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他把头凑到妻子耳边,嘿嘿笑道:“我瞧那姓孙的言语间,其实也有些松动之意,容我与他多走动走动,兰哥儿的事必然会有转机。”
这句‘多走动走动’,却是让卫滢大吃一惊。
现下她记起那些事儿,就每每羞愤的无以复加,若是孙绍宗日后常来常往,那还不……
“王爷。”
卫滢急中生智,急忙劝说道:“兰哥儿既然无心官场,您何必还要降尊纡贵,去俯就那姓孙的无赖?”
她到底不是谨小慎微的性子,说到最后那‘无赖’二字,便不由自主的带了情绪。
好在水溶也不是个仔细的,并未听出有什么不对来,还在哪里得意洋洋的笑道:“爱妃这话可就想岔了,那孙家兄弟现如今,就已经是朝堂上不可轻忽的一股势力了——而孤更看重的,还是他兄弟二人的潜力。”
“那孙绍祖是荣国府的女婿,孙绍宗也同荣国府的几位公子私交甚密——偏与此同时,那孙绍宗又被太子视为股肱之臣。”
“日后甭管哪家得势,这孙家怕是都要更进一步。”
“故而本王此时与他兄弟结交,一来是为了解决兰哥儿的窘境;二来也是为了以后着想。”
听得这一番长篇大论,卫滢自然知道,再劝也是无用——除非她愿意把实情吐露出来。
于是无奈的暗叹一声,又下意识的摩挲起了小腹。
这举动落在水溶眼里,却以为她是在为子嗣忧愁,当下那手便往下一滑,顺着卫滢的左腿往下滑弄。
王妃这一双长腿,真乃是天下绝品!
想当年也不知多少人为之夜不能寐,不过最后却也只有自己,才能如此细细把玩。
这般想着,他得意洋洋的把嘴凑到卫滢耳边,嘿嘿笑道:“爱妃,那醒酒汤到不忙着喝,不如先点一道子孙汤如何。”
“呸!这大白天的,说什么胡话!”
卫滢一把推开了他,胸脯急速起伏着,满面的恶心干呕之兆。
水溶见她似乎真的恼了,当下忙软玉央告,心中却是不无遗憾,王妃美则美矣,在这方面却太过古板了些,从不肯像那些贱妾一般,无所不用其极的讨好自己。
真真可惜了那樱桃也似的小嘴儿!
然而水溶却如何知道,卫滢会如此厌恶,却是想到了那日在船上的遭遇,故而才觉腥气扑鼻、恶心欲呕。
恰巧这时丫鬟捧来了醒酒汤,水溶忙借坡下驴,捧了那温汤一口一口的抿着。
约莫是那醒酒汤真有些功效,他喝了小半碗之后,突然就想起桩正事来,于是忙吩咐道:“对了,三日后我要宴请孙绍宗,爱妃不妨先提前张罗着,总也要让他宾至如归才是。”
孙绍宗三天后要来赴宴?!
卫滢闻听此言,当即心里又是咯噔一声,起身欲要反对,却又实在找不出合适的理由,几次欲言又止险些露了行迹。
最后却只能又暗叹了一声,默默的抚弄着小腹。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今天听多了孙绍宗的名字,那小腹里‘尤若实质’的异样感,似乎变得愈发清晰起来。
第789章 弘法()
“阿嚏!”
孙绍宗独坐在书房里,刚将草稿在案上舒展开,忽觉鼻孔发痒,忙偏头转向空处,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这是谁又惦记自己了?
是不久前才离开的北静王——王妃,还是昨天晚上阴差阳错,于自己的薛姨妈?
