囚名额越来越多。
沙门岛的管理当局一直是军方的长官,所以沙门岛也称沙门寨,长官称监押,也称寨主。岛流犯定额,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审刑院将此岛额定刺配人数由200人,增加到300人还远远满足不了各地的需求。朝廷只提供300人额定口粮,但由于刺配沙门岛是是朝廷的定制,刺配最多时犯人达1400人左右,口粮供应不送过来的犯人大量增加,狱卒人数也必须与之匹配,于是岛人满为患,岛户们有限的粮食产出根本无法不够分,遭殃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