孙绍宗揉着鼻子,不得要领的胡思乱想了一阵,这才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桌上的草稿上。
打从入职大理寺的第二天,他就琢磨着该如何立威破局,虽说后面查案时,这威风已经立下了,可破局二字却远远没有做到。
他要突破的,不是自己在大理寺中孤立无援的局面,而是整个大理寺在三法司中尴尬的现状。
其实起大理寺现在的症结,无非是‘上下脱节’四字。
虽然名为天下纲纪之总宪,但现在的大理寺其实就是个‘等靠要’的衙门,对地方官府几乎没有辖制的资本,只能等着对方主动上交疑难案件。
偏偏地方官府,为了保住自己的政绩官声,对此又极为的抵触。
于是这一来二去的,大理寺就如同风中飘萍,几乎没有根基可言。
而失去实际意义之后,大理寺在三法司、乃至整个朝堂上的地位,自然也是节节下降。
现如今甚至隐隐成了都察院的附庸,一年到头的经手的案子,倒有大半是都察院转交过来,而且只需要按照对方意思宣判就行。
越是如此,下面的亲民官儿,也就越是不把大理寺放在眼里,于是进一步形成了恶性循环。
要想扭转这等局面,无疑需要重新为大理寺培植根基,然后再从刑部、都察院夺回一部分权利,才有可能做到。
其实翻看卷宗不难发现,魏益刚上任的时候,也曾想过要重新振作局面的。
当时他主政的头一年,就先后求得三道旨意,又是让各地官员主动申报疑难杂案,又是派工作组下去排查摸底的。
可这番举动最后却都无疾而终。
原因么,一是出在大理寺对地方官员,实在缺乏辖制的手段;二来么,这大理寺也实在没几个精兵强将,到了地方上两眼一抹黑的,非但没查出什么,反闹了不少的笑话。
再搭上魏益并非什么强项令,也不过就是想要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已。
见主动上报案情的旨意,未能得到地方官员的回应,而派出去的工作组,更是惹出了不少的非议,魏益当下就缩了卵子。
自那之后,大理寺的威望进一步下挫,继而导致了今日的窘境。
如果仔细分析魏益当初失败的原因,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完全寄望于皇权,却不敢触碰都察院、刑部的利益。
结果这自上而下的风潮,也只刮起些浮沉罢了,离沙尘暴都还差了好几条街呢,就更别说是改天换地了。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在魏益头上。
刑部就不说了,在现有体制当中,刑部处于监督地位,以大理寺这衰颓的现状,想要从刑部夺权,基本属于痴心妄想。
当然了,若是日后形势逆转,从刑部剥夺一部分权利过来,也完全没有可能的事儿。
至于都察院……
虽然对大理寺,并无直接的监督权限,可人家本身就是监管百官风纪的,对文武百官的威慑力,可比顶着‘天下纲纪之总宪’,内里却并无什么实权的大理寺,要强出百倍不止。
故而想要从都察院夺权也是难上加难。
尤其这些人本就是笔杆子、打嘴仗混饭吃的,真要是当面锣对面鼓的闹将起来,没个能站稳脚跟的切入点,想夺权谈何容易?
故而孙绍宗上任之初,也曾为之头疼过一阵子。
好在他虽然不是法院、检察院系统出身,对这一套也还算有些了解,最后从中借鉴了一些思路:
既然夺权不易,借助皇权施压又不怎么奏效,那干脆就另起炉灶,弄一套可以顺理成章扎根地方,又符合大理寺核心职权的体系。
这套体系的核心也是四个字:普法下乡!
大理寺除了稽查各地上报的疑难杂案,或者奉皇命处理钦案之外,还负有编修、宣扬律法的职责。
前面那一摊,如今是孙绍宗掌管,却和刑部、都察院有着相当程度的重叠。
后面那两部分,按理是右少卿李文善掌管的。
不过历年来,大理寺右少卿也只是负责编修法律,对于宣传方面,却是几乎是极少涉足。
非但如此,依照孙绍宗做治中时的所见所闻,地方官府对于普法工作,同样是消极怠工。
因为时下流行的论点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法律只要掌握在官员手中就够了,至于那些小老百姓,懂的法律越多,就越容易出现生事的讼棍。
这种言论与思维,其实后世也还没能完全杜绝。
好在孙绍宗也没指着能完全杜绝,对他而言,只要能借着这个由头,在三法司的职权中另辟一条蹊径,也就足够了。
不过凭空提出要‘普法下乡’,肯定是不可行的——至少也要先找些依凭,证明这样做是有必要的,而不是自寻烦恼。
正因如此,孙绍宗才让柳湘莲等人,查阅统计近年来,各地百姓聚众械斗的记录。
之前他在京城为官还不觉得如何。
等南下湖广之后,才发现民间因为争水、争田、甚至争人争气,引发的群体性械斗可说是此起彼伏。
这一来是地方官府掌控力不足,二来也是因为大多数百姓,都只知宗族宿老,不知朝廷王法,一旦产生矛盾往往自行以暴力解决。
只有那些实力不济,被豪强欺压了的,才会想到官府头上。
可地方官对这等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事儿,又往往难以论断清楚,即便出面进行干涉,往往也会被认为是偏帮某一方,即便做出的裁决,也难以生效。
当时孙绍宗就觉得,应该想法子增加官府的掌控力,尽量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否则地方宗族势力随着时间推移,对官府的敬畏肯定会越来越少。
等到地方上完全失控,那大周朝估计也就该走上末路了。
现在入职大理寺,正好把两件事结合起来,以普法宣传的方式,尝试遏止乡间愈演愈烈的私斗之风;同时借助普法之便,在地方上安插势力,甚至趁机夺取一部分辖制的权利。
当然,这其中的细节,肯定没那么简单,还要仔细斟酌之后,才好在朝堂上讨论。
总之,最后只要两件事能做成一样,也就算孙绍宗没白在大理寺为官。
第789章 弘法()
“阿嚏!”
孙绍宗独坐在书房里,刚将草稿在案上舒展开,忽觉鼻孔发痒,忙偏头转向空处,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这是谁又惦记自己了?
是不久前才离开的北静王——王妃,还是昨天晚上阴差阳错,于自己的薛姨妈?
孙绍宗揉着鼻子,不得要领的胡思乱想了一阵,这才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桌上的草稿上。
打从入职大理寺的第二天,他就琢磨着该如何立威破局,虽说后面查案时,这威风已经立下了,可破局二字却远远没有做到。
他要突破的,不是自己在大理寺中孤立无援的局面,而是整个大理寺在三法司中尴尬的现状。
其实起大理寺现在的症结,无非是‘上下脱节’四字。
虽然名为天下纲纪之总宪,但现在的大理寺其实就是个‘等靠要’的衙门,对地方官府几乎没有辖制的资本,只能等着对方主动上交疑难案件。
偏偏地方官府,为了保住自己的政绩官声,对此又极为的抵触。
于是这一来二去的,大理寺就如同风中飘萍,几乎没有根基可言。
而失去实际意义之后,大理寺在三法司、乃至整个朝堂上的地位,自然也是节节下降。
现如今甚至隐隐成了都察院的附庸,一年到头的经手的案子,倒有大半是都察院转交过来,而且只需要按照对方意思宣判就行。
越是如此,下面的亲民官儿,也就越是不把大理寺放在眼里,于是进一步形成了恶性循环。
要想扭转这等局面,无疑需要重新为大理寺培植根基,然后再从刑部、都察院夺回一部分权利,才有可能做到。
其实翻看卷宗不难发现,魏益刚上任的时候,也曾想过要重新振作局面的。
当时他主政的头一年,就先后求得三道旨意,又是让各地官员主动申报疑难杂案,又是派工作组下去排查摸底的。
可这番举动最后却都无疾而终。
原因么,一是出在大理寺对地方官员,实在缺乏辖制的手段;二来么,这大理寺也实在没几个精兵强将,到了地方上两眼一抹黑的,非但没查出什么,反闹了不少的笑话。
再搭上魏益并非什么强项令,也不过就是想要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已。
见主动上报案情的旨意,未能得到地方官员的回应,而派出去的工作组,更是惹出了不少的非议,魏益当下就缩了卵子。
自那之后,大理寺的威望进一步下挫,继而导致了今日的窘境。
如果仔细分析魏益当初失败的原因,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完全寄望于皇权,却不敢触碰都察院、刑部的利益。
结果这自上而下的风潮,也只刮起些浮沉罢了,离沙尘暴都还差了好几条街呢,就更别说是改天换地了。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在魏益头上。
刑部就不说了,在现有体制当中,刑部处于监督地位,以大理寺这衰颓的现状,想要从刑部夺权,基本属于痴心妄想。
当然了,若是日后形势逆转,从刑部剥夺一部分权利过来,也完全没有可能的事儿。
至于都察院……
虽然对大理寺,并无直接的监督权限,可人家本身就是监管百官风纪的,对文武百官的威慑力,可比顶着‘天下纲纪之总宪’,内里却并无什么实权的大理寺,要强出百倍不止。
故而想要从都察院夺权也是难上加难。
尤其这些人本就是笔杆子、打嘴仗混饭吃的,真要是当面锣对面鼓的闹将起来,没个能站稳脚跟的切入点,想夺权谈何容易?
故而孙绍宗上任之初,也曾为之头疼过一阵子。
好在他虽然不是法院、检察院系统出身,对这一套也还算有些了解,最后从中借鉴了一些思路:
既然夺权不易,借助皇权施压又不怎么奏效,那干脆就另起炉灶,弄一套可以顺理成章扎根地方,又符合大理寺核心职权的体系。
这套体系的核心也是四个字:普法下乡!
大理寺除了稽查各地上报的疑难杂案,或者奉皇命处理钦案之外,还负有编修、宣扬律法的职责。
前面那一摊,如今是孙绍宗掌管,却和刑部、都察院有着相当程度的重叠。
后面那两部分,按理是右少卿李文善掌管的。
不过历年来,大理寺右少卿也只是负责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